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卓聪 张汪洋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体育大省,在粮食供应保障和体育人才供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好地助推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6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及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文件,指出了发展冰雪运动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助推体育产业更大、更优、更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20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冰雪体育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并参与到冰雪体育中,冰雪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此战略背景下,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从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竞赛训练、群众体育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内需,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发展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探索适配河南省的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已成为极具重要性的研究热点。因此,在审视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河南省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在经济、交通、学校、人口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并进行合理规划,以此探索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路径,助力推动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中指出,冰雪运动参与率和参与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分年龄段看,其中18-30岁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最高,为37.27%,参与人数为0.82亿人;18岁以下居民的冰雪运动参与率为15.62%,参与人数为0.46亿人;60岁以上居民参与率最低,为13.09%,参与人数为0.33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全国各省市GDP排行榜单中河南GDP逼近6万亿元,排名第五,其中体育产业涵括在内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排名全国第七,各项经济指标远远领先于吉林、黑龙江等传统冰雪体育大省,这些统计指标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形势稳健向好发展,居民可用于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收入较多,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因此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此外,2020年河南省第三产业GDP占全省GDP的49%,其中文化、体育和旅游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相比较上年增长25.8%,在所有行业的增长速度中排名第一。这充分表明河南省拥有着良好的体育营商环境,体育投资额增长迅速,对体育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是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极佳区域。
河南省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完善的交通网络,省内有16家五A级旅游景点,排名全国第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观光游玩。后疫情时代,伴随着疫情反复冲击,人们意识到了强健体魄的重要性,游客们倾向在参与传统观光旅游的同时体验新潮的体育旅游形式。因此,河南省传统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大量游客可转换为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的潜在消费者资源,凭借着发达的交通网络,游客在观光后可快速到达冰雪体育产业相关景区进行游玩,达成游客资源共享,为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随着“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提出,我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群众参与度与日俱增,参与群体不断扩大,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排名全国第七位。在良好的冰雪运动发展势头下,暴露出一个问题即现有的专业冰雪体育管理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数量与快速增加的冰雪体育参与者数量不相匹配。截止到2021年6月,河南省培训各冰雪项目公益类和国职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000人,裁判员100多人,相比较于河南省近百万的冰雪体育参与人数,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冰雪体育运动由于场地特殊性、装备的专业性及运动技能复杂性对冰雪体育运动初学者来说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初学者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才能避免运动损伤发生。若群众在初次参与冰雪体育时未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无法体会到冰雪体育运动的乐趣甚至发生运动损伤,会大大地影响群众参与冰雪体育的积极性。群众的高度参与是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根基,只有高度保障群众的冰雪体育参与度,才能更好推动冰雪体育良性发展,助力冰雪体育项目产业化,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东北三省作为我国冰雪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国冰雪体育产业的兴盛地造就了众多冰雪体育代表性企业,在全国十大知名滑雪场排名中占据五个席位,并包揽前三名,而河南省冰雪体育企业无一上榜。与此同时,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欠缺承办大型冰雪赛事经验,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冰雪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当地冰雪体育产业带来了极佳的推广效应、知名度和影响力。