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芹 杨科朋张 毅 范永升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3 平湖市中医院 浙江 平湖 314200
4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病,以骨骼肌容易疲劳,肌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范永升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临床治疗本病经验丰富,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范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以脾胃虚损为基础,与五脏均有密切关系,临床常见的症状以肌肉和四肢的表现为主。脾在体合肉、主四肢、主升清;胃主受纳腐熟、主通降,二者相互协作,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焦为脾胃气机升降之枢纽。“治中焦如衡”不可理解为“性味平和、不升不沉之药物”,应当理解为治法上不偏不倚,纠正阴阳水火偏盛,所以“治中焦如衡”的本质应为正治原则。重症肌无力患者以痿证表现最为突出,故当以健脾气、和胃气为基础,运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理论,治以补中气、畅气机之法。《素问·痿论》认为痿由阳明之虚而成,脾虚则肌肉不能用。临床脉诊中若发现脾部涩或无力提示中虚脾气下陷,清阳不能实四肢,当补中气、升清气、降浊气,范教授喜用补中益气汤,常倍用升、柴,酌加橘皮、姜汁调理胃气,常用的加减药物有仙鹤草、八月札、刺猬皮、炒海螵蛸等。对于合并有肌肤肢体麻木不仁,末梢神经炎,脉微涩而紧者,范教授尤其擅用《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益气健脾,通络行气,并归纳总结成黄芪桂枝五物法,每获良效[1]。重症肌无力合并外感时,也多责之脾虚,当按照中医气虚外感,以参苏饮加减,此时当慎用祛风寒药,因痿证多虚,以防发散太过反伤正气,丹溪云:痿证断不可作风治。即是此意。
范教授认为在重症肌无力病程日久的治疗中当重视气血,若脾胃气虚日久,则血不得行,脾胃运化障碍日久,则后天失养,既无力生血又无力推动血行,此时气血亏虚与瘀血阻络并见。范教授擅长以十全大补汤补气养血,且重用参芪,以补中焦气机,此犹如以大军治大乱,定能剿除贼乱,方中常以杜仲、龟甲、鹿角片加味以强筋壮骨。琚星萌等[2]研究了95例脾气虚证重症肌无力病例回顾及用药规律,也发现该病中药处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五指毛桃等补气健脾之品使用频率最高。临床本病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经带胎产俱可损伤气血,也从侧面反映了调理气血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正如《寿世保元·痿躄》中所说:“痿者,手足不能举动是也,又名软风,下身枯萎弱,不能趋步,及手战摇不能卧物,此证属血虚。”病久瘀血阻络也可加重痿证,此时范教授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通络行气,方中加桂枝、炮山甲片祛瘀通络。常法不效者,也酌用虫类药及毒类药以通络,常用乌梢蛇、全蝎、地龙、九香虫等。
范教授认为今人嗜食肥甘厚味、饱食辛辣过度,生湿蕴热,湿热合邪,困中焦、阻气机。《黄帝内经》载:“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其中“浊气”为中焦运化不良导致的食积、湿浊等邪,此时湿热久蕴、中气虚衰二者互为因果。吴坤安《伤寒指掌》载:“凡暑月淫雨之后,日气煦照,湿浊上腾,人在湿浊蒸淫中感之……骤发而重者,为湿温。”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安身处江南湿热之乡”“酒肉之湿助热,内蒸酿痰”。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何六七月份及夏秋之交,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常病情加剧或复发。针对重症肌无力此种证型当治之以衡,温化湿邪,因湿为阴邪,无温不可化,非运不能行,所以在治疗湿邪时应充分考虑阳气。同时当常用温药,善用风药,重视脾胃[3]。针对此类患者,范教授认为夏秋季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利时机,此时当用苍术汤加减。苍术汤源自李东垣,以苍术为君药,驱湿通络,以柴胡为臣行经,防风为佐祛风而胜湿,以黄柏稍稍散寒化之热,清热利湿而不燥。范教授主张本方饭前服用效果更佳,待湿热祛除后,少佐黄芪、肉桂等甘温之品,以温复胃气,肌肉得养。
古代经典医书多数从“肌肉不用”“肌肉软”等具体病症出发,辨其为何经所主之病,或从穴位主治考虑,或从经脉生理特点考虑。范教授认为针药同出一源,取穴亦当以阳明为主,治之以衡。首选足三里、曲池、合谷,可配三阴交、阴陵泉、关元等穴。然后视其或肝肾亏虚,或肺阴不足,或阳气不通,或湿邪阻滞具体情况辨证选穴,纠正其虚实、邪正偏性。同时一些特色针法也值得使用,例如滚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具有肯定的价值[4]。也有文献证实普通针刺、电针以及灸法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好转起到积极作用[5]。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一劳永逸的治法,所以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运动疗法、心理疗法与“治中焦如衡”为相同原理,皆为纠其偏正寒热,扶正祛邪。目前康复医学发展迅猛,范教授鼓励引入先进康复疗法来改善重症肌无力,主动运动,不提倡突然和过量的运动,强调规范长程的规律性疗法,强调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要有坦诚的情感交流,为达到治疗目标精诚合作[6]。鼓励临床医师应用自主训练法、暗示疗法、心理交流分析法、音乐疗法等,使患者身心恢复。
易某某,男,40岁。2018年6月2日初诊。述1余年前外院神经内科诊为重症肌无力,病情时轻时重,严重时难以正常行走,一直以溴吡斯的明片和自备中药黄芪泡水维持。一周前疲劳乏力,下肢无力感加剧,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难以下床,大便溏薄,舌质黯红、苔薄,脉涩。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断:痿证(中气不足证)。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治法:补气健脾。处方:炙甘草、升麻、桔梗各9g,生黄芪45g,党参、炒白术、炒枳壳、丹参、生薏苡仁各30g,陈皮15g,全当归、广地龙各12g,佛手片、木瓜、黄柏各10g,炮山甲片(先煎)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嘱避风寒,饮食清淡,少食油腻。2018年6月15日复诊:诉乏力有所改善,下肢肌肉痉挛症状明显减轻,肌肉仍稍有酸痛,自主行走距离较前增加,大便已能成形。上方去炮山甲片,陈皮减至10g,加山药30g,柴胡9g。14剂。患者以此为基本方连续服药3个月后,自感疗效满意。后续服药期间,唯受凉及劳累时症状有所反复,范教授均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辨证施治。至今仍在随访中。
按:该患者中年男性,诊断重症肌无力明确,素体较弱,中气虚衰,寒热错杂,久病入络,短期难以速效。本案中脾虚为本,中焦运转失常,中气下陷,难以布津,肌肉失养,故治之以衡,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纠其偏性,同时兼顾气血,适当通络化瘀。重用黄芪益气健脾为重点,该患者尚且自备中药黄芪约100g每日泡水饮,也可能为疗效较满意的原因之一。因病程日久,酌加炮山甲片和广地龙血肉有情之品以搜剔潜伏之邪气,以丹参活血通络,佛手片理气和胃,山药养胃恢复正气,木瓜舒筋止痛,全方共奏健脾补气、化瘀通络之效。虽不能根治,生活一如常人。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节机制尚未阐明,中医药防治重症肌无力有一定的优势,范永升教授提倡从中焦出发,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基础治法,兼顾针灸、康复、心理治疗来防治本病,期望未来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中医方剂和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