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 葛晓莉 潘江峰*
肝内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肿瘤,是胆管内乳头状瘤(IPNB)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主要特点为胆管内乳头状肿物和分泌黏液,被认为是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IPMN-B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肿瘤特征性MRI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IPMN-B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6~84(71.1±7.6)岁。临床症状:上腹痛8例,5例伴发热;单纯性黄疸5例,其中3例为间歇性黄疸;1例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5例体检发现肝内胆管扩张;9例合并胆管内结石,其中1例有血吸虫肝病史;10例既往有胆囊或胆管手术史。实验室检查:12例患者糖抗原199(CA199)升高(42.3~4,950.0 U/mL)。
1.2 方法 (1)MRI扫描:采用GE Optima1.5T超导型MRI扫描系统,扫描序列包含:常规抑脂、不抑脂T1WI,抑脂轴位及冠状位T2WI,DWI(b=0、800 s/mm2),自动生成ADC图像,MRI胰胆管成像(MRCP)。增强检查经肘静脉以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0.1~0.2 mL/kg),注射速率3 mL/s,注射对比剂后25 s、65 s和100 s获取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图像。(2)图像分析:由2位影像副主任医师以上通过双盲法阅片,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后达成一致结果为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①肿瘤部位;②肿瘤显示情况,有无显示乳头、乳头数目、形状;③肿瘤MRI信号特点、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及良恶性判断;④伴随征象,胆管扩张程度、胆汁信号特点、有无肝叶萎缩。IPMN-B分型:根据文献[2]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型:胆管内见肿瘤灶,肿瘤所在节段胆管局限性扩张;Ⅱ型:胆管内见肿瘤灶,可单发或多发,扩张胆管呈动脉瘤样扩张;Ⅲ型:胆管未见明确肿瘤灶,胆管呈明显广泛扩张;Ⅳ型:胆管内见肿瘤灶,伴有肿瘤上、下游胆管扩张。
MRI影像表现:(1)肿瘤部位:19例患者中,7例为Ⅲ型,胆管内未见明确肿瘤灶,其余12例肿瘤位置如下:位于左肝内胆管8例,位于右肝内胆管者2例,位于左、右肝内胆管者2例。(2)肿瘤显示情况:19例患者中,12例胆管内显示肿瘤,形态呈乳头状6例,呈土丘样3例,呈条带状3例,7例仅显示肝内胆管或肝内外胆管扩张;12例显示胆管内肿瘤患者中,单发病灶8例,多发病灶4例,肿瘤大小6~34(15.1±8.7)mm。(3)肿瘤MRI信号特点、动态增强方式及良恶性判断:19例患者中,13例为胆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6例为胆管内乳头黏液腺癌。术前准确诊断17例,误诊2例,其中1例诊断为胆管结石,另1例诊断为乳头状黏液腺瘤;肿瘤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多呈等高信号,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低于胆汁,9例DWI上呈高信号,3例ADC低信号;MRCP显示5例患者胆管内“漂浮征”征象;动态增强扫描,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呈轻-中度强化,6例胆管内乳头黏液腺癌中4例增强呈明显强化,2例强化类似于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强化方式,呈轻-中度强化。(4)伴随佂象:19例患者均有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肿瘤所在肝叶胆管扩张程度比其他肝叶胆管扩张明显,其中8例呈“软藤样”扩张,3例呈“瘤样”扩张,2例呈局限胆管轻度扩张,6例呈“指套样”扩张,肝内胆管扩张直径10~40 mm,4例扩张肝内胆管内胆汁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呈高信号,8例合并胆总管扩张,14例合并肝叶萎缩。(5)IPMN-B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7例。
