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探析*

2022-12-06 10:19庞国明高言歌
中医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药组阴阳用药

庞国明,高言歌,张 侗,娄 静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孙光荣教授为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在60多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将中华文化“贵中尚和”传统思想融入中医医道而“致中达和”,创立“中和思想,中和辨证,中和组方”的“中和医派”,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特别是在脑病、肿瘤、脾胃病,以及妇科带下病等领域的研究卓有建树。在临床中他遵循“以人为本、效法自然”的理念,遵循君臣佐使制方用药原则,在药物生克制化理论基础上研创了“三联药组”;更是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引下,提出了“以人为本,济世活人;基于辨证论治,致中达和”的临床理念,在张仲景《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启发下,成功构建了“中医临床辨治六步程式”的中医诊疗模式,形成了孙氏系列经验方[1]。笔者有幸随孙老侍诊,聆听其学术思想,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析。

1 燮理阴阳、治贵权衡

“调气血升降,致阴阳中和”,这是孙老对弟子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孙老药到病除的关键所在。孙老在临床诊治疾病中把“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致中和”作为首要治疗要则,认为不论药物是寒热温凉,还是升降沉浮,或是配伍的七情和合,都离不开阴阳平衡,任何辨证方法、治疗法则都离不开阴阳这一总纲。孙老认为,“中和”是气血阴阳平衡的基本态势,是中医临床用药诊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2]。在目睹孙老治疗一位35 岁女性患者后,深感“中和”之深邃奥妙。该患者月经不调3 年,伴乳房胀痛,孙老详细询问患者的工作强度、家庭氛围、子女学习情况后,剖析道:“该女性工作佳、夫妻关系和睦,但因其望子成龙心切,在监督孩子学习时总是按捺不住拔苗助长之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这就是导致肝郁气滞的根源。”中医学认为,肝之经脉布于两胁,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月经来临之时气血流注入肝脉,随经而下成为经血,气滞则肝脉不利,血行不畅则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3]。因此,在诊治所有疾病时都不能仅仅只看某一个症状,必须真正把中医的整体审查、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致中达和的思想融入临床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也必须把神与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融入临床诊疗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把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生育、家庭与工作情况全部融入诊疗思想活动中,以便于能精准地调平致中。孙老还补充道:“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在治疗妇科月经疾病时,应结合女性不同年龄生理特性,分阶段治之”。[4]20 岁以前以调肾为主,方用四物汤与六味地黄汤加减;20~35 岁以调肝为主,方用逍遥散加减;36岁以后脾胃减弱,冲任二脉功能减退,当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5]。抓住这个总纲予以针对性的遣方用药,才能有助于机体达到中和状态,收到预期疗效[6-7]。

2 一元论疾、治抓三主

“一元理论解诸症,‘六步程式’明中医”。孙老认为,中医学是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机体内在的变化。纵然疾病的表现繁杂多变,但其根本离不开阴阳失调。正如《伤寒心法要诀》所说:“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临床上大多数疾病外在表现均可运用“一元论”解释,在治疗上要牢牢抓住“三主”,即主证、主变、主方。笔者目睹孙老治疗一位男性患有高血压性头晕5年余,同时伴有饮食不佳、睡中流涎、打鼾、双下肢水肿等症的患者,孙老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患者眩晕、流涎等一系列症状均应从痰湿论治[8-9],方可选用泽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化裁。患者服药 10 剂,5年痼疾之痛竟然全消。孙老常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而获得确切疗效的前提是厚实的中医思辨能力,运用中医思维认知生命和疾病。孙老结合多年临床践悟,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宗旨[10],根据《伤寒论》第十六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要义,创造性地将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概括为“六步程式”[11]:四诊审证、审证求因、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立法组方、组方用药,并逐一为弟子释惑,传授临证心得,启发弟子悟道[12-13]。如治疗一位心烦郁闷伴有失眠焦虑5年的男性患者,诊其脉象细涩且虚,舌象为苔白微腻,孙老按六步程式逐条解释道:四诊审证,该患者乃气血不足、肝郁脾虚、痰浊中阻、热扰心神;审证求因,乃焦虑所作,耗伤心中气血,邪气乘虚而入;求因明机,乃日久耗伤心、脾、肝、胆,心脾两虚则气血运化无力,瘀浊内停,肝胆瘀滞则相火内生,上扰心神出现不寐等症[14-15];明机立法,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清心安神、疏肝解郁,方选二陈归脾汤加减。服药 7 剂,患者胸闷不适基本消失。另见:“六步程式”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布阵有方,验诸临床,每收良效[16]。

