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
——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

2022-12-07 07:29章艳
西部皮革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价值观

章艳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 常德415909)

引言

中国现处于由“制造业”过渡到“智造业”的关键时期,推动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人才亦已成为核心驱动。鉴于此,服务质量的好坏、产品质量的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工匠精神深受推崇。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致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输送基地,应注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途径、剖析价值导向实现保障、落实评价标准,进一步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社会输送德技兼修的明星人才。

1 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是对专注某一领域或技术的匠人,是工匠精神的主体。工匠精神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是工匠在产品工艺与技能水平上融入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结合本专业特征,工匠精神具有以下内涵。

1.1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作为一名酒店服务行业的工匠,对待工作时应先具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精雕细琢每一个产品,对每一项流程和服务都能做到精益求精,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服务工作中,不断磨炼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素养。

1.2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能不断提高职业认同感。在学校学习阶段,教师应全方位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与规则,将守业、敬业、乐业的态度投入工作中,以此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1.3 知行合一,认真负责

基于对工匠精神的行动层面,知行合一反映出工匠积极学习的意识,体现出工匠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专业技能,表现出在困难面前从不畏惧和乐学勤思的职业态度。工匠需具备乐于学习、知行合一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勇于实践。

1.4 敢于创新,实事求是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需要工匠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注重经验积累,重视工作细节,改进并提升工艺技术,创造出更多优质产品。

2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价值导向的表征

2.1 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职业的基本认知、正确态度、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目标的追求。职业平等观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应树立职业无贵贱、高低之分的价值观,从而体现职业的平等性,深化学生的职业认知,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未来职业发展予以正确引导。结合目前人们对本专业的职业认知,教师需增强对职业平等观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拓展成才途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企业与社会也应积极鼓励从业者在岗位上体现出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从各方面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价值观。

工匠对自身技能专业的归属感、对岗位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将会使其获得职业满足感与成就感,职业的满足感能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信心,促使其正确认知职业,从而具备职业奉献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应正确树立职业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立职业目标,锤炼职业判断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职场竞争力,最大程度发挥技能型人才的创造性。

2.2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道德价值观强调职业道德的内在价值认同,以职业道德精神为契机,剖析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道德准则。敬业爱岗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生应热爱自己的岗位,以尊敬、虔诚之心对待工作,坚持职业操守。同时,责任与担当也是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职业责任感和认真、细致的品质,加速其成长、成才的进程。

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通,高职院校更需重视技能型人才的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内容的学习,注重职业责任的培养,肩负时代使命,为企业、社会输送具备工匠道德品质价值观的技能型人才。

2.3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价值观

如今,创新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技能型人才更需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高职院校应以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指导,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本校、本地域或本专业特色,鼓励学生将专业技能与情感、思考相结合,将创新人才价值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才价值观,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专业课程中也需看重创新精神的发展,例如《宴会设计》课程,学习小组抽选宴会类型,设计主题宴会台面、主题菜单等。

高职院校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入手,进行技能培养与创新教育,调整课程中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比例,推动教材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创新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创造力。

3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实现路径

3.1 全方位优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环境

良好的环境支撑是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价值导向中的有力保障,其环境的优化,能促进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与综合素质。

3.1.1 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特指政府、企业、组织机构或协会等学校之外的各主体,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间接影响。宏观环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需积极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后疫情时代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技能型人才建设的社会保障举措,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全面贯彻落实1+X 证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与关注度。企业需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组织机构或协会通过各种渠道,提炼出优秀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促进人才的培育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3.1.2 微观环境

在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实训文化环境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实训结果往往会受到场地、社会群体、环境、教师教学方式以及企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在课程的设立中,建设“学校+企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1]。

3.2 以工匠精神为导向,重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工匠精神为导向,重视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表现出的职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创新人才价值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原则,以学生的思想为出发点,注重思政教育,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操,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培养出以工匠精神为志向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3.2.1 提升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

近年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在基本岗位能力的基础上,还需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主要高职院校在其培养目标中,应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竞争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

3.2.2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学生的行为规范受教师言行举止的直接影响,教师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将自身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知行合一、敢于创新、文化传承等要素进行融入,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开展教学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可让学生具备自我严格管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精神。

3.2.3 课程设置

结合学生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一是专业课程中应增加实训课程的占比,增强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品质,理论课程中细化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并将其巧妙融入专业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二是《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作为工匠精神的有力抓手,高职院校需注重本课程的建设。

3.3 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创新“1+X 证书制度”

基于工匠精神,“1+X 证书制度”是基于学历证书进行技能拓展,在“X”的证书培训中融入工匠精神,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技能水平,以此来凸显职业道德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明确其作用,全力支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培养方式,在工匠精神的导向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1+X 证书制度”的规章条例,联合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行业与岗位需求来进行调整,将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共同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将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融入其中,对课程的培训内容与方式进行优化,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多元化,更好地服务于就业岗位与行业未来发展。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创新“1+X 证书制度”,能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此之外,学生根据自我的喜好、兴趣、时间及精力选择相关技能培训,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增强理论知识,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职业信心[3]。

3.4 凸显校企合作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应不断探析校企合作,以此充分促进技能就业和服务企业发展,形成“学校+企业+岗位”的建设路径。高职院校可根据发展需要,增加双方互动,利用资源实现取长补短,以岗位需求为纽带,明确岗位责任,强化岗位意识,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将企业中的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参与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环节中,双方建立企业资源库和人才资源库,互相学习,定期交流,共同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学校聘请技能超群、对教学有热情的企业人员担任客座教师,同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共同探索具备高标准、勇创新的技能教师团队,联合对技能教师进行培训,塑造“双师型”的师资团队。其次,学校、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工作室,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采用导师制,既传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也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师徒制、导师制与工作室进行串联,以便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3.5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应赋予时代使命,学校要在文化宣传中重点体现工匠精神,例如宣传标语、黑板报设计、专家讲座、优秀校友交流、新媒体运营等,都可渗透出工匠精神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学校可积极组织技能竞赛,初赛时,教师可从刻苦钻研、专业能力与精神开展教育,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勇于创新,培养其一丝不苟、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决赛时,教师可将精益求精、知行合一、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展开工匠精神的培养,以规范的制度和丰富的文化形式,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保障,进而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与进步。

4 总结

工匠精神是我国实现工业强国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位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职业道德精神与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因此,我们需注重基于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将职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创新人才价值观与人文素养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升职业素养,以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实现工业强国[4]。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价值观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90后大工匠
我的价值观
工匠风采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工匠神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