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扬 张培会 汤晓 彭善祥 范天柱 孙兆祥 公素琴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不断提高,抑郁症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情绪低落、思想沉重、快感缺乏。临床上抗抑郁药物多以西药为主,副作用强,复发率高,药物戒断也较为困难[1]。开发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成为迫切的问题。情志致病是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抑郁症属于情志因素,常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2]。其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3]。柴苓舒肝丸(原名:柴苓清肝丸)为临沂市中医医院的院内经验方,由茯苓、柴胡、郁金、党参、黄芪、薏苡仁、赤芍等19味中药材组成,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症见胁肋胀痛,情绪抑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等。其方临床应用多年,以疏肝解郁治疗抑郁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此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健康SPF级Wistar大鼠60只,6~8周龄,平均体重(200±2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11。盐酸氟西汀胶囊(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J20160501,规格:20 mg×28粒)。柴苓舒肝丸(临沂市中医医院,鲁药制备字Z20210069000,规格:10 mg×10 袋)。
1.2.1 分组方法 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每组15只。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CUMS方法:使用7种不可预知的温和性刺激(包括:夹尾3 min、震荡 30 min、束缚 2 h、夜间光照 12 h、断食 24 h、断水 24 h和潮湿垫料 24 h)持续刺激 21 d,平均每种刺激使用3次,每日的刺激不应在同一时间段进行,避免大鼠产生耐受性,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尽量减少空气流动,实验人员操作力度适当,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阳性药组及中药组分别采用盐酸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悬浊液(无菌蒸馏水配置)灌胃,持续灌胃6个月。
1.2.3 给药方法 盐酸氟西汀和柴苓舒肝丸均以无菌蒸馏水溶解,两药均取73.8 mg分别溶解于60 ml水中,制备成悬浊液。阳性药组给予大鼠盐酸氟西汀1.23 mg/kg,中药组给予大鼠柴苓舒肝丸1.23 mg/kg。每天早上8:00灌胃,1次/d,连续6个月。
比较四组大鼠灌胃1、14、28、42、56 d的体重,比较四组大鼠灌胃1、2个月旷场、悬尾、强迫游泳、水迷宫实验结果,分别采用旷场、悬尾、强迫游泳、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行为学特征,以衡量大鼠的抑郁状态。
1.3.1 旷场试验 实验在旷场测试行为测试箱中进行,将大鼠置于敞箱底面的中心方格内,敞箱顶部正中固定一摄像头,进行摄像和计时,每只大鼠每次测定时间为5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央区域活动时间,直立次数及运动总距离。实验结束后,清理每只动物尿液和粪便,同时用少量75%乙醇清除动物留下的气味后,方可开始下一只动物的实验。各组大鼠交叉进行。
1.3.2 悬尾试验 在距离大鼠尾尖2 cm处,将大鼠倒置悬挂在固定杆上保持5 min,记录大鼠悬尾不动时间。不动状态判断标准:大鼠不再挣扎咬尾,身体垂直悬挂于半空中。
1.3.3 强迫游泳试验 强迫游泳实验反映大鼠的绝望程度,实验前所有大鼠均提前适应环境,将实验大鼠提尾置于实验箱的中心位置正上方,随后松手使大鼠自由落体入水,水温保持在(25.0±1.0)℃,随即开始让大鼠在水中游泳,记录5 min内每只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静止时间)。静止状态标准为无活跃的、自发的逃脱行为,只有维持头部浮在水面上的微小肢体运动。
1.3.4 水迷宫实验 定位航行实验,提前连续训练4 d后,训练内容:从入水点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自由寻找高出水面2 cm的平台,若1 min内未找到平台,则牵引其至平台停留10 s。训练完成后,连续3 d将大鼠从背对平台方向放入水中,记录大鼠爬上平台所用时间,即为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连续3 d,每天1次试验,逃避潜伏期时间为这3次时间的平均值。空间探索实验,撤去平台,记录大鼠1 min内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即为大鼠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所有数据以(±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灌胃14、28 d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1);灌胃42 d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体重均高于模型组(P<0.01),灌胃42、56 d,中药组体重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见表1。
表1 四组体重比较[g,(±s)]
表1 四组体重比较[g,(±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P<0.05。
组别 灌胃1 d 灌胃14 d 灌胃28 d 灌胃42 d 灌胃56 d对照组(n=15) 212.33±2.51 355.00±8.01 429.33±21.81 524.67±24.58 572.33±23.45模型组(n=15) 210.86±1.07 200.48±4.58* 210.67±11.01* 239.33±26.16* 259.56±36.63*阳性药组(n=15) 209.83±2.05 207.39±7.00* 219.00±15.71* 310.67±12.58# 375.82±18.69#中药组(n=15) 210.49±2.36 211.25±5.13* 218.37±20.00* 343.33±23.63#△ 398.66±22.54#△F值 25.03 45.52 50.23 52.14 55.09 P 值 <0.05 <0.01 <0.01 <0.01 <0.01
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短于对照组,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运动总距离、直立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灌胃2个月,模型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短于对照组,直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长于模型组,直立次数多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长于阳性药组,直立次数多于阳性药组(P<0.05),见表3。
表2 四组灌胃1个月旷场试验结果比较(±s)
表2 四组灌胃1个月旷场试验结果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中央区域活动时间(s) 直立次数(次) 运动总距离(mm)对照组(n=15) 12.37±2.19 15.59±1.87 5 310.12±105.08模型组(n=15) 4.67±1.57* 5.96±1.49* 2 043.23±113.00*阳性药组(n=15) 4.39±1.43* 5.02±1.25* 1 987.32±120.17*中药组(n=15) 4.21±1.95* 5.78±1.33* 2 015.15±107.26*F 值 15.58 21.39 1 042.36 P值 <0.01 <0.01 <0.01
表3 四组灌胃2个月旷场试验结果比较(±s)
表3 四组灌胃2个月旷场试验结果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P<0.05。
