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2-12-07 02:19蒋永穆
山东社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

蒋永穆 谢 强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共同富裕”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学者们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文献梳理,我们也发现从“坚持人民至上”视角探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仍显不足,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支撑,又需要在认识扎实推动过程中“五大痛点”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实践路径。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前,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为主要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因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并对未来理想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设想,他们主张废除私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然而,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而是将改变现实社会的重任寄托于杰出人物的身上,最终因没有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注定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富裕主张只能是美好的设想,而不具有实践的可能。

同时,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唯心史观认为英雄人物主宰历史,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并认为人民群众是“群氓”。而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理论研究、实际考察发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批判唯心史观中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找到了未来理想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

(一)在主体论方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需依靠人民群众

马克思恩格斯在与英雄史观划清界限中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需依靠人民。一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物质的富裕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作为体现唯物史观重要文献的《神圣家族》中强调了工人是制造和生产一切的,而这里的“制造和生产”主要是从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来阐释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生存,更无法延续。另一方面,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精神的富有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支撑。同样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而这里的“思想活动”主要是从创造精神财富方面来阐释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创造活动,文化艺术创作等活动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在价值论方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为了人民群众

实现共同富裕需依靠人民群众,回答了实现共同富裕依靠谁的问题,而实现共同富裕为了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中也作出了回答。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而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为资本家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增加只是让少数资本家变得更富裕,并没有改变广大劳动者的贫穷状况,广大劳动者仍然面临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困境,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永远不会实现共同富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特权者、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且只有在不断缩小人民群众贫富差距中共同富裕才会实现。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全体人民。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6-787页。,“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24页。,而这里的“所有的人”“每个人”就体现着为了全体人民的意思。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根本发展方向”(5)蒋永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人民论坛》2021年第28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并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明确指出,“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70页。,而这里的“自由发展”“体力智力”就体现着为了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的意思。

(三)在认识论方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在资本主义社会,广大劳动者由于深受资本家无情地压榨和剥削而生活极度贫困,因此他们对现存社会极大不满而具有强烈的革命性。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构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截然不同的美好社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等。其中,共同富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由谁评判?马克思曾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196页。,显然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价值评判的最终标准,既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逐渐成为现实的,那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应由人民群众评判,即人民群众要评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深刻地回答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依靠谁、是为了谁、成效由谁检验的问题,深刻地启示我们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二、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历史经验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其历史性成就又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一)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社会条件(1921年—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主要表现为:其一,为了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依赖,“让农民拥有土地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9)蒋永穆、豆小磊:《共同富裕思想:演进历程、现实意蕴及路径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然而,由于旧中国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关系,大部分农民因没有土地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于农民得以解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党先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等,并从1927—194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土地革命,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其二,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由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国民党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陕甘宁边区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军民生活极端困难。为了克服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坚持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其中在发展农业方面,我们党采取减租减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扩大了耕地面积,创造了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农田灌溉,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等,从而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改善了人民生活。其三,依靠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由于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我国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解决人民生存问题,就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同时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发挥人民的作用,因为人民最有力量且革命意愿强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力量才成功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社会条件。

