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推进对策

2022-12-06 08:07赵桂根张太保
长江蔬菜 2022年21期
关键词:和县机械化设施

赵桂根 张太保

2021 年机械化移栽示范户

和县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属马鞍山市,与南京、马鞍山主城和芜湖三市市区隔江相望。 总人口54 万人, 下辖9 个镇,总面积1 318.6 km2,其中耕地面积4.16 万hm2,农业人口42.9万人。 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合设施蔬菜种植。 全县蔬菜常年种植面积3 万hm2左右,年产各类优质蔬菜110 万t 以上,产值超20 亿元。和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蔬菜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现代农业最具投资价值县,被誉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园子”[1]。

1 和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和县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摆脱了小生产和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启了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和县也是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蔬菜生产设施从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小拱棚、竹架大棚,至90 年代初便快速全面升级到制式钢架大棚,至21 世纪初更是自主研发推广了GP-C9532 复式日光温棚,设施蔬菜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至当前的占地8 000 hm2左右; 生产模式也从当初单一的春提前独轮车,逐步进化到春提前与秋延后双轮驱动,并最终形成了“春提前、秋延后、夏调理、冬保鲜”一整套成熟的可持续栽培制度; 生产主体也从起步阶段的零星小规模农户生产,逐步形成了红椒、黄金瓜、毛豆等多个大型规模化特色优势集聚区,并开始向以蔬菜标准园、产业园、联合体为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过渡。 “和县红(红椒),则椒(骄)天下;和县黄(黄金瓜),则两岸香”成为和县设施蔬菜生产的两张耀眼的名片。

2 和县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

俗话说:“宁种十亩田,不种一亩园”,可见传统蔬菜生产的劳作艰辛程度。

纵观和县蔬菜产业近40 年发展历程, 实际上就是一部持续、 系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历史。 仅就蔬菜生产机械化而言,到目前为止,和县蔬菜生产在多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从而极大程度降低了菜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力保障了和县蔬菜生产的高效益和规模特色的可持续性。

2.1 育苗

2012 年,和县通过招商引资,首次引进大型专业化集约化育苗企业——和县绿缘温室科技有限公司;2016-2018 年,通过出台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扶持, 全县建成以安徽皖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和县绿缘温室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具有规模化、集约化蔬菜育苗工厂4 家,现代化智能育苗温室40 万m2,自动化播种流水线6 条。 温室配备自动温控系统、自动遮阳辅助补光系统、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配有全功能催芽室、移动式育苗床架,有效地保证了在各种极端条件下蔬菜苗的正常生产和稳定供应。目前,4 家规模化蔬菜育苗工厂每年育种苗近15 000 万株,带动约1 万hm2蔬菜、 瓜果生产, 帮助农民增收2亿多元。 和县蔬菜育苗已基本完成了由菜农自育自用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育苗方向的转变,和县也因此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蔬菜产业化水平大大提升[1]。

2.2 耕作整地

和县设施蔬菜的棚内耕整,一开始是采用6 匹(后来多用8 匹,1 匹=735 W)的小型手持拖拉机,先耕后耙,并配以开沟器开沟,再辅以人工修补完成作畦。21 世纪初微耕机得以引进推广并取代小型手扶拖拉机在和县设施蔬菜生产上迅速推广普及,从而大幅降低了棚内土地耕整的劳动强度。2008 年后,随着和县第2 代宜机型复式日光温棚的升级完成,改善后的棚内空间更适合较大型机械设备的运作,耕整装备又进一步向大棚王等多功能旋耕整理机型方向发展,目前和县设施蔬菜生产耕整机械设备已普遍应用,耕整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2.3 移栽定植

作为蔬菜生产关键环节的大棚蔬菜机械定植,在和县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中也备受重视,2014 年11 月15 日, 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成立大会暨蔬菜产业发展与机械化论坛在和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与蔬菜产业相关的装备研究、制造、推广、应用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专家共2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秘书长柴立平出席了会议,薛亮在会议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这将成为蔬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020 年8 月18 日,安徽省大棚蔬菜机械定植试验示范现场会在和县太平村生产基地隆重召开,会上展示了常州亚美柯、滁州禾田、安徽春辉、 和县龙泉等公司提供的27 台蔬菜生产中适用的新型农机具,主要有撒施肥机、特种运输车、植保机、播种机、移栽机、精细旋耕机、起垄机、收割机等。

集约化育苗

全自动穴盘育苗播种机

大棚王旋耕地

目前,全县已引进3 台2ZS-2(VP-245B)型全自动钵苗蔬菜移栽机, 配套专用D220P 型蔬菜钵苗育秧盘技术。移栽机实现了取苗、喂苗、定植、压实等步骤全自动精准移栽作业。但由于多种原因,和县大棚蔬菜机栽技术推广一直进展缓慢, 移栽环节机械化应用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

2.4 水肥管理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 国产膜下软管微(滴)灌技术及简易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和县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引进和成功推广并迅速普及应用, 从而使和县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彻底终结了从早先的“人挑肩担到田间、提勺逐棵点浇”的辛酸历史,实现了“水泵提水到田头、拉管逐穴浇灌”的水肥同步管理,大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改善了棚内环境。

2.5 植保施药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和县农业植保器械应用史很长,直到20 世纪末,汽油机动力的机动喷雾器才开始引进推广,最初是在大田农作物上得到推广应用,至21 世纪初才逐步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应用,但推广很快,目前已在和县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普及,同时,弥雾机和高压雾喷全自动植保机受到部分园区和大户的青睐,目前推广势头正旺。

