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源,李景娟
(1.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 朝阳区 100013;2.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海淀区 100039)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1]”北京市朝阳区积极回应,将文化养老作为推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特色和创新点,实现文化养老成为政府、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力量。
“文化养老”是老年人在有物质赡养和生活照料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从文化需求层面来看,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养老方式,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从老年教育层面来看,凸显了正确的敬老、尊老和养老观念,以书法、绘画、舞蹈、音乐、摄影、京剧、手工等文艺类课程作为基础内容,通常按照休闲惬意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总体而言,文化养老契合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要求,凸显了老有所学、老有快乐、老有进步。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的基础上,针对老年群体和生命个体可持续发展而言的。既满足老年人今日需要,又不损害且满足自己未来能力提升的发展需要,是积极参与、自我完善、挖掘潜能、有所作为的持续过程。
项目组在收集文献的同时,对朝阳区9所老年大学分校进行了现场走访,对530名学员采用自填问卷法,开展调查。以下是老年大学文化养老现况,主要包括老年人口概况、教育供给现状、学习需求情况等方面内容。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首都教育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向往和期待”“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和社区共学养老[2]”。现有数据表明,老龄人口抚养比最晚将在2029 年左右超过未成年抚养比,老年教育还将迎来更大的教育供给压力。
根据《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北京市在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中,60-64岁老年人口114.9 万人,占31.2%;65-69 岁老年人口95.7 万人,占26.1%;70-79 岁老年人口94.0 万人,占25.5%;80-89 岁老年人口56.2 万人,占15.3%;9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9 万人,占1.9%[3]。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中百岁老人共计1046 人,首次突破千人,每十万户籍人口中百岁老人数从2015 年的6.1 人增长到2019 年底的7.5人。2019年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31岁[4]。可见,北京市已经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
在全市16 个区中,朝阳区为北京市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60 岁及以上和80 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分别为62.5 万人和12.1 万人,均排名为北京市第一位。立足当前,有效应对长寿时代老年人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而文化养老所发挥的作用就在于助益生命的自我平和、接纳与完善。
老年教育供给,是指教育机构、社区、公益组织、企业等为老年学习者提供的教育机会,主要包括学习资源、课程、学习场所、学习方式、时间安排、师资配备、学习成效等。
目前,朝阳区通过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推动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建立覆盖区、街道、社区(村)的三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朝阳区街乡老年大学各分校成立时间不一,且跨度为20 年,如潘家园老年分校1998 年就已成立,劲松、南新园分校2004 年成立,安贞分校成立于2010 年,平房、麦子店、来广营分校成立于2016年,左家庄分校成立于2017 年,东坝分校于2018年成立。通过现场走访,项目组对区属高校指导下的9所老年大学分校做了相关的数据收集,摸清了当前各个街乡老年大学分校的文化养老供给现状。
一是,课程开设情况。东坝分校从2018 年至今,共开设了11 门课程。在东坝家园温馨家园开设养生班、音乐班;在文化中心活动室开设国画班、书法班;在东坝党群服务中心开设舞蹈初级班、舞蹈班、表演班;在景和园社区活动室开设交谊舞班、电子琴班、剪纸班和摄影班。平房分校仅开设合唱、朗诵、手工编织、京剧、舞蹈、书法这6 门课程。再如,来广营、劲松、麦子店、南新园、潘家园、安贞左家庄分校分别开设了15、18、24、7、34、17、23门课程。二是,教师薪酬情况。朝阳区街乡老年大学教师薪酬是因人因岗设置,最低为每节课75 元,最高每节课薪酬高达450 元。三是,教学场地情况。劲松、麦子店、潘家园、安贞、东坝、来广营、南新园、平房、左家庄等老年大学分校分别2、7、5、13、6、7、2、1、20 间教室,总计建筑面积分别为600、660、550、900、400、450、120、90、800平方米。
总起来看,朝阳区老年教育师资费用虽不算高,但有财政保障。9所老年大学分校的场地不算富裕,但教学活动还能有序推进。然而,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艺术专业课程覆盖广泛,但缺乏多元分层、贯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单一的“休闲娱乐教育”结构(图1)。如书法课在9所街乡老年大学中的偏科现象严重。调研中研究者发现,书法与绘画(国画)的关系断裂,没有在学科范畴之内,合理地设计书法课程,仅凭重复的字帖学习,无法让老年人认识到自身的生存、生活、生命状态;无法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快乐、老有进步。
图1 朝阳区老年大学2021年课程开设情况
老年教育在学界一直被认为是“成人晚期教育”的教育类型,归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不仅混淆了低龄期成人与老年人的差异,更忽略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特殊教育需求。新时代老年教育在坚持老年教育特殊性基础上,要回归到老年人本身,要细化、凸显老年人内在生命的真切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认为学习对人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占调查人数的55.85%(图2)。平均每周学习时间长为3 小时及以下(图3)。1年内在学习中的投入资金在1000元以下居多(图4)。在学习经历中,有69.81%的受访者对学习内容表示满意,教师教学水平与自己的收获的重要性占比一样,都为56.98%。(图5)。讲授式和示范式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学中的主流方式(图6)。在学习成效的转换方面,81.32%的受访者期望会自己做(图7)。46.98%的受访者不需要任何学习证明,但有29.62%的受访者有意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图8)。
图2 您认为老年学习对可持续发展重要吗
图3 您平均每周花多长时间参加机构举办的教育
