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养成、内蕴与价值*

2022-12-06 13:36刘洪森黄家皓
关键词:志气骨气底气

刘洪森,黄家皓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这表明了“志气、骨气、底气”是时代新人应该有的精神气质。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有高远志气、铮铮骨气和深厚底气。当下,探究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养成与内蕴,对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

一、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养成

人的精神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既受外在客观因素影响,又须有内在主观因素支撑。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养成,是文化底蕴、理论素养、实践基础以及主观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向来就是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民族。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孟子·公孙丑上》),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蜀先主庙》),陶安的“盛大流行天地气,有生得此本豪雄”(《浩气》)。这些格言诗句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的精气神的培养。青年毛泽东“尝读诗书,颇立志气”[2]55,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圣贤理想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志气。儒家认为,君子要努力成为圣贤,通过潜心躬行“内圣外王”之道,造就理想人格,建造理想社会,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最高境界。在毛泽东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推崇圣贤的言论。圣贤理想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塑形起着重大作用。在人格理想方面,他赞同“内圣外王”之道,即强调在修身养性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内圣”的人格力量转化为“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力量。毛泽东认为,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实践,才能在“斫我心灵,丧我志气”[2]72的昏昏乱世中立身处世。在社会理想方面,早年毛泽东乐于追求君子之道,认为“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2]75,并将孔子的“大同”理想作为奋斗目标。他曾试图通过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新村”试验将大同理想变为现实,只是后来在不断摸索中最终选定彻底改造的革命手段,并将目标升华为更具科学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刚健特质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骨气。“刚”是指有进取心,不屈服于外力;“健”是指具有耐久力。中华传统的刚健精神具有丰富内涵,既包括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斗争精神,又包括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民族气节。刚健气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湖湘文化的突出表现。毛泽东在中国的湖湘大地上成长起来,既受品格坚韧刚毅、品性质朴善良的湖湘民风熏陶,又受重视民族气节、关心国家大事的湖湘士风影响。近代以来,远有王船山、魏源,近有谭嗣同、陈天华,湖南涌现出许多高扬民族大义、怀有铮铮铁骨的仁人志士。正是在“自强不息”的浓厚文化氛围中,毛泽东的思想认识、道德品格逐渐形成与发展。他曾写过“刚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刚”的文字。基于刚健气质作用和前提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注重在社会实践中、体育锻炼中磨砺意志、增强骨气。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底气。冯友兰先生曾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着重的是人。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3]164,突出了中国文化重视人自身价值的特点。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理念是形成毛泽东“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是自主、自觉和自为的存在”等思想的基础,也是塑造青年毛泽东底气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是毛泽东“贵我”主观道德律的渊源之一。他提出“我即宇宙”“我即实在,实在即我”的论断,高度宣扬人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民本主义思想的渊源之一。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的学说最突出地体现在民本主义思想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观点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为他日后挖掘群众联合的巨大力量、建立起对群众联合的信心做了重要铺垫。在传统“以人为本”理念以及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坚信人的力量,重视发扬人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深厚的底气。

(二)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是人们能充分认识客观规律、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在理论素养增强的过程中,知识会塑造主体独有的精神气质。青年毛泽东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他钻研过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改良主义,最后选择和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青年毛泽东展现出更加积极昂扬的精神气质。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鼓舞了青年毛泽东的志气。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毛泽东少年时期便对平民百姓饱含同情,他和蔡和森等人日后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就是以使个人“奋斗向上”和“全人类生活向上”为追求,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为目标。在亲历五四运动后,他看到了人民蕴含的蓬勃力量,并意识到民众大联合是解决国家社会黑暗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思考如何发挥群众力量的问题时,毛泽东深刻反思以往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也就找到了发挥民众联合力量来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人民既是奋斗目标,也是依靠力量。在那个时代,人民的力量要通过革命斗争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创见为毛泽东依靠群众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志向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激发了青年毛泽东的骨气。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毛泽东是一名充满斗志的革命青年。他一方面对暴政强权持猛烈批判态度,曾领导过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教育和发动了广大群众,壮大了湖南人民的革命力量,给全国的革命运动带来了很大的鼓舞。他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4]5,往后愈加坚定采取马克思主义式的彻底革命方法。另一方面,毛泽东坚定秉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认为“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4]5。为了尽早使无产阶级群众脱离困境,他不再像一些改良主义者对当权者心存幻想,主张采用俄国式革命斗争的方法来对昏暗的社会实行完全改造。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彻底革命性加强了毛泽东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涵养了青年毛泽东的底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土壤中,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青年毛泽东所处的时期,恰是各种救国学说激烈纷争的时期,先后出现问题与主义、不同社会主义之间、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大争论,最终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包括青年毛泽东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毛泽东持续思考、不断实践,认识到“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在中国发挥效用,逐渐清算了头脑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毫不动摇的坚信巩固了他的底气。