(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发展基础(1949年—1978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为改变经济极其落后局面,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要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发展基础。主要表现为:其一,全力恢复国民经济。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我国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没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就不会有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为此,我们党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全力恢复国民经济。其中在农业方面,我们党采取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设施建设的举措,并注重对个体农民进行发展劳动互助的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发展,我国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4万吨增长到了1952年的16393.1万吨。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较之前的封建主义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不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公有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党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进行了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基础。其三,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9月,党的八大根据我国发展形势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要论断。据此,我们党为了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其中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党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进行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等,最终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1)《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15页。;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党贯彻落实“双百”方针,调整了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等,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较大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1978年—2012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为改变人民贫穷状况,促进人民尽快富裕进行了创新探索,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保障。主要表现为:其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以夯实物质基础为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建设在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事实,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指出,“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我们党在设立经济特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此外还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其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于我国农民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鼓舞下的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中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让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存在的弊端,改正了过去管理中存在的缺点,进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富裕创造了条件。其三,实施“先富帮后富”战略。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地区间、群体间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富帮后富”战略,他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实施“先富帮后富”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先富群体对后富群体正面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先富群体给后富群体带来更多帮助,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勤劳致富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其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指明了利益的拥有主体是广大人民,要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强调了利益的重要程度是根本利益,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进一步指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物质利益需求,通过发展先进文化来满足人民精神利益需求,以此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其五,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探索过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导。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强调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而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并且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即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前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全面发展;要协调城乡、区域等发展,在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关键步伐(2012年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关键步伐。主要表现为:其一,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为了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习近平同志在深入分析贫困群众的实际状况和我国贫困的显著特征中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有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脱贫实践开展顺利,以平均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贫困人口的成效在2021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14)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第2版。,为困难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其二,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实现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为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就共享的覆盖人群而言,是包含弱势群体在内的全民共享;就共享的主要内容而言,是包含经济、政治等在内的全面共享;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是包含共同奋斗等在内的共建共享;就共享的推进进程而言,是包含低级到高级在内的渐进共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实质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5)蒋永穆、张晓磊:《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3期。。其三,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共同健康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如果人民没有健康的体魄,就不会有共同富裕的实现。习近平同志高度注重人民身体健康,反复强调要加强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监管,要重视妇幼和老人等重点人群健康,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8页。。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党坚持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新时代,我们党将“先富—后富—共富”思想贯穿于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根据浙江省具有富裕程度较高、发展均衡性较好等的基础和优势,在2021年将其选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原则,是为了解决人民所忧所急所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设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充分运用,有利于为其他省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示范,进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五,追求人类共同发展。面对温饱、疾病等困扰着全球人民的问题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等阻碍着人类共同发展的世界发展形势问题,习近平同志坚持胸怀天下,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进而为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创造和平环境、奠定物质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为追求人类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中国智慧。

三、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正视现实“五大痛点”

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一致,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实现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导致共同富裕目标现实实现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体现为精神富裕没有同步跟进物质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滞后、群体间向上流动机会不均等、部分人对共同富裕内涵解读不清晰、疫情后世界经济动荡形成的新挑战等五个方面。这些方面形成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五大痛点”。

(一)精神富裕没有同步跟进物质富裕

共同富裕既包括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的富裕。因此,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富裕才能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2021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一是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快速跃升至2020年的1015986.2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9.2%;二是就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迅速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平均增长速度为8.2%;三是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而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4.7元飞速增长至2020年的71999.6元,平均增长速度为8.2%,并已于2019年首次突破100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并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四是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位次而言,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位居世界第十稳步提升至2010年的位居世界第二,并且从201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稳居世界第二。(17)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然而,我国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却没有同步跟上,有的人理想信念缺失、有的地方封建迷信盛行。以文艺创作为例,习近平同志就曾指出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1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6日第1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相互促进的,物质富裕为精神富裕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精神富裕的相对滞后也一定会阻碍物质富裕的实现。因此,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之间发展的不协调将会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滞后

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包含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农民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充分,就是农村的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不便、文化资源短缺、网络设施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且收入来源单一、教育资源匮乏且平均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且普遍缺乏医疗健康知识等方面。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2021年国家统计年鉴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渐增加,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为1)仍高达2.56。(19)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以技术人员及医疗床位为例,2021年国家统计年鉴表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极大发展,但仍与城市差距较大。例如:2020年每千人口在卫生技术人员方面,城市是11.46人、农村是5.18人,城乡比(农村为1)为2.2;在执业医师方面,城市是4.25人、农村是2.06人,城乡比(农村为1)为2;在注册护士方面,城市是5.4人、农村是2.1人,城乡比(农村为1)为2.6;在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方面,城市是8.81张、农村是4.95张,城乡比(农村为1)为1.8。(20)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以上数据充分表明,相较于城镇居民我国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群体间向上流动机会不均等

社会群体向上流动有助于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社会群体向上流动深受接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收入一般是与能力成正比的,要想取得较高收入就必须具备较强能力,而较强能力的获得是与接受教育程度密不可分的,通常来说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力越强,因此接受教育层次越高个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就会越大;收入一般是与就业紧密结合的,要想提高收入水平就必须实现充分就业,而能否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通常来说地区经济发展越好招工越多,因此地区经济发展越好居民向上流动的机会就会越多。然而,群体间在接受教育程度方面有高有低、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有快有慢,必然会导致群体间向上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2021年我国农村统计年鉴表明,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但是整体文化程度仍然较低。同时将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按未上过小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分为六大类来看,2020年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户主所占比重仅为0.2%(2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第33页。,可见农村居民家庭户主存在绝大多数人没有上过大学的情况,这意味着其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假设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就会拥有较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则意味着99.8%的农村居民家庭户主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小、拥有高收入的概率非常低。群体间向上流动机会的不均等必然影响着共同富裕的实现。