图4 最近1年内,您在学习中的投入是
图5 您对学习经历中的哪些更满意
图6 就您的学习实际,您希望老师采取哪些教学方法
图7 您希望获得怎样的学习成效
图8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您愿意学习以下哪方面内容
目前,朝阳区老年教育文化养老已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紧贴需求开设专业课程和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老年教育既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赋予老年人权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参与的过程[5]。”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出,朝阳区户籍老年人肯定了学习对人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认为学习效果与教师水平有着同等重要的关系,更有意愿投入精力、经费参加班级学习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按照霍华德·麦克拉斯基需求幅度理论(1971)的五个层次学习需求,即应付型需求、表现型需求、服务型需求、影响型需求、自我超越型需求等[6]P59,从五个需求来看,朝阳区老年人已经步入自我超越型需求,逐渐注重(生活)负担和能量的平衡。研究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深刻的体会,发现老年学员开始厌倦单一的休闲娱乐型课程结构,希望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超越自我。这样的需求自然对当前朝阳区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文化养老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朝阳区老年人对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标准。对此,研究者将上述调查数据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相结合,并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阻碍因素。
朝阳区通过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推动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建立覆盖区、街道、社区(村)的三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即大专学历成人高校、东方老年研修学院、街乡老年大学分校。不难发现,朝阳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多样化态式,机构性质不同等现象。这种现象势必带来区域老年教育办学一体化、规范化、层次化的缺失,不清晰办学目标的情况在所难免。如老年大专学历班学员,经过三年学习,获得毕业证书后,依旧不愿离开学校,继续报考学历教育,从头开始学起。从学历层次来看,三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没有实现层次贯通;从教育公平来看,还有很多老年人没有享受普惠教育;从教学内容来看,老年学员再次返校后依旧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不论对老年教育还是对老年人的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人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教学管理者是一支高效率团队的领头雁,教师则是老年教育实施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但现有的管理者、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老年大学学员都是有一定阅历的长者,情绪上稍有不稳定,观念上稍有不合意,就会干预学校管理、干预教师教学、引发各种社交矛盾。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学管理者缺乏化解矛盾的能力和专业上的权威性,道德与正义的天平必然向不公正的一方倾斜。同时,在教师队伍方面,老年大学分校主要是兼职教师为主,其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老年大学的工作中,势必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而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里的专职教师中拥有长期从事老年教育、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加上老年教育又有其“尊老”的特殊性,这对于教师的素养有极为特殊的要求。管理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制约实现老年教育文化养老高水平发展的阻力;当务之急,要着力培养一支教龄长、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还要出台一系列“学生工作管理条例”“学生在校学习规章制度”等。
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包括课程结构,更涉及到在一定理念和目标指导下的特定功能、特定结构,以及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组合系统。朝阳区现已形成了书画、摄影、舞蹈、音乐、养生等20 多门课程,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学习需求。但是通过上述的问卷调查现状不难发现,老年学习几乎不需要任何证明,这说明老年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如果不找准老年学习的学理性特点,就无法引领老年人积极适应老龄化。如老年人偏重书法专业,与书法密切相关的文艺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史论、艺术创作等课程却涉及不多,重复性的临摹课,忽略了从握笔写到随意写再到由心写的过程,使之缺乏意境高的“适老性”课程,进而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高层次学习需求。
调查问卷显示,多数老年学员习惯教师面授与示范教学,注重知识的显现与课堂上教师的给予,老年人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就学得越多。虽然这种面授的课堂教学既能够满足学员,又方便学校实施统一的教学管理和有效的教学评估,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局限了老年群体的思维创造,桎梏了老年人的丰富经验,限制了老年人理解能力强、管制了老年人的自主意识、约束了老年人的主动性强,把课堂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递”空间,这样很难体现出文化养老课程在“人”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研究者认为老年人学习应该呈现为一种“有意义(价值)的、含有教育内涵的交流、对话,形成一种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7]”。如在中国工笔画国画教学中,通常步骤是先用铅笔以画素描的方式起稿,然后再用勾线笔蘸墨拷贝至熟宣上。老年人学习非常认真,也十分追求完美,总是希望每画一幅画就能成为佳作。因此,在勾线时紧跟轮廓,十分小心谨慎,稍微有一丁点错误就将该画定为废画。这对任何年龄段的学习者而言,都是一种负担和痛苦。这样画画既没有表现力和美感,更脱离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者做了大胆尝试,把课堂分成理解、掌握、接受三个阶段。以古代精品画作为例,讲明中国工笔画中各要素的审美特征。例如,工笔画中的线条不是单一地追求匀称线条,也是可断、可续、可转、可折、可粗、可细、可宽的,目的在于树立老年学员正确的审美观。进而实施“先写后工”的教学方法,让老年学员用写意的线条勾画对象,避免了初学者难以精准描摹对象的不足。其教学效果就是,每一位学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开始思考、交流,并互为人师、好为人师;每一位学员都有信心完成一幅完整的画;每一位学员所临摹的同一幅工笔画,画面效果都与众不同,都是“象由心生”。简言之,这种“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教师看到了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所产生的影响,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教学者[8]P2。