(三)实践基础

青年毛泽东独特的精神气质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后天社会实践中得以涵养和增强。深邃的实践观、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丰富的经验教训,为青年毛泽东精神气质的塑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实践的深刻体认增强了青年毛泽东的志气。在主张知行互发并重的湖湘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毛泽东,很早便开始思考“知与行”的关系,早先毛泽东把书本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持有先知后行的观念,把知和行分为两个阶段,打算避世自修后再入世实践;之后受黎锦熙的教导,转而认同知行合一的治学理念,形成了知而践行、行而促知的为学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毛泽东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没有停留在简单层面,他认识到身心对知行的重要作用:“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2]575心体合一,方有真知。知行合一,方能形成有高度的实践。在毛泽东看来,有高度的实践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充分运用客观规律改造外在世界,从而散发蓬勃的力量,这也是他坚定信念投身于救国救民伟大实践的重要原因。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增强了青年毛泽东的骨气。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坚持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2]159的观点,他在阅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曾写下批注“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2]159,字里行间透露一股决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英雄主义气概。1918年,毛泽东首次进京时,主要面临生活上的挑战。那段日子清苦而紧促,他坚持了下来,为新民学会成员赴法勤工俭学做辛勤的准备工作;返湘后毛泽东从事教育和舆论工作,但湖南军阀张敬尧蛮横地摧残教育并封禁了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还强迫解散他所领导的学联。暂时受挫的毛泽东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独当一面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随后毛泽东二次进京,义正词严地向当时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提出了惩治张敬尧的要求,彰显了革命青年的坚强不屈。实践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革命实践遇到的大多是惊涛骇浪,而毛泽东就是在大风大浪的实践中培育了“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骨气。

实践过后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教训增强了青年毛泽东的底气。“通今”思想是青年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特征。他重视经验、实际和行动,在广泛实践中获得某种经验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就是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实践中,经过对空想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实验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学说的思索,认识到这些理论的不足后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并继续通过实践以验证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最终确信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是梦寐以求的“大本大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过后掌握的经验教训越丰富,就越接近真理;越接近真理,则越有底气。就像在井冈山革命初期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真理性增进了悲观迷茫的战友的信心;在抗战艰难时期写下《论持久战》,其真理性增强了全国军民顽强拼搏、奋勇抗日的底气。

(四)主观因素

文化渊源、理论素养、实践基础为青年毛泽东精神气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内在的主观因素如人生观、责任感、同理心、性格、意志、品格、能力等,同样则对毛泽东精神气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深邃人生观与高度责任感的统一推进了青年毛泽东志气的形成。由于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依附地位,封建时代的人往往不知有“我”。早年毛泽东受个性解放、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等时代思潮的推动,思想观念从封建旧社会走了出来。他认为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将实现自我的无上价值作为人生目的,从而完成了从“无我”到“唯我”的转变。但“唯我”人生观的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既有可能催生强烈的担当精神,又有可能走向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极端。青年毛泽东一方面对受苦受难的百姓富有高度同理心,另一方面对处在救亡图存阶段的中华民族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这种“心怀天下”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使他没有成为目中无人的精致利己者,也帮助他完成了“实现自我、身心并完”的个人理想与“改造中国和世界”“使个人和全人类生活向上”的社会理想的统一。

