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回乡村的路径创新

2022-12-08 07:11王绪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手工艺产学研传统

王绪振 许 超 周 颖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济南 250100

前 言

经济的发展使得乡村人力、土地等遭受了损失,亏空最大,其背后潜伏着诸多问题与危机。传统手工艺作为原有的生存根本,现濒临消失殆尽,这被认为是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传统手工艺必然消逝;实则是大量传统手工艺能适应当代社会,可通过转型进行传承,回归乡村还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传统手工艺回乡村的优势

观中国历史,“士农官商”中的“农”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从农耕到匠工,以土地为根,满足的是衣食住行,在生存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工艺技能,现在传统手工艺回归乡村,有其天然的优势。

1.1 拓宽增收渠道

中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中一个表现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意见中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通过统筹城乡建设,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强智力资源的投入,闭塞落后的乡村逐渐开放,农民借助社会智力资源逐渐开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传统手工艺的回归使得大量农民进一步更新发展自己的手艺,甚至是延伸非遗手工艺产业链,催生以传统手工艺为主的现代文创产品以满足人的需求,拓宽了增收渠道,建设新型乡村。

1.2 促进产业升级

传统手工艺的回归给农村带来了“新鲜”血液。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与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原省扶贫办出台了《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等,在政府的主导下对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产业开发与升级。如潍坊开放“杨家埠大观园”,将“风筝”“杨家埠木板年画”等本地非遗项目品牌化,当地汇集了一大批手工艺大师研习创作,举办各类文化商演活动,传承传播当地非遗文化,助力产业升级。传统手工艺的回归,在乡村更具亲切感,容易接受,以传承为根本,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振兴传统工艺。

二、传统手工艺在乡村面临的困境

乡村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传统手工艺在乡村的发展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功能、特色、文化等,在现阶段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中有着其发展的局限性。

2.1 传统工艺产物的实用功能缺失

传统手工艺产生于人类的种种需求,将设计思想转化为设计物。现阶段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多设计物实用价值逐渐降低。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冲击,各式各样动力工具、机器的发明,使得设计产品愈加标准化、大众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了冲击。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产了众多满足当代人生活的设计物。如自古以来满足人衣食的蓝印花布、簸箕、织机等,都已经被效率更高、质地更好的各式各样的现代物所替代。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机器设备面前竞争力不足,逐渐丢失了市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2.2 地域特色逐渐模糊

传统手工艺的地域特色表现在一个村落的工艺内容与形式有着区别于其他村落的个性特征。过去由于信息闭塞,有着“十里不同俗”的地域性区别,但现在时空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地域界限逐渐模糊,在杭州的乡村我们能轻易地找到杭帮味的东北铁锅炖、山东大煎饼等等,地域性的特色产物除了有标识性的名称,仿佛在任何地方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长春市政协委员金仁顺说:“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国家间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而方言在逐渐消失,地域文化也在逐渐模糊,这很令人担忧。”这是文化融合的一个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手工艺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手工艺。地域不可复制,但传统手工艺是可传播复制的,伴随着文化产业的春风,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逐渐被重视,有利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很多地方在挖掘本地的历史文脉的同时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利用,打破村落界限,使得地域特色逐渐模糊。

2.3 传统手工艺技术受限

传统手工艺受限于技术,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使得产业结构单一,在乡村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传统在现代面前如恩格斯所说的,“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他认为传统对于人们创造新生活有着制约的因素,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伽达默尔说:“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传统手工艺在时间上属于过去,但并不代表是陈旧,它是现代人精神的需求,是现代技术的源头。我们可在扬弃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丰富内涵,改其元素,使之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形式。如传统的木器、玉器等可引入现代工具提高雕刻的效率,使得大量的设计物标准化、统一化,内涵消失,既不实用,更是通俗,但技术替代不了人的支配作用,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与物、物与自然”的关系,在木器、玉器的创作中加入现代审美元素,如开发出新中式家具、镶玉福牌等使之变得更有生命力。乡村已不是原有的自然古村面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在乡村的沃土里面也被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衰落,甚至可以说是机器打败了技术。

三、传统手工艺回乡村的路径创新

传统手工艺记叙着乡村的发展进程,它的回归我们可通过品牌化、产学研一体化、工艺+乡村等创新路径满足乡村现代的生活需求,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新型乡村。

3.1 “乡村+”

“互联网+”引起一轮创新热潮,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乡村”已经打通了乡村链接外界的渠道,淘宝村、京东村等层出不穷,乡村的农产品、工艺品等外销到世界各地,实现了部分农民的富裕,但是渠道的发展并未能阻止传统手工艺的衰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乡村”的内涵与外延。乡村包含“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等”,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属于物质的范畴,不同的工艺技能充分反映了乡村不同的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乡村+”的发展模式给建设新型农村提供了一条相对精准的发展道路,“乡村+蓝印花布”、“乡村+琉璃”、“乡村+竹编”、“乡村+酿酒”……乡村的物态文化显现出来,传统手工艺在民间又一次活化,有利于品牌化的发展。

有学者提出了非遗扶贫的概念和措施,这给“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模式提供了建设依据,形成非遗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乡村就业问题,甚至是留住、吸引人才前来发展。以乡村为根据地建设“陶艺小村”、“蓝印花布创意中心”等标识性明显的特色乡村,在村落间形成聚集效应。以陶艺为例,可建设陶瓷烧制、陶瓷陈列、艺术展览、田野展示、创客空间、体验基地、DIY陶吧、窑址广场等,形成产业化、特色化,推动乡村转型升级,在传承保护陶艺工艺的同时,也使得乡村具有了文化旅游功能,形成聚合联动效应。传统手工艺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强调技艺操作,体验特征能吸引游客前来交流,感受传统技艺的发展进程,这符合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给“乡村传统手工+”的模式带来了机遇。

3.2 产学研一体化

乡村是科研机构研究的重心之一,但两者往往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几乎没有高校愿意在乡村建立产学研基地,大部分基地建设在城市中,产学研也就变成了一种以“研”为主的模式,缺乏长期的田野实践研究。

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形态是动态的,发展的,一直以来,与农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与当代设计相融合创造性地转化为设计物是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长期研究的热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具有传统手工艺教学研究和设计优势,可培养和传播传统手工艺,研发非遗文创产品,改良制作工艺,创作出一批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在乡村缺乏智力资源,而高校缺乏手工艺技术,两者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可在乡村建立“产学研一体化”非遗基地,将乡村非遗文化带入课堂,开发相应的现代设计产品。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动下,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文化素养逐步提升,逐步创作出符合当代消费观的设计物,乡村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质的提升。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在乡村成立产学研中心,以社会服务、创造性研究转化等形式将创意设计融入传统手工艺中,生产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产品,形成传统手工艺与乡村真正的一体化。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终将达到使非遗活态传承和发展中广泛融入生活,得到文化认同,高校等的研究成果也得到有效落地。

四、结语

传统手工艺是维系乡村经济与文脉的基础,回归乡村利于推动民间非遗产业创新发展,开展“乡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路径,促进实现乡村传统手工艺与城市、旅游、现代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全面融合发展,更新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理念,结合当前大众审美趋势开发创新设计产品,积极融合时代新兴元素,提高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在实现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同时助力新型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手工艺产学研传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