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青岛市城阳区图书馆,山东青岛 266000)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精神、物质财富的总和。而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众多璀璨的文化,这些文化植根于社会公众的心中,并对社会公众的思维、行为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加强文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图书馆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图书馆可以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中有着数量众多的文化典籍,既有道德伦理书籍,也有哲思、科技等重要典籍。就实际情况来讲,中华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典籍极为广泛,其领域涵盖文学、史学、教育、民俗等众多方面,而图书馆若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便可以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保证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同时图书馆本身还具有环境优势,在一座城市中图书馆所扮演的往往是文脉的角色,日常图书馆有良好的学习、阅读氛围,这种人文氛围可以大大推动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悠久,但其中不乏一些糟粕的存在,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着眼,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予以弘扬发展,其中的文化糟粕应被遗弃。对此,图书馆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收集,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鉴别的方式,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弘扬推广,确保一些名言警句、英雄事迹、道德品质、节日风俗得到继承和发展。
图书馆本身是保护文化典籍及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这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所以在弘扬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上,图书馆具有组织优势。一方面,图书馆组织在得到有关部门政策方面的支持后,可以组织相应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有关部门、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等方式,形成资源的整合,从而起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传播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公众除在学生时期会接触到教育环境外,在踏入社会后很少再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而通过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便可以在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图书馆的教育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图书馆可以作为独立于学校之外的一个重要学习、阅读的场所,从而促进阅读者素质的提高。
社会是一个自由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有着众多的理论、观念及思想,不置可否的是,其中多数的理论、观念及思想是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念、理论及思想,无疑会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观、世界观造成不利影响。而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可以在弘扬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不良的价值观念起到矫正的作用,并向社会层面输送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对社会公众造成积极影响,帮助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尤其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讲,其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图书馆通过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则能促进青少年读者正确人生观念及价值观念的形成。
一般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一种相对被动的姿态接受,而缺乏自身主动地参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通过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便可以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阅读活动,使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及弘扬中,而通过主动地学习、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后,社会公众便会有所体会、领悟,就可以实现陶冶社会公众情操,启迪社会公众思想,以及指导人生的作用。
在图书馆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活动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并立足于图书馆的特点,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图书馆具有开发性、公益性的特点,要立足于这些特点,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推广宣传,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图书馆还要坚持做好长期性的组织、实践工作,充分结合区域的特点,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行定位,使传统文化阅读项目,可以转化为常态化的项目,方便向社会公众提供所需的传统文化项目。
在坚持长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图书馆还要注意积极开展宣传、介绍各类文化等活动,使书籍阅读可以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有效衔接,并使阅读与活动有机结合,使读者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并在图书馆组织的活动中,感受传统古文化的底蕴,加深读者的阅读理解,进而促进读者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质量等。因此,图书馆要做好服务工作,使读者可以对馆内的设施有所了解,使其感受到图书馆内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以便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后,可以使读者能够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可以通过制度建设、规章完善等方法,不断加强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可以主动向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进而为中华传统文化传翻提供支持。
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且个人间的层次、爱好并不相同,所以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手段,对读者进行激励,使读者可以充分深入理解,并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等同于典籍中辞藻、文字,而辞藻、文字背后所展现出的思想、观念等等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图书馆方面一定要避免阅读推广活动流于阅读,而忽略了引导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体味[3]。
