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军
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湖南长沙 410221
课程体系建设考核的思路、模式、方式、内容、主体以及对应用型本科动画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都有一定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重技法、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考核形式单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学习目标模糊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今动漫产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动漫人才进入动漫创作行业,动漫企业却较难找到创意实践能力强的动漫人才[1];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又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所学与所教不匹配,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需求等问题。因此,探索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创新人才培养的动画课程体系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并且是停留在探讨层面和文献分析层面,借鉴动漫教育强国的教育经验,重视课程体系的探索,提高动漫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和研究,进行艺术高校或地方高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并形成结论,填补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空间。
首先研究并对当今办学历史悠久的动画专业课题体系进行分析,考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吸取其注重全面化、实用性教学特点。其次,研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其作为地方院校的模式化应用性具备办学特点[3]。再次,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动画专业如何针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进行特色化办学等方面的特点,对动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系统进行研究。
本校动画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国内开办动画专业较早的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近四年来,专业针对教学目标化的改革探索,针对课程的安排,特别是对实践课程的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专业课中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比例等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根据教学效果,综合其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和实践创作流程。除去非专业课程,动漫产业的每个岗位对应动画专业的各个必修课课程,统一并协调。一方面为了便于协调行业的发展调整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就业。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通识公共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课程一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通识公共课程各个高校因为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不同而不尽相同。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动画专业导论》《动画美术设计》《动画分镜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三维模型》《三维动作》等。专业选修课程是在整体的专业课程大主体下进行辅助教学,如果要分卡通漫画方向、二维动画方向和三维动画方向,那么专业核心课将根据不同的培养特色,加入和删减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与《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程结合专业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和专业化,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基础课程。融合之后常见的有《动画素描》《动画速写》《动画色彩》等课。有部分高校对专业基础课不进行设置,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不设置专业基础课程。
集中实践教学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题训练的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写生》《专题设计》《艺术考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集中教学实践是实践教学为主、理论偏少的课程性质,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创作实践,理顺专业知识,完成动漫作品创作,完成与社会对接,解决实用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的融合培养。
岗位成长型课程体系是指岗位对接课程。学校学习的课程与社会需求一致。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产业的一个岗位。比如动画运动规律解决学生绘制动画角色动作的问题,学生可以去动画公司进行角色动作设计和动作关键帧设计。三维建模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直接入职动漫游戏公司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以此类推。成长型的意思是通过课程大量练习创作,以获取较好的成长性。
任务驱动型课程是指将具体的创作、设计任务融入到课堂之中,以创作实质项目任务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三维教师在讲述完成如何用软件技术进行模型的三维制作后,老师直接结合现有的三维动画项目中的建模任务为例子,让学生在练习中就完成了项目的建模任务。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加贴合社会需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胜心,达到更好的效果[4]。这种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适合一二线城市地方院校动漫产业发达的高校。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尝试与实践。
创作型教学体系设计在国外比较常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动漫产业以美国、日本为翘楚。美国的文化输出一半以上靠动漫。美国有漫威和DC两家动漫公司。漫威出品的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复仇者联盟等等形象与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大量的喜爱。从儿童时代的平面漫画书,到长大后少年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持续给予,再到成人后拍摄真人科幻电影,再到卖玩具、手办、服装、文具等等。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也是如此,他们更加注重实验动画和故事性创作、形象品牌树立等。创作型教学体系设计更加着重技法的创新、故事的创新和品牌的树立。
技术创新型教学体系着重于技术的更新、画功的精进、内容的丰富、思想的创作,每个动画环节环环相扣[5]。从人文、科技、知识技能工具掌握,到创新思维、成果转化、文化关联和成长学习。
在以上四点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行专业必修课应当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但是课程设置基本不会大变,而动画专业的应用结合行业发展涵盖的一般分为三个方向,那么在选修课的建设上,就可以结合以上四种课堂体系建设并结合行业需求来进行设置和探索。如下:
4.5.1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
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结合多科目、传统艺术和新兴学科的内容进行设置[6]。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包括: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历史方面的课程、新兴技术方面的课程和知识方面的课程。选修课的设置与动漫产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又息息相关。比如说写一个动画剧本,需要历史知识和文化地域、地理知识;画一个漫画场景需要学习古代园林设计和中国古建筑、建筑史等知识;绘画上又可以设置传统艺术的课程。如此类推,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是为学生掌握更多的其他知识,为后续的动画创作作积淀。
4.5.2专业性辅助选修课体系
专业性辅助选修课体系是指选修课的范围仍然在动漫教育的范围内,是将动漫相关的课程继续进行细化。比如为必修课程《漫画创作》课程设置《绘本漫画创作》《儿童插画创作》等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必修课《三维建模》课程设置《游戏三维建模》《动画三维建模》等建模选修课程。
4.5.3方向模块化选修课体系
方向模块化选修课体系其实是专业内部分方向的意思。模块课又称“限选课”,属于选修课中必须选修的课程,但是会有几个模块让学生任选其一进行选修,所以它又称作“模块课”,一般分为漫画方向模块课、二维动画方向模块课、三维动画方向模块课[7]。
方向模块化选修课体系的优势是学生可以在选修课上集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更加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为以后就业的目标性、针对性训练提供便利。
对于地方院校动画专业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无论是在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还是对学生管理与专任教师课外辅导、校地联合培养研等方面,还有大量的研究需要进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结合迅速发展的行业背景,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实验、创新和改革,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