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细节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的:
第一,细节是从回忆中来。我认为写小说是一种回忆的状态,要调动我们的记忆。我们有了一定的经历,一定的阅历,有了很多的记忆,然后我们才会有可回忆的。应该说,记忆力对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记忆力,没有什么可回忆的,小说就不能进行。所以我主张作家要多走多看,丰富自己的经历和阅历,这样我们的记忆力才能有库存,才有可挖掘的东西。
第二,细节是从观察中来。其实我们以前的观察,好多是无意识的观察,或者说是不自觉的观察,一旦我們想写作,就变成了有意识的观察,自觉的观察。
观察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或者说保持一颗童心。你对什么事情都要有兴趣,别人不感兴趣的,你要感兴趣,别人不愿意看的,你要把你的好奇心、童心调动起来看一看。
第三,我认为细节是听来的。有时候你偶尔听一耳朵,听到一个细节,这个细节激发了你,就可以变成一部小说。这个听要求你首先要是一个有心的人,你的心是有准备的心,你的耳朵是有准备的耳朵。这样,你听了以后,脑袋才会记住,才会把它变成小说。
第四,我认为细节是从想象中来的。对一个作家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想象力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能力,想象力是小说创作的生产力。
从我国的四大名著来看,每一部都离不开想象,都有想象在起作用。但是它们的想象又各有不同,我认为《红楼梦》是个人的经历加想象,《三国演义》是历史资料加想象,《水浒传》是民间传说加想象,《西游记》的想象更丰富,它本身就有非常大的想象力,我认为它是幻想加自己的想象。
不光是四大名著,我们每一个作品都有想象的成分在里面。我给一个朋友题的字:信言不美。这是老子说过的话。什么意思呢?它是说艺术是需要想象的,艺术是需要虚构的。你把现实中的生活搬过来,它是不美的……
有的时候我们写东西会有写不下去的时候,比如一个情节,我觉得写一千字才能充分,才能表达我的思想,它的味道才能出来,可是写着写着觉得又没什么可写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作者往往会采取绕过去的办法,把这个情节说过去就完了,能自圆其说就行了。我的体会是绝不能绕过去,绝不能偷懒。
在觉得没写充分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动自己全部的想象、全部的感官来参与自己的想象。这时候你的灵感会爆发,灵感的火花会闪现,你的脑子像打开了一扇窗户。有时候自己为自己叫好,这就是劳动的成果,艰苦劳动后的灵感闪现的一种成果。
(节选自《延河》2019年第3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