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优势与作用论析

2022-12-08 08:43李旭辉江生亮周可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共识协商

李旭辉,江生亮,周可嘉

(1.秦皇岛市政协,河北 秦皇岛 066000;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①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0日,www.gov.cn/xinwen/2019/09/20/content_5431750.htm,2021年12月1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与专门协商机构的有机结合,高举团结、民主的旗帜,以协商民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以团结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平等议事、体谅包容中发挥人民政协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独特作用,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人民政协与统一战线的关系论析

一是人民政协在成立之初就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统一战线的属性是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统战功能是人民政协的基本功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其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如陕甘宁边区按“三三制”建立了各级政权组织。同时,这也是在多元、平等、公开的协商民主方面进行的尝试,在一定程度奠定了制度和机制基础。1949年9月末,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而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仍将长期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团结的形式和协商的机关。①人民日报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第1版。1954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其统一战线性质显著。

二是人民政协是在统一战线的发展中酝酿、筹备、建立、发展、壮大的。统一战线为人民政协奠定了思想基础、凝聚了多方力量,同时人民政协又为统一战线搭建平台、拓展空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并且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十一册),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1986年,第446页。。中国共产党与各革命党派、团体和人士,自由平等协商,分别于1949年6月与9月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和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形成了坚强的团结,也使得中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统一战线有了重要的载体。③解永强:《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3—8页。人民政协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工作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制度性产物,在成立之初就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其统战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以及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和任务有所不同,但始终以统一战线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履行着职责。④常荣军:《深刻把握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的组织属性》,《中国政协》2018年第18期,22—26页。

三是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与人民民主形式的有机结合。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协商议事、团结联谊功能与作用更加突出与明确,在统战工作格局中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协商、参谋和推动作用。人民政协的统战功能体现并融合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各项事业中,体现并融合于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体现并融合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中,是政协工作之魂。⑤吴秀生:《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统战功能》,《中国政协》2016年第1期,第12—13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战略和政策的结晶,各民主党派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在人民政协职能履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委员中的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反映利益诉求、发表意见建议、积极履职尽责,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环节,在形成社会共识、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更多群众,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总的来说,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是系统、广泛而全面的:从理论上看,主要体现在团结各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反映民意、合作共事、协调关系、交友联谊、学习教育等八个方面①吴秀生:《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统战功能》,第12—13页。;从实践上看,是深化多党合作、推进协商民主、密切团结联谊、积极协调关系、广泛凝聚共识等。

二、统战是人民政协首要功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力量、克敌制胜。但是,在此期间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各成员共同的专门协商机构。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与社会贤达、广大群众热切响应,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空前团结、士气振奋,并积聚力量、献计出策。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形成。周恩来总理指出,“这样一个统一战线应当继续下去,而且需要在组织上形成起来,以推动它的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它的最好的组织形式”。②孙信:《新时代统一战线视域下的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报》2018年1月31日,第11版。人民政协,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产生,统战属性是人民政协最基本的属性,人民政协的第一功能就是统战职能。

(一)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人民政协组织机制独具优势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统合社会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执政党维系利益多元化格局及政治稳定的重要平台,其中的人民政协界别是执政党发扬参与式民主理念的基本单位。③李后强、郭丹、陈兰馨:《政协界别变迁:中国共产党政治吸纳能力的一个研究视角》,《邓小平研究》2018年第1期,第47—59页。界别是人民政协的基本单位,是其协商民主的动力源,其构成彰显统一战线组织结构的政治特征,并非突出社会的纵向结构特征,而是能够从中看到社会结构的“横切面”。人民政协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作为界别参加人民政协组织,且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多在人民政协组织体系中任职担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特别是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人民政协是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渠道。(张恺新,2019)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原则,人民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议政、共商国是的过程,是使他们了解和接受党的主张的过程,是实现党对其领导(特别是政治领导)的过程。人民政协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使党的主张成为广泛共识。

(二)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契合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

