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岳灵 旷碧峰 余席茂 向晓阳 谭建军 唐锷 肖昌华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 500 mm,年平均降水天数159 天;年平均气温18℃左右,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5.8℃,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29.6℃。 全境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其次为紫色土,菜园土土层深厚,土质以砂壤和壤土为主,水、气、热协调,适于苦瓜生长发育。衡阳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抗病性、适应性强且稳定性好的优良适销优质苦瓜新品种。在颜色上以白皮为主,绿皮逐步推广;形状上以大白苦瓜为主,珍珠类型次之。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历经20 多年的科研工作,根据市场需求育成了10 多个苦瓜新品种。建议瓜农根据潜力品种特性选择外观及风味符合市场需求、商品性好、抗病的适销对路品种,以获高产高效。
苦瓜是衡阳市春、夏、秋生产的主栽蔬菜之一,每年播种面积为666.67 hm2,主要茬口有春夏和夏秋2 个,播种面积最大的分别是耒阳、祁东和4 个城区。
播种面积200 hm2,苦瓜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石鼓区角山镇,蒸湘区呆英岭镇和雨母山乡,珠晖区酃湖乡、茶山镇和东阳渡乡,雁峰区湘江镇和岳屏镇。 以湘早优1 号、湘优大果、衡杂苦瓜1 号为主,衡蔬181、碧秀、南北朝苦瓜也种植较多,偏好早熟高产白苦瓜品种。以采用平棚搭架栽培为主,也有大棚春提早和秋延后高效栽培。 绿皮苦瓜、翠玉苦瓜、广东油身苦瓜少量栽培,广东大顶苦瓜零星种植。
湘早优1 号
湘优大果苦瓜
播种面积66.67 hm2,以白苦瓜湘优大果、衡蔬181 为主,偏好白苦瓜品种。 采用平棚搭架栽培。
播种面积133.33 hm2, 以白苦瓜湘优大果、衡蔬181 为主,偏好白苦瓜品种,广东油身苦瓜少量栽培。 采用平棚搭架栽培。
播种面积133.33 hm2, 以白苦瓜湘早优1 号、衡蔬181 为主,偏好白苦瓜品种,广东油身苦瓜少量栽培。 采用平棚搭架栽培,也有大棚高效栽培。
播种面积133.33 hm2,种植面积较大的有衡南县三塘镇、车江镇,衡阳县西渡镇。 以白苦瓜衡杂苦瓜1 号、衡蔬181 为主,偏好白苦瓜品种,绿宝石苦瓜、金船12 号苦瓜少量栽培。 采用平棚搭架栽培,也有大棚高效栽培。
露地栽培可于3 月中下旬播种,保护地栽培播种期可提早到2 月下旬,播前将种子放入55℃温水浸泡,自然冷却后,用清水继续浸泡12 h,后洗去种皮上的黏液, 沥干后置于28~30℃条件下催芽,待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育苗最好于保护地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土块等有效措施,出苗前苗床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在12~15℃;出苗后注意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0~12℃,防止幼苗徒长。
苦瓜结果期长,需肥量大,因此需增施基肥,一般要求每667 m2施生物有机肥100~150 kg 或腐熟人畜粪1 500~2 000 kg、 三元复合肥50 kg、 磷肥30~35 kg,一般整地起畦时,在畦面中央开沟将基肥施入,有些地区穴施。
苦瓜耐肥、喜湿,但不耐渍,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壤土或黏壤土种植,忌同瓜类连作。 作畦按栽培方式不同而异,如平棚栽培,可按2 m 距离开沟作成畦面宽约1.6 m、沟宽约0.4 m 的高畦;如宽窄行“人”字架栽培,可按1.6 m 距离开沟,作成畦面宽约1.2 m、沟宽约0.4 m的高畦。
露地栽培一般4 月上旬定植。 以采收早期苦瓜为主,不作翻秋栽培时,可采用“人”字架,畦面宽1.2 m,每畦栽2 行,株距为0.33~0.40 m,栽培密度为2 000~2 200 株/667 m2。 需作翻秋栽培的,宜采用平棚栽培, 即畦面宽1.6 m, 每畦栽2 行, 株距0.35~0.40 m,栽培密度1 200~1 600 株/667 m2。
定植至开花期前追施浓度为10%~20%的腐熟人畜尿2~3 次,根瓜宜早收;第2 次采收后在畦中央开沟,每667 m2施饼肥25~30 kg、复合肥20 kg,随即覆土平沟, 以后视苗情及挂果情况每667 m2追施复合肥浸泡液20 kg; 高温干旱期应注意加强肥水管理。 雨季注意排水,旱季加强灌溉。
当植株开始抽蔓时应及时引蔓上架,以免倒伏。苦瓜分枝性极强,每个节位都可发生侧蔓,故生产中每隔1 周要摘1 次侧蔓。 由于栽培密度大,主蔓结果力强,故不宜留侧蔓,若肥水供应量足,有雌花的侧蔓在发生雌花节位上端留2 叶后摘心,可提高产量。
植株开花时应进行人工授粉,前1 天下午从花托下采欲开而未开的雄花(花顶现黄色),30~50 朵绑成1 束,插入室内水深2 cm 的碗或盆中,次日清晨直接将花粉抹至已开的雌花柱头上。 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苦瓜的成活率和商品性, 避免出现尖头瓜,减少畸形瓜。
