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彩菊
(凌云县人民医院 内科二病区,广西 百色 533100)
近年来,随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胃溃疡临床治疗方式也有了不断发展与创新,各类新药及联合用药方式的推广应用,在提升Hp清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胃黏膜方面均能达较好的功效。所以本文主要从胃溃疡的简述、抑酸和减少胃黏膜机械损伤药物治疗、抗Hp药物治疗、新靶向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这几方面,对当前常见的胃溃疡治疗方式进行论述。
胃溃疡一般是指胃内壁黏膜或更深层发生溃疡[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得,有10%左右人群一生中都会患消化性溃疡,其中40-60岁人群患病风险最高,且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就其病因而言,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此病症的常见因素,Hp作为我国较常见的消化道感染病菌,我国一般人群中的Hp感染率占比30%-80%[2,3]。此病菌会通过分泌细胞毒素,诱导产生白细胞介素-8并诱发炎症反应,致胃黏膜受损,最终导致胃溃疡病症的发作。同时Hp在对消化道的侵损过程中,还会促进胃酸分泌,致胃溃疡患者病情加重,若未接受及时救治,易发展成胃癌[4,5]。所以在胃溃疡的诊疗中,需适当给予抗Hp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进程。除此之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吸烟酗酒、压力过大、饮食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胃溃疡的患病风险。因而,有上述高危因素者除需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外,针对因NSAIDs导致胃溃疡者,还需重视胃黏膜保护屏障药物治疗,以减少其胃黏膜受损程度,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作用的恢复。一般患病后,患者多会出现餐后0.5-1h腹痛、胀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血、呕吐、食欲下降、黑便等伴随症状,则出现此类疑似病症者,需及时入院接受有效检查与诊治[6,7]。
临床中,胃溃疡多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随近年来我国中医的推广应用,相关学者发现中医药也能达较好的诊疗效果。除药物治疗外,针对难治性溃疡、大量或反复出血等严重胃溃疡者,医师会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防止复发或癌变。下面主要就胃溃疡的西医药物、中医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及疗效展开深入论述。
胃酸是胃液中的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元需被胃酸活化,才可转变为胃蛋白酶、副胃蛋白酶,以分解、消化胃内食物。即胃酸同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若胃酸分泌过多,胃蛋白酶水平上升,过多的胃蛋白酶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加重胃溃疡病情,增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而在胃溃疡临床诊疗中,医师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抑酸治疗。当前较常见的抑酸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碱性抗酸药、抗胆碱能药等,其中H2受体拮抗剂副作用较小,临床应用较多,质子泵抑制剂也有副作用小且患者长期耐受的优势。徐杰安[8]等人研究中,纳入了82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并分别行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药物治疗,结果得接受雷贝拉唑药物治疗者,其血清胃泌素、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胃动素水平更高,但两者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即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可通过同H-L-ATP酶共价结合,达抑制胃酸分泌的功效。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作为第一、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均可达较好的抑制胃酸疗效,对促进胃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影响,但雷贝拉唑的抑酸疗效更佳。且研究发现,质子泵抑制剂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分泌,还可达减轻炎性损伤,减少胃黏膜机械损伤的治疗目的,利于胃溃疡患者的术后恢复。除此之外,雷贝拉唑作为omeprazole改进后所得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此药物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及食管粘膜方面,能达更好的用药效果。同时随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咪唑吡啶、邻苯二甲酰磺胺嘧啶等新型、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已推广应用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疗中。与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可逆质子泵抑制剂随药效减退,H+-K+-ATP酶活性能恢复至正常状态,达抑酸效果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药物治疗对患者机体的毒副作用。李莉芳[9]研究中,纳入了104例胃溃疡患者,研究结果得,接受了雷尼替丁治疗者,其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炎症活动度、胃黏膜厚度更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溃疡复发率更低。H2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壁细胞膜上H2受体,达减少、抑制胃酸分泌的功效。且H2受体拮抗剂对调节EGF表达也有一定作用,EGF与组织黏膜修复作用密切相关,对促进胃黏膜修复有积极影响[10,11]。虽然目前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范围更广,但随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联用治疗方式的推广应用,H2受体拮抗剂市场的压缩趋势已得到一定控制。同时随日本lafutidine新H2受体拮抗剂的研发、应用,H2受体拮抗剂新药能达抑酸、保护粘膜的双重作用,应用效果佳,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综上,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作为西医药物中,应用范围广的两种抑酸典型药物,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等,适当选取相关药物,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或适当联用两种药物,以提升抑酸效果,有效促进胃黏膜的恢复,在较短时间内及时控制其病情发展进程。
