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體诗。通过阅读现代诗,可以感受到时代洪流的激涌澎湃。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选自《闻一多诗选》)
◆思考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出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是可爱的、珍贵的,值得“溺爱”,本诗赞颂了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黑还要加我以死”一句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地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以各种意义,揭示了色彩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的价值。
B.诗中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使诗具有直观性。
D.诗人将各种色彩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使全诗成为一场色彩的大合唱。
3.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来写这首诗,试举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在结尾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里香
◎席慕蓉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选自《七里香·席慕蓉诗集》)
◆思考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诗人以“溪水”“浪潮”两句起兴,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巧借“篱”与“离”的谐音,抒发离别之苦。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也走得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中就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类的句子,诗人用“魂魄”这一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七里香”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选自《纪弦诗歌选》)
◆思考
1.下列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開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递进,增加了感情的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进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进行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的情感。
D.这四行诗采用白描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进行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2.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明槐树叶轻且薄的特征,又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感情充沛,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尾句和首句相呼应,以视觉方式再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对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D.这一节中,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外在形式的需要,又是为了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3.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茶
◎游 川
这一小撮茶叶
蕴含着母性的芳香
隐藏着生命的脉络
回响着嘿一声翻山越岭
嘿一声漂洋过海的辛劳山歌
起伏浮沉流离漂泊
渐渐地缓缓地在我怀里沉落
一如往事沉没心底不能翻起微波
这里有异国香郁的咖啡把我诱惑
这儿有洋气十足的可乐将我奚落
更有甜腻腻的玫瑰糖浆加以压迫
我仍然心平气和烹茗沏茶
将腾波鼓浪的沸水如洪流冲下
把一滴滴苦难的泪
熬成一口口甘美的茶
(选自《海外华文文学读本·诗歌卷》)
◆思考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写作手法角度品味诗中的加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色彩》
1.A(黑色是灰烬、煤炭的色泽,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2.B(本诗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3.诗人奇特的想象主要表现在前面的九行诗中,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予以抽象的生命不同的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内涵。让人思考,给人启迪。4.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辩证看法:苍白的、单调的生命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正义与勇敢、热烈与忠诚、博大与希望集于一身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1.B 2.诗人通过对“七里香”这种花的描绘,表达了渴望重归故土的感情。3.诗人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盛开在诗人遥远的记忆中,更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阵阵袭来,让诗人沉醉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
《一片槐树叶》
1.D(只有第四行是白描手法)2.C(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属于嗅觉意象。视觉和嗅觉交错,加强了诗的感染力)3.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
《中国茶》
1.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小撮中国的茶叶是如何漂泊来到海外的,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深厚且浓烈的情感。2.诗人将国外的经历比作异国香郁的咖啡、洋气十足的可乐、甜腻腻的玫瑰糖浆,这些喻体本来是可口的食物,用“诱惑”“奚落”“压迫”等词来修饰,但这些往事却“沉没心底不能翻起微波”,这就与“中国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反衬出诗人对祖国母亲始终不变的热爱。3.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