总的来说,朝阳区文化养老供给问题突出,矛盾很多,还需不断探索。一是,分层、分段学习如何开展?各段如何衔接?这都影响着老年教育的长远发展。二是,没有指定的教材内容和大纲、教师管聘不规范、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也已经严重地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三是,没有常态化的制度和措施维护教师、学生的权益,欠缺合理的奖惩办法。尤其是老年学员管理工作中,如何制定约束与激励机制,才能使老年教育教学工作在合情合理合法合规之中运行。
为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健全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障老年教育文化养老供给可持续发展。
“现代老年教育制度的框架,包括学校内的管理核心层和校外拓展层。校内的核心管理层是基础,它包括建立健全党委、支部和党组的领导,建立校长负责制,师生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校外拓展层则蕴含政府管理,它是宏观政策的支持,也是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理想的现代老年教育制度,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拥有办学的自主权,二是体现学术自由,三是体现师生共同治校,四是体现组织机构的合理完善。[9]”当前朝阳区老年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建议朝阳区委尽快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朝阳区社区老年大学发展实施方案》,从而指导老年教育工作。另外,各级老年大学要统一制定学校方面的、教师教学方面的、学生在校学习方面的管理制度。老年教育制度要与普通成人高校有所不同,体现出“适老性”,真正形成文化养老、制度度人的老年大学格局。
在老年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更要根据老年人的学习特点不断解构授课知识,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增加新的教育教学形式,转变老年教育课堂式讲授和现场练习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当前,各级老年大学的授课一般一周只有一次或两次,时长和频次都有限,所以教师要鼓励学员自学自练,现场教学除了教师有针对性地示范和讲解理论外,要主要用来辅导答疑以及探讨交流上。
在课程资源方面,一方面各社区老年大学要开发、遴选、引进优质的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秉承人人平等的原则,按照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职业背景、生存状态的不同设计初级(通识)、中级(高水平)、高级(优质)三种层次的课程资源,进而形成基础入门、应用探究、创作研究三大板块文化养老课程体系。既要有面向整个老年群体,以休闲娱乐、群体交流、充实生活为目的的零基础课程,也要有面向高需求老年人才,以特长培养、技能提升为目的的进阶型课程,推动普惠型和专业型相结合的文化养老项目,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同时要根据老年学习者的需求不断调整、更新、丰富课程内容。
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目前朝阳区各级老年大学学员对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有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学术精神、专业知识和跨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一体化设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在学术精神方面,要培养教师以人为本精神关切老年人,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培养教师从专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始终成为一个学习者,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自觉、主动、积极地追求个人专业发展。在跨专业能力方面,主要培养教师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科以内的其他专业知识,这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策划设计能力、调研总结能力等,对新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监测评价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老年教育文化养老与时俱进。
着力推进朝阳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并依托社区学院,不断完善个人学习成果记录、存储、认证等功能。通过学分的记录与认证,推动老年教育搭上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快车。要真正发挥学分银行的服务功能,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及激励机制的设计和构建至关重要,建议区委研制出台有关公民终身学习学习成果认证的顶层设计方案,包括成果认证依据、学分银行的性质与具体职能、认证工作机制与流程、学习成果转换基本原则等。并根据老年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针对老年教育的学分兑换和积分消费规则,比如以学分兑换“家政服务”“实物商品”“文化消费”“教学活动”等实用性项目,激发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首先,依托社区、街道、村镇等基层单位对老年教育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知道全区各级老年大学在文化养老方面提供的课程、活动、服务等,以及参与的方式方法。同时选出优秀典型,宣传老年教育在丰富老年生活、提升生活技能、促进家庭和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典型学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其次,定期举办区级、街道、社区等不同层面的老年教育主题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演出或比赛等展示机会,增加老年学习者的受益感、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老年教育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同时也以活动为载体加强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相互学习、切磋技艺、情感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