3 研创药组、化解痼疾

研创药组解顽疾,化解痼疾于中和。以“三联药组”按君臣佐使配伍应用,是孙老临床选方用药的另一大特色。孙老认为,在道地药材日渐稀缺的情况下,仅以某一味药作为“君臣佐使”难以快速化解疾病,尤其是病机复杂的疑难杂症及沉疴痼疾,而“三联药组”的使用则能集“优势兵力”以解顽难之诸症。药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四气、五味、七情和合为配伍依据,巧妙运用3味药物之间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联合使用则能相辅相成、求衡聚力、有的放矢。药物三三联合使用,互助互用、协同扬抑、平衡阴阳,形成特定的“聚集”功能单元。孙老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三联药组”用药经验与特色,按照君臣佐使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以下3种:①用于驱邪外出的祛邪组合,也可以说“主攻型”组合,必有一味助攻或制衡,如麦冬、法半夏、广陈皮,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壳之类的组合;②用于增强抵抗力,提高防御功能的扶正组合,也可以说是“增防型”组合,增强抵抗力,重在益气活血,如生晒参、生黄芪、紫丹参,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之类的组合;③用于补(辅助)、引(引经)、纠(纠偏)、和(调和诸药)的辅助组[17],也叫“引导型”组合,引药直达病所,或用针对性强的专病专方,如云茯神、炒枣仁、灯芯草,蔓荆子、西藁本、紫浮萍之类的组合。笔者随孙老诊疗一位患湿疹 5 年的男性患者,刻诊:双手背、肘以下散发红色湿疹,伴有瘙痒、灼热,易腹泻。孙老指导弟子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焦生化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则湿痰内生,郁而散发。法当健运中焦,调畅气机,应以化痰活瘀治之。”使用4个“三联药组”:第1组为太子参、生黄芪、紫丹参,以扶正,调整气血失衡,达到益气活血之效,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第2组为生山楂、薏苡仁、芡实,以除湿化痰,畅通气机;第3组为炒白术、制苍术、大枣,健脾化湿,杜绝内生之痰以治本;第4组为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引药走表以息风止痒,这亦是孙老治皮肤病常用的药组。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第4组药具有消炎止痒功效,对于湿疹的治疗有显著作用[18-21]。4组药物联合使用,达到法中病靶,收立竿见影之效[22],使 5 年之湿疹仅服药半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自述精力充沛,身体从未如此清爽。可见阴阳中和则疾病不生,身体中和则精神乃佳。

4 中和论道、治病大律

孙老在多年实践中构建了“中和思想-中和辨证-中和组方”的诊疗模式。“中和”是追求“不偏不倚”“无太过不及”“中病即止”,这与中医追求阴阳平衡的最高境界密切契合。孙老更是将其与中医诊治疾病相融合,在《中藏经》脏腑辨证的基础上,把《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一体观”[2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生理观”,“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病理观”,“必先岁气,毋伐天和”的“治疗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观”相互融合、渗透凝聚,发展成为孙氏“中和”思想[24],指导临床,疗效确切。笔者2021年冬月随孙老诊治一位 2 型糖尿病患者,该患者平素饮食肥甘厚腻,平均每3天饮白酒500 mL,每晚熬夜多过子时,现每日注射胰岛素30 U,血糖仍不达标。孙老望闻问切之后并没有急于立法开方,而是以自身的“七八分饱”为例,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膳食治疗指导,详细解释了目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的危害与血糖的影响,在为患者制定每日 250 g主食、运动1 h、睡眠8 h的生活起居方案的同时,深思良久后才予以组方用药。在患者临走之前更是再三叮嘱,人的生活规律应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疾病的康复与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25-27]。孙老认为,中和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第一,辨证组方用药时需“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审诊疗之中和,致机体之中和;第二,以阴阳为总纲,气血为基础,神形为主线;第三,“致中达和”为目标,治疗上要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不论在治病还是养生上都应努力实现“中和”的目标。

