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明威,邱丽娜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市场监管服务中心粮食质量检测站,辽宁 铁岭 11259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粮食整体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品质也得到了改善,满足了市场上对于优质粮食的需求。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复杂,粮食市场受到了影响,农业资源紧缺、粮食供求矛盾、农村生产劳动力资源紧缺等问题愈发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速度,还给粮食安全保障带来了不利影响。政府部门应当重点完善现有的安全保障体系,及时解决存在的隐患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
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新时期下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粮食供给整体情况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相关人员开始在粮食种植过程中积极应用无公害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了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发展,保证了粮食的储备率[1]。但是在这一阶段下,粮食安全保障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隐患。①粮食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威胁。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缺少难以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效保障,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资源的制约。在当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经营的模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分散农户,其在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植技术较为落后,仍然使用大量的化肥及农药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加快产品的生长速度。但化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影响了生产安全,还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②因种植收益下降农民缺少积极性。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土地、农药和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要素的价格不断上涨[2]。粮食作物总成本的快速上涨挤压了种粮农户的利润空间,粮食生产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仅依靠粮食增产的收入已满足不了粮食种植户的日常生活,因此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为了能够满足生活需求,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始进城务工,农村地区劳动力逐渐趋向老龄化,缺失专业的种植大户,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③粮食种植结构和消费结构存在矛盾。目前市场上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量、粮食质量、粮食市场矛盾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主要种植的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及玉米等的整体产量要大幅度高于市场的需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粮食积压的问题。
现阶段,耕地资源的缺少给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耕地资源实施有效管理,落实耕地保护政策[3]。①结合国家发展政策,从国家安危角度出发落实耕地保护政策,针对现有的耕地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必须要守住耕地红线,将基本农田面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②针对产量属于中等或者低层次水平的耕地进行改造,并投入相应的资金,以循序渐进的模式不断推进耕地改造工程,以此来提升耕地的产量,打造高标准的高产田。一直到2020年,我国已经针对0.27亿hm2以上的耕地进行了改造,平均每667 m2的生产能力提升约为100 kg。③重点针对各个区域的耕地实施质量监管,定期针对土壤类型及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和监测,了解其出现的变化,同时结合种植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明确合理的耕地耕作模式,提升整体生产产量。④重点针对耕地管理制定明确的权利责任制度,打造长效监督机制,对破坏农田的行为进行惩处,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稳定推进[4]。
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农药及化肥是保证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农户为了一味的提升产量,会出现农药使用过多或者化肥使用超标的现象,这不仅会导致病虫害出现耐药的现象,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①重点针对源头进行治理。在农药生产过程中需要禁用各类毒性过强的农药,从源头上避免使用这一类农药给环境造成污染,减少剧毒农药的使用频率。相关部门应该对仍然生产这类农药的生产厂商进行惩处,以此来对生产厂商实施警示。②积极研发新型农药和化肥。为了能够减少使用量,需要重视研发环保型的农药和化肥,结合生物理论、化学理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实施产品开发,打造有机化肥肥料,生产新型的农药产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5]。③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地方政府需要认识到绿色粮食的生产必要性,重点推广绿色生产栽培技术,让农民能够认识到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此来提高绿色产品的的整体产量,打造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进行施肥时积极使用测土配方的施肥方式,制订科学的施肥计划,同时利用休整耕地或者套作的方式解决土壤存在的板结问题。
当前人们开始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用消费模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粮食是制作饲料的重要原料,当前由于畜牧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粮食在饲料制作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在工业领域中将粮食应用在了调味及酿酒等方面,其中在工业消费体系中酿酒占比高达25%。国家应当根据市场的要求对粮食生产区域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产量、库存及进口3项数据均过高的现象。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种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粮食企业需要重视积极引进各类新型技术,落实科技兴粮的战略要求[6]。①积极动员党员和干部,让其能够和农民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推进科技兴粮建设,重点针对科技体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构建新型的产业联盟。必要时政府部门可以选择和各类院校合作,吸引新型人才进入到农业基层开展工作,形成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粮食行业整体人才培养水平。②针对国内重点的粮食生产区进行管理,积极投入各类资金支持,推进科技攻关,重点针对作物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市场作为基本导向,创新丰产技术,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各个地区的丰产能力。
粮食安全的保障离不开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可以为粮食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①结合现阶段农业区域的划分特点筛选出粮食生产核心区域,对其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针对各类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修复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可以为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②加快水利设施的建设进程。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是使用的主要资源类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应用,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在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按照招标制度和优秀的设计单位进行合作,严格落实监理要求,重点针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进行勘察,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以此来确保建设质量。③针对粮食生产产业链进行系统性的设施建设,针对粮食仓储、粮食运输、粮食装卸和粮食包装等不同环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的流通效率,提高粮食种植效益,保证粮食生产效益的稳定性。
粮食储备率的提高能够避免出现粮食危机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粮食储备体系进行完善。①结合具体的粮食需求明确储备的规模,包括中央储备规模和地方储备规模,保证储备规模符合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中央储备的模式针对粮食市场实施有效调控,及时对储备的资源进行开发,完善战略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同时扩大粮食仓储规模、完善仓储条件,保证可以在危机情况下供应优质粮食。②针对粮食收储体系进行优化,可以实施订单式的粮食销售模式,解决农民存在的售卖粮食困难的问题。③打造多样化的粮食收储模式,形成粮食去库存的发展模式,重视针对粮食进行合理加工,促进收粮主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制定合理的粮食销售规划,确定具体的销售价格和模式,针对粮食销售环节实施全面监管,针对出库困难或者转圈粮的问题进行严厉打击。④针对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粮食供应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加快粮食产业的升级速度和转型进程[8]。为了保证粮食的稳定供应,应当对粮食的价格采取保护措施,针对粮食建设储备体系和预警体系,合理利用市场信息对粮食的供求状况进行调节。
针对粮食质量实施有效监管可以对其质量安全水平进行评估。政府需要明确负责实施监管的主管部门,与其他市场部门进行合作,形成统一化的治理和监管模式,防止出现多头治理的问题。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专门建立负责对粮食实施安全管控的机构组织,并由该机构负责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查,完善粮食质量检查的硬件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水平,抽查过程中要遵循统一的安全标准。在完成安全检查后需要对外进行信息公布,让消费者对于粮食的安全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粮食检验流程和监管流程。政府应成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的主要承担者。为了降低市场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成本,政府部门可帮助购置并更新安全检测设备,并承担一部分安全检测费用,这是因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检验属于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范畴,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可在国家财政中支出相关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针对新收获的粮食实施质量监测,并形成质量监测报告,以此为基础针对粮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寻找到引起安全问题的原因,形成粮食质量风险防范体系和追溯体系。
新时期下我国粮食供给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粮食种植过程中也开始使用绿色理念,满足了现阶段对于无公害粮食的需求,且目前国内粮食储备量充足。面对新时期的粮食安全任务,政府应当重点针对耕地资源实施管理,调整农业生产模式,以市场消费为基础对粮食产业布局实施优化,落实科技兴粮战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粮食储备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针对粮食质量实施有效监测,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