人民政协委员植根人民、来自群众,人民政协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人民政协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和相互沟通,特别是将重大问题、商议事项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充分体现包容的政治性、民主的人民性,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初心。人民政协处于凝心聚力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④葛慧君:《展示新时代人民政协一线新气象》,《人民政协报》2018年10月25日,第3版。,听“民声”中述“民困”、集“民智”,最终使得各领域、各阶层都能够在国家政治架构中表达愿望和意志,努力调动积极因素、去化消极因素,实现共同政治基础上的“求同存异”。人民政协的凝聚共识、协调关系、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扶贫济困等工作与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高度一致。而且,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本任务。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借以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上通下达、位置超脱的优势,在坚持原则、正视差异、尊重多元中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

(三)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契合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相辅相成。一方面,只有追求民主才能彰显人民政协的价值;另一方面,人民政协的所有活动只有最广泛推动和实现最大范围团结,才能使民主有根基。①梁晓宇:《理解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几个维度》,《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37—42页。人民政协在成立之初,就喊出“团结、建设、进步”的响亮口号。②冯春梅:《同心共筑中国梦 共创美好新时代》,《人民日报》2019年9月20日,第6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在团结中追求民主的历程,始终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发展中。民主始终是主题,也是方向;团结始终是主题,也是使命。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丰富实践,是对团结和民主具有独创性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人民政协在发展中不断地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同时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空间,就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需要、社会状况的变化和统一战线的发展。人民政协以制度、文化、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提升广泛性、包容性和凝聚力,彰显多样性与社会性,在凝聚思想共识、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团结联谊、搭建合作平台等工作中发挥统战作用。

(四)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契合于统战工作的内容

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其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旨在沟通理解、增进共识,通过“商量”“找到最大公约数”,及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推进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民主监督是在包容、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提出批评和建议,促使问题解决和工作改进,旨在增进团结、凝心聚力。参政议政是在调研视察等基础上研究问题、协商议事,汇聚各方智慧、汇集民众心声,提升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效。统战工作涉及领域广,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中大团结大联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政协的工作与统战工作相匹配,都是团结广泛力量、协调各方利益、凝聚改革共识、构建发展共同体。

三、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优势与作用

(一)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优势

1.涵盖面广,外延链长

在大统战格局中,人民政协代表性之强、团结面之宽、覆盖面之广,是其他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潘岳,2018)人民政协吸纳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界、各领域的代表人士,各种利益诉求、意见建议能够得以充分表达。统一战线将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有机联合,同时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关注社会结构变化和阶层结构变迁,尤其是新兴社会群体。人民政协的巨大包容性、广泛代表性能够“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突出多样性和社会性。人民政协以界别为基础,代表、联系着不同的领域、阶层、行业、团体,而且根据社会政治参与的需要,主动设置相关界别,吸纳相应的社会人士,在各层次各领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政协委员覆盖面大、代表性强、联系面广,人民政协团结面扩大、包容性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在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等方面更加有力度、有成效。

人民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①吕忠梅:《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人民日报》2020年5月19日,第9版。人民政协委员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具有反映民意、沟通上下的作用。特别是各级政协的委员活动小组,以界别为基础,走入基层大众、深入界别群众,推动基层群众“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创新性打造“政协委员工作室”,打通联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拓宽政协委员联络基层、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将政协的工作链条延长,更好地发挥党政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作用,推动各界群众的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协商有效解决,将统战工作的为民服务、化解矛盾等做好、做实。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统一战线是“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的矛盾统一体,“和而不同”精神与“求同存异”原则同生共进。②刘亮红:《论统一战线中的“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1—23页。“和而不同”贯穿于统一战线发展的全历程,是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统一战线的质征,也是指导统战工作的方法。人民政协是发挥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重要舞台,人民政协文化承接了“和合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思想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辩证统一。③梁晓宇:《人民政协与“和合”文化》,《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23—25页。“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征,蕴含着兼容并蓄的优秀政治文化。

求同存异是人民政协理论中的又一个基点,就是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最终凝聚共识。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必须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具体意见可以多样,但在基本原则上要有共识,思想观念可以多样,但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凝聚共识。在差异性中寻求共同性,在多样性中找到一致性,一是要包容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见解;二是要在推进协商民主中鼓励民主人士发表真知灼见和不同意见,让其系统、理性、有序地表达和反映诉求,找到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原则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渠道充分拓展、内涵更为深刻和丰富,在“增进一致而不强求一律、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弱化主导”④《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 俞正声作报告》,2016年3月3日,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6/03-03/7782591_3.shtml,2022年1月5日。中巩固已有共识,凝聚新的共识。