5 合一思想、以一贯之

孙老在诊病过程中尤其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紧密结合临床提出“形神合一、脉证合一、方药合一”的“合一”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临床诊疗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孙老认为,中医临证的辨识重点是“形神合一”,要义是四诊合参。其中“识形”之关键是体质的强弱与胖瘦,“识神”之关键则是神志、目光、面色、言语,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是形神合一的具体应用。正如《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谓之巧。”孙老对诊治的每位患者都认真观察其神色形态、闻其声息、问其所苦、切其尺肤、体悟脉理,详尽四诊,体现出大医精诚的“神圣工巧”。如诊治一位63岁男性患者,在诊室步行20余步后坐下就喘息不停,呼吸急促,面红耳赤,口唇紫黑。孙老认真端详其胸腹部后,未开始问诊就分析道:“该患者仅年过花甲,但在诊室中步行短短的10 m距离就出现喘息呼吸,说明其肺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口唇青紫、喘息不得卧、面部眼周黧黑,可以推断出其肺功能受损已经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患者形体瘦小,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是典型的桶状胸;右手示指与中指皮肤呈现黑黄色,且哮鸣音明显。基本可以确定该患者应该由于长期受寒、吸烟导致哮喘病,日积月累影响了心脏功能,遂致诸症蜂起。”孙老进一步了解病情后予以处方用药[28]。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可有效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孙老在《中藏经》的基础上提出“脉证合一”观点。通过细品脉象在判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病邪进退,以及断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的同时,尤其强调脉证合参,仔细谨慎,充分权衡,然后权衡脉证取舍[29]。正如孙老诊治的一位肺癌患者,该患者确诊肺癌半年,经手术、化疗治疗后,纳眠可,无明显不适症,本次就诊主要是想通过中医调治以固本防复。孙老在问诊结束后,细品揣摩其脉象、脉理、脉体主病等,考虑脉象浮大有力,不符合手术后体虚特征,开具处方予以调理,并叮嘱患者去医院复查肺部相关指标。诊毕,孙老对弟子们说:“《黄帝内经》载‘大则病进,小则平’。该患者手术化疗损伤自身正气,造成身体虚弱,本应出现小脉、阴脉,但却出现了大脉、阳脉,说明患者体内邪气亢盛,病情正在发展。”孙老告诫弟子,临证中要灵活应用“脉证合一、舍证从脉、舍脉从证”的理念,以指导临证实践。

6 小 结

临证中,孙老不仅擅用经方、时方,而且擅于活用经验方、自拟方,认为“方药合一”是中医施治的重要法宝。孙老认为,真正的中医临床大夫应该是“开方大夫”,而不是“开药大夫”,“开药”是“技”的层次,而“开方”是“术”的层次,“开好方”则是要上升到“道”的层面。方剂学中蕴含中医深奥的哲理,只有据证立法,依法遣方,掌握方剂配伍精髓,才是一名优秀的中医临床医生。因此,孙老在创立中和思想体系时提出“须遵循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的观点,创立孙氏扶正祛邪和中汤、孙氏建中和胃汤、孙氏益气温中汤等一系列经验方,其中孙氏安神定志汤更是被纳入“伴飞神十,圆梦天宫”项目。孙老学术精湛,经验丰厚,见解独特,笔者高山仰止,难以全面把握其学术真谛,仅能从以上侍诊之所获所思,参阅恩师著述,浅探上述,谨供同道参考。

猜你喜欢
药组阴阳用药
右美托咪定滴鼻和静脉给药对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的作用比较
柴苓舒肝丸对CUMS模型大鼠的影响*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