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上海久煅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4
论紫砂壶的起源先得从紫砂泥说起,紫砂泥作为陶土的一种,属于自然矿产资源。宜兴地区的陶器制作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但由粗陶到紫砂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紫砂器的产生取决于陶瓷技术与手工艺制作水平的进步。同时,紫砂器的产生也与中国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茶圣陆羽就在其名作《茶经》中指出饮茶源于神农氏,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发展出一整套包括茶道、茶书、茶具、茶学、茶艺等丰富多彩的风俗礼仪和系统完备的文化体系。紫砂器作为茶具的一种,因为茶文化的发展也取得了相辅相成的发展进步。
1976年,宜兴丁蜀羊角山古窑址发掘出的大量紫砂陶片,经历史考证其断代为北宋时期。而北宋时期也正是茶文化的兴盛繁荣时期,此间涌现出一批茶学著作,如赵佶《大观茶论》、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等。陶瓷业空前繁荣,工艺水平高超,名窑迭起,成果丰硕,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其《宛陵集》一诗中提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其中的“紫泥”很有可能指称的便是紫砂泥。而到了明代,废团茶、兴叶茶,茶由烹煎的方式转变为手撮茶叶、用壶冲饮,紫砂壶便由此风靡一时,名家辈出。明代前后就出现“四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壶家三大”(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茶事讲究器具的泡茶与陈设功能,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兴盛造就了紫砂壶工艺的繁荣。
(1)手工成型
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全手工或者半手工模型的方式,全手工制作的单品紫砂壶不借助外部磨具或机械,由创作者运用拍打的手法将壶身制作成型,费时、费力,也是最接近艺术品的创作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往往精巧绝伦、造型独特、艺术价值高,但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半手工模型则会借助模具成型,但保留手工拍打的步骤,既有手工特色,又省时、省力,提高了制作效率。
(2)注浆成型
与陶瓷的素坯成型方式类似,将搅拌均匀的泥浆导入磨具中快速成型,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但其艺术性也大打折扣,适合大规模生产,艺术品鉴价值不高。
(3)机器成型
通过机器的外力挤压成型,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工艺简单化与流水线化,但不适合复杂造型和艺术表达。
事实上,紫砂矿并非宜兴独有,但紫砂壶却独产于宜兴,甚至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个范围还可以缩小到宜兴的丁蜀镇,紫砂壶产业被宜兴丁蜀镇垄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据自然矿产的产生原理,只要是沉积岩地质构造,岩石中富含铁、石英和高岭土等,并且各种成分比例适当,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发育出紫砂岩。浙江天目山脉都具备这种条件,浙江长兴、安徽广德、陕西延安、辽宁喀左、山西大同、河北邢台、广西义兴都有发现紫砂矿,但并非有紫砂泥就可以制作紫砂壶。宜兴紫砂泥被公认为品质最优,其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赤铁矿和粘土,这种成分的紫砂泥具有双层气孔结构,透气性好、吸附能力强,与其它地区的泥料相比相对更加精细,泡茶能让茶汤无熟茶汤气,还能透气怡香、保水保温,可谓“世间茶具之首”。
(1)紫砂壶起源宜兴
紫砂壶闻名于世最早是在明朝正德年间,宜兴有一官员的书童名叫供春,他在金沙寺侍读时看见僧人用紫泥捏做茶壶,参禅饮茶,于是他也学着做,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明朝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由此而来,供春也被称为紫砂壶“鼻祖”。
(2)紫砂壶兴于宜兴
紫砂壶的产生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江浙地区文人骚客如过江之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市场需求推动了紫砂壶的兴起。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需要特殊的文化氛围,吴越文化细腻、精巧、雅致、耐心、平和,宜兴有不少传世大师如惠孟臣、陈鸣远、邵大亨、程寿珍、王寅春、顾景舟等,推进了紫砂壶工艺的进步和紫砂壶文化的发展,让紫砂壶达到一个又一个的艺术高峰。正是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天长日久的浸染,才成就了具有非凡艺术审美特质的紫砂壶。
(3)宜兴形成产业集聚
宜兴形成了产业集聚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紫砂生产地,具有行业垄断地位。在2000年之前,制壶人口集中在蜀山、赵庄、西望这几个丁蜀镇的村级单位。如今随着紫砂壶产业的兴盛,宜兴制壶的人越来越多,围绕丁蜀镇不断扩大规模。这里有浓郁的看壶、买壶、品壶的商业氛围,方便联络、选择产业链上的匠人,集聚效应明显,产业蓬勃发展。但是产业集聚只发生在地缘关系上,没有形成规模垄断的企业,缺少行业标杆,行业标准尚不明确。
