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露蒙(西北民族大学)
蒙古族舞蹈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蒙古族舞蹈是推动我国民间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传承蒙古族的传统舞蹈艺术,国家可以大力倡导和发扬蒙古族的舞蹈文化,蒙古族的舞蹈文化与传承历史历经千年,在传承舞蹈文化和发展地方舞蹈特色的过程中,通过吸收民族特色来丰富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蒙古族的传统舞蹈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必然结果,而蒙古族作为拥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奔放豪迈的少数民族,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舞蹈产生的基本前提,在元朝创建之后,汉文化元素就融入了蒙古族舞蹈的草原文化中,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特色的蒙古族传统舞蹈。草原文化以及汉族元素的交相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蒙古族传统舞蹈文化。
蒙古族舞蹈文化内涵的积累和丰富历程是十分漫长的,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蒙古族舞蹈经过多次变革和创新,而多样化的舞蹈拥有相当丰富的舞蹈韵律,舞蹈韵律种类的划分形式基于蒙古族舞蹈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根本的韵律分类方法分为点韵、圆韵、摆韵和扭韵四大类。其中,点韵的韵律特色和舞蹈动作要领是通过头部的点与晃来带动整个上身,从而给观赏者呈现肢体动作语言。舞蹈者要注重把握好点与晃的幅度,切忌幅度过大,给观赏者带来一种肢体动作特别夸张之感,也不要因幅度过小让观赏者产生动作不到位的感觉,失去它的韵味和风格。因此,蒙古族舞蹈中点韵的关键是对头部点和晃幅度的掌控,在实际的表演时,表演者的头部摇摆动作蕴含着他对舞蹈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其中,不同频率和范围的摇晃动作代表着不同的舞蹈及其韵律的分类,这种极易被观赏者意会的利用头部动作来展现舞蹈情趣的表演就被称之为“点韵”。
相比于点韵来说,圆韵的呈现形式是脚步的移动,舞蹈表演者利用圆圈的脚步移动形状来配合下半身的舞动,完成精妙的舞蹈动作。这种表演方式的情感传达意图通过脚步的移动来实现,需要结合身体位置的移动来增强舞蹈动作的呈现效果。
同时,表演者的脚步必须按照特定的圆圈形式进行移动,给观赏者最大限度地展示完整的舞蹈动作,充分彰显蒙古族舞蹈的豪放,圆韵的舞蹈表演形式也是当下蒙古族舞蹈中普遍受欢迎的舞蹈步法。
摆韵的含义是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有节奏地摇晃与摆动上半身,这种形式的舞蹈动作表演在蒙古族舞蹈中较为常见,摆韵式的舞蹈表演能够充分彰显蒙古族人民的豪迈大气。在摆韵的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在根据音乐节奏进行上半身摇摆动作的同时会挥动双手,进行大幅度的身体摇摆动作,释放出蒙古族人民豪野、粗犷的性格特征。身体的晃动与摇摆向同伴传送了表演者的情感,舞蹈表演过程中的肢体语言具有实现彼此间交流的作用。
扭韵要求表演者在舞蹈节奏下进行身体大幅度的扭动,完成具有一定韵律节奏的舞蹈动作。摇晃是蒙古族舞蹈中最常见的表演形式,表演者通过肢体的摇摆扭晃来表达舞蹈动作的内涵与其蕴藏的情感。
同时,扭晃的舞蹈动作也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大幅度的肢体扭晃是释放表演者内心喜悦的有效方式,给舞蹈表演增添了许多欢乐。
掌握蒙古族的舞蹈韵律是深入学习和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合理途径,也是学习舞蹈表演的前提。在舞蹈表演中,要抓住配乐的节拍,才能呈现美观、流畅的艺术表演,因此,掌握舞蹈韵律是学习蒙古族舞蹈的关键所在。在漫长的蒙古族舞蹈文化的演进史中,形式多样的蒙古族舞蹈吸收了大量且丰富的文化内涵,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把握舞蹈韵律是更好地欣赏舞蹈表演的前提,也是充分挖掘舞蹈文化内在美感的先决条件,从而能够高水平地欣赏蒙古族传统舞蹈。
