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枚,霍姿君,张凌云*,赵建涛,陈燕春,刘焕彩,刘金梦,王 箐,吕 娥
(1.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潍坊 261053)
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与其他相关学科不断交叉渗透,整合了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拓宽了基础医学研究方向,也丰富了基础医学研究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基础医学学科发展[1],为基础医学研究取得更大进步拓宽了渠道。不同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相互学习及深入融合,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交叉融合为促进基础医学发展、满足科研需求提供了基础。实践过程中,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操作感到陌生,存在操作不规范、不熟练等问题,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不理想。因此,把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和基础医学研究相结合,有利于推动基础医学学科发展。
护理学是研究恢复、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实践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侧重于健康、疾病人群护理层面研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本质及其规律的基础学科,侧重于健康、疾病相关机制和原理方面的研究。基础医学与护理学看似联系较浅,实则密切相关。基础医学涉及的组胚、生理、生化等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2],其研究的疾病机制及原因为护理学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护理学理论与技术(成长与发展理论、护理程序理论、静脉注射、无菌技术等)也为推进基础医学科研拓宽了思路,促进基础医学更快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疾病治疗方法不断提出,但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之前,也需要通过安全和效果评价,必须与基础医学研究相结合。从最初的方法提出到效果检验,包括方法提出、方法应用、效果检验、安全评价等环节,其中方法应用与效果检验尤为重要。如果把护理理论与实践同基础医学研究相结合,将会有效避免基础医学研究中因操作不规范、技术不成熟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护理服务对象包括各年龄段人群,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成长与发展的具体特征,通过学习成长与发展理论[3],可以确定不同年龄段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提供适合护理对象所处生命发展阶段的整体性护理。同样,在基础医学研究中,虽然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对实验动物的成长发展过程进行分期,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研究。例如,在进行小鼠疾病模型实验研究时,可以将小鼠的生长过程分期,根据生长过程特点进行合笼、分笼养育,在不同时期进行药物治疗观察、取材研究。
查对制度又叫“三查八对”制度,“三查”,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八对”,即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有效期、用法进行核对[4]。这是护士在执行医嘱并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执行的制度[5]。基础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我们在实验动物给药、治疗以及执行各项操作前,可以执行查对制度。例如,在对实验小鼠进行取材研究时,实验操作前认真查对选取的小鼠是否正确,小鼠年龄、性别是否符合要求,麻醉前对麻醉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等进行检查,麻醉中对小鼠状态进行观察,麻醉后检查小鼠是否符合取材要求,取材完成后规范保存小鼠标本,再次核查选取的小鼠、药物等是否正确,整个过程严谨认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查对制度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适合推广到科研工作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而这也是进行科研必须具备的品质。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方式,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5 部分[6],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独立性和实践性特点,不仅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而且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基础医学研究具体疾病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融入护理程序理论,全面评估并分析实验动物的生理、活动、状态等方面的变化。根据研究需要制订并实施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从而使研究过程更加完整,有助于研究人员做出正确判断,安排下一步工作。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不一样的压力,也会采取不同应对方式。学习有关压力的知识,可以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并积极应对,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全面评估自身及服务对象的压力,采取合适的方式减轻压力,进而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研究人员在基础医学研究过程中同样面临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实验压力、论文压力、健康压力等。因此,在基础医学研究工作中,我们要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减轻压力或者缓解压力,保持心态稳定,维护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为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身体基础。
注射给药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内注射等[7]。虽然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基础医学实验常用注射给药方法、操作以及注意事项,但是实践经验、操作机会较少的学生往往由于操作不熟练出现注射失败的情况,同时也容易忽视抽取药物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如在动物取材麻醉前,强调用物准备、皮肤消毒、注射器检查、药物检查等注意事项,同时对注射给药这一操作进行培训,或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操作,会减少实验失败及污染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护理学实践中,无菌技术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的内容。无菌技术在基础医学研究中也非常重要。因此,基础医学研究过程中将无菌技术与基础医学实验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基础医学研究取得更大进步。例如,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实施无菌操作,确保无菌用物规范有序、实验环境宽敞清洁、研究人员服装符合要求等能有效避免因污染而影响细胞生长,同时也会减少细胞死亡数量,加快细胞培养进程。