3.坚持民主,重在协商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发扬广泛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 (江泽民,1999)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是民主的前提,而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和相当程度的共识才会有民主的发展。团结和民主下的协商就是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并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旨在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民主决策中广泛商量、集思广益是人民内部各方面沟通、协调的体现。

统一战线重在团结,协商民主重在民主;民主是促进统一的条件和要求,民主的对话、民主的决策是加强团结的最佳良方。①赵晓娥、白山稳:《浅谈统一战线视角下的协商民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1—9页。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扩大了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在逐渐扩大,政治共识不断获得促进,统一战线民主协商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强化。人民政协协的商民主在实践中发展,将背景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的主体“集合”而“协商”,扩大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弱化了其间的利益冲突、期望差异产生的消极作用和不利影响,增进理解和团结,进一步加大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作用

1.努力画出最大最美同心圆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才、汇聚力量、凝聚共识,倾力尽力服务大局,画出最大最美同心圆,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是固守“圆心”,强调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固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圆心”,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有效贯通,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议政环境,努力协调各方关系,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的局面,彰显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担当新作为。二是追求“最大”,扩大人民政协的包容性、团结面。 “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人民政协的包容性在政治中既要讲原则又要讲团结,在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的基础上,以充分、有效的表达渠道促进各主体利益的实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为基本原则、以民主和团结为基本价值、以亲和与协调为基本工作方式,协调利益、平衡冲突,建构良性政治秩序,这是新时期对人民政协包容性政治提出的要求。②余源培:《人民政协体现中国特色包容性政治》,《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6—10页。三是呈现“和美”的民主形式,寻求最大公约数。人民政协的履职遵循的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发挥大团结大联合优势,让广泛协商落到实处,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使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人民政协以团结聚人心,以协商促共识,团结每一分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推进协商民主中“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2.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人民政协功能的历史演进中,第一阶段(1949—1953年),人民政协的政治功能主要是制宪、吸纳和动员;第二阶段(1954—1977年),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于国家政治生活中,但其功能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第三阶段(1978年后),民主功能得到激发和释放,极大地拓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③俞希舟:《界别民主与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5期,第98—105页。人民政协功能的延伸和发挥、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都缘于人民政协不断扩大的团结面和包容性,与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多元一体社会结构相适配,正向作用于人民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民政协为人民”。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作用重大,在功能上侧重于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举措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在制度上以界别形式使协商参与主体囊括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各个方面,而且界别协商的优势较为突出。实践中,人民政协能够以界别组织资源为基础,把经济、文化(技术)等条块分割交织的资源整合协同起来,发挥出加倍的效能。

人民政协是沟通国家权力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桥梁和纽带,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质也就是国家权力系统与社会系统围绕着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开展的协商活动。①刘菊香:《从协商民主理论看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的优化》,《理论导刊》2014年第9期,第10—13页。人民政协广泛联系着各界群众,在不同群体的意见表达和认知交换中,利益诉求越充分、越完整,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意义就越重大,同时使国家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整合和汇聚。人民政协委员作为各界别代表人士,在政治参与、权益诉求、建言献策中集中将社会力量与公共权力有机统一,使得人民政协对社会管理的整体广泛联合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发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人民政协是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的“一线”,人民政协工作要服从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人民政协委员在民主协商、参政议事中要建真言献良策,以真知灼见为担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人民政协新时代的大作为。

3.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凸显了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生动实践。②潘岳:《人民政协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政协》2018年第19期,第26—27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重点明确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其广泛性、团结面在扩大,围绕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展,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团结、民主的主题,担负凝心聚力的使命。

人民政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但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肩负着一项共同的政治任务,即凝聚人心,构建和巩固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共识。③潘维:《人民政协的优势在于凝聚人心》,《人民日报》2018年12月5日,第20版。在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民族伟大复兴之梦,需要各族儿女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并形成更紧密、更团结、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中国梦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④王克群、张磊:《助力中国梦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42—45页。为党凝心聚力是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责任,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其协商民主空前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优势,以民族复兴和“中国梦”为价值公约数,担当大局重任、时代使命,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书写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篇章。