蒙古族传统舞蹈的主要风格特点是热情洋溢、节奏欢快,舞蹈以抖肩和翻腕为基本表现形式,其中,机智果敢的舞蹈风格彰显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性格。肢体动作是蒙古族传统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强大的魅力。大多数的蒙古族传统舞蹈都拥有圆润的美感,而圆润之美是通过多样化的揉肩、弹肩等肩部动作展现出来的,肩部动作的基础动作要领是硬肩,硬肩诠释了多种蒙古族传统舞蹈的风姿。蒙古族圆润舞蹈的基础是硬肩,而辅助动作是揉肩和弹肩,尽管是相同的动作表现形式,揉肩具有缓慢发力的特点,从而这一动作也具有独特的规律性硬肩集。
在进行舞蹈训练时,对硬肩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应该受到表演者和训练者的高度重视,训练从基础的舞姿着手,融合硬腕和硬肩,从而使舞蹈的审美形态转变为幅度较小、发力较快且能够瞬间静止的舞蹈形态。
而在真正的舞蹈表演中,融合硬肩和硬腕两种舞蹈动作,并实现两种动作的灵活应用,才是展现蒙古族人民精神气质的主要渠道。
同时,蒙古族传统舞蹈圆润的风格特点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气质、情感、机智果敢和舞蹈力度。具有独特韵味的牛头虎舞就是蒙古人民机智果敢的性格产物,这种舞蹈的发展历史将近二百年,最初流行于翁牛特旗乌兰板地区和巴嘎塔拉,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深受人们的欢迎。牛头虎舞需要四名表演者,分别是老虎、樵夫的扮演者以及牛头和牛尾的装扮者,舞蹈表演分为牛、虎、樵夫的亮相开场,虎牛之争,场上休息以及虎、牛与樵夫的混战四部分,其中,舞蹈表演的高潮部分是群争混战部分。牛头虎舞的显著特点是形象逼真、动作猛烈,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樵夫的智慧、老虎的猛烈以及牛的倔强,栩栩如生的舞蹈有效调动了观舞者的观看氛围,活跃气氛。
3)“一张图”大数据可视化。煤矿GIS“一张图”的空间框架是大数据分析最优的展示平台。在“一张图”的可视化框架下进行“以图管矿、以图管量、以图防灾避灾”,在空间维度上直观地展示大数据分析、动态诊断和决策结论。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简单且自由,因此蒙古族人民时常要应对许多生活中的突发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超越自我,才能在环境变化时生存下去。在蒙古族人民的生存环境背景下,逐渐产生了摔跤舞,他们在摔跤时粗犷豪迈,充分彰显蒙古族人民的豪放性格。摔跤舞是一人分饰两角的面具舞品类,表演者在背上放一个木制的设有两个用布制成的摔跤手的长架,两个摔跤手身着各自的官员服饰,给观众展现的情形是两个摔跤手脚踏地,并且靴尖相向。舞蹈表演者跟随鼓乐的节奏完成摔跤动作,并且在不同的节奏下展现不同的摔跤动作表演,表演形式主要包含低空旋转式和前后跳跃式。蒙古族的摔跤舞比较讲究,舞蹈的配乐必须完整且简洁,舞蹈和配乐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给观看者带来一种宽广的草原上腾飞一匹骏马的即视感,同时,摔跤舞的表现形式也蕴藏着蒙古族人民向往自由生活、期盼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理念。蒙古族人民在进行多样化的舞蹈表演过程中,他们的胸背呈现出来的身体形态和表现出的情感是独具特色的,它充分体现了舞蹈表演者在放松、自由的心灵境界下对自身情绪情感与舞蹈动作的融合。真正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能够做到用心用情去舞蹈,充分结合自身的情绪情感和舞蹈动作,而在学习和掌握蒙古族传统舞蹈的技巧时,要对舞蹈中胸背的相互切换与舞蹈动作的力度、节奏进行着重的学习探究。
在舞蹈训练中,可以通过对呼吸节奏的探究、跟随呼吸的引导来寻找舞蹈动作和胸背之间的联系,完成蒙古族传统舞蹈的情感表达。同时,在探究胸背之间的情感表达时,要注重协调同步呼吸、胸背和手臂的屈伸,从而有效达到胸背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探究胸背之间的情感表达时,主要途径是将身体气息作为舞蹈动作技巧探究的引导,并通过全身的协调配合,展现蒙古族传统舞蹈的魅力。
蒙古族的传统舞蹈文化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为主要风格态度,蒙古族人民在高兴的时候会跳舞,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他们的快乐。欢快明朗是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特点之一,以蒙古族的筷子舞为例,男舞者的右手持一把筷子,以半蹲的姿势完成舞蹈表演,舞者在唱歌的同时要敲击手掌和腰等身体部位,有时会双膝跪下飞速旋转,有时会在旋转的同时敲击地面,充分彰显了蒙古族男儿的雄健气魄,体现了蒙古族舞蹈的欢快明朗。