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学院)
非学历在职研究生教育与统招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计划外人才培养模式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近年来,我国的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制度引领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涉及教育、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本文所提及的非学历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课程班的教育。
高等教育有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培训便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它可以很好地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成果延伸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非学历研究生教育方式比较灵活,入学门槛低,授课时间短,可选择专业限制少,为在职人员提供再一次走进校园学习深造的机会。然而,随着培训学员的增多,高校在管理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非学历研究生教育的培训质量。因此,解决非学历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成为重中之重。
为调查案例高校——S省某高校非学历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于2022年5月在问卷星通过微信对该校近3年参与公共管理专业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1)参与非学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及影响因素;(2)调查参与非学历研究生教育的学习状态;(3)理想的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及满意度;(4)参与该校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5)参与调查人员个人信息。
本次调查问卷在3个年级的学员微信群中发放,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笔者提前在微信群中就收集调查问卷的目的及使用做出说明,要求学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卷填写,笔者保证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仅用作科研使用。本次共收集到有效问卷67份,其中男性23人(占比34.33%),女性44人(占比65.67%)。本次接受调查的非学历在职研究生学员以中青年为主,50岁及以下的非学历在职研究生占总人数的98.51%,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56人(占比84.58%),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问卷星网站自带的功能进行分析。
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答案的统计分析,结合该校实际工作,笔者做出如下分析。
为了考察学员参与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培训的需求与目的,笔者以“您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您期望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类型”两个题目,通过多选题的方式进行调查,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目的及需求问题分析
在参加教育培训目的的调查中,选择“提升学历,为晋升做准备”的学员占比85.07%,期待参加的培训类型“学历提高类”占比88.06%,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高校中高层次在职教育,对于已经完成高等教育并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的人群来说,更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提升岗位层级及待遇,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是最优选择。
对于参与在职教育培训的人群来说,仅有想法是不够的,随之需要为学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参与在职教育的学员来说才是最困难的。所以在参加继续教育影响因素部分(见图2),“学习时间及学习地点”“工作及照顾家庭与学习时间冲突”分别占比74.63%和65.67%,而两项答案通过交叉统计,同时选择的学员占50.7%。可见,工学矛盾对于在职教育学员来说是完全不能忽视的大问题,所以高校在在职类教育的授课方式设计上,也要着重考虑。
图2 学员参加教育培训影响因素问题分析
笔者统计该校自2019年截至目前的数据,在读学员共计274人,通过两门统考课程进入申硕环节的仅有5人,单看这个比例,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从参与问卷的67名学员来看通过率不容乐观,这就在学员对学校培养模式的满意程度及学员关注点上找到了关联(见图3)。在问卷中,作者设计了2道相关题目,一个是多选题“您认为我校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有哪些”,另一道是开放性题目“您认为我校在职继续教育在培养及管理中有哪些不足,请您给出建议”。开放性题目的回答有效信息为27条,分析提炼出的关键词语,可以看出,学员对于“统考课程针对性辅导”“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作为非学历研究生学员的归属感与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满。
图3 学员对学校培养模式的满意程度及关注点
由以上调查和分析,结合S省某高校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实际工作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1.非学历研究生教育所受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边缘化非学历教育。学校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等环节,几乎照搬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这显然是不符合非学历教育培养特点和定位的。
2.在职学员本身学习效果会受到工学矛盾的影响,课堂上泛泛进行枯燥的理论灌输,没有针对统考课程的专门辅导。这就说明高校在这类教育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上要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而不是将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拿来直接使用。
3.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只是在入学、开课、考试及报名等必要环节进行简单通知管理。很明显,这样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项目管理,也做不到重视学员学习需求的体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员对学校的满意度。有时为了降低培养成本,将两个年级的部分课程合并开课,不能做到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4.校内相关主管部门也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非学历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来进行指导,只是更多地关注其职能所属的报考环节的审核,几乎不会对培养环节的效果及实施进行动态跟踪。大部分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并没有对这类在职教育的目的及意义进行探析,并没有根据统考课程大纲及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来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学员在学校中会感到学习的内容并不能让他很好地了解统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备考更是无从下手。
以上问题概括来说就是:(1)非学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被边缘化,培养定位不够准确;(2)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政策制度指导不足,培养环节监管不到位;(3)培养单位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相对松散,教学方法落后,与在职人员培养目标不够吻合,考试通过率低,培养效果不佳;(4)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缺少专业的师资及管理队伍,学生学习体验感较差;(5)招生缺少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动培养机制。
新时期,高校要坚持终身教育理念来指导非学历在职教育的管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趋势走向、培养理念、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形成理论引导。转变固有理念,将高层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回归到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本质,发挥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功能。所以,高等院校必须注重非学历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摒弃经济利益至上观念,将在职人员的学习与发展放在首位。
非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范畴内的培养占比越来越大。对高等院校来说,其一定要改变只重视国家计划内学历教育的现状,要以实际行动来逐步改变非学历在职教育办学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在制度以及政策上下足功夫,对非学历在职教育工作进行宏观把控,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高等院校应该不断改善非学历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制定政策激励高校专职教师参与招收在职学员的教育、指导工作。高等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提高培养部门在学生培养领域的自主权,在涉及招收的学生类型、招收学生的标准以及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鼓励教职工在开展横向项目或对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推荐合作单位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人员来校参加研究生层次的非学历教育。
培养部门在进行非学历在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在发展过程中要尝试建立非学历在职教育的“课程库”“师资库”。根据实际情况,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允许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学、学习资源,以提高非学历在职教育培训的基础优势。相关职能部门和培养部门务必注重过程管理,学校要组织成立教学督导组,认真做好非学历在职教育的满意度调查工作,开展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质量督导。职能部门要实现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平台的共享,综合利用好数字信息技术等平台,促进非学历继续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在职人员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统考课程通过率及申硕率。
高等院校要有计划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主动与周边社区、各类相关专业协会、企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共同筹划搭建综合型合作平台,把与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合作当作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切入点,对口培养,提高社会对高层次在职教育的认识。
培养单位应不断挖掘自身潜在实力,在非学历在职研究生教育模式变革中更高效地应用校内有限资源。深入调研了解所处区域关于在职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教育培训项目,拓展培训空间。积极争取获得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往往能够在很多方面获得双赢。在企业的角度,既能够获得更多高素质人才,又可获得相关技术层面的支持。对于高校而言,在职教育项目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也能在企业中筛选出优秀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
在终身教育理念大环境下,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为社会在职人员高层次教育的主要方式,其发展和改革是必要的。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重点考虑在职学员个体差异与心理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构建智能化与媒体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实现在职教育教学时空的开放、校内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课程教学环境的虚拟、学员教学反馈的及时,更好地满足师生交流沟通的需要,使在职教育各方面向纵深方向高质量发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非学历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才能在该领域的教育管理方面开创更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