叛逆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的统一促进了青年毛泽东骨气的形成。父亲的专制性格和严苛管理激发了幼年毛泽东叛逆的个性,他从小便敢于挑战权威。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他对封建家长制的叛逆上升到对了封建社会的叛逆。而且他的反抗并不仅仅停留于心理的层面,还要在行动中对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改造。毛泽东的改造实践,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又有自身意志的坚固支撑。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举例说明了意志的作用:“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2]61他认为体育是增强意志的重要方式,所以他重视体育,经常洗冷水浴、登山、远足、游泳,保持了强健的体格,也锻炼了顽强的意志。叛逆的性格加上顽强的意志,成为毛泽东面对挑战和苦难时决不屈服的稳固支撑。

高尚品格与出众能力的统一增进了青年毛泽东底气的形成。高尚品格和出众能力都是个体底气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毛泽东有高贵的品格。他秉持“主观的道德律”,认为道德必须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之上。这种“贵我”的伦理观“正好在新时代体现了‘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的传统观念”[5]138。另一方面,毛泽东有出众的能力。他既有触类旁通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有精明能干的社会组织能力。他还能够独立办报写报,其创办的《湘江评论》就曾在湖南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可以说,青年毛泽东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全才”。湖南一师曾开展考查学生德、智、体水平的“人物互选”活动。毛泽东在四百多名参选人中得票最多,且敦品、自治等六项内容独得优秀,其中,言语、敦品两项得票数为全场最高,而胆识项得票为他所独有。德才兼备的优秀品质,使毛泽东不管在人格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十足的信心,这也就增进了青年毛泽东底气的形成。

二、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内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重要且意蕴丰富的概念。“气”既可以代表万事万物的本原,也可以表示为个体的精神状态。志气、骨气和底气同为“气”的延伸,在本质上都是孟子所言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都表现为积极有为的精神气质。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底气都有深刻的内涵。

(一)青年毛泽东的志气

志气是指个人锐意进取、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志气彰显毛泽东精神气质的价值取向。青年毛泽东的志气主要体现为他有远大的个人追求和社会理想。

1.实现自我、身心并完的人生追求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就怀有异于常人的远大追求。他奉行“贵我”的主观道德律,视自我为宇宙、社会的核心,并将自我设想成能够发挥至伟至大之力的至人完人。青年毛泽东既追求精神价值的“个人主义”,又重视身心发达的“现实主义”,将“实现自我、身心并完”确立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他说:“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人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2]218具体来说,这里的“身”是指主体的物质性躯体,这里的“心”是指主体的知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性力量。毛泽东认为古今中外的圣贤豪杰具备身心并完、全面发展的素质。因而毛泽东以成为人格完善的圣贤豪杰为理想,以运动、斗争为动力,以野蛮体魄、文明精神为途径,希望能最终达到“身心皆适,是谓俱泰”[2]61的状态。毛泽东对发展自我有深远的畅想、明确的目标和坚毅的意志,因此由内而外散发出积极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气。

2.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社会理想

毛泽东胸怀天下、心系人民,他的志向并不局限于实现自身素质的完满。在他生活的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甚一日,国内军阀的混战连年不断,致使劳苦百姓生灵涂炭。出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毛泽东很早便致力改变国家积弱积贫的状况。当别人还在因为自身前程而担忧时,他早已走出“小我”,毅然放弃小日子式的富农生活,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愿,“决心要为中国痛苦的人、世界痛苦的人服务”[6]38。经过认真地思索,毛泽东逐渐认识应该采取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手段来改变“强权获利、百姓受苦”的不合理现象,并将“改造中国与世界”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也体现了毛泽东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格局。在对不同救国学说进行深刻比对后,毛泽东下定决心通过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来实现其宏伟的社会理想。他后来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7]131。总之,毛泽东心中始终装着民族、国家的解放事业,心系社会、苦学励志是他青年时期的底色,也是青年毛泽东志气的重要表征。

(二)青年毛泽东的骨气

骨气是指个人敢于斗争、自尊自强的精神状态。骨气是毛泽东精神气质的支撑。青年毛泽东的骨气主要彰显为他既有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