2.6 采收运销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栽培模式多样,采收环节的机械化情况比较复杂, 和县目前仅部分园区、企业购置了田间轨道电动运输车,蔬菜采收过程机械化应用程度很低,仍主要依赖人力投入。 在从大棚到批发市场的短途运输方面,和县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在2000 年4 月成立前就陆续改人力平板车为电动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农用车,“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更加速了这一迭代进程。 目前全县几乎户均1 台用于蔬菜运输的车辆。

2.7 冷藏保鲜

和县蔬菜产品在田头或农户家中实施设施冷藏保鲜的极少,主要是蔬菜批发市场或少数规模化种植园区建有冷库设施,主要对毛豆、夏红椒、芦笋等产品作装车前的短时冷藏过渡或预冷处理。

2.8 加工

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

田间微滴灌

目前和县蔬菜尤其是设施蔬菜绝大部分以鲜销、鲜食为主,少量用于加工。 传统加工以和县鸡笼山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和马鞍山市十月丰食品有限公司2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 已淘汰了传统的作坊式加工方式,20 世纪90 年代后,陆续建成较为先进的半自动化生产线, 以当地特产秋辣椒作为原料,生产风味辣椒酱、酱油等系列产品,年产辣椒调味品约3 万t。 此外,自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借乡镇企业的东风,和县蔬菜在外贸冷冻速冻加工方面有所拓展,先后建有张家集外贸冷冻厂、沈巷外贸冷冻厂和中日合资安徽和县嘉谊食品有限公司。2011 年8 月,安徽培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第1条浆状复合蔬菜汁生产线在和县投产,2012 年4 月安徽栋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自此和县蔬菜的外贸型加工与深加工也有了新的发展。

2.9 秸秆处理

目前,以芦笋种植为主的和县海豪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和马鞍山鑫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肉羊养殖为主的和县和顺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购置多台铡草机、蔬菜秸秆揉丝机,主要将芦笋、辣椒、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青储饲料,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更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赢。 目前,和县全域秸秆处理情况和全国的情况大体相同,尚处于摸索阶段。

3 和县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存在明显短板

虽然设施蔬菜机械化定植长期受到重视,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现在已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求,成为和县设施蔬菜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严重制约和县设施蔬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设施蔬菜生产劳动力短缺现状下,解决这一矛盾更显紧迫必要,必须下大力气尽快突破这一瓶颈。 当然,采收、秸秆处理等环节也存在类似问题,但由于这些环节机械化的复杂性较高,有的甚至是世界性难题,短期不太可能有重大进展,只能假以时日、从长计议,但也不能长期无所作为。

3.2 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动不够深入

和县蔬菜涵盖茄果类、瓜类、豆类近百种[2]。 蔬菜种植种类繁多,栽培模式多样,各个模式、种类对农机装备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3]。 目前一些厂家的产品经过在和县的持续试验示范,表现出较为接近成功应用的状态,但机型固化严重,改造难于推动,指望“机等棚改”(机器等待棚型宜机化改进); 虽然和县宜机化的复式日光温棚已于2008 年推广, 但直到目前95%以上的大棚还是简易一代棚,棚型升级换代也异常艰难,出现“棚等机改”的局面。 双方长期僵持不下,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的建立更是遥不可及。

3.3 缺少专业的蔬菜生产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

全县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较多, 但服务内容多局限于大田作物, 专门或针对设施蔬菜机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很少,且大多偏重于耕整、微(滴)灌、植保等服务,极少有从事设施蔬菜机栽等前沿探索和服务的。 部分基地采购的蔬菜机械仅满足于自身生产需要,未向周边菜农开展社会化服务,机械使用率不高,不利于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速推进设施生产机械化进程

由于高性能设施机械价格较高,一般用户难以接受。 建议加大对高性能设施机具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使用成本,提高其购置积极性。 同时,通过出台财政资金奖补政策,重点打造一批蔬菜生产集农机试验与示范、 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基地、现代农机机械化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推广成熟的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衔接和配套,实现设施蔬菜的全面机械化生产与发展[4]。

4.2 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发组织,强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农机与农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二者既有矛盾,也有着协调发展的关系。 只有把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使之相互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农机的生产效率,调动农艺科技的潜力,从而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 有必要成立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合作开发组织并建立长期协调机制,通过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在持续优化的试验示范基础上,制订出适宜不同棚型、不同土壤、不同品种蔬菜、不同模式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以更高效、更规范的作业方式获得良好的作业效果。 针对一些紧迫性、瓶颈性问题,如设施蔬菜机栽开发的问题,宜采用先简后繁的策略,即优先考虑机型小微化、功能专一化,以期尽快突破瓶颈,再优化延伸发展;宜优先考虑在和县大棚辣椒、甜瓜等规模大且栽培技术已规范成熟的种类上寻求突破,再向其他设施蔬菜种类延伸。

4.3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和组织

努力培育一批专业高效的设施蔬菜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菜农及蔬菜生产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既可有效解决菜农家家户户单独购买农业机械导致的机具闲置问题,还可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加快培养机械化技术应用基地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提升技能。 同时,持续定期召开技术培训会、现场演示会,宣传推广适宜本区域蔬菜机械化生产机械,传授机械生产作业要点、维护保养、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加快先进适用的设施蔬菜生产机械推广应用步伐。

5 结语

目前,和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生产工人紧缺、生产成本走高、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等问题的制约和困扰,影响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加快推进设施蔬菜机械化技术应用已迫在眉睫。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发展特色农业机械,提高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设施蔬菜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猜你喜欢
和县机械化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迟到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14年和县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问题研究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