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燕
(广西建筑材料工业技工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 spirit)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也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各行业最关注的问题。教育行业中各级学校、学科均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将这种精神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1]。工匠精神对细节要求较高,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恰与化妆目的一致,将其融入《化妆课程》中,可帮助学生形成化妆中精雕细琢的理念,提高对化妆细节的雕琢,以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形象[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及其内涵、美容专业《化妆课程》教学现状,探讨了在《化妆课程》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培养策略,以期为教学中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一词基本等同于手工艺人,可“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进入现代社会后,科技的发展为工艺注入了新的理念,工匠逐渐向机械和智能转化。工匠文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涵盖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精神,包括职业道德、能力和品质,是各个行业从业者们立足于本行业发展时所必不可少的精神。从业者基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而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专心致志不懈怠,并始终对自身职业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即为“敬业”;从业者对职业中每个环节、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不断超越自己当前水平,即使是做工作中最细微的小事都要求自己做的最好,即为“精益”;“专注”是大国工匠所必备的精神特质,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对自己的职业实践始终秉持着坚持和韧性,扎根于自身职业,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心无旁骛,不断积累职业技能优势;“匠心”强调执着、专注,是一种勇于追求突破和革新的精神,既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所敬畏,又要富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专业领域的继承和发扬,才能真正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工匠精神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能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就个人发展而言,工匠精神会为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提供道德指引,是其立足职场并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少企业均要求员工淡妆上班,以呈现出良好的职业形象[2]。化妆已成为一门学问,各种妆色需搭配妥当才能给人以美感,在局部妆型中,仅化眉就包含一字眉、流星眉、柳叶眉等多种描法,适用场合也不同。美容与化妆都是当前学生们较为青睐的专业之一。美容一般指外貌美化,包括脸部、仪态和修饰3个方面;化妆指运用一定的化妆品和工具对面部进行修饰,借助于正确的步骤和技巧凸显面部立体感,一定程度上改变面部特点,掩盖面部缺陷。而且化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越来越多男性也开始学习这一技术,该专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趋势。
为满足社会行业需求,不少高校、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美容专业和课程,但多数学校只注重化妆技术教授,忽略了全面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多为老师传授面部设计相关知识技能,而学生多以考试过关为最终目标,仅以掌握基本技能为基准,缺乏对该专业的专注性的研究投入和创新,导致最终培养的毕业生技能及素质水平都较低。按照现代社会对美容化妆行业的要求,需要在化妆技术的配合下,使面部形象与整体形象、气质间达到统一。所以,化妆课程的目标应设置为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专注于专业研究和行业发展,凸显个性,发挥“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妆技术水平,传承我国美容化妆文化。
培养“工匠精神”是帮助学生成才和顺利就业的保障。美容专业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美容行业服务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在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求职者的个人品质、专注、吃苦耐劳、奉献精神,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有着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可提高就业成功率[3]。而且,职业生涯中敬业、专注、精益的精神品质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培养“工匠精神”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行业需求是决定其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我国劳动力结构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也从一定程度上提示我国职业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存在问题。这就要求学校需立足于岗位实际需要确立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此外,“工匠精神”也是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国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产能不足问题,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实现各行各业的突破性创新发展,必然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持,需要各行业从业者不断专注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创新。美容行业也是如此,为进一步实现美容行业的服务质量、技术升级,必定需要由更多富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来支撑。
4.1 正确认识课程内涵,统一目标思想 化妆课程是美容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今后从业打好基础。认识课程内涵,是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基础[4]。美容专业《化妆课程》的严谨性与美学特性赋予了其教学一定的难度,故教师应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化妆课程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实践应用为主,应充分把握专业特点,分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课程时应突出重点,从多角度探索美容行业需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注重化妆学科中的文化性,对学生进行美学和理性思维上的培养,加强学生思维中的辩证性和实用性。此外,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每堂课的目标和课程总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统一教学思想,充分挖掘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元素,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应先明确课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们掌握化妆技巧,利用化妆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作为课堂引领者,教师在教授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们学会聆听客户需求、化解他们的不满,并从中找出自身问题,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身技能。
4.2 培养学生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 专注、持之以恒,都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能帮助学生们树立起不屈不挠的韧劲。在美容行业中,这种对行业、对技术的专注和钻研、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是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特质,拥有这样的精神可帮助学生们面对困难泰然处之,不断攻克化妆技术上的难关,突破自身在造型艺术上的瓶颈[5,6]。所以,教师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心态,建立起对美容和化妆技术终身学习的态度,以开放的胸怀面对各类新造型、新技术,努力汲取其中的精华,结合自己现有知识和技术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们勇于挑战的精神,遇到困难、挫折不服输的韧劲。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美容行业的就业和从业环境也越来越严峻,只有拥有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专注于本行业,持之以恒的努力钻研,努力提高个人技能,不断前进,并实现对美容行业“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4.3 把握全局,严格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工匠精神”,教师还应严格检查教学各个环节,细心观察每名学生的学习表现,对他们化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及时予以指导,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尽快攻破教学难点,从整体上把控教学,推动化妆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授课内容尺度。基于化妆课程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学生们在学习中必然会碰到不少困难,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以免未能把握好教学尺度而影响教学效果。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化妆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在这一方面做好严格把关,合理设置考核标准,以确保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教师还应选择最直接、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化妆的含义,养成站在客户角度思考的习惯,选择最适合客户的化妆服务,并能做到遇到意外情况时迅速作出反应,用心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化妆服务体验。“工匠精神”内涵中非常注重细节,教师应在每一个教学、评价的环节中都能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们也能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习惯,这样,才能在今后从业时做好每一处的细节服务,提高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实现“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中的传承。
“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备受关注,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中职院校,更应该将这份精神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工匠精神”的支持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容、化妆技术水平,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