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2-12-07 02:01
中文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媒介交流

谌 敏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9800)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就需要了解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其主要在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标准中可以体现。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四个角度的核心素养。第一部分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第二部分是语言理解与应用;第三部分是审美发展与鉴赏;第四部分是文化传承与参与。从这四个角度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可以发现其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方面、审美方面、文化方面、思维方面这四个核心要点展开的描述,这四个核心要点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理解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关键内容。

在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清楚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几个内容和核心要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组织了15个学习任务群,通过为学生营造逼真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的领悟、了解与语文素养相关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拓宽自身的思维,培养较高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将语文的核心素养表达出来,构建自身的个人语言运用系统。在语文学科的教授过程中,需要秉持其核心的发展理念,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并且需要了解语文学科中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与隐性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共同学习[1]。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较复杂、专业性较高的学科,具备人文性特点与时代性特点,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多方面获取可靠的语文知识信息,了解其中全面的核心素养内容,就需要利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跨媒介技术,收集更全面的知识信息,并通过交流群培养自身的理解能力阅读与鉴赏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构建个人的语言认知系统,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规律和媒介的传播内容。由此看出,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产物群的教学方式主要目标和根本原因都是想要学生熟悉掌握媒介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母语学习的效率,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与媒介素养的传播实现融合。

一、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对于跨媒介这三个字的解说,《说文解字》和《旧唐书·张行成传》中都有提及,其中将“跨”译为“渡也”“超过”的意思。“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传播学领域,媒介的发展历程从距今7万到3万年的口语时代到距今5500年前文字和书面时代,再到距今200年左右电波与有声媒体时代,最后发展到距今50年左右网络时代。甚至现在还有人提出了“元宇宙”时代,无论是所谓的“元宇宙”还是所谓的“时间墓地”等概念的提出,网络时代的发展都将对传统的语文学科提出新的要求。在传播学中,媒介有广义也有狭义。但二者都认为媒介具有传播特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一种介质作为载体进行传输。媒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储信息的工具,书、U盘、互联网上的云盘都是存储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媒介。二是传播信息的工具,电话、电视、电子邮件、社交软件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这也是媒介。在语文教学中,那些能帮助学生阅读、交流的,具有传播信息功能的载体就是语文学习媒介。通过跨媒介技术达到更好的阅读与理解效果,提高自身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媒介传播素养等,被称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交流能力

所谓媒介素养,被1992年的研究人员定义为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质疑能力、创造能力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的总和。为了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利用传播媒介这一载体,提高我们母语的学习能力,从而获取语文学科相关的核心素养信息,树立正确的媒介信息价值体系。但目前网络数字媒介所处的现状却存在几点不容忽视的现象。第一,信息污染,表现为内容失实,语言失范。案例:今天你“杯具”了吗?“饭圈”现象(2021年12月1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第二,信息暴力,表现为情绪失控、逻辑掉线、立场缺位。第三,信息低俗,表现为内容浅表话化、商业化、碎片化、娱乐化。

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提高学生观察现象、淘漉真伪,做到严于自律的自觉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追问谁发布的这则信息?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媒介在内容、语言、结构多维度比较,观察思考异同。要引导学生探究规律,辨析特点,学会运用;认识多媒介,了解跨媒介技术的表达方法,还要了解纯文本表达方式,不同媒介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要真正让学生能够做到表达警觉,逻辑自律,理性说理;让学生区别”批评“与”侮辱“的区别,让学生负责任的表达与交流,确立自己的立场和对象,学会以理服人。最终形成一种文化警觉,并可以审视内涵,随时有自我校准的素养;在认识并掌握新媒介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自觉抵制泛娱乐化、超载又没营养的媒介宣传,真正能唤醒学生文化觉知,并能进行自我校准审美品位,学会准确评估和阐述文化价值。真正做到既拓展语文学习的边界和领域满足学生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这一过程离不开语文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和媒介素养的提高。首先,语文教师要打破固有观念,在民主平等中开展语文活动;其次,永葆对语文固有的特质,不断地探索追求。在实践中和学生在网络时代共同提高自己语文教学能力和媒介素养。