苦瓜嫩、老瓜均可食用,但为了提高苦瓜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多采收中等成熟的果实。 青皮苦瓜采收标准为果实已经充分长成, 瓜瘤状粒粗,瘤沟变浅,尖端变得平滑,瓜皮鲜绿色并有光泽;白皮苦瓜采收标准是果实充分长成,瓜皮瘤状粒明显突起,有光泽。
苦瓜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苦瓜病害防治除了实行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等综合农业措施外,最重要的措施是合理施用药剂,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炭疽病; 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2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 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枯萎病。
苦瓜的主要虫害为瓜实蝇、蚜虫、瓜绢螟。 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或5%卡死克 (氟虫脲)乳油2 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防治瓜实蝇和瓜绢螟。
该模式是近年来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在推广湘早优1 号苦瓜过程中,结合农户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套适合湖南省推广的高产高效套种栽培模式。 湖南春季多低温阴雨, 大部分蔬菜露地栽培均需在4月上旬以后才能进行定植,且定植后常受倒春寒影响,长势缓慢,5 月中旬气温稳定后蔬菜才能进入快速生长期,但6 月下旬后气温又快速升高,许多蔬菜,特别是受高温干旱影响,造成辣椒落花落果现象普遍。 该模式既可促成苦瓜、辣椒提早上市,盛夏高温季节辣椒还可以利用苦瓜瓜架的遮荫和苦瓜侧蔓对畦面的覆盖作用,适当降低田间温度,盛夏期间坐果率较高,较好地解决了许多辣椒品种伏期难坐果的问题,辣椒采收期可延长至10 月中下旬,全期单株产量大幅提高。 调查统计,该模式每667 m2苦瓜产量3 500 kg,辣椒产量2 000~2 500 kg,总体效益比单植辣椒或苦瓜提高20%以上。
衡阳市石鼓区主推苦瓜—叶用薯—红菜薹模式。苦瓜2 月中旬至3 月上旬播种育苗,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定植,5 月下旬至9 月采收;叶用薯4 月下旬育苗,5 月下旬定植于苦瓜棚下 (套种),6 月下旬至9 月采收; 红菜薹8 月中旬播种,9 月中旬定植,11 月至次年2 月采收。
鑫秀苦瓜
广东大顶苦瓜
广东油身苦瓜
①湘优大果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品种,早熟,植株蔓生,主蔓第12~15 节着生第1 朵雌花,主蔓雌花率高,坐果力强。 果实长圆筒形,两端较平,果皮白绿色,果实纵径35 cm 左右,横径6 cm左右,单果质量400~600 g,肉质脆嫩,苦味适中,商品性好,耐贮运。 湖南省区域试验前期平均产量1 591.3 kg/667 m2,全期平均产量4 000 kg/667 m2。 长江流域宜于3 月至4 月上旬播种。
②湘早优1 号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 极早熟,植株生长势强,第1 雌花着生于主蔓第6~8 节,主蔓雌花节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 果实直圆筒形,果皮绿白色,果实纵径30~35 cm,横径6~8 cm,单果质量550~650 g, 每667 m2产量4 200 kg 左右,适宜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温室、大棚或露地早熟栽培。
③衡杂苦瓜1 号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优,露地早熟栽培或春季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始收43 天左右,夏秋栽培定植到始收40 天左右,一般产量3 500~5 500 kg/667 m2,前期产量、总产量、品质性状显著优于衡阳早熟苦瓜和蓝山苦瓜。
①衡蔬181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 植株生长势强,熟性早,产量稳定,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抗逆性强。 主蔓第10 节左右着生第1 雌花,雌花节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 果实长棒形,果皮白绿色有光泽,果表大圆瘤突起,果长28~30 cm,果粗6.0~6.5 cm,单果质量450 g 左右,果实质地脆嫩、苦味适中风味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长江流域春季大棚种植或露地早熟促成栽培。
