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学人文精神重塑研究*

2022-12-06 10:05陈奕汀罗中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医学

陈奕汀,罗中华

(1 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 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新冠疫情不仅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医务人员对医学的认知及其医疗服务行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探索重塑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具体路径,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1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医学与人文相伴而生。医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始终围绕着人展开,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医学必须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造福人类[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曾说: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人文精神是医者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2],充分反映了医学人文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医学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沈超等[3]认为: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有哲学反思的高度、知识系统蕴涵的深度、医学实践检验的效度,概括了医学人文精神多元化形态的内涵。陈天等[4]通过分析抗疫期间200例“医护日记”数据,揭示出医学人文精神的内部结构,包括医学人文认知、医学人文情感、医学人文行为三个层面,从医学的具体实践操作角度挖掘医学人文精神内涵。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发展及医疗进步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引领;是医务人员根植于内心的素养,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善良;是医学追寻的终极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医学的灵魂及其具体实践。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使全社会的健康得到改善,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2 医学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1.2.1 医学人文精神是推动医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

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所持的态度和方式[5],反映的是医学与健康需求的契合状态。医学模式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仅同医学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导向和内因。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背景下,中医“和合”人文思维孕育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朴素的“人本”医学模式;近现代科技大力发展,工具理性成为主流,特别是分子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导致医学人文被技术中心论所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因此诞生;随着人们对技术至上主义的反思,医学的价值与目标再度被重新认识,医学人文体现在对健康的终极追求,产生了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与全球治理危机,促使人类再次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基于天人合一的中医“人医学”模式将再次复归,构建“人-自然-社会-心理”的新医学模式,将人的生存与自身健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6],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医学人文精神指导下医学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医学人文精神变革将为新医学模式的产生带来新的契机。

1.2.2 医学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顺利进行的保证。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具有人文情怀的互动关系。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是优化医患关系、构建健康医疗环境的关键[7]。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医疗卫生领域坚持技术至上主义和利益核心,导致医学价值被异化,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医疗卫生服务中呈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只见病不见人,只治病不治人”,消弭了医患之间的基本信任,医患之间冲突日益频繁。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诱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医患双方积极协作,医务人员表现出的人文奉献精神与患者表现的感恩精神紧紧相连,医患双方成为战胜疾病的命运共同体,让大众看到了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医学人文精神既要医者投入精力和技术、倾注情感,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对话和交流;又要靠患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强化医学人文精神的建设,能使医务人员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时刻尊重、关心、体贴患者,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共同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减少医疗纠纷。

1.2.3 医学人文精神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医学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关注人的生命和发展,医学人文在探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公正、为人民健康服务等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探讨医疗改革的目标与价值,有助于维护医疗服务的人道性,也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形成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医药服务体系,在医疗行为上真正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式,这对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将为医务人员潜心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医学人文精神的鼓舞下,医务人员产生对医学事业的敬畏和热爱,才能全身心投入医学事业当中,甘于奉献,勇于为人类健康而奋斗。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引,医学科学又为医药卫生事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医务人员基于“大医精诚”的追求,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做到“博学而人道”,从而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 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影响

在功利主义和技术至上时期,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伟大的抗疫行动,使得广大医务人员对医学人文精神有了新的认知和反思,同时在医学人文精神塑造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提供重塑医学人文精神的绝佳环境

医护人员在危难时刻全力投入抗疫一线,在无私奉献中彰显医学人文情怀,他们勇敢逆行,不顾个人安危,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认同,人们对医学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对医学的敬重和对医务人员的尊敬再次成为社会共识,为塑造现代医学人文精神营造了良好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8],人总是习惯按“社会标定”来“整饰”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别人对自己的某种评价,即所谓的“角色期待”。疫情是医德与能力的考场,疫情防控中,重大公共事件具有明显的社会标定性,在个体行为发生上具有背景性支配作用,大幅度影响医务人员的行为动机;医务人员无私抗疫,彰显出大爱的医学人文情怀,得到患者与社会的认同,这对培养和塑造现代医学人文精神提供了有效支持。同时媒体对医务人员抗疫工作给予正面宣传和引导,为进一步弘扬医学人文精神营造了和谐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励医务人员敢于担当作为,并积极践行“医者仁心、奉献进取”的医学人文精神,实现人文精神与医学实践的良性互动。

