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平远
招商引资曾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
如今,苏州又一次创新“科技招商”。
图/IC photo
10月27日,苏州召开科技招商大会,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科技招商白皮书、全球科技人才地图等一揽子举措,干货满满,也点燃苏州招商突破、加速冲刺的激情。
招商引资曾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如今,苏州又一次创新思路,把“科技招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加快对接、主动招引国际一流资源,想方设法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输入“黄金动能”。
《意见》中提出,苏州将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科技招商队伍,建成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科创载体,带动一批“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行业地位前、亩均效益好”的优质科技项目落户。到2025年,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要达55%左右。
打造科创载体、组建科招团队、招引科技项目,剑指一流的创新生态和一流的科技资源。苏州的“科技招商”,目标是建立新的基础优势,为“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招商引资,科技招商算是一个新词。单从字面上看,科技是招商的着眼点,而当科技成为手段或目标后,招商引资的重点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怎么变?
经济学研究认为,传统的招商引资主要利用自身的土地资源、区位优势、优惠政策等吸引投资者,偏重于对资本项目的招引。而科技招商,不仅是对产业资本的招商,更是于对科技创新要素的引进培育。
换句话说就是,招引的项目是有“科技”考量和门槛的。有了这种偏重和取舍,项目招商将强化对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投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吸纳,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当前,苏州正全力实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战略,向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发力。建设创新集群的关键点,在于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创新协同,而科技招商正是通过创新链布局、赋能产业链发展,创造性实现发展要素快速集聚,这对于苏州产业创新集群的意义,不言而喻。
此次发布的《意见》中,苏州精准锚定了科技招商的三个重点:大院大所,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企业。
既要聚焦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问题,招引建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又要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
还要持续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区域性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和创新引领项目,加速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上市企业。
三大重点,落地为三大行动:百校进苏、千才留苏、万企聚苏。“百—千—万”的量级递增,构建的是产学研持续高效互动,勾画出创新策源、创新基元、创新主圆三者协同增强的生动场景。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这种创新创业的“高峰高原”是产才深度融合的结果,也是科技招商的大方向。
在新经济环境下,一个现实问题是,单纯依靠土地、优惠政策等策略的传统招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创业来赋能。
其实,科技招商在苏州,已经做了十多年。
在十大板块中,苏州工业园区较早开始设立科技招商中心,抓住了创新发展的“上升期”和“风口期”。近几年,苏州各地先后设立相应的科技招商部门,全市已有5 个板块成立县级市(区)层面的科技招商部门,乡镇(街道)层面科技招商部门实现全覆盖。不过从总体上看,科技招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根据研究,2021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 强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苏州排名第七。与之对应的是,苏州部分地区现有产业园区承载力日渐饱和,新增供地指标紧张,而部分地区虽然土地资源较充裕,但是存在科技创新载体小而散、专业化程度不够等瓶颈。
应该说,无论是建立区镇联动、统筹推进的科技招商组织机制,还是依托产业资源,打造辐射全球的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苏州的发展空间都不小。
发力“科技招商”,苏州就是冲着“科创引领产业转型”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去的。
此次《意见》,除了为科技招商队伍、科创载体、科技服务体系等设定目标机制和“路线图”外,还特别提到,苏州将加速形成科技招商创新模式,创新数字化招商手段,加大基金招商力度,同时发挥创新平台引智效应。
《意见》强调,要通过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昆山超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速汇聚顶尖人才团队。
以国家级平台、国家级战略集聚顶级人才。苏州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上,形成“强磁场”,加快集聚一批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学科集群等高端创新资源。
放眼未来,苏州以科技招商聚合的创新,主要有三个特征: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牌重塑。由此,这也是一场从人才、企业到平台的加速跑。
到2025年,苏州力争引进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10 名以上、重大创新团队60 个左右,新增卓越工程师10000 人左右;累计建设国家级载体平台10 个左右;新增独角兽培育企业100 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认定数达5000 家,新增创投基金规模2500 亿元,科创载体面积累计达3500 万平方米。
科技招商的核心目标是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科技招商注入创新要素,打造专业化科技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基金等,将持续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
围绕这一“生态”,苏州发布科技招商指导意见可谓用心良苦:就是要通过组合推出具备竞争力的科技招商政策,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服务链条。当然,这也是苏州未来能否在科创资源要素竞争中建立优势的关键所在。
如今,科创生态作为城市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已经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深圳宝安区实施“全产业链扶持”“构建产业生态”,围绕产能落地、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企业融资、质量标准、知识产权、行业交流、市场开拓,给予全链条的精准扶持。上海张江高新区推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计划,推动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主导建立集研发实验室、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开放创新中心,不断赋能浦东企业。
招商环境的涵养培育有赖“格局”,成于“精微”。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建立项目人才含量、科技含量的评价考核机制;如何精准设计针对科创项目招商落地补贴、投资入股等领域的科技招商政策;如何形成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等,都是科技招商实战的必答题。
握住科创资源,打开城市空间,就抓住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