组别 中央区域活动时间(s) 直立次数(次) 运动总距离(mm)对照组(n=15) 13.02±2.05 16.28±2.01 6 009.46±113.37模型组(n=15) 4.26±2.02* 5.32±1.67* 2 087.39±124.55*阳性药组(n=15) 8.17±1.99# 10.66±1.81# 4 106.18±137.24#中药组(n=15) 10.02±1.83#△ 12.47±1.95#△ 5 028.31±115.06#△F 值 42.77 40.56 1 389.55 P值 <0.01 <0.01 <0.01
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灌胃2个月,模型组悬尾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阳性药组(P<0.05),见表5。
表4 四组灌胃1个月悬尾试验结果比较[s,(±s)]
表4 四组灌胃1个月悬尾试验结果比较[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悬尾不动时间对照组(n=15) 40.51±5.32模型组(n=15) 82.78±5.19*阳性药组(n=15) 85.95±4.91*中药组(n=15) 83.39±5.02*F值 334.15 P值 <0.01
表5 四组灌胃2个月悬尾试验结果比较[s,(±s)]
表5 四组灌胃2个月悬尾试验结果比较[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P<0.05。
组别 悬尾不动时间对照组(n=15) 38.59±4.76模型组(n=15) 85.77±4.32*阳性药组(n=15) 60.55±3.98#中药组(n=15) 47.79±4.03#△F值 422.89 P值 <0.01
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游泳不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中药组游泳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灌胃2个月,模型组游泳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游泳不动时间均短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与阳性药组游泳不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6 四组灌胃1个月强迫游泳试验结果比较[s,(±s)]
表6 四组灌胃1个月强迫游泳试验结果比较[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游泳不动时间对照组(n=15) 70.39±7.95模型组(n=15) 140.66±8.12*阳性药组(n=15) 150.75±7.98*中药组(n=15) 147.73±8.33*F值 877.25 P值 <0.01
表7 四组灌胃2个月强迫游泳试验结果比较[s,(±s)]
表7 四组灌胃2个月强迫游泳试验结果比较[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 游泳不动时间对照组(n=15) 75.91±10.27模型组(n=15) 147.63±10.96*阳性药组(n=15) 103.59±10.87#中药组(n=15) 98.96±10.35#F值 680.53 P值 <0.01
灌胃1个月,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组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目标象限记忆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灌胃2个月,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时间长于对照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短于模型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见表 9。
表8 四组灌胃1个月水迷宫试验结果比较[s,(±s)]
表8 四组灌胃1个月水迷宫试验结果比较[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逃避潜伏期时间 目标象限记忆时间对照组(n=15) 10.25±1.21 30.88±2.66模型组(n=15) 24.11±1.35* 13.79±2.73*阳性药组(n=15) 24.13±1.42* 14.62±1.98*中药组(n=15) 25.05±1.19* 14.01±3.01*F值 128.60 218.78 P值 <0.01 <0.01
表9 四组灌胃2个月水迷宫试验结果比较[s,(±s)]
表9 四组灌胃2个月水迷宫试验结果比较[s,(±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 逃避潜伏期时间 目标象限记忆时间对照组(n=15) 12.37±3.14 35.78±3.26模型组(n=15) 25.59±2.98* 12.62±3.19*阳性药组(n=15) 17.38±3.05# 22.99±3.07#中药组(n=15) 15.62±2.79# 26.47±3.55#F值 98.05 322.75 P值 <0.01 <0.01
抑郁病在中医又称为郁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满闷、胀痛不舒等症状[4]。常因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脾胃运行不佳导致肝脏无法正常疏泄,伴有FD,其病机特点以肝郁气滞为本[5-6]。王涣群等[7]提到肝脾在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地位,调肝理脾对疾病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肝脾不和角度治郁证。柴苓舒肝丸以茯苓、柴胡为君药,其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8]。有研究证实抑郁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机能减退有关,而柴胡石油醚具有抗抑郁的作用[9]。这为柴苓舒肝丸疏肝解郁、治疗抑郁奠定了试验基础。
灌胃14、28 d模型组、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学者研究证实其体重降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10]。灌胃42 d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体重均高于模型组(P<0.01)。且通过对比分析旷场试验、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及水迷宫试验等结果,灌胃2个月,阳性药组及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长于模型组,直立次数多于模型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游泳不动时间均短于模型组(P<0.01);阳性药组及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短于模型组,目标象限记忆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且灌胃42、56 d,中药组体重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灌胃2个月,中药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运动总距离均长于阳性药组,直立次数多于阳性药组(P<0.05);中药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阳性药组(P<0.05)。得出柴苓舒肝丸对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阳性药,可见灌胃给予柴苓舒肝丸后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可显著缓解,行为学指标均趋于恢复正常状态,由此得出:柴苓舒肝丸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且作用效应优于阳性药。
抑郁症在中医中分为5个证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和心肾不交型[11]。其中肝郁脾虚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导致[12-13]。柴苓舒肝丸在组方上针对肝郁脾虚及FD的患者采用疏补结合,正对应了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治疗。本次研究证实其可显著改善大鼠抑郁,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