根据上述得,Hp感染是诱发胃溃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诊疗中,医师需重视抗Hp方面的药物治疗。王卓彪[12]等人研究中,针对单一抗Hp治疗及四联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得接受四联疗法者,其Hp清除率更高,所需溃疡愈合时间更短,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更低,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在常用四联疗法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作为常见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干扰蛋白合成,达较好的抑菌、杀菌效果[13-14]。枸橼酸铋钾作为常见铋剂药物,此药物可通过改善胃黏膜血流,达杀灭Hp的治疗目的,利于延缓Hp耐药性的产生。同时有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组织修复、愈合,抗胃蛋白酶,改变胃黏液成分的功效,同阿西莫林等药物联用,能进一步提升Hp清除率,可作为根除Hp失败的重要补救方案。陈兆夷[15]等人针对含铋剂四联疗法在慢性胃溃疡伴Hp感染者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得接受含铋剂四联疗法者,能达较好的Hp清除效果,且在胶体果胶铋铋剂辅助下,适当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药量或延长疗程,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过多副作用,用药安全度高。即采用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这一类药物治疗方案,在清除Hp,控制病情发展进程的同时,能达较好的抑酸、抗炎,延缓Hp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提升抗Hp疗效,降低复发率,促进胃黏膜恢复的功效。综上,给予胃溃疡患者Hp检测,针对Hp感染者,行有较好抗Hp功效的四联疗法,能有效提升Hp清除率,减轻胃黏膜受损程度。
H3受体广泛作用于中枢系统和胃肠道,多项研究发现H3受体通过调节神经传递素活性,能达调节胃酸分泌量的干预目的[16]。因而基于此机理,当前已开始研发、推广H3受体拮抗剂。在胃溃疡、脑肠肽的相关研究中,均得通过调节脑肠肽指标,能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即理论而言,行H3受体拮抗剂治疗,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达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治疗目的。除此之外,NO因子作为重要的胃粘膜保护因子[17],相关研究提出基于NO因子的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化合物合成治疗,能达更好的用药效果,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恢复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胃粘膜保护效果,对降低胃粘膜受损程度,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等均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中医药的推广应用,中药在胃溃疡方面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李宝玲[18]等人经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与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温胃舒颗粒间对比得,接受了温胃舒颗粒治疗者,其炎症因子水平更低,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更高。张振山[19]等人研究得,接受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者,其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等中医症候评分更低,Hp清除率更高,胃溃疡复发率更低,即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能达更好的用药疗效。这是因为胃溃疡在中医诊疗中,多归属于“胃脘痛”诊疗范畴,认为邪气入侵,湿热毒邪蕴结,致胃失和降、清浊不分,是导致胃溃疡,诱发腹痛等症状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医药治疗,达清除邪气、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
一般情况下,多数胃溃疡患者经药物治疗即可达较好的诊疗效果,少数病症较重者才考虑手术治疗,以降低复发率、癌变几率。随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应用,当前胃溃疡多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为主。胡加文[20]研究中,纳入148例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经传统开腹修补术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间对比得,接受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者,其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所需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更佳。即在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支持下,医师能在较小创伤条件下,达切除局部溃疡部分,控制出血、穿孔症状的治疗目的,有效改善胃黏膜损伤状态。
综上所述,胃溃疡作为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之一,虽然胃溃疡发展成胃癌的几率可能不足1%,但若患者未接受及时救治,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仍普遍较高,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所以有胃溃疡疑似病症者,需及时入院就医。临床中,胃溃疡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病情,医师可采取抑酸、抗Hp这两方面的药物治疗,同时医师可适当联用这两类药物,以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降低胃黏膜受损程度,促进腹痛、呕吐等病症的恢复。随中医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较新型且广泛的治疗方式,医师可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提升其整体的用药疗效。针对病情较重者,如难治性溃疡、大量或反复出血者,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及时改善穿孔、出血等严重病症。同时,目前H3受体拮抗剂及基于NO因子的化合药物也在研发、推广中,随药效的提升,胃溃疡患者能获得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