历代对紫砂壶的品鉴,就其艺术性而言将其分为“雅器”和“粗器”两大类。所谓“雅器”指其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所谓“粗器”则谈不上艺术价值。除此之外,两者之间就泡茶的功效来说,并无大的差异。只需要控制其它的变量,比如用同样好的茶叶、同样优质的水、同样的冲泡方法,那么泡出的茶汤也会同样的茶香浓郁、久不涣散。制作工艺水平只能体现在出水流畅、造型优美等方面,在泡茶这一实用功能上相差无几。那为什么紫砂壶的价格差距会那么大呢?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名家大师的书画作品和不通文墨随便画的书画之间有什么差别?答案显而易见,名家大师的书画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审美享受,而不通文墨随便画的没有什么章法可言,艺术品味会受影响,尽管他们所用的纸、墨的材料差不多,但是价格肯定是有区别的。再比如同样是烹饪食材,名厨做出来的美食往往被视为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一般的厨师做出来的食物也很好吃,但给不了人们那种艺术享受,所以他们的价格也会有差距。因此,对紫砂壶的品鉴,重点并不在于对其泡茶功效的品评,而更多的在于其艺术审美的高下之别。
(1)紫砂壶的艺术属性
抽象地讲,一件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紫砂壶应该兼具“形、神、气、态”四个要素的美。所谓形美,即形式的美,是指紫砂壶的造型美、外轮廓美,好比美人的脸面;所谓神美,即神韵的美,这是中国美学所具备的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美,可以传达创造者通过形美所要表达的精神美的韵味,形神之间彼此融合的美;所谓气美,即气质的美,指内涵的本质的美,气韵生动,指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所谓形态美,指各种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姿态美,各种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趣味美。
紫砂壶与茶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紫砂壶工艺绝不仅仅只是追求形而下的器具,还有形而上的艺术旨趣,这也是收藏界、艺术界对紫砂壶喜爱的原因所在,历代名家大师对紫砂壶的艺术探索从未止步,紫砂壶的艺术属性格外耀眼。
(2)紫砂壶的商业属性
除了艺术属性,就实用功能而言,紫砂壶就是一件很好的茶具。事实上,收藏、赏玩紫砂壶的人毕竟还在少数,众多喜爱紫砂壶的人可能还没有余钱进入收藏品市场,也还没看重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只因为爱茶离不开紫砂壶。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物以稀为贵,产量有限,难以普及推广,但作为实用器具的紫砂壶却可大批量生产,进入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家中。紫砂壶的市场潜力不可小觑,商业价值前景广阔。
(3)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合
尽管紫砂壶有着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但这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必然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相融合的,兼顾工业水平和艺术准则,向上可成就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向下也需要保证产量,能够在广大民众之间流传,不至于曲高和寡、销声匿迹于史书典籍里。只有艺术性与商业性并重,紫砂壶行业才能传承不息,紫砂壶文化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实用制品
不属于鉴赏壶之列,实用并且实惠,同样具备紫砂壶的宜茶功能,器形简练大方,价格较低,面向一般消费者。
(2)工艺制品
出自能工巧匠,具体可根据职称分为:技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这类紫砂壶的价格根据职称高低不同而不同,是经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赏用并重、制工精良,但往往不具有原创性,多为模仿传统造型,传承经典,可作为高档礼品。
(3)名师制品
这类作品也称之为特艺品,创作者是紫砂壶行业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作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造型讲究、泥料考究、制作精湛,价格较高。
(4)艺术制品
艺术品,超越特种工艺、精湛技艺、独具功能、材质贵重等外在条件,蕴含创作者极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在紫砂传统工艺中注入丰沛的艺术生命,堪称大师级作品,价格极高,拍卖可达上百万、上千万的价格。
紫砂壶市场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收藏市场和大众市场。收藏市场自不必多说,这是紫砂壶的艺术属性所决定的,是茶文化和紫砂壶文化所赋予的艺术审美价值,自有其艺术生命力。大众市场则比较复杂,由于面对的是对紫砂壶文化了解参差不齐的大众,对紫砂壶的工艺价值并不都懂得鉴别,又往往对偏实用型的紫砂壶有着超越的艺术情结,因此紫砂壶市场难免呈现出许多乱象。
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紫砂壶行业也步入了电商普及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喝茶、爱喝好茶、喝茶讲究的人越来越多,紫砂壶的销量自然也不少。从淘宝、天猫、京东等大电商平台上的销量来看,紫砂壶的互联网市场同样非常广阔。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网络直播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紫砂壶的网络直播销售模式也受到广大推崇与欢迎。另外,微信朋友圈也有不少紫砂壶的售卖,电子商务和网络直播正在以摧枯拉朽式的方式改变着紫砂壶的市场发展。
