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06 13:45谢东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儿科学学时儿科

谢东霞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运用中医药治疗和预防各类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1]。角色体验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Fannier Shaftel和George Shaftel在1967年根据社会互助理论、人际交往理论等构建而成并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通过体验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构建意义的教学策略及方式[2]。角色体验法的基本特征是亲历性,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并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3]。因角色体验法的主体是学生,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及素质。根据文献查阅结果显示,角色体验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人体解剖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也涵盖神经病学实践、呼吸内科教学、医技类、护理类等课程,但在中医教学研究中少有应用[2]。我院自2015年以来,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引入角色体验法,教学效果甚佳。现将应用过程中具体的设计及效果报道如下,以期对丰富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1 角色体验法在我院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具体设计

角色体验法在我院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过程中具体设计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为教师角色体验,另一种为医师角色体验。应用的顺序是先进行教师角色体验,再进行医师角色体验。

2 在进行教师角色体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院中医儿科学教学选用的教材为马融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该教材主要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两大模块。教师角色体验在我院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在临床篇模块,临床篇模块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儿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所以学生虽然进行的是教师角色体验,但重点是医学院的教师角色体验,讲授的内容是某一个儿科疾病的中医诊疗。学生要想胜任教师角色,必须掌握儿科疾病该如何诊断、如何辨证、如何治疗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辨证,为什么采取这些治疗方法,还要去寻求这个儿科疾病的致病病因及发病机理。遇到中医儿科与中医内科相同的病名,还要弄清楚儿科发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及调护方法与内科的异同。

问题1:进行教师角色体验该用多少个学时?

我院中医儿科学临床篇的教学共6章48学时,进行教师角色体验只用8学时,占中医儿科学总学时的1/8。2个学时一个病,学生只讲4个病。基本上是肺系、脾胃系、心肝系、肾系各讲一个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学生既没有进行过教学技能培训,也没有从事过临床实践,肯定没有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多年的教师讲得清楚、明白,所以教师角色体验的学时不能太多。但同时学时也不能太少,一个班学生36~39人,9~10个人一组,刚好4组。1个组1个病,4个病8学时。

问题2:进行教师角色体验,讲授的4个疾病如何选?

我们选择的原则是两个:不属于临床发病率高的重点病(临床发病率高的重点病还是要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或属于前期中医内科学讲授过的病种。

问题3:进行教师角色体验的时间窗如何选?

我们选择的原则是每个系统,教师先讲不作为教师角色体验的病种,然后这个系统的最后2个学时留给学生。

问题4:进行教师角色体验,每组学生如何分工?

如果每组学生只推选一个学生上台讲授的话,会造成其他学生的懈怠。因此我们将2学时的讲授内容分7部分:概念、历史沿革、流行病学特点、疾病的范畴为第1部分;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第2部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第3部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为第4部分;疾病的分型论治及其他疗法为第4、5、6部分;预防调护为第7部分。因每组9~10个人,7部分由7个学生讲授,每个学生讲1部分,还剩下2~3个学生负责收集资料、制作授课课件。小组学生团结协作完成教师角色体验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

问题5:进行教师角色体验要不要考核?如何考核?

我们的原则是要评价、要考核。每次学生讲完后,教师和学生要一起进行课后反馈,反馈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的出彩部分及缺陷,尤其是学生漏掉的重要知识点,没讲清楚的难点,并增加教师的临床经验讲授。学生讲错的观点教师要修正,毕竟我们是医学专业,将来要承担的是治病救人的职责,学生讲不清楚的难点、疑点教师要诠释。最终关于学生进行教师角色体验的表现,教师要综合评分并计入平时成绩。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每组学生进行教师角色体验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根据每组的综合表现给每组的平均分,然后在这个分数的基础上根据组内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再加不同的分数,体现付出多给分多,表现好给分多的原则。

3 在进行医师角色体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们学校属于应用型本科,最终目标是培养医师,提前进行医师角色体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作为医师必须掌握的问诊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辨证施治能力,尤其对于问诊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1:进行医师角色体验要用多少个学时?

我们在中医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用4个学时进行医师角色体验。

问题2:如何进行医师角色体验?