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施策略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新课标(2020版)》中,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群的建立方式制定了教学要求。首先,需要学生熟悉了解跨媒介传播的特点,以及在人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性。其次,为了能够使学生熟悉掌握跨媒介阅读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就需要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应用环境。最后,还需要进行语言引导,使学生能够构建个人的语言应用系统,提高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基于这一教学指导,“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开展应该是多维度的,摆脱思维局限,了解更广阔的知识体系,要摆脱技术至上,单篇课文为纲、教学内容形式化碎片化的现象[2]。“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手段中,主要通过多样化的任务下达,以“群”为组合的形式开展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3]。

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能够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教学方法的落实奠定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跨媒介阅读和交流任务群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时代发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不仅需要通过下达有关巩固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迁移能力等任务,同时还要学生了解不同媒介传播特点与表达方式实施。因此,我们可以先对比一下“跨文本阅读与交流”与“传统阅读与交流”的异同。在“传统阅读与交流”中,莫提默的观点是可以通过层级划分,选择阅读方式[4]。祝新华的观点是借助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阅读能力[5]。学生在利用纸质阅读的方式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文本解析评价能力和迁移能力等,在此阅读基础上的交流更多地倾向口语交际的训练、文学和实用文体的训练。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传统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多了媒介的多样性选取和交流的快速、形式的多元,主、客体之间的公平和民主性。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有时效性、趣味性、灵活性和丰富性。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往往表现在更关注时事,紧扣时代脉搏,依托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无论是视频、社交媒体等信息手段对学生而言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信息上可以灵活获取、发布信息及观点,利用新媒介可以自由交流;可选择的内容丰富,老师也可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老师可控的媒介进行阅读与交流。为了能够提高任务群效果,当务之急就是对阅读载体、主体、交流深度等进行熟悉了解,克服其中存在的难点。

关联媒介运用维度、媒介理性思维度与评价维度、跨媒介信息获取维度这三个维度是通过布鲁姆认知过程维度(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PISA 定位信息、理解、评价和反思测评阅读能力目标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版)》的内容得出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就是通过从文本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进行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方式与之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媒介技术,利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学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应该抛开传统文本的解读,而是可以以一定的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从关联媒介的运用维度中进行筛选、对比、整合,并跳出单一媒介的思维模式,媒介具有多元性,在利用媒介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媒介的应用特点。这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同一主题教学也可以进行对比教学。比如,我们学习戏剧《雷雨》时,可以和电影《雷雨》进行对比教学,进行一个戏剧和电影的微型对比教学。从两种媒介对人物的塑造、使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情节对比,结局怎么落成进行对比教学。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以本地地域特色的民歌土风、参观博物馆为依托进行跨媒介学习,对同一主题,以表现形式、主题的呈现形式进行比较鉴赏,甚至以自己擅长的媒介来创作自我喜欢的诗歌表达形式(如微电影、抖音、唱民歌、对山歌等形式开展教学与交流)。教师也可使用多维度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本任务群的立体综合评价[7]。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母语学习能力,就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广阔的知识体系,利用关联媒介运用维度,从单一的信息获取途径转变为多样化的媒介信息利用方式,了解媒介信息的表达特点,对不同的信息立场进行了解,学习不同媒介之间的关联性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辨识能力等。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电影片段为学生营造逼真的环境,探索在当时环境下人物的形象、心理特点和所想要表达的时代内容等,利用这种结合学习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对人物的形象获得深刻的了解。从关联媒介维度来看,需要从多元性的媒介中找到媒介之间的共通性,使学生能够了解文本背面所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和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根据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特点,学习人物语言表达过程中所反映的真实心理活动状态,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品质,或者通过环境渲染了解真实情感。例如,在《我的母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了解本文的真实含义,并通过下达相应的任务使学生通过跨媒介技术,利用不同的媒介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阅读鉴赏能力[8-10]。

从媒介理性思维角度来看,需要教师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辨识思考能力,为媒介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探索,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播放的方式,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形式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媒介特点了解更深层次的信息含义,从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辨识能力等。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体系,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混乱的信息中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发现信息中所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容,透过信息看本质,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所以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媒介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身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质疑能力,了解各种信息背后所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使学生能够从媒介信息中掌握重点内容,通过自身从中掌握的关键信息对文中的结论信息进行印证,这也是学生需要必备的一种媒介素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通过块媒介阅读与交流了解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点,提高学生母语的学习效果[11]。

猜你喜欢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媒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