(1)定价混乱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万物皆可网购,而紫砂壶作为非标准化的手工艺品,网购总是与虚假营销交织在一起。当你在网页上浏览到紫砂壶商品时,充满了噱头与炒作的营销语录刺激着你的消费欲望,但这也导致价格往往偏差很大,还有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千人千面”,采用智能推送、因人报价、一人一价,导致紫砂壶的定价混乱。
(2)以次充好
紫砂壶可分为艺术品和一般商品,一般商品中又可分为“实用制品”、“工艺制品”、“名师制品”,在这三个品级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品质高低。而作为非标准化的手工艺品,普通人难以具备鉴别能力,再加上紫砂壶市场的定价混乱,电商渠道的炒作营销,机器壶冒充手工壶、半手工壶冒充全手工壶、化工调色陶土壶冒充原矿紫砂壶、代工壶等等以次充好的商业乱象屡见不鲜。而目前的紫砂产业虽围绕宜兴形成产业集聚,但是以个体、小作坊生产销售的形式集聚,地缘集聚而非形成规模企业,这就导致生产与销售的分散化,相关部门监管难度较大。
(3)质量管控体系缺失
作为非标准化的手工艺品,紫砂壶行业缺乏一个通行的紫砂产品质量管控体系,缺乏紫砂器具的完整质检指标体系。紫砂壶工艺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迫切需要有一个产品质量管控体系,这样才能促进销售渠道回归理性,规范紫砂壶市场的健康发展。
紫砂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发展,紫砂壶是一种茶具,这是无可争辩的,因此推动紫砂壶产业发展必须重视推广茶文化。如今的饮茶风尚很流行,茶与陶之间应该共同促进谋发展,茶文化及饮茶文化背后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尚是紫砂壶市场的生命源泉所在,将茶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开拓更为广阔的紫砂壶产业市场。
目前,紫砂壶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市场结构尚不明晰,鱼龙混杂导致发展受阻,因此明确产业结构非常有必要,各大厂商应明确自身的消费群体,比如全手工的紫砂壶更偏向于高端品,而规模化生产的机器壶是大众消费品的市场方向。当然,由于工艺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限制,目前来说紫砂壶的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但并不可因此放弃机械化和机器生产。
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质量,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是紫砂壶产业发展绕不开的。如何避免流水线生产的质量问题,如何注重细节,如何做到令消费者满意,如何提升紫砂壶产品商业化、规模化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在市场宣传上也需要明确高端品和大众消费品,依据不同定位进行宣传,避免鱼龙混杂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消费者心理落差。
缺少行业标杆是紫砂壶行业发展的瓶颈,除了相关部分规范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打造行业品牌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紫砂壶有别于其它陶瓷制品,自有其独特价值,紫砂壶在茶文化中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如何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培育文化IP?之前家族式、小作坊的模式,以个人IP为重,以创作者的头衔营销,但如何将个人IP转化为企业品牌,使紫砂壶产品形成更完整的服务体系,提升品牌效益,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紫砂壶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壮大,企业在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培育创新人才,只有更具活力、更具创意、思维敏锐的人才,才能进一步将紫砂壶产业发扬光大。当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企业之后,成立专门的人才培养部门,也是紫砂壶行业传承和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的瓷器闻名海外,而紫砂壶在世界范围上也是独树一帜的。紫砂壶开拓海外市场,走向国际舞台,也是紫砂壶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有利于紫砂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交流。
目前来看,紫砂壶行业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广阔的商业发展前景,但行业发展尚属粗放,个体经营和小作坊、家族式生产的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紫砂壶行业应更加注重规模化技术的突破、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紫砂壶行业从业者不仅作为产品生产者,更应成为文化创造者,抓住机遇,将紫砂壶文化更进一步推向海内外市场,让人人都能享受饮茶的乐趣和紫砂壶的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