1.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青年毛泽东有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面对强权不卑不亢的顽强斗争精神。他持有“动”“斗”的人生观,在他看来,斗争是永恒存在的,活动性和斗争性是人格本性,不会因任何缘故而消减。毛泽东还认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8]24,并使“运动、斗争成了他的身心存在的第一需要”[5]134。因此毛泽东的斗争精神比起其他青年学生更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大学时期,面对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校长张干,毛泽东敢于宣泄自己对校方不合理规定的不满,联合同学掀起驱逐当权校长的学潮。步入社会之后,面对穷凶极恶的官僚、军阀、资本家,青年毛泽东也没有畏惧,而是坚定和民众站在一边,并鼓励民众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2]270,以此来鼓舞民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作为那一代的青年领军人物,毛泽东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从不畏惧,从来都对敌人进行坚决彻底不妥协的斗争,体现了青年人刚正不阿的骨气。

2.“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民族气节

青年毛泽东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他的青年时期正值中华民族最为黑暗的时期,国家遭遇的磨难和民族遭受的屈辱使每一个有识之士刻骨铭心。毛泽东很早便意识到时局的危急,这也激发了他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与权益的决心。1915年,袁世凯为争取日本支持其复辟称帝的野心,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到长沙城后,湖南一师的师生群情激奋,他们将数篇爱国文章编纂成题名为《明耻篇》的小册子。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2]10的热血誓言。同时期,与毛泽东交往甚密的一位同学因病去世,毛泽东为其撰写挽诗:“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2]7这首五言诗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他对民族前途的深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青年毛泽东日后一直为振兴中华的愿望不懈奋斗,他忧国忧民、无私无畏,彰显了中国青年的骨气。

(三)青年毛泽东的底气

底气,指个人成竹在胸和饱含力量的精神状态。底气是毛泽东精神气质的动力支撑。青年毛泽东的底气主要体现在他既有恃者唯我、舍我其谁的牢固信心,又有相信群众、联合群众的坚定信念。

1.恃者唯我、舍我其谁的牢固信心

青年毛泽东对自身潜力有无限的信心。在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崩塌的时代,他宣扬独立自主的主体性精神,持“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惟我”[2]542的“贵我”思想,强调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目标。青年毛泽东注重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磨砺意志,使身心两面充分发展,从而建立起牢固的自信心。毛泽东的自信气质在他的诗词里可见一斑。1917年,毛泽东与好友在湘江畅游时,创作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显示了他正值青春年少的壮志豪情。1925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头时触景生情,写下《沁园春·长沙》,其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句,便是他青年时代意气风发、纵横潇洒的生动写照。青年时期形成的底气伴随了毛泽东的一生,他的言行举止总是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2.相信群众、联合群众的坚定信念

毛泽东对民众联合的潜力也有坚定的信念。近代中国因民众溃散而备受压迫、日渐衰微,也将因民众联合而摆脱凌辱、走向振兴。这是青年毛泽东坚信的道理。他曾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中强调了群众联合的力量,阐发了依靠群众、联合群众的鲜明群众观,在当时掀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除了为走群众路线构建理论基础,毛泽东还联合群众发动了许多社会运动。求学期间,毛泽东曾联合全校师生以及省城警察,与溃散军阀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击退溃军;步入社会后,毛泽东曾联合群众开展了震惊湖南乃至全国的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进一步彰显了群众联合力量的勃勃生机。总之,青年毛泽东始终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对群众力量有坚决信心、对正义必胜有坚定信念。正如他所言:“我敢说一怪话……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2]359

三、青年毛泽东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价值

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底气集中体现在他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和为人民服务的追求,成为日后党和人民不息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具有不过时的精神价值,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向着远大理想和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一)弘扬青年毛泽东的志气,培育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现阶段,我们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迈着大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征程上,还需要培育既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又能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任的有志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源源不断、持续增强的内生动力。新时代下当代青年群体呈现丰富的精神图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躺平”“佛系”“废青”“低欲望”等颓废型的文化现象,如果任青年群体“低欲望”的心理“发展下去,会走向消极宿命论、价值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9],那么也就担负不起党和国家赋予他们的任务。不可否认,这些低欲望的精神状态背后存在客观原因,而主观因素也不容忽视。其中缺乏志气就是重要的主观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10],强调了青年人树立志向、增强志气的重要意义。弘扬青年毛泽东的志气,勉励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育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必要条件。