(四)部分人对共同富裕内涵解读不清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科学把握共同富裕深刻内涵,进而形成对共同富裕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才能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然而,部分人对共同富裕内涵解读并不清晰,这就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初衷背道而驰,严重地影响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主要表现为:一是将共同富裕解读为同步富裕。由于人们在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会形成发展有快有慢的区别。因此,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发展快的先富与发展慢的后富之分,通过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将共同富裕解读为同等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较资本主义的显著优势,然而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绝对的同等富裕,而是在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的共同富裕,否则就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而导致共同贫穷的局面。三是将共同富裕解读为坐享其成。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然而共同富裕不会从天而降,让人们坐享其成、坐等富裕,而是需要人人参与、共同奋斗,通过勤劳创新、合法经营等途径来实现致富目标,通过共建实现共享。四是将共同富裕解读为杀富济贫。个别人将“三次分配”错误解读为“杀富济贫”。事实上,“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再次分配进行的补充,其显著特征是自愿而非强制,并且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共同奋斗,显然将共同富裕解读为杀富济贫是错误论调。

(五)疫情后世界经济动荡形成的新挑战

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经济发展来奠定物质基础,而经济发展不仅依赖良好的国内环境,也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启示时所说,“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2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也严重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根据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可知,2020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下滑3.1%,且绝大多数国家出现经济下滑情况,其中美国经济下滑3.4%、英国经济下滑9.8%、西班牙经济下滑10.8%、俄罗斯经济下滑3%等。世界经济下滑对国外经济供给与需求两侧产生明显负面冲击,也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造成一定消极影响,部分对外企业会出现运转资金困难、员工收入减少、员工集体跳槽等情况。为了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传播,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管控交通运输等措施。但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并且出现的变异毒株加速了病毒传播,也大大提高了控制疫情的难度,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受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全球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也会延缓。世界经济存在复苏的不确定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

四、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针对“五大痛点”找到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这一路径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支撑,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补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短板,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包容发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党的领导”总结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历史经验之一,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过去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迈出了关键步伐。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具有阶段性、任务目标具有艰巨性等特征,同时我国还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等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包容的现实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度,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2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2年1月1日第1版。。为此,我们党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提高领导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解决阻碍共同富裕实现的现实困境,应对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挑战。与此同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还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维护群众利益,从而确保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依靠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效由人民检验。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25)《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人民日报》2021年1月30日第1版。。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在推动科技创新中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二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协调指明了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要把握我国事业总体布局,不断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实现“部分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三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四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质量与水平,实现“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五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指出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要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完善发展成果公平分配的制度设计,实现“部分受益”到“共同受益”的转变。

(三)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支撑

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长,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多样化、品质化的特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坚守文艺创作人民立场。要“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26)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5日第2版。,广大文艺工作者就要在深入人民中把握人民需求、在扎根人民中感悟人民伟力、在热爱人民中反映人民心声,坚持文艺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并将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评判者而不断提高文艺质量、推出精品力作,让文艺作品有温度、见高峰。二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满足人民享有更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为此,要深入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让人民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提升素养;要在加快农村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差距,并不断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在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民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有关农业生产书籍的需求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想资源,其精髓对于滋养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8页。,与时俱进地改造其表现形式、完善其时代内涵。

(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补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短板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8)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23页。,而全体人民是包含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我国低收入群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如果没有农民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助推脱贫群众致富,促进群体包容发展的内在要求。鉴于部分脱贫群众收入相对偏低,抵抗风险能力较弱,进而存在因灾、因病返贫的可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加大脱贫群众技能培训力度,完善脱贫群众医疗保险制度,从而拓宽其增加收入的渠道,防止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要在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中让更多的脱贫群众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是助推其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二要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在发展乡村产业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在开发人力资本中发挥人才富农作用、在挖掘乡土文化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在推进乡村绿化中打造农民美丽家园、在加强基层党建中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保障农村道路畅通、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网络建设、建设农村文化场所、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中满足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增加的需求。

(五)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包容发展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国市场主体主要包含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目前全国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1.5亿户,其蓬勃成长在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同志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9)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7月22日第2版。一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是降低各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要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中延续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在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中新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并且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从而促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二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要依法依规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造法治环境。三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充足的资金是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生产、用于投资的重要保障,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要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3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1日第1版。,不断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从而切实有效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李迅雷:迈向共同富裕共识下的投资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