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景挺颜凯
(1.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以及非医疗健康干预。北京商报提及运动康复领域是健身行业背后被低估的蓝海。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传统健身房要想转型升级,对于自身功能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据悉,我国目前已探索的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有四种,其中与健身房有关的健身平台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作者认为泳池功能是一个很好地开发方向。
游泳虽然对于强身健体具有良好效果,但是针对运动损伤,尤其针对慢性病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游泳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成本等,上手时间较慢;第二,不当的游泳姿势反而会起反作用。其中肩部撞击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游泳损伤,而这一动作在四种常用泳姿中都有出现;第三,游泳缺乏对运动损伤防治的针对性。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机体内外各部分的运动优化,而对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专门运动损伤防治,有所欠缺。
针对泳池目前较为单调的使用方式,个人认为水中健身疗法的引入可能存在较好地发展前景。国外(欧、美、日等)关于水中健身疗法的研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普遍认为利用水的特性,在不损伤伤处的基础上,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或治疗,尤其对慢性病,效果较好。而国内对于该项功能的研究虽具有一定成果,但对于广泛应用还缺乏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探析在健身房泳池功能中添加水中健身运动的可行性,既是对健身房泳池功能的有效扩充,同时也是慢性病患者以及诸多热爱运动人士的福音。一方面,能够拓展除了游泳健身功能外,其他有助于健身房客户健康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对于贯彻体医融合理念,促进健身房承担运动康复等利民项目具有深远意义。
总体来说,我国健身房和游泳场虽具备一定的数量基础,但仍有发展空间。据2020年11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公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的体育场地共计354.44万个,其中健身房10.82万个在体育健身场地中占比位列第二,与全民健身路径相差较大;而游泳场地仅2.79万个,相较于田径场地数量相去甚远(见图1),在总体数量占比中更是不占优势。游泳馆的运作与别的场馆不同,游泳馆的经营投资大、成本高、日常维护和水质处理非常消耗资金,而游泳馆的救生人员的配备问题、救生器械是否完整、和水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等都较为棘手,较强的季节性更是对游泳场地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维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以上因素限制了游泳场地的发展。而即使拥有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缺少一定的基建设施支持,仍容易产生掣肘。因此,要想通过水中运动的手段达到促进全民健康发展,场地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场地的新建,还是已有场地的再利用,尤其是后者。
目前我国对健身房泳池的使用以游泳为主。据《2020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游泳已成为四大全民运动项目之一,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调研数据显示参与度为40%,而在健身房主要锻炼类型中,游泳人群占到了32%,除此之外没有相关水中运动项目。综合上述两份报告数据可见,目前对于游泳这项运动,我国具备一定的场地设施、受众基础等先决条件。作者认为上述现象,一方面,人们认识到了游泳运动对增进健康、降低运动损伤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侧面显示了人们对于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意识不足,对于健身房的功能使用仍停留在强化身体机能的概念,此外,进行运动康复的手段运用较为单一,除了游泳外没有丰富的水中运动项目。因此,拓展健身房泳池功能,发挥其医疗保健效果,尤其是“体医融合”背景下,运用体育手段“医未病之病”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水中健身运动就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拓展项目。
水疗法,也称水中康复,是利用水的自然特性以及水中运动的生理生化知识,通过练习对象运动、训练达到治疗的效果。温度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有很大影响。温度刺激的突然程度、水温和体温之间的差异、被作用的面积、刺激强度、作用的持续时间都会引起机体发生不同的反应。水疗通过水的喷雾、冲洗、摩擦、涡流等方式碰撞身体表面产生机械效应,是一种增强心身健康的理想的活动模式,通过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和水的温度能达到缓解人体疲劳,放松身体和保健身体的作用。
国外水中健身活动的发展较之我国领先许多,形成了包括水中健身操、水中减肥、水中康复和水中娱乐等主要内容的锻炼体系。在水中康复领域,日本野村武男教授在《水中健身运动》中指出相较于医生治疗,通过游泳以及水中体操练习,加强腰部肌肉锻炼,能够有效解决腰痛患者的烦恼。Marian Anne Eure在《Water Fitness》中提到,水中康复治疗通过拉伸和放松练习,针对手臂、腰部、背部等特定肌肉群进行加强锻炼,对于腰痛、关节炎以及其他疾病具有较好地效果。基于众多国外成功开展水疗法的案例,证明了在我国开展这项运动康复业务的可行性。
此外,综合上述国外水疗法开展的场地发现,大多数集中在游泳俱乐部、专门的运动康复中心等。两类场地设施非常具有代表性,一种是运动康复中心配备的专业水疗池,针对性较强但要求较高;另一种是能够代表传统泳池以及健身房泳池的游泳俱乐部水疗池,普适性较高。
我国对于水疗在运动康复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践基础。中国泳协自2001年起陆续开展过多届水中健身教练培训,为我国水中健身场所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水中康复较之水中健身关注度仍然不足。近期,国内水疗康复技术专家曾针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水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水疗技术原理、水疗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国内水疗康复行业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此外,医疗领域专家还专门针对水中运动在治疗脑卒中症、纤维肌痛症、腰痛等疾病的康复应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
我国现阶段 “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实践模式探索主要分为社区、健身、医疗、产学研医四种平台。其中对于健身平台的实践主要基于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对人们体质健康进行评估并开具阶段性的运动处方,但是对于健身场所和医疗场所融合的模式还未能发现较为全面的研究,个人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行业壁垒,可能影响水中运动康复在健身房泳池推广和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丛芳教授还指出我国水中运动治疗发展还存在:学科体系尚未形成,行业协会尚未健全;政策支持有待提高;社会知晓度有待重视,患者认可度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有待加强,技能培训有待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而较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水中运动治疗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较高。
