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12-07 20:50张文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张文艳

(北京工商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北京 100048)

1、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1.1、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是体育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拥有改变人格的力量。古今中外,“以体育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及非凡的战略意义。

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心智予以健康之体魄之中”,毛泽东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是无德智也”,习近平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身体素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具有明确的政治属性和功能,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开发体育蕴含的增体质、强心理、重拼搏,善沟通,促团结等优异教育功能,培育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是国家赋予高校体育工作的历史责任,更是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

1.2、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更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举措

痛定思痛,近现代中国民族整体身体素质的孱弱使我们倍受欺辱,警钟长鸣。当代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犹存,提高中华民族整体身体素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改变我国广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质持续下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以及长期以来累积的“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的教育现状,满足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社会形势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战略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体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体育课程积极融入德育元素,对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现五育融合意义重大。

2、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是通过体育课程这一特殊载体,促进优秀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风貌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在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知识和身体改造能力等核心体育素养的同时,树立勤于运动锻炼和精进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健康的国家建设者。

因此,体育运动蕴含的团结、奋斗、拼搏与进取精神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逻辑、制度诉求及实践路向。

3、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是以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着力点,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掘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将塑造大学生健康体魄的教学行为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联系起来,实现体育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新时代学校教育赋予高校体育工作的新使命,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包括学生运动技能、运动能力、体育锻炼行为、体育品德塑造等方面,其中运动技能学习对运动能力的提升、对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在运动技能提升过程中形成的积极运动体验和稳定行为是体育课程思政持续开展的客观载体。规律健康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和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学生诚实诚信、自强自律、公平、正义、文明规范个性品质形成的必然过程。

4、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顶层规划要求

4.1、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要求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内容体系的改革,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体育课程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思政课程内容的设计始终要结合体育专业特点,以“全人”发展为中心,将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和道德教育功能嵌入到体育课程的优化设计中,以2022年春季体育课程为例:在每门课程开课前以冬奥会成功举办为契机,在课程大纲、内容选择和设计安排等方面统筹安排,融入冬奥精神教学,通过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励志事迹、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过程中融入教育性和吸引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机、培育学生自强不息、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品格,使体育课程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4.2、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课程内容表达形式的优化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电脑原生代,熟谙各种新媒体技术,擅长各种网络语言及交流方式,从研究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也要遵循信息传播理论、契合当代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话语表达特点,采用当代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要素和表达方式,将思政课程渗入日常教学行为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深处,润物于无形,实现“入脑入心”的德育目的。例如,教师在疫情期间面对面网课授课过程中可以积极撷取微信公众号中的精华部分及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里有价值的短视频分享与学生,以准备活动为例,截取火爆全网的刘畊宏健身操取代传统的热身及徒手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课后通过微信群交流跳操心得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同时通过刘畊宏的成功事例教育学生做事认真、专注于一事并持之以恒会取得成功的信心与能力。

4.3、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具体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既要做学问之师,又要做品行之师,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的正向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深厚的课程理论基础,更需要良好的教学功底及有效的课程执行能力,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要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多方面提高体育教师课程能力:课程改革的领悟理解能力、课程规划与开发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新技术整合运用能力、执行能力及反思能力等。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很多老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手段亟待更新,课程综合能力急需提升,课程思政意识薄弱,如何调动广大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坚守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及教育部对体育学科课程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彰显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本质,把握学生体育需求,充分发掘提炼蕴含在体育课程中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恪守规则、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等思政教育元素,培养追求卓越、不畏强敌、不懈奋斗的体育精神,并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任重而道远。

5、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

5.1、优化整合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基本特征,通过运动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通过运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要在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同时与学校德育的方向和内容方面保持协同一致,通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将体育教学过程中蕴含的各类德育元素融合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中,诚实守信的规则意识、集体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根植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根植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游戏、教学比赛及运动庆典等具身行为。利用课堂、网络、新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借助于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内容与生动的课程思政资源有机融合。比如,乒乓球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秀运动员履历及技战术风格欣赏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并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进而促使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过程中形成诚信、自信、自制、果敢与坚持的个性品质,寓德育与无形。

5.2、切实提高广大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综合素养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持续动力源泉根植于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是体育课程思政深入贯彻并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在培训在各高校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实然状态,不乏学校技能到退休的一成不变者。其中既有教师自身不思进取的惰性因素,更多的是缺乏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制度扶持。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大功夫,实现育人者先自育,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师都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普通高等学校要以此为契机,通过积极的继续教育培训引导广大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投入到体育课程思政中,严肃教学、敬重课堂、关爱学生、律己修为、发掘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及优秀案例,按照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炼挖掘体育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生动的实践案例及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功能的融合发展,把体育精神迁移到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6、结语

“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要始终立足于运动技能学习、立足于运动能力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强化精神引领,加强制度支持,各部门集思广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精准实施,实现体育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