标本采集指血液标本、尿液标本、脑脊液标本等的采集,其中血液标本采集又包括颈动静脉采血、心脏采血、眼眶静脉丛采血、鼠尾刺血等[8]。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液标本是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基本操作,在标本采集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常出现标本采集量少甚至采集失败的情况。将标本采集技术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将会大幅度提高标本采集效率及质量。例如,在采集小鼠血液标本进行血糖检测时,按照“准备充分、查对严格、采集正确、送检及时”等标本采集原则[7],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前准备、查对采集标本所用小鼠、规范标本采集方法、及时检测或恰当保存标本,可使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局部给药包括口服给药、灌胃给药、灌肠给药、呼吸道给药等。基础医学研究常对不同药物的使用及预后进行观察,由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药物类型、动物种类等不同,给药方法和途径多样化,不同给药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效果,因此正确给药至关重要。护士是临床治疗工作的践行者和患者用药过程的监督者,因此,熟练掌握正确给药方法和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学习不同给药技术,比如,小鼠灌胃给药[8]的基本操作与护理学技术中的经口插胃管方法大致相同,将二者结合,灌胃时动作轻柔,密切观察小鼠表现,对灌胃过程中和灌胃后出现的状况及时正确处理,遵守“准确给药、正确用药及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原则,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隔离技术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虽然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要求不同,但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因此,基础医学研究过程中隔离技术的应用也尤为重要。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最常接触的是患者,而传染性疾病以及刺激性药物的应用等对医护人员健康都有一定威胁,因此医护人员是隔离原则的严格遵守者。同样,我们在基础医学研究中,也会遇到对人体有毒、有害的药物及试剂,学习隔离技术,在实验室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在药物配制、试剂取用过程中加强隔离防护,提前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操作后立即清洗双手,加强手卫生;规范处置隔离衣物并及时清洗、消毒,可有效避免感染,维护自身安全。
病情观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临床工作中,及时、全面、准确的病情观察可以为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9]。临床工作为促进患者康复服务,基础医学研究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最终目的也是促进人类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动物干预操作或者药物治疗时,从症状到体征、从生理到精神状态,都要进行全面细致、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病情观察。同时,向临床医护人员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工作中严谨认真,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勤观察、勤思考,及时预见实验动物病情变化,并正确处理。
基础医学研究的许多方法可以借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但并不能被完全取代。首先,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方法应用的不同。基础医学研究对象多是动物,而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对象是人。人与动物有很大区别,动物无法理解人类语言,实验人员无法通过语言使其配合,因此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而对患者则恰恰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使其配合治疗,进而观察疗效。其次,动物的身体构造虽然与人类相似,但还是有很大差异,在进行临床治疗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最后,二者目的不同,基础医学研究的实验目的多是为了更快更好得出实验结果,发现疾病根源,研究治疗方法;而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患者,促进患者康复。
虽然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法否认的是,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和基础医学研究的融合能够促使基础医学科研水平快速提高,推动基础医学学科进步,也必将促进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发展。应该明确的是,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必须服从基础医学研究的目的和需求,不能为了发表学术论文而研究,要认识到基础医学研究和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意义。一方面,基础医学研究应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可比性、实践性,使成果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并指导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更多支持[1]。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学科间的关系,促进基础医学学科深入和持续发展。
基础医学研究和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归根结底是学科间的交流,技术与技术的结合。不同学科交流融合往往是新的知识增长点和研究前沿,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及重大成就往往产生于学科交流融合。不同学科间的交流融合推动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不同学科交流融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的基础知识水平,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打破传统思维,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思维,提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的创新性。因此,在基础实验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多学科知识,加强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知识广度,培养解决多学科交叉问题的能力;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技能;在基础医学研究过程中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医学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学科优势互补,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互转化。同时,加强与护理人员合作,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水平,弥补实验中的不足,更好地开展基础医学研究,推动基础医学研究高水平发展。
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10],我们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兼修”“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观,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基础医学研究。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大多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师生,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工作,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个人品质。因此,要加强思政教育,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基础医学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人文性;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要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提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将基础医学理论向能力和素质转化。基础医学研究工作者不但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研究能力,还要增强职业信念,提高职业素养,坚定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念,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努力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医学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