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

2022-12-07 07:42苏岩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课程

苏岩

(河南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2010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按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打造专业知识更全面、综合素养更高的“双创型”人才成为新趋势。高校如何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形成有效的协同教育机制,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不断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提供了创新思路,对有效融合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与挑战。

1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1.1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依托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不仅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把思政元素进一步应用到大学专业课、通识课或者其他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采用高德毅教授提出的“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达1.3万个。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发展,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当前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别,以线下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程为主,并且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辅修项目(证书项目)和创新创业类专业,还创建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2]。

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面向在校大学生群体,还积极鼓励教师参与,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模式,把课程教育的目的拓展到立德树人的高度,不仅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还为引导学生成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1.3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不断让学生“敢闯会创”。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而思政元素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到课程中,能够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知识与实践有效融合,重点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挖掘能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不断进行实践,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搭建育人平台,不断探寻育人成效,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2.1 以创新为基础,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经济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端正创新创业动机。

2.2 以创业为支撑,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拓展大学生就业上以思政元素引导,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逐步形成创新带创业,创业带就业的新局面。

2.3 以实践为指导,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不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引学生,从而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得以更好地发展。

3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面临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观念不够清晰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方主体,如何形成创新创业合力是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一方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没有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另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更倾向于学生取得可视化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对思政元素融入力度不够,教学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缺乏实践性的教学设计,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清晰表达出思政目标,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教育观念未能及时更新,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不关注,缺乏深入认识,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能达到理想效果[3]。

3.2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措施

课程思政是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仍在“入门”阶段,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真正把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而言,要实现预期教育效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长足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系列完善措施,提高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部分,理论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讲授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实践学习主要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但如何能够在课程设计中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形成特有的案例教学,还有待探讨。

3.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新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大多数高校都已制定并发布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但总体来看多以课程为中心,在具体实施过程更多的关注教学,而不重视管理课堂。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有待优化。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性不足,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根据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有待加强。此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一部分是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另一部分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缺乏复合型专业师资,“双创”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4]。

4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探索

4.1 理念转变: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思政教育引领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对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商业模式、知识产权、创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和组建企业等多个章节内容进行详解,是塑造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课程[5]。第一,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在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中加入思政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十大育人体系”中,从制定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目标、思政目标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第二,明确课程思政内容的来源。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多方面发掘思政要素,解决思政内容来源的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寻找思政元素融入的切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实践课程等方面,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精神、责任感、使命感等思政育人元素,以有机融合为切入点,塑造思创融合的“双创”教学资源体系。第三,进行系统化构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从学生角度挖掘,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等途径进行科学构建,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认识世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坚持问题导向,从学生遇到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出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科发展前沿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思政+创新,思政+创业”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

4.2 内容创新:以教学过程为载体,增强“双创”教育吸引力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把思政元素融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中,结合新时代背景,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穿插在课程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第一,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实现与思政元素同向同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立体多元的教育结构。在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等目标得以实现,不仅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体系,做到针对化教学,而且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理性认识能力和水平,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提升和转化。第三,显隐结合的教育方法。通过深化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挖掘思政素材,把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相结合,将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土特色,树立文化自信,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科学创新的教育思维。结合当前社会和就业形势,调整授课内容,以社会热点和身边实例进行导入,引出理论分析,用新思维催生新思路,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3 完善体系:以教育体系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驱动力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完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全面建设“双创”教育体系。第一,完善教育载体,思政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载体。比如在课程建设方面呈现多元化,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结合其他实践课程,比如职业生涯教育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创新意识,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创新创业,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方式,比如社会实践活动、生涯任务访谈、校企合作项目等,给学生提供平台,在提升学生岗位创业能力的同时,把家国情怀、法治精神、企业家精神、规则意识等作为核心思政要素,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第二,完善教育方法,思政教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导向。如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践等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基于实践、基于兴趣、基于大赛”的实践训练空间[6],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更好地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第三,完善教学途径,思政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精神指引。其一,课程融入,突出育人本质,更好地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7]。其二,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开展双向培训,构建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实施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其三,评价融入,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融入思政元素,科学制定课程思政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注重综合性评价,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5 结语

近年来,高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努力培养和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本研究从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和完善体系三个方面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见图1),从“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路,促进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结合,不断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结合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把握其正确发展方向,使课程思政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现有效对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打造高校育人新平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图1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图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