2.2 促使医务人员对医学人文价值进行再认识和反思

疫情阻击战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面对生命的消逝、患者的无助,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在抗疫过程中医生不只是解除病痛,更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带给患者以希望,还有在生死之间的一种期待。医务人员作为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艰难的抗疫工作也再次增强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生命意识、健康意识与责任意识,从而对医学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经济利益永远不能凌驾于生命之上,对生命与健康的敬畏乃是医学的第一要义,医学是以爱与责任为基础的具有高尚人文情怀的学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伟大的抗疫行动,不仅促使人们对医学人文价值的再认识,对医学活动的反思,也促使医务人员将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医疗活动中,使得医学人文精神在抗疫过程中得到复归与重塑。医学人文价值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医学人文价值体现在医生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医生的价值在于能够救死扶伤,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人民。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不应单纯将医疗行业作为一种工作或谋生的手段,而忽略医学的真正价值。医生与其他职业不同,如果把这份职业当作获取收益的路径,由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会造成过度诊疗、滥用药物的现象,使患者和政府负担加重,背离医学其人文性的本质。在抗疫过程中,患者的认可和信赖、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体会到治病救人带来的价值感,非金钱利益所能衡量;使他们意识到行医是一种使命和责任,而非一种医疗消费。

其二,医学人文价值体现在被患者需要的精神满足。无数患者在治愈出院时对医护人员表达谢意,医者的人文精神就是在患者需要的时候,通过医生的全心救治和悉心守护,打败病毒,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家庭。同时患者一句句的感谢会带给医务人员更多力量,这种被需要的医学人文价值是无与伦比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医患双方真正建立起“战友般”的情谊,互相信赖、彼此支持,共同寻求对抗疫情的最佳方案并达到双赢。医学人文价值连接了医生与患者,使医务工作者感受到专业技术之外的人文情感。

2.3 对医务人员践行医学人文精神提出新要求

在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医学人文精神在抗疫过程中得到磨砺和升华,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其一,从内在要求来说,医学人文精神必须厚植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具体表现为医务人员要勇担国家民族的时代使命,将自己的使命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次举国战“疫”,广大医务人员舍小家而为大家、战胜困难,都归功于浓厚的家国情怀。医务人员应具有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对人民的深情大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守护。这是医学人文精神在新时代的内在要求。

其二,从外在要求来说,医学人文精神要求医务人员具备多元的医学人文能力。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能力。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未知性、高传染性以及不可预测性,患者的恐惧、无助心理加重,无论对患者还是医者都是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战胜恐惧,坚毅前行,有效实施治疗;不仅要与患者沟通交流,还要理解患者心理,循循善诱,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恐惧,积极配合治疗。这需要的是多元的现代医学人文能力。疫情下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务人员以人与健康为核心多元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多元能力支撑的以“人的发展”为终极追求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具体行动。

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人文精神重塑的价值定位

医学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密不可分,医学人文精神也体现着一定时期内社会与人民的内在需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人文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医学人文精神重塑的价值取向在新时代正发生深刻变化。

3.1 协同与创新的统一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首次提出协同理论,强调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协同观念也是医学人文发展的重要依托,医学是多学科协同的科学,医学实践也是多元协作的工作。抗疫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多方社会主体有效协作的结果。医学人文精神构建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还需要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协同,医护工作者之间的协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医药科研机构与医院的协同以及社会不同领域工作者的积极配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汇聚,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不仅强调协同,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疫情之下,科技创新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医疗健康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追踪分析、智能健身器材以及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然而医学领域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要将医院管理模式、患者需求体验、人文价值融合在一起。医学创新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只有具备人文精神的创新,才能确保医学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医学始终以人为中心,更好服务于人的健康。同时,医学创新离不开有效协作,协作推进医学创新,医学创新又会要求各主体进一步加强协作。医学人文精神必须坚持协同与创新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才能推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产生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服务于患者,转化为患者的生命价值。

3.2 医者仁心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医乃仁术。医学必须坚持以仁爱为本,医生必须关心关爱患者,努力为患者化解痛苦,排忧解难。孙思邈在《大医精诚》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说明医者必须以慈悲仁爱之心作为医疗行为的准则,普救天下,要主动承担起解除苍生疾患痛苦的责任。可见古之医者十分重视仁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诚然,仅有仁爱精神还远远不够,“悬壶济世、苍生大医、大医医国”等反映的是治病与济世的统一,体现的是主动担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文精神。在功利主义时期,医疗系统被利益所支配,医生以盈利为目的而抛弃了社会责任,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患者迫切需要能够秉承仁心、行使仁术的医务工作者;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重大疾病、慢性病、地方病日益突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整个社会也迫切需要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的白衣战士。让医者强化责任意识,关爱患者,以从容镇定、坚定顽强的人文精神为支撑,走向社会舞台中心,担负起促进人类健康、为健康事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彰显出医者仁心与社会责任统一的新时代人文价值。