不同的学科会给予人不同的启迪,所以要注意引导传统文化典籍背后的思想内涵,使读者有所启迪,这样就能起到传播传统中华文化的作用。阅读《史记》时要引导读者思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内涵;阅读《道德经》时要引导读者思考究竟什么是“上善若水”;阅读《传习录》时则要使读者体味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等等。总之,文化典籍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记录着古人的感触、思想,所以要提升读者的阅读深度。同时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活动本身与地域文化进行衔接,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所以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风土人情、人文典故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区域内社会公众的兴趣,调动社会公众的活动参与热情。
而要深化阅读推广活动的文化内涵,图书馆方面应该基于多种形式,对读者加以引导,使读者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古文化的内涵。对此,图书馆方面首先可以采取阅读古典名著评选征文活动,让读者通过读后感的方式去品读经典、理解经典,这样可以加深读者对文化典籍的阅读。其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读者参与学习讨论活动,读者共同参与讨论文化典籍中的内容,使读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见解,以便营造良好的交流与学习氛围。最后可以采用同时阅读中西方著名典籍的方式,使读者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进行阅读,如对比饮食文化、审美文化等,以此来加强读者对文化的理解、认识程度。此外要特别加强精读活动的进行,即结合区域读者的喜好,组织读者进行相应的精读活动,鼓励读者通过精读名著活动,加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并通过精读活动使读者自发的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图书馆方面要有品牌意识,即构建良好的品牌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在影响力提高的基础上,对读者的吸引力也会显著增加。因而,图书馆方面可以同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合作,在区域内开展一些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活动,如诗词吟唱活动等,并结合活动情况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扩大活动的整体影响力,使区域内的公众对活动有深度的认可。还可以定期组织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通过讲座活动,向读者推荐《论语》《黄帝内经》《道德经》《诗经》等蕴含古人智慧的传统文化典籍,以此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4]。并且在组织讲座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读者参与谈论会,谈论会上可以引导读者分享自身典籍名著阅读的心得、体会,以此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营造良好的氛围。
另外还要做好调研工作,即在活动开始前要结合不同类型人群的特点、需求,对图书馆的传统文化资源结构进行调整,以此来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区域内书店传统文化书籍的销量,了解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喜好类型,而后结合实际情况,选购一些符合读者口味的传统文化书籍,以此来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保证能对读者形成吸引力。其次,还要注意对参与推广阅读活动读者的心理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书架进行合理安排,将一些受读者喜爱的读物放置在醒目的地方,以方便读者拿取。最后还要结合推广阅读活动主题的不同,设立专门的特色书架,以供读者选择,从而形成图书馆特色。总之,图书馆方面需要以现实为依据,注意打造自身的品牌,构建具有特色的图书馆主题活动,以便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以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保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最后还要在加强图书馆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听取读者的意见、建议,并根据读者的意见以及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并强化图书馆的管理,进而间接辅助图书馆影响力的提升。
在通过阅读推广活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建议与意见,并深入强化与传统文化推广机构的合作,实现传统文化阅读的推广。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阅读推广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图书馆资金则相对有限,所以这就需要图书馆方面加强与出版商以及其他出版机构的合作,以便向读者提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同时也可作为读者与出版商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即与出版商、图书销售机构等,定期组织相应的传统文化阅读活动,加强两者间的交流,其次还可通过图书打折等方式,引导读者接触传统文化书籍[5]。
此外,图书馆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应起到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使读者更愿意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并使读者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兴趣增加。因而,这就需要图书馆方面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打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书籍阅读范围,保证读者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地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另外还要注意向读者推介相关传统文化书目,增加读者的兴趣,拓宽读者的选择。具体言之,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馆藏、读者需要等,帮助读者设计个性化的阅读计划,逐步引导读者进行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并且在对读者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图书馆方面还应注意引导读者的阅读潮流,使读者可以重点关注一些传统文化书籍,同时还要通过宣传栏等方式,指导读者掌握阅读的方法,加深读者对传统文化典籍的理解,增强读者阅读传统文化读物的体验感。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加强读者体验感的过程中,还可以定期组织文化典籍讨论会的活动,组织文化典籍爱好者参与其中,这样便可以使读者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在文学艺术交流氛围下,读者的文化典籍阅读兴趣也会显著增加,从而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名著的阅读。
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注意充分整合当代科学技术,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的应用,最大限度提高阅读服务水平,并拓宽读者圈,促进传统文化大范围内传播。其中,应充分依托于当代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阅读推广模式[6]。同时,阅读本身不应仅局限于线下,应充分引入电子阅读的方式,使传统纸媒阅读与电子阅读进行有机结合,使读者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阅读,这样就能使阅读推广活动突破空间的限制,使读者能够通过日常生活的闲余时间进行阅读,方便每位读者线上阅读,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阅读的连接,继而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
综上所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因此,图书馆方面应从实际出发,基于区域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阅读推广活动,以此为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并长期坚持阅读推广活动的进行,使读者能够有良好的阅读体验,继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