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玮泽 吴运明 李晓晗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众所周知,人内在的积极性,是人完成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对于田径运动训练而言亦是如此,从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要求下被迫式的训练,此种模式的训练,必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训练效果。将激励理论用于训练当中,能够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训练当中,促使学生可以坚定不移的朝着训练目标前进。这对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训练质量都大有裨益。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的田径运动训练,都缺少专业性的教师队伍,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田径运动训练的有效开展。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年纪尚轻,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在训练教学过程中,难以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等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况,并且做到能为学生设计更加专业、更加科学的系统训练,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这对学生的训练而言,是时间、精力、兴趣的极大消耗,对田径运动训练有着不利影响。因此,想要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质量,就要认识到高素质教师在其中的作用,看到高素质教师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田径运动训练,需要学生付出较长的时间,并且还会发生训练计划延后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对学生田径运动经费的投入不足,在极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训练的积极。除此以外,长期枯燥的训练,对学生而言毫无新鲜感,并且学生训练过程中也缺少内在的动力,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学生训练积极性较弱。作者曾针对所教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一个班级中约80%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愿意参加训练,并且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是喜欢田径运动的,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总会觉得“没劲”,找不到努力训练的动力。
学校不同,在招收新生时的标准也有所差别,虽然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具有了较高的运动水准,但是许多高校依旧是缺少超高水平的学生。与此同时,受到各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后,接受专业系统训练的机会较少,更为重要的是,田径运动在训练中的比重不足,这对田径运动教学而言,都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并且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其内在是否具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对活动的效率与质量,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内在动力越大,则人的兴趣会越高,效率也会越高,并且质量也会相应的有所提高,反之,则会导致活动效率低下,质量较差。因此想要让人更加积极主动的从事某种活动,首先就要从人的意识着手,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展开活动,这也就是现代管理中的“激励理论”。
高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学生,还是运动员,因此在校期间,学生一方面要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作为运动员又要不间断的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学生要完成并且平衡上述两项任务,切实存在一定难度,繁重的学习,以及紧密的考试,会占用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训练时间不足,训练过程中精力缺乏,这对田径运动训练而言切实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其身体健康素质至关重要,促使在校学生积极参加田径运动训练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学生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训练积极性较弱的问题,将激励理论用于其中,必然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训练,感受到运动训练的乐趣,并且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锻炼学生坚毅的性格,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当代高校教育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与培养。现代教育中压迫式的田径运动训练,在极大程度上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对学生而言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并且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降低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兴趣。现代教育倡导和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自主自愿进行田径运动训练,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是当前高校田径运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田径运动训练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能够提高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对于精神激励法,我们并不陌生,在过去的教学当中也有所应用。高校学生进行田径运动训练,其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包括让学生产生求胜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的忍耐力、承受力等等,这些素质的培养,都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的方式达成,通过精神激励,将学生潜能发挥在极致,精神激励的应用,可以将其转为学生心中的一种内在动力,让学生在训练和比赛当中,能够奋力图强,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参与其中,提高训练水平,不断突破自己。例如,在精神激励过程中,可以从情感、荣誉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具体而言,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有学生感到身体不适,则训练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而并非是职业要求,流于形式的关心。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受伤,则教师要第一时间查看学生伤情,并且给予安慰,帮助学生治疗。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瓶颈,则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学生指导,通过情感方面的沟通交流,让师生时间的距离不断缩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除此以外,在荣誉方面的激励,可以以奖杯、奖状、证书、口头表扬的方式进行激励,还可以以奖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努力训练所带来的荣誉与收获,促使学生在后续的训练当中更加认真努力,从而不断突破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田径运动水平。
作为教育育人的教师,每一位都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要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优秀的品质进行表扬,学生都有向优秀的人学习的心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可以通过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然后引导学生向其学习,进而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讲述社会中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田径的魅力,从而通过自己艰苦的训练,实现改变命运,放飞理想的目标。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在榜样长期的熏陶和感染过程中,带动学生积极训练、刻苦训练,进而完成田径运动训练目标。
例如,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激励学生,作者会从运动员中树立三种类型的榜样。一是训练成绩优异的榜样,会倡导所有学生将其作为自己训练追赶的目标;二是训练态度积极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其良好的训练态度;三是成绩提升较快的目标,在实际的训练教学当中,作者会让给予榜样更多的表扬与荣誉,让所有学生感受到作为优秀的运动员,亦或是十分努力的运动员,都会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表扬,让学生激励自己通过努力的训练成为同学的榜样。除此以外,作者还会让榜样学生进行演讲,向大家分享自己训练的技巧与体会,通过此种方式号召所有同学向榜样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田径运动训练。并且作者还会为学生讲述“飞人”刘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离不开艰苦的训练,每一次赢得掌声,每一次赢取金牌,都是以时间和汗水为条件,想要取得成功,想要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就是脚踏实地的训练。
所谓目标激励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学生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为学生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当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时,再为其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通过长期的目标设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的训练目标前进,提高学生田径运动层次。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训练难度也应该有所提高,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目标,都应该进行实时的挑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目标还是内容的调整,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训练水平,为学生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展开训练,当学生达到教师所设定的目标,此时教师要在精神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保持这种积极的训练态度。在应用目标激励法时,要注意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方法,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受到伤害。
例如,在实际训练教学中,作者会将一个大的训练目标,化为为多个小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训练任务,达到设定的小目标,在达成目标后,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荣誉感,并且能够激励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将学生由被动压迫式的训练,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训练,让学生从训练苦、训练累的心理情绪中走出来,让学生自愿训练、快乐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挑战新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发挥激励作用,让学生能够不畏困苦的训练,即使在训练过程中遇到挫折,也能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在高效田径运动训练教学实践基础上,首先对当前高校学生运动训练的现状入手,阐述了训练教学中存在的三点问题;然后详细的阐述了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应用激励理论的必要性,说明了激励理论的适用性;最后结合激励理论的具体方法,分析了激励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将激励理论用于田径运动训练当中,是提高训练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田径运动训练教师,要深入解读激励理论,并且结合学生实况对其进行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