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兴城盈园中学 徐 磊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发展新阶段,教育事业在此背景下也确定了发展新方向。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做到“育人”,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但是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卷面成绩的提升,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其建立起更系统、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原则和应培养的历史思维能力入手,分析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
1.高效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对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践行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遵循教育发展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新知转向主动学习,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思考的意识。
2.尊重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阶段涉及的历史知识有极大的时间、空间跨越度,内容繁杂,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相对而言较弱,因此部分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若不及时予以引导,可能会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抗拒、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保证教学方法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探索性原则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心理,通过展示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意识,相互讨论,提升学习效率。
1.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学习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还原和论证历史事实。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在手机、电视、电脑等媒介中会接触到大量有关历史的艺术形式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短视频以及历史剧等,其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部分完全是杜撰的。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形成准确的认识,杜绝错误历史的传播。
2.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顾名思义是对过去事件的记载,但是也需要历史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以史为鉴,将历史事件与当前社会背景相联系,以正确的历史观面对正在发生或者未来会发生的事件,以历史为参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概括性思维能力
概括性思维能力在历史学习中也极为重要,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史料极为庞大,且在信息化时代获取历史资源的途径更广,大量的历史信息下学生需要通过概括性思维汇总历史知识,在庞大的历史资源中有效筛选所需信息。不仅如此,概括性思维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将繁杂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系统的知识脉络,提升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教学的目的绝不仅是教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学师生思维囿于应试教育,而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重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忽略。对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思维发展处于不断变化中,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时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创新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汲取历史知识的同时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思考所学的历史知识,通过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真正做到吸取历史经验,以史为镜,鉴古论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科学地分析社会问题,提升学生社会参与度,激发思维活跃度。
1.多角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活动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时要引导学生使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思维特点的本质。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要确保历史思维建设本质与多角度的培养活动相契合,提升各历史因素的联系价值。在历史思维建设基本建立后,还要注重在历史思维处理中应用立体思维特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根据具体历史教学活动灵活切换,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与历史学习活动长久相适。
2.注重多种思维联系紧密性的加强
历史思维能力并不是单一的,中学生历史思维需要从处理历史问题出发,与历史因素应用相结合,研究历史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多角度、细节性地处理历史思维活动,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思维应用能力的增强。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确定整体思维的运用,全面思考历史事件,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以此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脉络。除此之外,推进考察活动时也要确保立体思维的应用,提升思维能力应用的质量,奠定想象力因素应用基础。
在分析历史因素时要保证所涉及的分析性因素能够与当前的历史研究活动相结合,使形象性思维的建立成为抽象概念处理的一大助力。还要重视对历史价值的完整性研究,在理论处理要求下灵活、准确地运用多种概念,使思维的应用能够与历史现实处理要求相适应。此外,适应历史形象处理要求也是历史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要求,能为处理历史现象奠定基础。与历史研究的理念相适,也是提高历史逻辑思维实用性的重点,有利于提升理论应用价值。
在研究历史现象时要保证逻辑思维的应用符合规律,在研究分析、研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因素的处理价值。另外,要重视研究全部理论认识情况,关注理论因素应用条件,保证历史教学活动的教学价值,合理分配逻辑思维下的历史因素。不仅如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还要将逻辑思维培养与历史研究主要理论相结合,保证事实因素的推进,保证逻辑思维与历史因素处理要求相适应。最后要保证教学活动与历史故事的特点相适,使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形象思维的处理一致,以此提升历史逻辑思维的处理价值。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有效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中学课堂,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有限等弊端。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丰富的资源中学会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故事讲解中深刻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给出方向、指引后,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勇敢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并积极予以鼓励和肯定,同时给出完善意见,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正式开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现代中国在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成就,通过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百花齐放局面出现的原因,文学发展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鼓励学生以历史思维思考问题,进而了解系统的知识背景。
史料是了解历史真相、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在使用教材完成教学目标后,深度挖掘与课程相适的史料,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史料学习和鉴别中进一步丰富历史学识,主动分析和研究史料中的历史规律,并通过史料回答遇到的历史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文字及图片是中学阶段的最主要历史史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的积累,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奠定史料基础,鼓励学生在史料分析中形成更完善的知识逻辑网络,为之后的历史学习提供支撑。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和学生获取史料更加便捷,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指导学生正确搜集资料,丰富历史学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纷繁多样、良莠不齐,中学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尚未成熟,教师要在其中起到正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批判思辨能力。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期工程,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短暂的课堂时间,还要善于利用课后时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学校支持下组织研讨会、辩论会等课后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活动内容主动查阅历史资料,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概括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对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此类活动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也打破了历史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发放课后活动任务,学生也能及时询问教师难点内容,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学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多依托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单一,在新时期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能对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对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除卷面考试外,还可以通过小论文书写、研讨会参与情况、课堂表现、历史问题分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主动转变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历史思维的锻炼机会,同时掌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情况,完成教学反馈。除了丰富评价指标外,增加评价主体也极为关键,即加入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一策略能在很大程度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学生在相处过程中能比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同学的历史观以及历史逻辑思维的应用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则能帮助教师充分地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地进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此外,师生彼此评价能够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公平,从而更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除多媒体教学外,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也有极大的作用。教师进行课堂知识导入、知识讲解、总结并布置课后任务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退,对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将起到阻碍作用。教师进行教学知识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新知,也未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对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融入其中。在课堂开始前历史教师可以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究和讨论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进一步融入知识学习中。另外,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得出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主动思考问题、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历史思维自然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在新时期,我国教育的目标绝不仅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更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历史学科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记录了人类数万年的发展历程,能够帮助后人了解人类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同时以史为鉴,吸收古人智慧,通过研究和学习历史鉴古知来,传承优秀文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历史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水平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