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2-08 03:58钟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学融合专业

钟楠

(重庆邮电大学 理学院,重庆 400065)

在当前“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且通过融合理学专业教育,能让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双创”目标,为高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础[1]。该文着重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价值

理学专业教育是培养不同专业人才的教育,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等,其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且能使学生自身素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创业意识、思维、素养、精神及技能进行培养的教育,其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对人事、营销及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掌握,使学生的创业基本能力得到提升[2]。与专业教育不同,创业教育虽然在教育理念、内容上存在不同,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创业教育无法与专业教育相脱离,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同样,创业教育的发展能促进专业教育改革。

1.1 有助于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

创新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基础,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国家经济良好发展。人才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理学专业教育,能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可以说,这两种教育的融合,能够推动高校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

1.2 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的结合能够实现融合新模式的优化,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理学专业教育中,能够将高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传统理学专业教育的活力有效激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两者的融合,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课堂所学到的理学专业知识,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课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以此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所以,高校通过将这两种教育模式相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推动高等院校教育良好发展。

1.3 有助于促进学生多维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关系存在错位的问题,高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企业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要想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高校采取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理学专业教育是高校给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主阵地,创新创业教育集合了多种学科,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通过将这两种教育模式相融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升,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有助于大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2.1 两者融合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他们会将大量创新创业的优秀案例融入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深度剖析相关理念与实践,在创新事业案例中渗透各专业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使两者之间达到有效渗透。从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发展史的情况来看,多种融合模式都已经取得良好发展,包括辐射模式、聚焦模式、混合模式等[4]。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步比较晚,首次将“创新”结合“创业”的时间是在2010年,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当前“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并逐渐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但是取得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学校对专业教育过于重视,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太重视,虽然高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且为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很少有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有的学生作品与所学专业相脱离,且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创新品质有所欠缺;(2)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一般都是单一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单一的理学专业教育,从而导致两者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发生[5]。

2.2 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的价值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存在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为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了创新创业教育。当然,国内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理解还不够到位,只是将其看作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手段,并没有面向全体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在理学专业教学中融合创新教育,使得两者没有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从而无法满足国家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其次,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当前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且教师的创业社会阅历比较少,没有深入挖掘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教育只停留在表面[6]。虽然有的高校聘任了创新创业兼职教师,但一般都是以开讲座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取得的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因此,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另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且与理学专业教育挂钩,使得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在教学大纲与计划中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其没有融合到理学专业课教学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不完善的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匮乏等,因此,高校应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2.3 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选修课中,但是部分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到其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对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了解,由此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其次,很多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不足,没有勇气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一般情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在课堂中实施,并没有结合课外实践平台展开教育,由此导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使得学生无法对创新创业教育展开深入的了解,直接阻碍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3 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高校应将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规划。需要注意协同配合多个部门组织共同开展,包括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在理学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新的绩效考评体系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教师工作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 管理体制的创新,形成“齐抓共管”的效果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的高校采取了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方法,包括教务处、招生处、就业处等,实际上管理十分混乱,缺乏统一的制度,没有明确的牵头部门。因此,高校应当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新格局,首先应建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一同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明确各部门的分工。比如,教务处的任务是落实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招生就业处的任务是保障创新创业的实施,并做好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另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与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在教师年度任务课时量中纳入创新创业课程,并设立奖项,将职称评审制度纳入其中,使教师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在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设立奖学金,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3.3 转变教学方式,深化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

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理学专业教学,还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高校应将传统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有效整合创业教育、理学专业教育资源,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将理学教育作为基础,使理学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对新职业指导教育、创新教育课程内容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7]。

3.4 加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这一问题,比如,重视优秀教育的招聘,将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纳入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同时,高校可以采用教师互评制度,其能使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能实现优质教师师资的共享,该制度还能使高校办学成本大大降低,且能使高校间互相交流不同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另外,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多层次师资队伍,即“双师型”师资队伍,对导师数据库平台进行完善。采取校友企业、企业师资为主,形成两大导师群,以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利的支撑[8]。

3.5 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在培养创新专业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应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展。首先,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完善,并将现有的企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9]。其次,高校应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另外,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使社会的“第三课堂”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友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训练中,以此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奠定基础[11]。

3.6 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要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应以科学的评价作为基础,有人认为应从学生、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有人认为可以从学校投入、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存在成熟的机制建设问题,因此,高校应根据学校情况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这样才能使指标更加客观、有效[10]。通过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才能科学地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12]。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理学专业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且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很大帮助,因此,高校应当将两者有效融合,由此更好地实现“双创”目标。

猜你喜欢
理学融合专业
宋代书院的理学图书出版与理学思想传播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文理学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古代陶盆到3D打印技术的演变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