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菏泽 274900)
青少年进行田径运动利大于弊,适当的田径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强身健体,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教练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练员必须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特点合理规划其训练项目,然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
我国运用身体功能训练来缓解自身疾病进而增强自身能力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运动的理念已在社会公众中较高程度的普及,部分研究人员已将研究体能训练提上了研究日程,并结合现代人的运动习惯提出了新的体能训练理论。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作用颇大,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有助于职业运动员从伤病中及时恢复、竞技状态达到最优、职业寿命最大限度延长等。不仅如此,体能训练也可以被应用在社会大众的健身活动中,大众利用合理的训练计划也可以达到调整身体姿态、强化身体素质等等的目的。
早在多年前美国的医学专家针对体能训练做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科学化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受训者获得更好的身体协调性与更强的运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受训者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主要应该注意自身的动作,要始终以获得更加稳定更加灵活的身体为目标进行训练,在运动过程中去除可能出现的不协调不平衡现象。所以实际的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方案应该以受训者为基础,以受训者的身体数据变化为基础数据,要以科学的运动量与训练速度为前提进而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在做好上述要求的同时还要将合理的休息时间穿插在训练时间之间,以达到训练休息平衡的目标。
专业的体能训练有诸多特点。第一,体能训练是对受训者的身体整体的肌肉群进行广泛训练,而不是只针对四肢中某一具体动作可能会强化的肌肉部位,训练面比较广;第二,科学的训练动作可以针对不同受训者的实际情况来帮助受训者更好的控制脊柱力量,与此同时受训者的身体整体平衡性和稳定性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第三,整体化流畅化的体能训练动作可以帮助受训者实现对自身力量的更好的调动,有序传递动力链上的力量,最终使得全身的肌肉群体都能处在良好的即时运动状态中;第四,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受训者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案,还要在训练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关节的灵活性与完整性;第五,速度与耐力训练是体能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受训者可以结合多种训练方式来达到相关目标,而不是执着于一种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后要及时进行身体放松与肌肉再生的训练,保持可持续的体能训练状态。
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与职业的训练员的加持下,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员有诸多意义。
首先,规划合理的训练时间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众所周知,受训者在根据训练员的指引进行训练的过程是将训练过程由静态转换成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训练过程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所以训练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调动青少年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投身于田径训练还能培养青少年对运动的热爱,定时严格的训练也将培养青少年坚持运动的习惯,进而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有助于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青少年时期正是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由于外界和内部刺激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压力,所以青少年急需找到合适的压力释放方式。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恰巧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形式多样的田径训练活动可以让青少年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暂时缓解学习压力,积极投身训练活动中。并且青少年在运动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学原理大脑会吸收更多的血液进而活力增强,有助于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最后,科学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不同形式的体能训练可以锻炼青少年的反应能力与反应速度,从而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素质提升以后,青少年才能参加更多形式的训练活动,最终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影响因素为训练员。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训练员一直是训练过程中指导、执行与组织的角色,训练员对合理组织田径训练功不可没,是整个体能训练活动的核心。首先,教练员要事先规划体能训练活动,训练过程中要控制训练进度,训练后要负责放松活动,其管理活动贯穿整个训练过程;其次,体能训练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与最后的训练计划都要有训练员的参与。所以,训练员的良好的个人修养与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第二个影响因素为家庭因素。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仍以读书为主要教育方式,对于青少年参与体育教学可能会持有不支持的态度,这非常不利于开发青少年潜在的运动天赋,严重阻碍了相关运动优秀职业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所以,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参与田径运动的重要因素,提升田径运动认同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积极投入田径教学资源有利于家长转变培养目标,加大对青少年田径运动的支持度。
