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崇拜视角下网球文化建设促进大众网球参与路径研究

2022-12-07 20:50彭金盔王凯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明星网球大众

彭金盔 王凯军

(武汉体育学院网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导向,事关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联同互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为了实现体育强国,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被作为五大战略任务之一,全民健身活动普及,体育文化建设均位列体育强国建设九大工程之中。

网球运动按参与人群可分为学校网球,竞技网球,大众网球三大类。在欧洲、美洲、亚洲,网球球迷数量大约有10亿人,越来越多的人还在被网球运动吸引,大众网球已成为人类社会新经济秩序基因库中的重要成员。同时,网球运动蕴含着诚实、谦虚、尊重、礼仪、公平等文化内涵。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教育促进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此外,网球运动还以其自身的优雅性,营造着积极向上,诚信守法的氛围;以其自然的活动环境与独特神韵,使人的心灵得到回归,更加热爱生活。例如,网球运动中双方需轮流发球,交换场地,机会均等,加上后来鹰眼系统的开发,对于超过裁判反应能力而引发的误判,球员可提出挑战,体现着极强的公平性;当球员进行信任制比赛时,双方自觉遵守竞赛规则,讲求诚信为对手进行判罚,体现着极强的诚信守法意识;在环境上,网球运动有着优美的草地场,狂野的红土场等四种场地,球员可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体会不同的风格,使心情愉悦。因此,网球运动自身特性与体育强国建设提出的依法治体,满足人民生活的美好需求等要求极度契合。然而,当下关于网球运动的研究多从训练、教学、赛事等方面展开,文化作为运动项目发展与普及的灵魂,以网球文化为切入的研究尚不成熟。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投射着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可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成为一种情感寄托。当下,体育明星逐渐成为受崇拜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并参与该明星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明星崇拜文化视角下网球文化与大众网球普及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发。

诚然,网球运动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体育强国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体育明星崇拜文化视角下研究网球文化建设对我国大众网球运动普及的影响,积极探寻突破路径,以期提升大众网球参与度,促使大众网球在我国得到更好的认识与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1、研究目的

网球运动传入我国已久,随着李娜、郑洁等运动员的出色表现,网球运动在我国掀起热潮,但由于网球文化问题,网球发展遭遇了“瓶颈”。本文对我国网球文化进行研究,旨在探寻我国网球文化发展的阻滞因素与突破路径,为发展网球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助力。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进行核心期刊检索,进行阅读,通过研究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拓展思维,丰富知识,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访谈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对网球专家进行访谈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对我国网球文化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为研究获取充分的一手资料。

2.3、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地区网球文化发展进行实地调查,明晰网球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发展概况。

3、网球文化发展现状透析

网球传入我国已有多年,但其发展速度与质量相对于篮球等项目来说并不乐观,网球文化建设与传播的不足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从网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对网球文化与大众网球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分析。

3.1、从网球物质文化视角透析我国大众网球发展

网球物质文化主要指网球运动上的硬实力,往往可以通过量化的指标直接体现,包括网球硬件设施,网球人口等。网球运动传入我国,发展至今已有100余年,其发展状况相较于1885年后传入我国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来说并不乐观。从网球人口来看,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调查表明,2004年,我国网球爱好者为197万人,2007年为400万人,2010年为1200万人,总体上看呈现上升趋势。而2008年美国网球人口则达到3000万,远远多于我国。2016年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核心网球人口”——即中国网球协会官方认定的“平均每周打一次网球的人口”,仅有70万人左右。反观1895年传入我国的篮球项目,目前在中小学深受喜爱。截至2010年,李明达研究表明,我国已拥有2亿多篮球人口。同时期相比,大众网球人口与之存在巨大差距。

究其根本,我国大众网球场地相对缺乏,教练员以及其它网球专业人才较少等影响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更不可轻视的是长期以来对网球物质文化打造与传播的忽视,导致网球物质文化建设落后,大众对网球运动现实体验不足,使项目未能深入人心。故加强网球物质文化建设是普及网球运动的必然选择。

3.2、从网球精神文化视角透析我国大众网球发展

网球精神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并带有本民族文化色彩的文化形态,它包括运动精神,文化意蕴和人们表现的网球价值观。从大众对网球认识来看,功利性的网球价值观导致大众网球发展滞后。谭冬平等认为我国社会仍将网球视作贵族运动,且长时间停留在国家工具论方面等,阻碍了大众网球运动的传播;另一方面,我国网球爱好者只能从现实和功利角度认识网球运动,忽略网球的多元功能,导致社会参与度低,核心网球人口少,然而,近年来网球运动已逐渐褪去贵族运动的外衣,拥有了多元化功能,“旧观念”已不合时宜,大众应对其建立新的认知。王海明等学者认为国人对网球运动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竞技比赛等方面,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尤为薄弱,从文化角度对我国网球进行研究,营造网球文化氛围,对促进我国网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诚然,大众对网球的工具论认识是由于对网球精神文化认识缺失而引起的。但大众必须意识到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体育新的使命,网球已不仅仅是为国争光的工具,它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助推器。加强网球文化研究,刷新大众网球认识,塑造网球精神文化,进而普及网球运动已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

