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楠 周泽程 肖文娜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以学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微信、谷歌等为代表的社会互联网已成了线下交往的线上延伸,已经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无法取代的重要工具,为学习者们提供了海量学习材料,也为学校进行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科技保证。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个性化教学体系完善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相对落后。因此,探讨社交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应用优势和有效对策尤为必要。
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在公元20世纪的六十年代提出了社交网络的这一新概念,他认为社交网络是一个虚构的网络交流方式,是一种主要展示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的模式,符合社会建构主义、关联主义等[1]。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根据社会发展特点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社交网络环境下创建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人的感觉器官能够自动分辨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过滤掉无用信息,对有用信息进行分解和吸收。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展现出社会化、碎片化、关联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学习者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进行运用、重构和联想,从而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2]。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提供了诸多便捷的学习渠道,但这也给部分学习者心理造成带来了困扰,如过多的信息堆砌不利于学习者去找寻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此时,学习者会根据自身学习的具体实际来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资源,科学规划合理的方式利用好其自身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对学习者网站的用户访问和记录来针对每个学习者网站的用户消费和行为特征做出大数据的分析,从而进行个性化推荐[3]。具体到个性化教学上,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行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开发建设个性化教学资源。
关联主义学习理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学习者纳入信息和知识,然后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编码,形成节点。代表知识的节点存在于学习者大脑中,成为知识网络的一部分。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不仅应对自己大脑内部知识进行强化吸收,更需要与大脑外部,即知识网络的其他海量信息进行关联与衔接,对比各个网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差异性,以此来进行整理,不断地扩充知识,促进多领域个性化融合教学[4]。
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仍是各大教育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大班授课”方式现已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5]。在“大班制”的大环境下,个性化教育并非空中楼阁,高校必须有效地将个性化教学与“大班制”相结合并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同时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开展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育难以推进的最大原因是部分高校对个性化教育的认知不足,没有清楚认识到个性化教育对学生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导致支持力度不够,个性化教育无法得到开展与普及。目前,一些高校对个性化教育认知不清,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个性化教育与个别教育画等号,“一生一师,一人一方案”,由此需要投入大量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二是个别高校将个性化教育看作是一种所有院校都可以普及的新型教育模式,过分夸张了个性化教育的适用范围以及适用领域,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6]。
要想高效开展个性化教育,教育工作者是主要关键点。若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对个性化教育有着正确的认知,将个性化教学运用得当,那么将促进高校个性化教育的推进,反之,则会妨碍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但反观当下,仍有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都可能存在职业懈怠,高校教师在面对工作、生活等的诸多压力下,也难免存在职业懈怠。且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还需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教师在参与个性化教育教学研究的精力与热情不足。另外,一些高校教师评价制度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相,反而作为教育之本的教育教学相对所占比重却较低,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个性化教育受阻。二是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思想落后,不能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不足,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社交网络进行个性化教学[7]。
个性化教学,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差异化的培养方案。由于学生在性格、年龄、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教师的教学格调、教学措施、教学内容等也有着不同的期许,因此,根据各种因素了解学生需求是展开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所在。这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即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具体可通过发放考察问卷、当面谈话等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风向标,是否正确制订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因此,正确的教学目标在个性化培养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可以依据了解的学生个体状况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个人需要。其次,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整体倾向,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8]。
高校若想更好地普及并推广个性化教育,应选拔优秀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人才,组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专业教学团队,创建一支属于自己的专攻于个性化教学的专业团队,激发团队成员致力于个性化教育的激情,提升团队成员运用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能力。另外,团队成员也应合理展望并规划未来,吸收不同专业的人才,不断提高个性化教育水平。除此之外,高校理应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全方面的支持与保障。首先,高校应组织与个性化教育有关的分享讲座,敦促教员吸收学习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以及内涵,同时,在师生之中大力宣传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内涵及重大意义,让教师与学生均对个性化教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高校应主动为个性化教育活动提供充沛、扎实的物质与技术保障,如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经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9]。再次,高校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建设,为教师提供参与培训的机会,引进在个性化教学方面经验较为丰富的导师进行兼职或进行辅导等。最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个性化教育形成所必需的深厚的文化氛围。高校应注重发扬本身的优秀传统,同时提倡学生发扬校园个性文化,为个性化教育构建有力的保障体系,促进个性化教育的顺利实施[10]。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参与者,高校教师决定了个性化教育能否顺利实施。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带头者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高校教师应克服职业懈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个性化教学建设中。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担,应时刻保持警醒,树立清醒的角色认同感与角色自信,才能克服职业懈怠。二是高校教师应创新并发扬个性化教学方式,将大数据及社交网络系统应用到个性化教学中,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深入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比如,高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改善以往统一教学速度对不同水平学生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另外,高校教师也可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刺激更多的课堂互动。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大地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高校教师应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尊重差异[11]。目前,仍有部分高校教师存在教学思想落后、古板的问题,不接受学生的差异性,这类教师应积极参与个性化教育座谈会,改变落后的传统思想,树立先进、开放式、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是其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个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12]。但现今仍有一些学生个体意识不强,人云亦云,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提高大学生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发掘大学生优势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理念。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展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参与个性化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学生自身应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发掘者的方向转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有个人风格的学习策略,为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社交网络环境下已经来临,高校教学引入大数据技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在社交网络背景下,个性化教育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及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坚持教学初心,坚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推进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由图1可知,蔗糖从5%添加到9%时,酸度逐渐增加;到9%时,酸度达到了98°T。根据国标GB 2746—1999可知,酸奶的最佳发酵酸度为80~90°T时,能增进产品的风味,增加人们的食欲,当蔗糖添加量逐渐增加时发酵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影响,当蔗糖添加量为6%和7%时,酸度较适宜。综合感官评分可知,当蔗糖添加量不断增大时,感官评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蔗糖添加量为6%时,感官评分最高,因此黄精酸奶最适宜的蔗糖添加量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