第三个因素为社会环境因素。青少年阶段是进行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培养的黄金时期,有利于挖掘田径运动人才,社会环境的支持将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发展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田径运动更好的发展。
青少年田径体育训练存在着诸多优点,因此我国正在积极进行改革。但从目前改革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训练组织部门并没有明确的青少年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思想是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同时体能训练的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也相对模糊,所以这就导致了系统化的训练体系难以大规模展开,青少年参与田径训练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此外,有些训练人员专业素质并不达标,实际训练时并没有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反而依照自身教学经验或者自身的意愿对青少年实施训练,这种随意的训练方式中的训练内容可能与青少年本身的身心素质差异较大,并不能完美契合相关受训人员的身体素质,也就无法将进行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进行相关的训练活动弊大于利。因此结合上述问题来看,教练员和相关的训练组织机构应当对受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训练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根据不同受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匹配不同的训练方式与训练方案,保证体能训练的规范与系统化,将进行田径训练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首先,对于有些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训练后期专项成绩较差的原因可能是早期训练过于专业化。早期训练中对运动员核心运动部位片面注重且持续训练的训练方案,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可能会在专项化训练后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出于种种原因考虑,部分训练组织机构并不按照有关的训练规章制度来执行,相关文件中对青少年素质专项指标的要求也不能落实到训练单位中。有些非专业的训练员根据自身意愿为青少年运动员设置的训练活动存在过于成人化的特点,对于青少年来说难度较大,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训练活动。除此之外,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和训练员文化素质较低,不注重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的相关知识学习,深层次研究并不充足也会导致相关问题的出现。
其次,有些训练组织并不注重结合已有的训练资源,仅仅依靠部分训练器械进行训练,这种行为会导致体能训练的形式较为单一。同时有些教练不注重将训练内容放在平时,反而为了达到体能测试合格的目标,在进行体测前期大量补课实行突击。但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活动会在体能测试结束后突然停止,训练员不会延续相关的训练活动,部分自制力较薄弱的运动员会出现思想上的懒惰,不会为了高强度的训练吃苦,甚至会产生终止运动的想法结束运动生涯,阻碍了田径运动的长远发展。
出于成本的考虑和相关条件的制约,不同规模的学校与不同专业素养的训练员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田径训练的科学化。受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影响,基层体校的田径训练员并不了解科学化认知,相比省市级别的训练员,基层人员的科学与科研能力都与之相距甚远。省市级别的体校人员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物质条件相对丰富、训练环境相对优越、学习机会和参赛机会都更多,所以在更高层次的领导面前曝光率更高,获得的关注也更多,这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与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深化了训练员对科学化训练的认知,强化了科学化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训练员会有意地将科学化训练进行实践,并用其指导整个训练过程。反观非省市级别的体校物质条件和训练环境相对较差,学习机会和参赛机会也都很少,所以导致他们对于先进的训练模式接触较少,更加拖慢了科学化训练的进程。
省市级体校与基层体校之间的横向差异在不断拉大,不同区域内体校水平的纵向差异也越来越大。比如说,西北地区省市体校的科学化训练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南方发达地区的省市体校。纵观我国整体来看,科学化训练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于体育较发达的大省亦或是全民健身开展普及率较高的地区。对于南方发达地区来说,传统训练项目多为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所以相关训练人员在制定训练目标与内容时将科学化训练作为指导思想进行参考。
我国南北方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南北方人种之间的差异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北方居民大都是北亚人群,而南方人属于南亚人,两个人种的差异从基因上就已决定,北亚人上肢力量相对更加强壮,而南亚人下肢力量相对强壮,运动的爆发力和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也比北方人更加优异;其次,南北方之间的地区与气候环境差异也对体能训练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北方来说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是明显的特点,这要求北方人拥有更长的生长周期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然而南方属于气候湿润温度较高的地区,所以较短的生长周期也就带来了较低的身高。综上所述,南北方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差异也就不足为奇,北方环境使得耐力与力量训练更占优势,比如,马拉松和投掷类项目,南方则更多的将训练资源投入在爆发性较强和要求身体协调能力的项目上,例如,短跑和体操等项目。
