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妙玲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全国各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掀起全民学党史的热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我国在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所提出的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对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让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年党史,波澜壮阔,蕴含着磅礴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意识到党史学习教育不能长期停留在浅层的对知识的传播上,必须往纵深处推进。如何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百年党史重点学什么、教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使其真正入脑入心,值得深入思考。
新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年轻人的主要社交媒介,各种移动智能设备应运而生,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线上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潮流。目前,不管在哪个领域,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活动已成为大势所趋,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更是需要正视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给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所带来的实际效益。
调查发现,对于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的选择,青年人更偏向于线上学习形式,而中年人更愿意进行线下面对面交流。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开展的活动,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死板乏味等问题,希望从小抓起、从兴趣出发,形式和内容都要新颖,让党史教育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在当今社会,人们深受网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使得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宣传教育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和冲击,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党史学习教育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若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既定目标迈进,必须进一步丰富学习教育形式。而线上党史学习教育契合人们熟悉和习惯的信息接收方式,势必使学习者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接受度。相较传统线下学习教育侧重理论灌输,线上学习教育则侧重将党史知识和理论进行视觉化转换,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体验,使学习教育内容更具感染力、穿透力。
1.1.1 线上资源的可视化、个性化让党史“活”起来 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感强、精确化、个性化是线上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的优势[1]。可利用线上资源,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展现有时间跨度、历史厚度和现实深度的党史,让党史变得可亲可近、喜闻乐见。例如,五邑大学师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献礼而倾情打造了一部六幕话剧《木棉花开》,此话剧是五邑大学通识教育的一场情景教学话剧,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更多党史国史,受到更多精神洗礼。这种“党史+融媒体”的传播方式,以互动化表现形式还原历史,让人物和场景“动”起来,也让故事“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1.1.2 线上平台的互动性、参与感让人们“动”起来 新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热衷于使用数字媒介,当今社会也处于“人人离不开网、无时无地不需要网”的状态。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通过打造互动式虚拟场景,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使人们能够“动”起来,进而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党史的认识、理解与感悟。
毫无疑问,线上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很多学校和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推出党史知识网络专题学习、线上知识竞赛、微党课、达人评比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线上学习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线上党史学习教育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意识到其只是辅助手段。
1.2.1 线上学习平台仍存在技术问题 线上学习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让成千上万的人同时在线听课,突破传统线下教育的空间限制,但是设备后台会因人数较多而变得不稳定,系统崩溃或黑屏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线上学习教育有回放功能,但是各种技术问题也会给人们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学习计划或进度一旦被耽搁,有些人会感到沮丧。还有些线上授课环境、设备差,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体验感,影响他们对线上学习教育的综合评价。
1.2.2 线上学习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学习效率和成果得不到保障 线上平台资源丰富,但不同的思想观点、良莠不齐的党史资料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扰,甚至会影响正确党史观、党史意识等的形成。另外,部分群体特别是青少年思想简单、判断能力缺乏,当网络上出现与主流党史观念不同的观点,或面对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他们缺少辨析,不能正确看待,甚至对正确的主流观念产生怀疑,进而对党史学习嗤之以鼻。
线上学习平台基本上无人监督,缺乏约束力,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学习者自学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摆正心态,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线上学习教育的另一大问题是无法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因为线上教师面对的学生数以千计,无法挨个检查学生是否听课、是否主动完成作业。这是线上教育无法避免的问题,没有办法做到同线下教育一般直接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1.2.3 线上学习一般是单向交流,学习氛围难以形成 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学习氛围的直接影响。线上平台虽然能提供交流的机会,但这种交流并非是面对面的,往往隔着屏幕,有些甚至只是文字交流,这大大影响了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具有明显优势的线上学习教育形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与平台。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线上教育,还需要线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学校及基层党组织针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宣传方式多样化。除在疫情期间不得不采取线上学习教育形式外,几乎所有学校和基层党组织都非常重视线下学习教育。但在线下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学习者重视度不高、兴趣不浓,多为被动学习;部分人对党史的认识较为浅显,缺乏深度思考;学校及基层党组织对党史教育不重视,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形式多样的线下党史宣讲活动如火如荼。中央宣讲团成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宣讲活动,地方各部门则纷纷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议,除领导发表讲话外,还通过集中观看相关影视资料或红色影片进行学习。此外,各地还组织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线下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较为丰富,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也较为紧密。