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统战工作中的优势与作用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工作领域更加宽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工作对象拓展到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等12个方面,呈现出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①尤权:《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6日,第6版。在新时期大统战工作格局中,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彰显优势、发挥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增强政治引领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政治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组织在政协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②孙信:《新时代统一战线视域下的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报》2018年1月31日,第11版。

政协党组是党在政协组织中设立的领导机构,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将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并将党的工作延伸到基层群众中。在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各方、协调关系、汇聚力量、服务大局的优势,在弘扬传统中传承政治共识,在思想交流中深化政治共识,在团结合作中巩固政治共识,促进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各成员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二)加强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更好发挥凝心聚力作用

人民政协是我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其实现了统战工作的组织化、制度化。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平台,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要不断适应统战工作的发展,“最大限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要在拓宽参与平台、畅通联系渠道、完善工作机制中不断努力,通过工作创新突出包容各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力量。

人民政协工作的作用在委员、活力在委员,在政协委员相关工作中,要规范组织推荐与群众参与的委员遴选机制,要尝试建立针对委员的监督约束与竞争引入机制,要完善委员考察调整与后备培养机制,等等。政协委员的产生要顾及甚至倾向于基层与一线,同时要注重吸纳新兴阶层和社会力量的代表人士。同时,应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界别设置,更好地发挥界别的民主价值功能,充分保证人民政协的代表性和包容性适应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需求。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优势与界别构成优势,是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的基础与保障。例如,通过工作联系、走访交流、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联谊交友、教育引导和利益照顾。进一步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发挥专委会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持同政协委员的经常联系,把委员个体优势转化为政协工作整体优势;发挥委员小组联络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委员小组活动。①梁晓宇:《理解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几个维度》,《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37—42页。

(三)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充分彰显政协人民民主多元主体性、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的重要途径。通过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更好地发挥凝心聚力作用,形成和凝聚共识,是当前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的时期,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体制束缚减弱,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实现途径多样、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的思想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增强,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所有制多样、社会阶层分化、思想价值取向多元、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都对人民政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扩大不同社会阶层代表的政治参与空间,最终目的是充分协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协商民主的实质在于寻求各方最大公约数,这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②杨卫敏:《人民政协统战团结功能新论——简析习近平对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的贡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第8—16页。在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中,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在“商量”中坚持“热烈而不对立、真诚而不敷衍、尖锐而不极端”,在相互尊重中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增进共识。协商议事,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在“求同”与“存异”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增进一致而不强求一律、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弱化主导”,巩固已有共识,凝聚新的共识。不断加强协商主体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协同,在增强包容性中提升引领力,推动形成和而不同、活而有序的生动局面。

(四)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合力画好同心圆

人民政协本身是统一战线组织,也就是党派性的联合组织。(周恩来,1954)大团结、大联合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特征。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实施合作式治理,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为一体,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更多可以动员的因素。把社会各党各派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凝聚起来,在坚持一致性基础上尊重和包容多样性,尽可能体现民主性,保持和维护宽松和谐的民主政治环境和氛围,最大可能地凝聚和形成政治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③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理论渊源》,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第56—63页。

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联系广泛、善于协调的传统,用团结促进发展。以团结汇集力量,以联合扩大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良传统,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工作原则,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以民主的作风团结人,不断增进思想共识、加强合作共事。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1日,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1/c_1112564804.htm,2021年12月15日。“团结就是力量,民主可收众益。”(江泽民,2001)要通过民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通过团结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中心环节”是“广泛凝聚共识”,最终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在团结与联合中,要注重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包括批评。人民政协的团结面不断扩大,包容性不断增强,必将更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画出最大同心圆。

(五)秉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同心筑梦新时代

人民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在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扩大政治共识、激发民主政治活力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要坚定在国家治理中的方向性,并增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协同性。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围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全面深化改革,谋良策、献诤言、出实招,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及其执行情况开展协商式监督,突出人民本位。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升统一战线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主动做好涉外的统战工作,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将最大公约数的半径充分延伸到“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范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懈奋斗。人民政协工作者要全面认清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辩证地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欧阳坚,2021)。新时代要求人民政协工作者牢记使命、负重前行,在党坚强领导下,在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中凝聚最大正能量,搭建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群众共同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的大舞台,把亿万人民的梦想汇集一处,把各个方面的强大力量束成一股,团结一致,共襄伟业,为筑梦新时代贡献人民政协力量。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共识协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商量出共识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