弘扬青年毛泽东的志气,培育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一是要加强历史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大历史观,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的演进史,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逻辑;更要乘着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大势,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党史教育中发挥“新民学会”青年、“五四”青年、“一二九”青年等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励当代广大青年“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引导青年认识到公民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毛泽东青年时期便深情直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2]356这便是认清“小我”与“大我”间互动关系后内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这也启示青年应明白“为人民服务”和“为自己服务”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

(二)弘扬青年毛泽东的骨气,培育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时代新人

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是时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因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从党情来看,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也正在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给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带来巨大挑战。从国情来看,一方面,当前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种问题纷沓至来;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持续涌入,严重扰乱国民思想,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从世情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未平、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变革、经济下行压力积累;同时,作为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将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给世界局势发展带来更多不稳定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新时代下的当代青年,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新人。

弘扬青年毛泽东的骨气,培育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时代新人。一是要加强党情国情世情教育,引导当代青年树立忧患意识,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既要抓住机遇,又要直面挑战。十七岁的毛泽东正是读完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后,了解到国家时局之紧急、民族危机之深重,“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8]8,并由此激发出救国救民的昂扬斗志。而苏联的许多共产党员后期腐败蜕化,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骨气,最后导致亡党亡国。当代青年要注重汲取经验教训,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坚守底线思维,提高斗争的勇气和本领。二是要注重实践教育,增强骨气不能停留在思维层面,唯有实践方显英雄本色,也唯有实践方能锻炼英雄骨气;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12]72;习近平也曾告诫中青年干部:“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13]弘扬青年毛泽东的骨气,既要求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拼搏奋斗、增强骨气,又要求青年在体育实践中强身健体、磨砺意志。

(三)弘扬青年毛泽东的底气,培育自信自强、善于作为的时代新人

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是衡量新时代青年底气的重要标准。青年坚定“四个自信”,既为个人成长又为民族发展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柱。但客观而言,新时代青年坚定“四个自信”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内看,在政治上,干部群众意识淡漠、民众法治观念淡薄等问题亟待解决;在经济上,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需要缓解;在文化上,信仰缺失、精神空虚和道德滑坡等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都是制约“四个自信”的重要因素。从国际看,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 “挨打”和 “挨饿”的问题,但 “挨骂”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国际话语权上仍是西强东弱的局面,中国仍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其控制的强大舆论武器在国际社会中诋毁中国形象,国外许多民众看到的都是不真实的中国;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不断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影响了一批明辨力不强的国人,这些人用西方思维、西方话语来诟病中国所出现的一些暂时性问题,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实际上,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14],为青年增强底气奠定了充足的客观因素。同时,青年提高自信力也需要主观上的精神支撑。这就得弘扬青年毛泽东的底气,培育自信自强的时代新人来书写和传播中国好故事,培育善于作为的时代新人来塑造和维护中国好形象。

弘扬青年毛泽东的底气,培育自信自强、善于作为的时代新人。一是要以立德树人引领时代新人的培育。立德树人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努力使青年将思想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避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因为建立在虚伪道德基础上的底气如同建立在沙子上的楼房摇摇欲坠。早年毛泽东也不赞同盲目的、庸俗的道德,他认为遵守道德不应是被动的,而应该是知晓伦理道德原理后的自觉行为。往后他还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追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5]660。当代青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养浩然正气。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青年既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要从学理上搞清楚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深层逻辑,从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核心问题的学理认识,实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理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青年干部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16]当代青年要以理论本领引领战略规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如此做中国人的底气会更加强劲、更加持久。

结 语

志气、骨气和底气,虽然在具体涵义上各有侧重,但也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整体,是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精神气质上的必然要求。青年时期养成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毛泽东日后实现“将暮气沉沉的旧中国变成朝气磅礴的新中国”的伟大成功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基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0]。当代青年当以毛泽东为榜样,传承青年毛泽东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立足中国,胸怀天下,以开放的眼光审视世界,以宽广的心胸拥抱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奉献中国青年的青春热血!

猜你喜欢
志气骨气底气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担当要去“三股气”——正气足方能有底气
人小志气大
朽木颂
为政底气
欲望与志气
欲望与志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