2.1.1 线下党史学习教育以专题宣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为载体,重在知识灌输 毋庸置疑,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人们对党史有所了解。党史知识缺乏势必导致人们对党的认知出现偏差,很难让党史学习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个基层党组织都十分重视知识的灌输,精心组织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教育更深入、见实效。
2.1.2 线下党史学习教育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依托,重在情感渲染 线下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以活动为依托,营造党史学习的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领导班子讲党课,红歌比赛,红色经典故事比赛,党史相关话剧、朗诵、配音活动,以及红色主题绘画展览、主题党日活动等,让人们参与到活动中,切身体会,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另外,很多学校将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志愿者服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加强思想渗透,通过实践进行党史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活动中坚定对党的信仰,自觉接受党史教育。
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线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多样,但多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育人作用。在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唱比赛等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对党史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对重要的历史事件把握不准确,对重要的历史人物缺正确认识。
2.2.1 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单一,学习者积极性不高 对于党史学习教育,部分基层组织存在“填鸭式”学习现象,很容易出现学习者坐不住、听不进、记不牢等现象。特别是一些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以授课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会提出疑问,师生互动较少。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2.2.2 对党史知识的学习较为浅显,缺乏深度思考 不同层次的人们对党史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样。部分学习者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党史过程中缺乏思辨能力,停留在浅显认识层面,缺乏深度学习和思考。党史学习教育不应只是史料的积累和知识的灌输,应积极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让人们了解党的历史“是什么”,更要搞清楚“为什么”,对具体历史事件以及背后的内在逻辑、原因、背景和影响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立足于新时代特征,党史学习教育既要继承以往积累的方法经验,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相比单一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教育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线上资源丰富,能实现对某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人们可以随时查阅所需资源,学习时间自由。(2)线下开展的各种活动更具感染力,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提高了人们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同感。(3)整个学习教育的过程都有评估,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能进行评估。利用在线平台或其他小程序开展小测试,已成为线上反馈学习教育效果的主要方式。而线下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人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的应用程度,以此来反馈学习教育效果。
总之,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引入党史学习教育之中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人们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真正使党史学习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践行的至高境界。
当下,人们接收信息、接受教育的主流媒介已不是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我们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3]。党史学习教育若想在人群中走深走实,就要在把握媒体深度融合特点、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媒介使用习惯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党报、党刊、党网在新媒体平台的党史学习教育栏目、频道、专题,发挥专业媒体的权威性、系统性优势,让人们在宏观上对党史有正确认识和完整了解;还可以主动借助当地学校和基层党组织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发挥校园媒体自编自制、亲和度高的优势,拉近党史学习教育与人们的距离,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
对党的发展历程及党在一百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文字、图片或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示,强化社会大众对中共党史的了解,增强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当地学校和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的同时,还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党史资料中最能引起人们共情、共鸣、共享的传播点;在呈现方式上打破单纯叙述、就事说事的传统方式,通过人与事、事与时、时与世的多角度分析,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引发思考。
党史学习教育要以“互动创新”代替“自说自话”。一方面,在学习方式上由“你讲我听”转变为“互动交流”,切实让党员、群众参与其中,真正对所学、所悟、所想进行交流共享,实现思想上的平等;另一方面,要创新学习手段,打破“单一式”“说教式”授课方式,通过分享党史故事、参观革命旧址等方式,重温百年党史,将党史学习“搬上指尖”,让人民群众感兴趣、有收获。
新媒体具有双向互动、丰富、即时等特点,这为党史育人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和新载体,进一步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信息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各种线上和线下活动必不可少。此时,就需要由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搭建的传播矩阵协同发力,通过全方位、多平台的传播渠道,实现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新时代学校和基层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融入互联网思维,在把握技术逻辑和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心理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创新平台、内容与传播方式,对党史知识进行“再编码”,形成有效传播,进而凝聚人们的共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