陆映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我将杨万里笔下莲花那粉黛的花瓣、青秀的莲叶呈现在绣布上时,心中满是自豪,我忍不住自言自语道:“这事,真带劲!”(情境导入,诗词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文学性。)
犹记幼时,无论春华秋实,还是夏荣冬藏,奶奶总是坐在那一方木盒前,摆弄着木盒中的东西。那木盒呈深褐色,由红木制成,盒身雕刻着朵朵水莲,温婉大气。奶奶将其视作珍宝,亦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丝神秘。
那是一个阴雨霏霏的日子,天色暗淡,愁云笼罩,我望着窗外发呆。奶奶轻轻推开我的房门,说:“不如去木盒前坐坐,消遣时间?”
怀着满心的激动与好奇,我打开木盒。各式各样的针线依据类别、大小,井然有序地放于盒中,还有些我从未见过的工具,十分新奇。“今天,奶奶教你最基础的刺绣图案——莲花。”奶奶的眼里泛出温柔的笑意。我认真点了点头,想到刺绣完成后,绣布上那高洁幽雅的莲花,心里感到十分带劲。(点题,刺绣莲花很“带劲”,也呼应了开头段,使得前后连贯。)
熟悉了刺绣需要的工具名称及作用后,我开始了学习。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将绣布固定在绣绷中,保证绣布没有褶皱;接着,用水消笔在绣布上画出草稿。不久后,莲花画稿便初具雏形了。
然而,在刺绣时,我遇到了困难。因为对刺绣针运用得不熟练,描边时,我总会描到画稿线外,与草稿上的模板截然不同,走样颇多,最后只好拆线重缝。纵使我心中万般无奈,听着奶奶耐心的指导,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心情也舒缓了许多。
不知不觉,夜色深沉,月明星稀。注视着修改多遍的莲花线条绣图,我心中一阵欢喜,分外期待第二天的填色。
第二天,我如约而至,来到木盒前学习填色。因为对平面针十分生疏,使用起来自然缓慢,随着时间流逝,我心中有些烦躁与急切,放弃的想法已经萌芽。“啊!”突然,银针扎进手指,刺痛感将心中最后一丝耐心磨灭,我瘫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手中几近成功的莲花绣品,内心十分纠结与沮丧。(欲扬先抑,反衬后文刺绣手艺人的难能可贵,也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充满趣味性。)
奶奶见状,缓缓走来,牵起我的手,说:“使用机器刺绣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仍选择手工刺绣,你知为何?”我摇了摇头。“每一幅手工刺绣作品都源于手艺人的热爱,只有这份热爱,才能让人坚持下去。刺绣文化源远流长,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制造绣品淡化了手工刺绣原本的韵味。只有悟出刺绣的乐趣,才能绣出好作品;只有热爱刺绣的文化,才能坚持!”听了奶奶的话,我明白了刺绣的内涵,它的美包含了绣者最真挚的情感,更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传承。我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升华主旨,借奶奶之口道出了刺绣手艺人的坚持与热爱,从而歌颂了刺绣这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意味深长。)
我拾起绣绷,挑起针线,细细品味着刺绣的乐趣。不一会儿,一朵亭亭玉立的莲花便绣好了,我抚摸绣品表面,线脚虽有些粗糙,但一针一线皆是我亲手缝制,心中满是自豪与成就。我们精心将它裱入相框,置于书架上。(细节描写,同时一语双关,表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实则暗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思绪回转,我摩挲着刺绣的纹理,想来,这一方绣布已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遗迹。而我,将会细细品味刺绣,感悟其精髓所在,并传承刺绣、推广刺绣。这事,真带劲!(结尾表明自己传承、推广刺绣的决心,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耐人寻味。)
总评 丝质的面料,细致的绣线,精美的图案,缕缕绣线错落有致。本文以《这事,真带劲》为题,叙写了“我”跟着奶奶学习刺绣一事,不僅欣赏到了刺绣的美丽,表明自己学习刺绣、亲自完成作品很带劲,更从中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升华了主旨,使得全文的格局得到提升。文章没有拘泥于个人情感,而是推己及人,呼吁吾辈传承传统文化,可谓是匠心独运。而文章清丽、唯美、细腻的语言则是另一大亮点,无论是对刺绣的描写,还是对学习场景的刻画,都做到了生动形象,并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与文章中心交相辉映,令读者沉浸其中。文章以感受开篇,以感受结尾,分别点明自己刺绣的自豪感与呼吁传承传统文化这两层主旨,首尾呼应,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