当前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情况很大的原因在于防护性工作不到位。有些训练员自身知识储备不到位,不能及时告知青少年相关的训练前准备工作,例如,准备专业服装科学摄入能量等。在实际进行田径训练之前,有些训练员不能落实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练前拉伸准备活动,不充分的热身活动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在真正的训练过程中出现韧带拉伤等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提前结束运动生涯。训练员不注重纠正青少年错误的运动姿势也会导致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
不同青少年的运动能力接受能力都是不相同的,这要求训练员在训练之前做到对每个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了解,必要时可对不同运动员进行分层,将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整合成一个小组,训练员根据不同小组的身体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与训练方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亲自监督并实时指导,帮助运动员实现逐渐的进步。然而,为了加快训练进度,部分训练员直接跳跃了解运动员的相关过程,直接进行实际的训练,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问题出现。首先过大的运动量可能会不符合相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反而会加大运动员的负担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其次失败的运动目标可能会打击运动员的自信心,不利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在实际制定训练计划时,训练员可以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系统规划每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问题都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教练员可以选择在训练过程中加入特定的考核评价制度,放弃把运动成绩作为评价运动员成果的首要因素,在考核制度中加入考勤情况、训练态度、训练进度完成情况等众多因素,最终结合运动员具体情况实现综合全方位的考核,训练员要及时记录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修改运动员训练计划与内容,将考核制度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科学化训练计划应该是训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首要考虑的因素,找准科学化训练目标之后才能方便后续计划的展开。教练员在制定计划时要将训练环境的体育资源情况考虑在内,同时结合对每位运动员的运动成果的考核结果,为每位运动员综合制定计划。对于考核成绩优异的运动员,教练员可以将训练目标适当提高,激励运动员逐渐突破自我;对于考核成绩一般的运动员,教练员可以根据考核成绩中所体现的漏洞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教练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运动员进行沟通,并积极观察其在训练中的表现,争取发掘其潜力。
部分教练员缺乏对相关科学理论的了解不利于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补足漏洞,加深自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并积极在训练实践中应用与检验,进行反馈,形成良好的闭环,不断的反馈与更正将会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此外,教练员要对青少年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要认识到体能训练工作是一个兼具长期与系统双重特点的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外界因素的变化然后进行内部资源的调整,以便保证整个训练队伍的稳定性。可能影响训练进度的外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擅长特点、个人身体素质等,教练员在进行训练前要熟悉整个队伍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后期工作。
青少年在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中受伤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不舒适的运动鞋、不规范不合理的运动服装、不规范的运动方式以及不符合自身能力的运动强度等。因此教练员要及时监督有关运动员的情况,并督促其进行整改。首先教练员应落实训练前的准备工作,要求青少年遵守相关的着装规定,必要时可准备统一的运动服装、运动鞋等,减少因为着装等问题出现身体损伤的情况;其次教练员还要在训练前及时叮嘱有关的运动员减少糖分与高热量食物的大量摄入,这些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中出现晕倒的情况,同时在运动之后监督运动员在半小时内不要暴饮暴食,加重本就因高强度的训练造成的身体负担;再次,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应当首先开展运动前伸展动作,然后再引入正式的运动训练动作,减少因突然运动产生肌肉拉伤的情况。最后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当示范规范性的训练动作,并及时检查运动员的相关动作,提高训练动作的专业性与安全性。
首先对青少年的肌肉训练加强力度。完成各项支撑动作是青少年肌肉动作训练的核心,支撑动作设计到单支撑与双支撑,规范的完成这些动作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上肢力量,并确保后续的训练活动顺利展开,提升进行田径活动的能力;其次加强功能系统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过程中主要要求训练员加强有氧练习的力度,但是在高强度的有氧训练之后,教练员要保证运动员充足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青少年进行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历史悠久并且优点众多,因此应积极推进体能训练改革。我国在相关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关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运动中训练系统性较低、训练方式单一、防护性工作不到位、训练量制定不科学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能训练的发展,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加强医护监控和专门化的训练等措施来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