进行医师角色体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次的2个学时为第一步:演示。首先把真实、典型的儿科病案与一些影像资料搬到课堂上进行病案分析,对学生进行医师角色体验流程、内容及方法的引导。真实的病案分析中,我们常在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疾病和脾胃系中选取,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临床中遇到真实患者时该如何问诊,如何进行体格检查及进行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根据哪些资料辨证,辨证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根据辨证进行遣药组方,方中药量该如何拿捏。这样有效地扩展了学生思路,锻炼了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病案分析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病例脚本,选了儿科比较特殊的病例,如水痘、泄泻等。然后挑一个学生扮演医师,教师扮演患儿及患儿家长。脚本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进一步应该做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辨证分型及辨证依据;论治包括治法、方药。医师角色体验的重点是问诊,问诊包括:(1)问候及患者信息确认;(2)现病史;(3)相关病史。因为我院还没有专职的儿童SP,所以体格检查只是要求进行医师角色体验的学生说明针对本脚本患儿体格检查的重点是什么。例如水痘患儿应重点检查咽、扁桃体、双肺呼吸音、肝脾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而泄泻患儿应重点检查皮肤弹性,有无眼窝凹陷、囟门凹陷、呼吸、心率及精神、意识检查等。辨证依据除症状、舌、脉外,还要注意患儿发病年龄、发病季节、饮食状况、预防接种情况。方药中要注意小儿药量的选择,比如麻黄、细辛、大黄、石膏等的药量;煎服法的特殊性;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的服药剂量。

第二次的2个学时进行第二步:实际训练。实训仍然采用分组进行,分组仍按教师角色体验的分组,这次每组应选出2名组长,组长为在教师角色体验中表现良好者,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好者。四组共8名组长,首先每组在实训前应根据教师给出的脚本模板自行选择儿科疾病编写脚本。每组选择的病例不同,基本按在教师角色扮演中每组所属的系统中选择病例。学生自行编写脚本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医学知识的能力。学生编写的脚本要上交教师进行修改后和教师的脚本模板一起进入脚本库。

问题3:进行医师角色体验,学生如何分工?

在第二次的2个学时的实训时,8名小组组长先在脚本库中抽取要进行医师角色体验的4份病例。每组2名小组长,一人扮演医师,一人扮演患儿及患儿家长,教师考核组长,组长再考核组内组员。实训医师角色体验时,每小组成员两两分组,两人一对,一人扮演医师,一人扮演患儿及患儿家长。虽然是组长考核组员,教师也要在旁聆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问题4:进行医师角色体验要不要考核?如何考核?

我们的原则是要评价、要考核。教师考核组长并为组长打分,组长再考核组内组员,为组员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分数以百分制计算。问诊共40分(问候及患者信息确认5分,主诉现病史25分,相关病史10分);体格检查的重点及进一步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0分;诊断病名及证型10分;治法10分;方药10分;预防调护10分。

4 角色体验法在我校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中的效果

角色体验法的主体是学生,把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应用角色体验法时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学生成了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被施教者,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不论是教师角色体验还是医师角色体验,课前准备时都需要查找文献,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获取相关的医学知识。角色体验法提升了这种能力,而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有益,对于其在今后整个医学职业继续教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角色体验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知识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角色体验的课前准备不仅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而且能锻炼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力,课中实施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表达能力。医师角色体验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新形势下医师的必备素质,医师角色体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沟通技巧,提升处理医患关系的技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医师角色体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问诊、体格检查技能,有利于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相互结合,利于医学知识迁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其结果综合如下:学生对此感兴趣者占92%,一般者占5%,不感兴趣者占3%;认为有必要者占92%,无所谓者占6%,认为没必要者占2%;感觉能力提升者占98%,一般者占2%。任课教师评价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通过角色体验教学训练过的学生多选题答对率较传统教学方法提高3.1%;病案分析题答对率较传统教学方法提高4.7%;主观题答对率较传统教学方法提高4.1%。中医医师分阶段考试成绩平均成绩由72分提高到92分,提高2.8%,说明学生分析资料、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儿科学学时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