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风险研究

2022-12-07 05:20洪文霞孙运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标度装配式指标体系

洪文霞,孙运雷

(青岛理工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工业化转型的逐步加快,我国掀起一阵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装配式建筑以它高效环保、高质量的优势正在慢慢取代混凝土现浇建筑,国家推出了很多政策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鼓励项目提高装配率.相对于现浇混凝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造工序和流程上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在建筑工业化盛行的这一时代,项目质量水平风险因素的识别与把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者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易紫妮、赖芨宇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分析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运用了多级可拓的评价方法,建立了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可拓模型[1],王志强基于构件的角度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风险,将惩罚型变权法引入到客观权重的计算当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陶明白简单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譬如生产质量风险以及成品保护风险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3].李晓娟认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并且风险易叠加,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风险按阶段分为前中后三部分,采用了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案例与模型的双向验证[4].吴伟东立足于项目实施阶段,站在总承包商的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风险构成,在权重计算上,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结合实际项目确定风险等级[5].丁彦,田元福构建了AHP-ABC评价模型,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打分,采用ABC分类方法对风险类别加以区分排序评价,以实现风险的重点管控[6].

对于装配式建筑风险,学者们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差异.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辨识的困难程度,因此装配式建筑的风险管理仍然是可深究的方向,关于采用方法,每个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弊端,因此可对弊端进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的研究角度为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质量风险研究,采用方法为改进层次分析法.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质量风险有不确定性、普遍性、客观性、发展性和可定量性几大特性[7],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风险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但是经过相关行业的统计和积累,发现质量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常用的质量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生产流程法、WBS等.本文采用的质量风险因素识别方法为生产流程法,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既可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又可提高效率.基于此,形成了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质量风险指标体系,如图1.

图1 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风险指标体系

2 指标体系模型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形成的改进层次分析法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为9个划分标度,过多标度的存在使得估算困难,且不易通过一致性检验,基于此,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形式上首先减低为3个标度:当指标的重要度为x1>x2时,标度为2;当指标的重要度为x1=x2时,标度为1;当指标的重要度为x1

(1)初始判断矩阵

对指标按照三标度进行重要度选择,形成指标体系的初始判断矩阵aij(n×n)

(2)建立判断矩阵

计算指标的相对重要度,通过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度进行对比计算,得到质量风险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bij(n×n):

(3)计算初始指标权重

(4)权重修正

利用前文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对初始权重进行修正,将初始权重与信息熵权重融合,得到项目指标的最终权重.具体计算规则如下:

①判断矩阵标准化处理

②计算指标信息熵权重λi

(5)最终权重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1)确定质量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集和评语集

指标级U=(u1,u2,…,um),评价集通常用V表示.V=(v1,v2,…,vn),通常评价结果有四类或五类.

(2)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得到评价矩阵R

(3)确定指标因素权重向量

指标权重在前文已叙述,不再赘述.

(4)确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假设指标所对应的评语集的隶属度为评语集上的指标向量,所有指标的评语向量共同构成从U到V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

(5)综合评判

综合评判矩阵为C=μ·R

(6)判断项目等级

3 实例分析

青岛一装配式建筑,共分为三期进行建设,整体采用PC建筑体系,装配率可达70%.本文收集了项目的相关数据展开质量风险的研究,旨在体现项目整体的质量风险等级以及存在哪些可改进的因素.

3.1 指标权重计算

(1)考虑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评价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数据获取,得到指标初始判断矩阵,详见表1:

表1 一级指标初始判断矩阵

(2)根据上节公式得到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以及指标权重,详见表2:

表2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及权重

表3 指标体系综合权重

(2)根据上节公式得到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以及指标权重,详见表2:

(3)以上计算均为一级指标的计算过程,二级指标的计算方式与之相同,经过计算,得到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以及指标权重如下:

w1={0.4167,0.0833,0.0833,0.4167}

w2={0.0970,0.5601,0.0485,0.2020,0.0924}

w3={0.0734,0.0287,0.1943,0.0287,0.1943,0.4805}

w4={0.0550,0.1178,0.2634,0.5638}

(4)指标权重修正

按照上节提出的指标修正方式进行计算,得到最终权重.

一级指标的信息熵权重为λi=(0.3612,0.2638,0.1396,0.2354)

由此得到指标的最终权重为μi=(0.2182,0.3371,0.3818,0.0629)

指标体系中各二级指标的最终权重计算结果详见表3:

μ1=(0.4167,0.0833,0.0833,0.4167)

μ2=(0.1333,0.3259,0.0557,0.2775,0.2076)

μ3=(0.1413,0.0377,0.2508,0.0377,0.2529,0.2796)

μ4=(0.0636,0.2088,0.3412,0.3864)

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针对研究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风险的等级程度按照1,2,3,4,5打分进行统计,评价风险集为高、较高、中度、低、较低.共发放40份调查问卷,填写完成经过识别和分析,得到32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收回的问卷结果对隶属度进行计算.资料回收情况见表4:

表4 资料回收统计

续表4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项目的综合风险取值为0.479,为低风险项目,符合该项目的现实状况.各个阶段均为低风险等级.

4 应对措施

(1)设计阶段是一个项目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设计内容的把控对后期生产和施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来说,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是构件的深化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引入BIM技术和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加强沟通效率,缩短信息传递时间,提高信息传递精度.

(2)通过案例分析结果可知,构件的出厂合格率是一重点.构件生产运输阶段应做好构件的存放保护,保证构件出厂合格率.同时要做好运输规划,减少构件的损坏.

(3)施工阶段的管理主要在人员以及吊装工作上,要保证吊装稳定且高精度,构件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做好监测,对构件的点位是否准确做出判断.同时,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技能也应该不断提升,日益适应项目发展需求.

(4)验收阶段应加强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是项目的根基,验收人员应保持高度的重视和公平,另一方面要做好成品保护,从而降低后期质量风险.

猜你喜欢
标度装配式指标体系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改进AHP法的绿色建材评价指标权重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基于多维标度法的农产品价格分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加权无标度网络上SIRS 类传播模型研究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延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