豪迈且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十分钟爱舞蹈,舞蹈似乎成为他们表达内在情绪情感不可缺少的生活形式,欢快明朗的舞蹈蕴含着蒙古族人民的淳朴热情与开朗豁达的特点,这种豁达的气质在他们的挥手和跳跃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蒙古族人民的豪迈放达、淳朴自然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蒙古族传统的安代舞就彰显了他们淳朴豪放的性格,安代舞最初发源于辽宁阜新、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以及黑龙江郭尔罗斯等地,这种舞蹈需要多个表演者,安代舞对舞蹈的配乐没有要求,配乐的形式随性而起,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呈现圆形的队形,且需要选出一个领唱者,每个人手握一条巾带。安代舞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豪放的性格,在新时代背景下,安代舞的舞蹈表演内含了广大蒙古族人民欢呼雀跃的生活情趣,韵、敏、柔、温等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连贯一体,充分体现了欢快盛大的喜悦场面中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蒙古族舞蹈文化的特色不仅具有豪放的一面,也有温婉含蓄的一面,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便是蛊碗舞。蛊碗舞由于蛊和碗的舞蹈道具而得名,这种舞蹈盛行于鄂尔多斯地区,在蒙古族人民的聚会活动中比较受欢迎,舞蹈起源于顶瓯灯起舞,它的舞蹈文化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在元朝后期,蒙古族人民开始将这种舞蹈从庆祝之礼的应用中转向民间,使其开始在民间流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间特色,发展成为一种典雅含蓄的舞种。盅碗舞在舞姿、动作方面并没有制定动作标准和要求,但需要表演者掌握基本的击蛊和打筷子的动作要领,充分结合舞蹈与自身的智慧,将二者的结合内容展现出来,比如,通过一定的节奏、步伐和肢体语言来呈现舞蹈,以蒙古族当地比较流行的民间歌曲为配乐,充分展现蒙古族人民典雅含蓄的风格。另外,在蒙古族的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道具,道具的使用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道具的特殊情结,他们对道具情有独钟。蒙古族的舞蹈道具蕴藏着许多历史文化,另外,舞蹈的道具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道具起到了联系表演者和他们的舞蹈动作、舞台效果的作用,从而扩大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并将其不断延伸。比如,在蒙古族著名的珠岚舞中,舞蹈道具烛台的使用融合了舞蹈过程中的舞姿、灯光、音乐、烛台等诸多方面的元素,充分展现了珠岚舞神秘且虔诚的艺术氛围,给观赏者带来明净透彻的观赏感觉和境界。
通过对蒙古族传统舞蹈的学习和探究,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流畅飞快、气势磅礴、粗犷豪放是蒙古族传统舞蹈的文化基础。而舞蹈形式主要包含了坚毅挺拔和优雅柔美两部分,任意形式的传统舞蹈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柔美流畅类型舞蹈的主要特点就是飘逸、柔美以及行云流水般细腻的舞蹈文化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国女性的含蓄优雅之美。而绝大多数柔美舞蹈的基础是直立转和小舞姿,舞蹈拥有明快的节奏和清晰的线条,给观赏者带来干净利落之感。相比于以夸张手法为表现形式的粗犷豪放的舞蹈形式来说,小舞姿的表现形式则是柔顺轻快的节奏,彰显蒙古族传统舞蹈的风格特色,有助于塑造舞蹈的气韵之美。柔顺的小舞姿与奔放的粗犷舞姿的结合,会引发观赏者与舞蹈表演者的共鸣,为观赏者带来美妙且强烈的视觉效果,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气氛,在潜移默化地同时陶冶舞者和观舞者的情操,培养他们的优雅气韵和豪放气概。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人口大国,广阔的地域内包含了具有显著差异的居民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特色等,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他们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风格。深刻地把握与感悟蒙古族传统舞蹈,能够有效地培育人的心灵之美,通过对蒙古族舞蹈内涵的深入分析了解来领会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舞者与观舞者的心灵收获一片净土,让其变得更加宁静和健康。