②鑫秀苦瓜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 早熟,果实长条形,瓜形匀称,瓜皮白绿色有光泽,果表大圆瘤突起,果实纵径28~30 cm、横径6.0~6.2 cm,果肉厚1.0~1.1 cm,单果质量390 g 左右。该品种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作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前期产量高,每667 m2总产量3 700 kg 左右。高抗霜霉病、枯萎病,中抗白粉病。
③碧秀苦瓜 台湾农友公司生产, 瓜条匀称,外观好,商品价值高;肉厚,块头长,其长度一般在30~40 cm,单果质量400 g 左右;浅绿白色,瘤平顺,耐贮运;脆嫩香甜,清脆爽口,品质好。 属夏秋苦瓜,生长势旺,坐果多,产量高。 每667 m2定植80~120 株, 大棚栽培当年5~12 月都可收获, 平均每667 m2产量在4 000~6 000 kg。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作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④南北朝苦瓜 厦门农运来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育成,早中熟,对苦瓜常见的病毒病、蔓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抗性较好。 蔓生,植株生长强健,结瓜早,耐热性好。 雌花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主蔓第1 雌花着生于第12~15 节。果皮白色、有光泽,果圆棒状,果肩较平,珍珠瘤与短纵瘤相间;瓜瓤红色,瓜长28~30 cm,瓜径8 cm,果肉厚1.1 cm,单果质量0.75 kg。 一般产量6 000~8 000 kg/667 m2。 苦味适中,货架期长,商品性好。 春作从定植到始收65~75 天,全生育期200 天,采收期80~100 天;秋作从定植到始收55~70 天,全生育期200 天,采收期60~90 天。 在长江流域、河南及福建地区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①衡杂苦瓜2 号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主蔓雌花率高。 果实长圆锥形,瓜色油绿有光泽,大直瘤,果纵径25~30 cm,横径5~6 cm,一般单果质量500 g 左右,每667 m2产量3 000 kg 左右,高抗病毒病、枯萎病,中抗霜霉病。 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种植,3 月中旬播种,每667 m2用种300~380 g, 苗龄15 天左右,4 月上中旬定植。 秋延后栽培,6 月下旬7 月上旬直播。
②绿宝石苦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瓜长26~30 cm,横径6~7 cm。皮色油绿有光泽,瘤条粗直,品质优良。 前期结瓜多,抗病性强,衡阳地区适播期为3 月、7~8 月,667 m2产量3 500~4 000 kg。 在长江流域及两广地区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③金船12 号苦瓜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育成,中熟,植株长势旺,无限生长,分枝能力强,主、侧蔓均结瓜,坐果率高。 瓜圆筒形,长约30 cm,粗约10 cm,瘤条清晰,瓜皮绿色而有光泽,肉厚,单果质量约500 g,耐贮运。 采摘时间长,丰产性特强,每667 m2产量可达5 000 kg。耐寒,特别抗高温、抗风雨,越夏性能好,特别适合盛夏及晚秋栽培。
翠绿3 号大顶苦瓜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强,第1雌花着生节位13~14 节。 瓜短圆锥形,圆、条瘤相间,瓜长13~15 cm,横径8~10 cm,单瓜质量300~400 g。 耐寒性和耐涝性强,耐热性中等,中抗枯萎病。 质爽脆,苦味适中,667 m2产量2 500 kg 左右。在长江流域及两广地区作春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①翠玉苦瓜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 中早熟,植株长势旺盛,瓜色翠绿靓丽,光滑,圆瘤相间,条瘤突起,耐运输,瓜长28~35 cm,横径6~8 cm,单果质量约500 g,瓜形美观,肉质香脆,口感佳,管理期肥水充足,坐瓜多,可丰产。衡阳地区早春保护地于1 月25 日至3 月5 日种植,露地于3 月15 日至4 月30 日种植,秋季栽培可于7 月25 日至8 月25日种植。
②鑫翠苦瓜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育成,植株生长势强,耐热能力突出。 果皮翠绿色,果实圆筒形,突状瘤。 果实纵径32~35 cm,横径6~7 cm,果肉厚1.0~1.2 cm。田间对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碧绿3 号。 早熟性好,连续结果及丰产优势明显。每667 m2产量3 800 kg 以上。适宜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