游泳对于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骨强度的影响较大。儿童阶段,尤其是10-18岁是人类生长发育的黄金期,游泳作为一种较为柔和的全身性运动,区别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除了发展器官机能、骨骼机能等身体机能外,对于儿童的体能、技能、智能等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具有良好效益。除了对生理机能具有益处外,适当的开展水中游戏、水中体适能训练等,还能够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影响产生较好效果,有助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符合现阶段国家的教育方针,但是具体的游戏项目以及水中体适能训练科目,相关研究较少,还处于摸索阶段。
老年人水中运动项目主要由漫步、太极拳、操类等为主。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功能的衰退,容易出现行走能力下降的问题,陆上练习已不足以支持其达到正常的康复或强化效果,而水中行走由于浮力、按摩效应等物理特征,有助于辅助老年人进行水中行走训练,进而达到运动康复的效果。也有学者对比陆上太极拳健身效果发现,水中太极拳能够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有助于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加强。此外,水中体适能项目不仅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瓶操、球操、伸展操等项目的健身甚至运动康复作用,并都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可以说,水中运动对于老年人是一种安全、有趣并且可以克服害怕心理障碍、改善身体成分、提升身体适应能力的康复运动。
根据近期相关研究显示,水中健身操是最适合女性水中运动的项目之一。2003年,有关女性水中健身的效果已有较具说服力的量化研究,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一段时间的水中健身,虽然体重无明显变化,但体质有明显的好转。这一时期的实验对象主要以中年妇女为主,代表性较弱。此后,有研究通过女大学生水中健身运动对女性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平衡能力等体适能的影响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水中健身运动对女性的益处,但是具体健身项目还并不明晰。有学者在对照清华大学两组不同水中运动方式的女大学生锻炼效果得出,水中健身操相对于游泳运动,在提高平衡、柔韧、力量等基本素质,以及降低体脂率方面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水中健身运动确实有益于女性身体健康,而水中健身操也可以根据接受程度在女性群体中推广。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长期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但一方面,治疗理念、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行业协会尚未建成且未起到应有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国民对于运动康复理念,尤其是水疗法进行运动康复的概念还知之甚少。面对身体疾病,人们的意识仍停留在去医院就诊的初级认知阶段,大多数患者向医院、推拿和按摩店等地分流,运动康复相关机构缺少发展空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体医融合”理念在人们思维定式中的构建是多么重要。只有人们形成正确的“体医融合”理念,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运动康复的情境下才能执行合适的康复手段,进而促进相关机构、设施、手段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体医融合”,但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和就位的。目前,水中运动治疗从业人员较少,且难以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包括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尚无统一的资质评价与认可标准,需进一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开设运动康复的院校截至2015年有50多所,体育、医学、师范、综合性高校均有开设,但是专业发展较为缓慢,人才就业满意度较低,导致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就业有一大部分并没有从事本专业的职业,近年来这个数量可能有所增加,但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是个未知数。人力资源的匮乏很容易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在健身房泳池开展水中运动疗法,缺乏水疗康复师等专业人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该项功能拓展短期的效果,而且对于长期的运营也会埋下严重的后遗症。
泳池作为基础大项场地,容易受场地因素制约。目前,水中运动治疗在机构数量、覆盖地区、设备多样性、开展项目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尤其要重视水中运动治疗各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均衡性。根据前文两份《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能够执行水疗法的场地设施数量并不是很充足,抛开专业的运动康复水疗池不说,即使是游泳池的数量也差强人意。基于这种客观现实因素,一方面,专业的运动康复水疗设施的建设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场地的专业性是对疗效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在缺乏专业场地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健身房泳池水疗功能的开发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此举既有利于促进传统健身房转型,也有助于“体医融合”在健身房医疗功能方面的探索。
水中健身运动在健身房泳池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前景。诸如,腰痛、关节炎等疾病的运动康复在国内外均有采用水中健身运动进行运动康复的案例。随着体育大国建设目标转向建设体育强国,我们更应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将竞技运动中训练、康复等实践的有效经验在民间加以推广,借助国家大力提倡打造健康中国的契机,运用多样的运动干预手段,促进国民体质健康稳步提升。
尽管水中健身运动具备可行性,其疗效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但实施起来也会存在理念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场地掣肘等诸多限制因素。针对已知的限制因素,借助全民健身蓬勃发展起来的健身业,利用健身房泳池的现有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场地掣肘的限制,但仍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逐步推广,慢慢在民众之间达成共识,这才是“体医融合”背景下提升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