IPMN-B是胆管内乳头状瘤(IPNB)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依据是否分泌黏液将IPNB分为有分泌黏液功能的IPMN-B和非黏液性的IPNB[3]。IPMN-B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肿瘤部位、大小及分泌的黏液量和黏稠度有关,本组病例大部分以胆道梗阻症状就诊,主要以上腹痛、发热及黄疸为主。既往研究发现IPMN-B患者CA199水平是高于正常值的[4],本组19例患者中有12例CA199升高,CA199升高可能与胆管内肿瘤或黏液梗阻有关。文献报道[5]IPMN-B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结石、寄生虫及慢性炎症有关,长期慢性刺激可能是主要的病因,本组9例合并胆管内结石,其中1例有血吸虫肝病史,10例既往有胆囊或胆管手术史,间接印证这一推论。
IPMN-B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有学者认为该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胆管扩张,胆管内肿瘤及黏液[6-7],与本研究基本一致。IPMN-B分型:(1)Ⅰ型,影像上表现为局限于某一肝叶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或“指套样”扩张,受累肝叶内胆管相较健侧肝叶胆管明显不成比例扩张。(2)Ⅱ型,MRCP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显示“土丘样”或“乳头样”充盈缺损影,DWI呈稍高信号,近端胆管明显扩张,表现为“动脉瘤样”扩张,文献报道[8]“动脉瘤样”扩张是IPMN-B的典型征象,可能是肿瘤或其分泌的过量黏液阻塞胆管所致,此征象提示肿瘤存在于动脉瘤样扩张胆管处。(3)Ⅲ型7例,影像上表现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样”或“枯枝样”扩张,胆管内伴或不伴有结石,部分患者胆总管可见扩张,但胆管内未见明确肿瘤组织,1例患者MRCP图像显示扩张胆管胆汁内漂浮“条带状”充盈缺损影,研究显示[9]“漂浮征”对IPMN-B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提示胆管内充盈缺损部位可能是肿瘤所在部位或分泌的黏液成分,此型在影像表现中缺乏特异性,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当胆管出现“软藤样”或“枯枝样”明显扩张,MRCP影像出现“漂浮征”时,应想到IPMN-B的可能。(4)Ⅳ型,MRCP表现为胆管内单发或多发“土丘样”或“乳头样”充盈缺损影,4例扩张胆管显示“漂浮征”征象,肿瘤上、下游胆管均明显扩张,DWI肿瘤呈高信号影。其中4例扩张胆管内胆汁DWI呈高信号影,ADC呈高信号,作者认为可能是胆管内肿瘤分泌的黏液所致,文献报道[10]肿瘤上、下游胆管扩张是IPMN-B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熟悉其影像表现后诊断IPMN-B并不难。
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平扫肿瘤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多呈等高信号,肿瘤信号等同于或高于肝实质,低于胆汁。本资料显示,近50%患者DWI上呈高信号,作者认为DWI呈高信号,对IPMN-B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中IPMN-B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少部分患者发生恶变时会呈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1)胆管癌:常表现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侵犯邻近肝实质形成肿块影,也可致上游胆管扩张,而IPMN-B表现为上、下游胆管扩张及全胆管扩张,故容易鉴别。(2)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常为孤立、有分隔的多房囊性肿块,肿瘤与胆管不相通[11],肿瘤分泌的黏液不会进入胆管而引起梗阻,肿瘤不会导致下游胆管及全胆管扩张。(3)不分泌黏液的IPNB:主要位于肝外胆管[12],胆管内无黏液分泌,主要表现为肿瘤上游胆管扩张。(4)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会造成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且导致胆道多发性狭窄[13],与IPMN-B容易鉴别。
综上所述,IPMN-B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肝内某一肝叶内胆管相较其他肝叶胆管明显不成比例扩张、胆管“动脉瘤样”扩张及肿瘤所在位置上、下游胆管均明显扩张,MRCP影像显示胆管内“漂浮征”征象,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高度提示为IPMN-B。因此,通过MRCP、DWI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胆管扩张情况、是否合并结石以及肿瘤的侵犯情况,尤其是MRCP能清晰显示病灶与胆管关系[14],为该病变术前诊断、分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