3.3、从网球行为文化视角透析我国大众网球发展

网球行为文化是网球运动员或观众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总和,包括技术动作、战术、观赛礼仪等。从中外网球发展来看,文化差异是造成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王海明、蒋毅等学者认为,西方文化个性张扬,欧洲作为现代网球的发源地与盛行地,离不开其民族特质,西方体育明星以其高超的技艺与鲜明的个性俘获了诸多崇拜者,无形中传播着体育文化,网球运动中,费德勒、纳达尔等人依靠其鲜明的技术特色吸引众多球迷参与其中;中国体育文化中正平和,敦厚温雅,内敛含蓄,不同文化导致球员形成的打法不一,国外球员打法刚猛,具有侵略性,与之相比,我国球员打法相对保守,但近年来,我国球员打法也逐渐改变,开始主动积极,为中国网球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网球行为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多以赛事呈现,但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大众接触网球赛事的机会较少,对网球行为文化的切身体会不强,导致大众网球参与度不高。因此,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加强网球行为文化建设是促进大众网球普及的必由之路。

3.4、从我国网球制度文化视角透析我国大众网球发展

网球制度文化主要是指赛场规则、训练方法、人才培养、赛事组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赛场规则、训练方法有较强的普适性,人才培养和竞赛制度才是我国网球制度文化发展的根本驱动。从网球制度文化研究视角来看,有关学者已对我国网球制度文化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策略,但也体现了网球制度文化上存在不足,导致大众参与网球受限。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由于我国网球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多数人认为国外人才培养体制优于我国,对我国网球人才培养制度不自信,例如,当前制度下练体育没有出路的认知在多数人中仍然存在,导致大众对本就较为陌生的网球项目接触意愿不强。但其忽略了诸如美国一样的体育强国在网球人才培养上也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困境,而塞尔维亚,克罗尼亚等国家也能培养出网球霸主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竞赛制度上,由于我国以全运会,奥运会等为重心,与国际赛事周期冲突,造成我国球员相比国外球员参加职业比赛机会较少,陷入“积分绑架”,排名靠后,其直接导致我国网球运动员在参加高级别赛事资格上存在隐患,竞技成绩提升陷入恶性循环,而大众对于运动项目的关注正是源于运动员优异的运动成绩,其缺乏造成激励效应在大众中未被激活,故大众对我国网球热衷力度不高。因此,我国网球制度文化建设仍然有较大突破空间,完善激活我国网球制度文化是提升竞技网球成绩,继而增强大众参与的必要之举。

综上所述,网球运动自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大众网球发展现状来看,其普及程度尚存不足,网球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忽视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然而,任何运动的传播与普及都是从该运动的文化开始的,忽视文化与意识层面的建设,其发展将如无源之水。但大众网球又不同于其他项目,它与生俱来蕴含着“非大众”特点,即它的文化积淀、参与人群、项目消费、场地利用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将大众体育的推广方式移植到网球运动中,会抹杀掉其特性,反而不利于大众网球的推广。基于此情况,从体育明星崇拜文化视角出发,以网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为切入提出相应对策。

4、结论与建议

4.1、以网球名人堂为依托,建立推广网球物质文化

体育明星逐渐成为受崇拜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并参与该明星所从事的体育项目。基于体育明星崇拜视角,进行网球名人堂建设,利用体育明星崇拜文化,以点带面,刺激更多人群参与网球运动,促进网球运动普及。

网球名人堂是对在网球项目上取得瞩目成绩,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认可。本土网球名人堂建设作为我国网球物质文化载体,既承载着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所具有的优良品质,也符合群众对崇拜对象的期许。体育明星文化崇拜效应下,优秀运动员对人们的精神价值观念、精神行为规范、精神现象认知等发挥着巨大影响。建设我国本土网球名人堂,组织多种形式的网球名人堂参观与宣传活动,在现实中以视觉、听觉、触觉等综合感知实现网球交际与意义互动。通过名人堂对球员的日常再现与真实营造、激活,引导大众对网球的记忆唤醒与情感勾连,唤起大众对网球物质文化的神圣感,增强其对网球物质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其次,网球名人堂建设作为物质文化传播手段也符合网球运动在我国“非大众”的特点。齐美尔在研究时尚时发现,时尚是一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发起,然后其他人开始模仿,当全社会都在模仿时,这种时尚文化就从小传统成为了大传统。根据该观点,网球名人堂建设促进网球文化传播与大众网球发展切实可行。基希贝格(Kirchberg)从社会经济、人口学、地理等方面探究德国的博物馆(非)参观者的特质,发现不去博物馆的人们通常是蓝领工人、失业者或无薪劳动力,而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较高的则更容易品味此类物质文化。因此,我国应加快网球名人堂建设,以网球名人堂为媒介,吸引相关层次人士接触网球文化,进而带动其他人参与其中,促进大众网球普及。

