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霄爱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甘肃 天水 741020)
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以下简称麦积区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3月,其地方文献工作起步较晚,建于1988年,当时工作主要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收藏。
1995年,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建立了呈缴本制度,此后,收藏地方文献进入制度化阶段。
1996年与麦积籍名人联系,获得霍松林、王综绪等100多人赠送书刊212册,同年建立麦积区图书馆地方名人专架,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图书初具规模。
2007年上半年,制定《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方案》,此方案明确了征集地方文献的方式。
为了加强与甘肃省各地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间的合作与发展,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和先进理念协作发展,麦积区图书馆于2009年与甘肃省图书馆签订《甘肃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合作协议》,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现了跨市县交流。
2.1 基础建设方面
2013年机构改革,原“麦积区文化馆”分设为麦积区文化馆、麦积区图书馆、麦积区博物馆三个单位,新成立的麦积区图书馆于同年10月设立地方文献室,面积37.2㎡,收藏地方图书473种1276册,政府简报及地方文化出版刊物7种11册,地方报纸3种17册,光盘及视频材料2种2件,内设阅览桌2张,座席12个,书架23个,书柜3个,设专人管理,并对外免费开放,自此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步入正轨发展阶段。
为了与发展的图书馆事业相适应,麦积区图书馆及时完善地方文献工作,于地方文献室设立当月制定《地方文献阅览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地方文献阅览室读者须知》制度,并在原1995年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基础上确定捐赠书刊表彰条例,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赠地方文献[1]。
2.2 业务工作方面
经过几年发展,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转变业务方式,逐步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被动型”向“主动型”,工作内容从“典藏模式”向“藏用模式”转变,管理方法也从“无序型”向“科学合理化”转变。截至2022年3月,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建有地方名人专架6个、特色文化专架4个、伏羲文化专架1个、麦积山石窟文化专架1个、馆际交流文献专架1个;收藏地方文献475种3314册、地方报纸3种360本、地方出版刊物4种26册、地方内部出版物4种35册;自行采集的地方图片579张、诗歌2首;收藏地方宣传画15幅;音视频文件9件;馆际交流文献125册;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2个,数据库建设规划1个。
2.3 拓展思维,继续发展
为了拓展收藏资源,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在内”与麦积区史志办、统计局、政协、党史办、天水市文化联合会、麦积区文化联合会等单位以及天水地方名人和作者联系,收藏到《麦积年鉴》《北道年鉴》《中国共产党麦积(天水县)历史》等麦积区史料文献。“在外”与甘肃省内市县图书馆进行长期交流,共享地方文献资源,并与之签订馆际互换互借协议。
2013年麦积区图书馆与天水市图书馆、陕西省10个图书馆签订“关中—天水经济区图书馆联盟”(2020年更名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公共图书馆联盟”),截止2021年年底,加入此联盟公共图书馆达到51个,麦积区图书馆通过此联盟获得互换地方文献125册,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现跨区域跨省融通。
麦积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地方文献资源得天独厚,系统收藏整理和开发利用麦积地方文献资源,保存和传承麦积区地方文化,是麦积区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2007年麦积区图书馆确定地方文献收集的范围为反应天水古今有收藏价值的各类出版物,如天水籍作者或外籍在天水工作过的名人的著作、日记、信函、传记、回忆录等文稿资料、图像资料;反映天水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学科书刊,以及记载本地各界著名人士的故事、手稿等文献载体。同时,把记载麦积区地方革命史料、民国以来涉及麦积区的各类型书刊、资料作为重点收集;同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有价值的政府会议资料、学术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也做收藏;当地报纸、期刊、内部出版物均作为重点收藏。
2013年后,重点收藏反映麦积区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例如伏羲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收藏到文献有《伏羲文化渊源考辨》《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天水石窟文化》《麦积山石窟志》《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麦积文化旅游丛书》《麦积史迹述考》《麦积文史札记》《天水县志》《天水通史》《天水社会史札记》《点注<天水县志>》《天水歌谣》《天水传说》《天水金石校释》《天水民俗录》《甘肃省秦汉简牍集释》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收藏上述内容的同时,也着重收藏新媒体资料以及音视频文献,2015年后收藏到记载麦积区时政、教育、人文、古镇等方面的图像资料400多张,麦积区地方名人纪录片2个,麦积区重要新闻报道若干条[2]。
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人文发展的重要文献,有“地方文化活字典”称号,它有存史、教育、资政等作用,地方文献也是一个地方综合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一是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内容广泛和系统,可作为存史资料,能给麦积区地方建设方面提供形式众多的参考资料;二是可为麦积区图书馆进行“三进活动”和爱国主义活动等文化项目时提供素材来源,通过宣传推介地方文化,或以举办讲座、文艺活动、展览等形式激励麦积人民热爱麦积、建设麦积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对地方文献收藏、整理,为麦积区图书馆文献资料库增加真实可查的地方文献资料,丰富了麦积区图书馆文献系统内容,也增加有读者查阅文献范围,既有利于麦积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又有利于体现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价值。