蒙古族舞蹈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为了促进蒙古舞蹈文化的高效发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大对蒙古族舞蹈的宣传力度。蒙古族传统舞蹈发源于蒙古地区,因此,蒙古所在的北方地区是其发展的主要地域范围,国家可以结合这一地域特色,利用杂志、报刊、新媒体等媒介来宣传蒙古族的舞蹈文化,网络新媒体的快捷传播方式能够有效引起社会人民大众的广泛关注,发扬独具魅力的蒙古舞蹈文化。
当下,时代的发展特征对艺术作品的社会生存价值来说至关重要,而蒙古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强林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就是舞蹈的创作者能够提炼生活内涵、紧密联系时代发展特色。
因此,在物欲横流的新时代里,不断地创新改革才是有序、健康地传承与发展蒙古族舞蹈的重要渠道。通过发扬舞蹈作品中崇高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对舞蹈文化主旋律的弘扬来实现创新改革,会给观赏者带来启发式的观看效果,并对他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发展蒙古族的舞蹈文化,挖掘社会中的优势资源,促进舞蹈艺术的创作和生产。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融合蒙古族舞蹈的民族特色来完善创作机制,通过一些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活动来提升舞蹈的艺术创作水平,可以有效实现舞蹈文化的有序传承发展。
只有加强对蒙古舞蹈的继承力度,才能实现舞蹈文化的发展,蒙古族传统舞蹈的进化史复杂而漫长,我国的北方人民将其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传承。
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绝大多数的青年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学习蒙古舞蹈文化,蒙古地区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也越来越少见,导致蒙古舞蹈文化中许多传统的精彩绝技都走向没落、濒临灭绝。这种发展现状无疑是我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巨大阻碍,因此,对蒙古族舞蹈的继承和发扬任重道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可以鼓励身边更多的青少年去学习蒙古族舞蹈,避免优秀传统文化的消逝和灭亡。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蒙古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将传统舞蹈推向全国各地是有效传承舞蹈文化的改革措施。由于地域的限制,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更多地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许多的舞蹈文化追随者和爱好者都是地处北方的人民,但是这种情形下的舞蹈发展规模过小,不利于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而将其文化特色引向全国各地,让全国人民都能领略到舞蹈文化的风韵和魅力,才能使广大人民全面了解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发展和继承蒙古舞蹈文化。这样,通过众多的蒙古族舞蹈的追求爱好者来吸引学习舞蹈表演的人民群众,可以有效壮大舞蹈表演者的队伍。
综上所述,蒙古族传统舞蹈是一种拥有着丰富韵律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舞蹈种类,它的发展历史十分久远,深深地影响着蒙古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而通过深入地发掘蒙古舞蹈的韵律特色,我们可以收获丰富的舞蹈文化底蕴和音乐内涵,从而准确地掌握蒙古舞蹈表演的特定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蒙古舞蹈的传承发展工作。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传承蒙古舞蹈文化,创新传承举措,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