4.2、以大众传媒为手段,弘扬传播网球精神文化

大众传媒具有及时、互动、海量的特点,是传播网球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网球运动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舶来品,从西方网球运动员的打法中可以透析其具有突破自我,勇于挑战的运动精神,主张自我、个性、进攻,带有很强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而我国网球运动员则展现了更多的集体主义与坚毅精神,这与我国自古传承的精神理念不谋而合。由于本地选手参赛会影响大众观看赛事的关注度,因此,在体育明星崇拜文化效应下,观看本土网球明星赛事可召唤大众了解体会网球精神,激活情感共鸣,弘扬传播我国网球精神文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精神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部分赞助企业成为了ATP、WTA的合作伙伴,但中国本土媒体企业参与网球赛事开发的还比较少,这是当下我国网球精神文化传播可以提升的重要路径。

“想要获胜,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渴求胜利。你对胜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濒临死亡的人对清水的渴望一样。然后,你才有希望,但也仅仅是有希望获胜”,李娜自传中的这句话体现了其自身坚强、勇敢、果断的精神。她激励着一代代运动员砥砺前行,王霜,朱婷都是其受益者,深受感染,但知之者甚少。因此,在体育明星崇拜文化效应下,应积极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在吸收融合西方网球突破自我,勇于挑战,绅士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更多本土“足球迷”、“排球迷”及其偶像等群体讲好中国网球故事,弘扬本土网球精神,建立中国网球精神文化自信,使网球精神文化植根于中国体育文化沃土,构建大众主动参与网球运动氛围。

4.3、以网球赛事为摇篮,引导构建网球行为文化

网球赛事是引导构建网球行为文化的重要抓手,其提供的是网球运动员进行竞技的过程,并以此满足大众感官需求,体育明星崇拜文化视角下,网球明星运动员所拥有的人格标识与荣誉光环能够对大众产生强烈吸引,推动赛事发展。而体育俱乐部(不包括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发展大众体育的基本载体。在日、德、英、韩等国家,体育俱乐部作为基层组织早已与体育明星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明星运动员与教练员可回俱乐部执教。在我国一系列利好体育政策的支持下,该方式也逐步实行,为大众接触体育明星提供了现实路径。

基于此情况,在体育明星崇拜效应下,构建网球明星与网球俱乐部联同互动机制,发挥网球运动员明星效应,激活网球俱乐部基层作用,二者联合举办网球赛事,并打破传统规则限制,召唤大众参与网球运动,在实践中切身体会网球行为文化,建立强烈的情感认知与互动。例如,由俱乐部联合牵头,网球明星运动员发起,举办针对大众的娱乐性赛事,并在规则上进行突破。目前已有在后者进行突破的赛事,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上海举办的“一球致胜”,武汉举办的“幸运123”等网球赛事皆在规则突破上进行探索与尝试,吸引了大众参与网球运动,这也表明立足本土,服务大众的赛事成为大众期盼。而体育明星崇拜效应则是此类赛事的助推器,“一球致胜”中,网球明星陈君乐等人与民间高手进行交流对决,立即引发极大网络关注,此外,NBA球星中国行,与中国球迷互动比赛,更是发挥体育明星崇拜效应,推动运动项目文化传播与运动项目普及的成功典范。因此,赛事是引导构建网球行为文化的摇篮,网球俱乐部与网球体育明星联同互动开展群众网球赛事是传播网球行为文化,促进网球运动普及,厚植网球群众基础的重要抓手。

4.4、以网球协会为支撑,完善激活网球制度文化

中国网球协会是我国制定网球发展规划,推广网球运动,选拔培育网球人才,负责网球竞赛管理的群众体育组织,是构建网球制度文化的重要支撑。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网球协会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尽管人才培养体制与竞赛制度仍有不足,但李娜、郑洁、彭帅等球星在该制度下依旧脱颖而出。尤其是协会同意李娜单飞后,其更是取得了傲人成绩,在国内一度掀起网球热潮,带动众人参与网球;其次,在竞赛制度上,2020年中国网球巡回赛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灵活参赛资格,打通了业余与专业的壁垒,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理念使得“草根球员”与职业球员同场竞技成为可能,职业球员的明星光环也将吸引更多大众回归我国本土赛事。该举措有利于在比赛交流中发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网球赛事对大众新引力,召唤大众参与网球运动。

在此基础上,协会应继续深化改革,纵深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竞赛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市场资源,构建三级培养为主,多方共同培养为辅的合力模式,打造球员满意,大众喜爱的精品赛事。为球员培养、大众参与塑造良好环境,增强大众对我国网球制度文化自信,积极参与网球运动,形成球星带动大众参与网球运动,大众网球反哺职业球员的良性互动机制。此外,协会应进一步推动本土自主产权赛事打造,打通我国网球赛事积分与国际职业赛事积分渠道,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吸引国外球星参与,使职业球员与“草根球员”有更多机会与国际接轨,为球星孵化提供检验平台,寻找并弥补自身差距,进而打造更多本土球星,发挥其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明星网球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新时代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缺失研究*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超体育表演:《超级战队》中体育明星的符号解析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提升国内体育明星商业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