通过几年的发展,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麦积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传承、个人研究麦积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3年至2022年3月,举办大型地方文献展三场次(三次均写入《书香麦积全民阅读政府工作方案》);撰写地方文献论文两篇;开发整理二次文献《麦积资讯》和《信息剪报》40期;收藏麦积地方政府重要会议会刊资料若干,2017年为麦积区纪委采集《陇原清风》家风专题片,搜集夏景和资料素材,并配合拍摄工作;为甘谷县李子伟研究天水先秦文化和民俗文化和麦积区周祖昌研究伏羲文化提供文献资料;为麦积区政府编写《北道区志》《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汇编》《北道区戏曲志》《天水县文物志》以及为麦积区政协编写《政协文史资料》提供翔实资料;为麦积区大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文献资料;为麦积区文化馆搜索、研究非物质文化项目提供文献资料;为麦积区道南小学、麦积区区府小学教师撰写论文提供文献资料;为麦积区博物馆汪明同志撰写《麦积区文博集萃、《麦积区金石校注》提供文献资料。同时,为麦积区科技文化、宣传教育、旅游等部门提供典型素材。
天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历史留给天水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珍贵遗产,而天水下辖的麦积区更是这块文化沃土中的明珠,天水五大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区占四大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麦积区图书馆,坐落于丰富的麦积文化中倍感荣耀。文化向来不是单一的发展,它是建立在政治、经济等社会综合发展之上的上层建筑,区域文化、地方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地方文献工作服务于区域文化、经济建设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新时代的今天,收藏、保护好麦积地方文献已不是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唯一使命,如何提升麦积区图书馆社会价值和地位,将促进麦积区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与收藏、保护好地方文献工作同等重要来做,是麦积区地方文献工作的新思考和新目标,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地方文献工作方式需改变
保留传统地方文献工作方式,利用新资源。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重在收和藏,随着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麦积区图书馆承载了诸多的社会新需求,区域文化、地方文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麦积区文化工作服务势在必行,打破传统工作方式,探索发展新方式是时代需求。首先,将地方文献工作与地域文化发展相融合,利用旅游景点,文旅融合,讲好麦积地方文化。其次,将纸质地方文献制作成数字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推广。
2.2 完善数字资源平台
继续完善和丰富已建有的“甘肃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和“甘肃省知识文化服务平台”,利用数字资源平台,传输用户检索文献内容。
2.3 建设特色文化数据库
伏羲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是麦积区的特色文化,麦积区图书馆虽然建有“麦积山石窟文化”专题数据库,因多种因素未有实质性进展,数据库还停留在早期规划阶段,麦积区图书馆需继续完善,可建成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数据库。
2.4 智慧应用场景
文化的传播方式很多,生动有趣的方式便于人们接受,麦积区图书馆应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地方文献工作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器人多语种导览和讲解麦积区地方文化或文献。
2.5 地方馆藏开发及文创
馆藏开发及文创,主要是利用文化资源如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由本馆开发或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发的,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产品,包括古籍和特藏利用开发以及兼具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和实用价值的数字创意产品(种)。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室藏有伏羲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资料若干,可设立文创机构,鼓励有文创能力的人进行文创产品开发。
2.6 利用第三方合作平台拓展传播途径
在非本馆建设的音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以及自媒体信息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上,通过本馆创建的用户发布相关地方文献(文化)相关信息,拓展麦积区地方文献(文化)的传播途径。
2.7 与非物质文化工作相结合
文化不是单一的,它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地方文献工作不应仅限于对具体文献资料的收藏和保护,它应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总和的体现,麦积区自古就是文化之乡,传承和发展各类文化是公共图书馆人的工作使命,麦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麦积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麦积区图书馆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文献工作内容之一[3]。
麦积区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部,2021年大口径财政收入2.0122亿元,境内虽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经济发展较弱,拨付到麦积区图书馆的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有限,2017—2022年,年均拨付地方财政专项经费48.25万元,其中购书经费年均20万元,减去采购报刊5万元,用于采购图书仅有15万元,以市场图书均价35元/册计算,年均可采购图书4000余册(含地方文献图书),4000余册图书对于偌大的麦积区图书馆事业,只是杯水车薪。
经费有限是制约麦积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原因,微薄的经费,只能维持日常办馆需求,第七次《县级(县级市、副省级城市所辖区县)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22年3月出台,此意见稿与第六次评估标准相比,自动化、数字化服务内容要求更多,这对经费有限的麦积区图书馆是致命枷锁,经费无保障,自动化建设难以开展,已严重影响到麦积区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麦积区图书馆办公大楼建于1990年,房屋陈旧馆舍狭窄,其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政府决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为个人研究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怎样提升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提高麦积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促进地方文献工作持续发展,其方法就是保留原有工作方式,利用新媒体和数字化设备,将多种创新服务应用到工作中,达到地方文献工作协助本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等工作发展的同时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