河南省从2004年开始着手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目前拥有35家滑雪场,在全国各省市滑雪场数量中排名前六,每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近百万,这表明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已处于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前列,但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并未收获与之匹配的知名度。这主要是因为河南省缺乏具有知名度的冰雪体育标杆企业,企业知名度不足,在申请承办大型赛事时将处于劣势。长期以往,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影响力将会与东北区域、京津冀等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将会对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系列消极影响。
虽然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目前已形成不错的市场规模,但目前河南省冰雪体育的群众基础仍较为薄弱,其根源是因为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不足和知名冰雪体育运动员数量不足。目前学校体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向学生普及与教学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游泳等我国传统运动强项,对冰雪体育的介绍较少。并且由于冰雪体育受到场地和器材约束,在学校体育中开展难度较高,使得在初升高以及高考的体育加试项目中也很少涉及冰雪体育项目,再次堵塞了学生对冰雪体育的了解渠道。此外,群众基础薄弱也与知名冰雪体育运动员数量不足有关,河南省近年来未培育出较为知名的冰雪体育项目运动员,本次冬奥会上虽然有来自河南省的运动员参与,但并未取得奥运奖牌。因此,河南省政府并未为对河南籍选手开展较多宣传工作,这使得除了少数得资深冰雪体育爱好者对河南省本土选手有所了解之外,其余观众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谷爱凌、武大靖、徐梦桃等取得奖牌的知名选手,对河南省本土选手了解不足,没能发挥出冰雪体育专业运动员在推动家乡冰雪体育发展的积极效应,从而导致了河南省群众对冰雪体育的关注度较低。
以高等院校和当地政府为培育主体,壮大冰雪体育人才队伍规模,推动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冰雪体育人才主要包括冰雪体育教练人才和冰雪体育管理人才,二者如冰雪体育产业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果冰雪体育教练人才可被视作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石,保障着冰雪体育产业的基础运作,那冰雪体育管理人才就是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掌舵手,规划着行业发展方向并且确保着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因此,这两类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都应受到高度重视。首先,各大高校应当开设冰雪体育教学、冰雪体育产业管理相关专业,专业化、系统性开展冰雪体育人才培育工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河南省还应当利用广大的冰雪体育爱好者资源,积极开设冰雪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使大量冰雪体育爱好者接受到冰雪体育的专项理论、技能以及救援知识的教学,把更多的冰雪体育运动爱好者培养成公益型冰雪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活动中的带头作用,为推动全民健身和打造健康中国、体育强省和体育强国提供助力。
以提高服务供给水平和承办大型赛事为切入视角,提升冰雪体育产业影响力,推动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在提高服务供给水平方面,充分利用河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强调区域内各因素的相互协调融合,促进“冰雪+”产业融合,推动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差异化协同发展,打造观光、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滑雪场,创设出蕴含本土文化特色的冰雪项目、产品及配套设施服务体系,一站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游玩需求,提升群众在景区内的游玩体验感;其次,企业应当根据游客需求更新优质的滑雪装备以及根据冰雪体育运动发展趋势对场地进行升级扩建,保证场地及滑雪装备的现代化和先进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不仅使游客能够享受到最安全、最优质的滑雪体验,同时也提升了滑雪场在申请承办大型冰雪赛事时的竞争优势。通过积极承办大型冰雪赛事提高滑雪场在全国范围内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使更多游客了解到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的优秀代表企业,发挥河南省代表性冰雪体育企业的辐散效应,以点带面,拉动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以学校体育和专业竞赛为主导体系,厚植冰雪体育群众基础,推动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在学校体育体系方面,要拓宽学校体育的教学视野,打破固化的体育教学观念,使体育教学不局限于对我国强势体育项目学习,也要对学生较为陌生的冰雪体育项目进行介绍和讲解,提升学生对冰雪体育的认知程度,使学生了解冰雪体育蕴含的内在价值;其次,学校应当积极配置冰雪体育场地和设施,开展冰雪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培育学生参与冰雪体育的意识,从学校体育渠道为国家培养冰雪体育人才。在专业竞赛体系方面,河南省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上实现了河南籍选手登上冬奥舞台从无到有的跨越,虽然未取得奖牌,但仍是我省冰雪体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冬奥会极佳地展现了河南省跨项跨选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河南省应当坚持推行跨界跨项跨季的选材标准,将其作为推动冰雪体育竞技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河南省丰富的武术学校、杂技学校资源,拓展选材育人渠道,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有实力的冰雪体育项目运动员。一方面可为国家夺取更多荣誉;另一方面可利用知名运动员的名人效应,提升冰雪体育项目在河南本土的关注程度,使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最终达成促进河南省冰雪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