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2-12-06 16:33沈梓斌何文贞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介素酸性粒细胞

沈梓斌,何文贞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汕头 515041)

脑卒中是我国第一致残性和第二致死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急性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85%[1],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轻症患者可完全恢复自主能力,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3]。

急性脑梗死可作为一种应激,常伴发机体的炎症反应。由急性脑梗死所导致的机体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中,白细胞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相关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等炎症参数可以帮助预测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种类及其比例与患者的康复和短期预后相关[4]。而嗜酸性粒细胞作为其中一类白细胞,具有多种免疫功能,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肉芽肿和肿瘤等[5]。本文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1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相应的免疫分子,一方面参与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会引起组织的损伤[6]。但是,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并没有加重过敏和超敏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反,它似乎起着减轻局部炎症的作用[7]。虽然如此,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2 嗜酸性粒细胞与神经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不仅是一种造血终端的炎症效应细胞,还是一种多功能免疫调控细胞。在与其相关的免疫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原先贮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内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等因子[8-10]。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作为免疫调节中的抗炎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中有抑制作用,一项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主动脉弓的不稳定性斑块厚度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具有独立相关性,故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1]。

但是,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其相关免疫分子的机制变得十分复杂。在神经元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神经元细胞和一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细胞因子都可以作为趋化因子来促进白细胞通过被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起到损伤神经的作用[12]。Sun等[13]的研究发现,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等的嗜酸性粒细胞在梗死后的脑组织中出现,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另外,从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中可分离出神经毒性碱性蛋白,包括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14],这些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在一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患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15]。嗜酸性粒细胞积极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促进梗死灶的炎症反应和组织重塑[16]。

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

急性脑血管病常与高白细胞水平和高炎症因子水平有关,作为一种机体的强烈应激反应,应激导致了患者体内皮质醇含量的增加,进一步影响到了体内免疫细胞计数的变化,目前较为肯定的是,皮质醇影响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17]。近期的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全身免疫抑制,使患者更加容易感染[18]。这种免疫抑制作用使得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19]。而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影响了患者短期内的功能康复。

4 脑卒中患者各项白细胞指标对预后的影响

Wang等[20]的研究表明,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死亡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早晨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01)。因此,该研究得出结论,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可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30 d的预后。而在Chen等[21]的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肿扩大的危险分层的一项血液学指标。

对于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相关的学者也有研究。其中有一项研究是在诱发脑梗死的小鼠模式中开展的。该研究显示,相比较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缺乏T淋巴系统的严重免疫缺陷小鼠具有更好的预后。该研究提示T淋巴细胞与脑梗死面积的扩大可能有关[22]。但是,有另外的研究表明,在人类中,低水平的调节性T细胞数反而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3]。这说明不同种群中,T淋巴细胞在脑梗死预后的作用可能不同。

一项日本学者的研究却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且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较高,感染患病率也较高。该研究认为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后感染的发生概率,减轻脑梗死后感染的严重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有利影响[24]。而在这个研究中,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低于0.3%即被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该研究的结果提示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高低对急性脑梗死的感染发生概率及感染严重程度产生明显的影响。故该项研究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是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Guo等[25]的研究表明,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水平分为若干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首次脑梗死患者,表现出了较好的肢体功能。相比较之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首次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差。而 Jucevičiūtė等[26]的研究表明,在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11×109/L的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出血转化的概率较其他患者降低78%。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出现,也同样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指标,如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及比例,或者嗜酸性粒细胞与其他白细胞种类的比例等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在国内仍有待更充分、更深刻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是否能作为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指标仍缺少足够的证据。

5 结语

总之,目前实验研究已经明确,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嗜中性粒细胞对于其预后有不良影响,而淋巴细胞增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利。两者的比值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中,出现了相关免疫学分子机制与实际临床结果不相符合的情况。针对以上现象,有学者将其解释为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到组织中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7]。而这种嗜酸性粒细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被认为由于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感染概率来降低其死亡率及相关的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介素酸性粒细胞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