3.3 民族精神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统一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9],在与病毒和各种灾难的斗争中,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断得到淬炼和提升。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医学人文精神也深深刻上了民族精神的烙印。新冠肺炎全球暴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互联互通的地球村中“环球同此凉热”,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2020年3月,习近平主席向法国总统致慰问电时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中国秉承优秀的民族精神,提出携手国际社会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主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民族、人人应该平等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医学发展的根本使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为世界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精神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危机与挑战,病毒传播不分国界,医学亦不分国界,医学人文精神理应建立在全人类基础上,而不只是某个民族之上,这应是所有医务人员共同的精神指向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文关怀需要全球化的视野,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应体现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的价值逻辑。医学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特定民族,体现深厚民族情怀,同时又是世界人文的一部分。当代医学人文精神是凝聚民族精神与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有机统一。

4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重塑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路径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重塑医学人文精神,既是医学发展之需要,也是时代发展之必然。

4.1 建立健全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制度和规范

制度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程或行为准则[10]。人文是崇高的精神,超越了制度,但是制度对人文精神的形成却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完善的制度设计止恶扬善,有利于改变医务人员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促进医学人文精神良性发展。

首先要构建符合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医务人员行为制度规范。要健全优化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制度规范,从医疗服务、医患沟通、服务态度、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确保医务人员始终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第一,责任至上,培养塑造医务人员良好品格与行为,提高医务人员形象,提升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认同度。

二是建立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养考评制度。建立医院及医务人员现代医学人文精神评价体系,定期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考核。将医学人文知识、医德医风、道德规范、患者满意度等医学人文精神实践状况全面纳入医务人员考核体系,并适度提高医学人文素养绩效考核权重,从而引导医务人员不断提高道德素养,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优化服务,全面提升医学人文素养。

三是健全医学人文精神的激励制度。将医学人文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分配体系,实现人文精神履行与薪酬待遇有机关联。建立人文奖惩制度,给予表现好、人文情怀浓厚的医务人员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背离医学人文行为标准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惩处,并在全院通报,起到警示作用。强化精神奖励在人文精神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定期开展先进个人、道德模范等评选,并授予相应荣誉称号,激发医务人员自觉增强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成就感。

4.2 强化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教育引导是培养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应将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塑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持之以恒地强化医务人员现代人文素养。

4.2.1 完善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体系

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必须从医学生抓起。医学院校应发挥教育体系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关键作用[11]。将人文精神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文素养好的医学人才。一是完善医学人文精神课程体系。医学院校要开设专门的医学人文必修课程,还要开设与人文精神有关的通识课程,形成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以丰富医学人文精神教学内容。二是将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推进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入课堂,并覆盖所有专业课程,做到医学人文教育润物无声。三是将医学人文教育全面融入校园活动。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要融入医学人文元素;通过积极举办医学人文主题演讲比赛,开展医学人文主题讲座,人文素养训练等多途径来塑造和培养医学生现代人文精神。四是发挥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渗透人文教学内容,带教老师认真做好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塑造良好人文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4.2.2 积极开展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是定期举办医学人文精神讲座。邀请医学人文专家为医务人员讲解当代人文精神新特点、新需求、新趋势,让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现实需求。二是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精神培训。定期举办人文素养能力提升培训班。丰富人文素养培训内容,充实医学人文精神,增强人文服务能力。三是将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纳入继续教育。每年在各类医学继续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相关内容,并纳入考核,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提高人文素养。四是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精神相关研究。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开展医学人文精神课题研究,使医务人员了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现实、问题、发展趋势以及精神实质,为医学人文精神重塑奠定基础。

4.3 推进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协同发展

倡导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并不是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否定和弱化,而是强调二者的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一方面,医学技术发展影响人们对人文认知,并不断丰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医学人文是求善,医学科学是求是、求实,是探索疾病发生的真相和规律,以寻求解决医学问题更优的路径。当代医学人文精神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科素养。医务人员要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头脑,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深挖医学科学研究,深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医学人文要从医学科学中汲取养分,推动现代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密切关注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及时纳入医学人文的研究领域,探析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社会伦理问题,让医学科学技术更好服务群众健康。

另一方面,医学人文精神也深刻影响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效率和发展方向。医学科学技术必须坚持以促进健康为根本目的,关注患者人文需求,确保医学技术始终为人类健康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学技术基本的发展方向就是走人性化道路,体现人的中心地位。人性化的医疗是以医生的仁爱之心为起点,为患者解除病痛、增进健康,并为此提供尽可能好、尽可能周全、尊重生命的尊严的医疗服务[12]。人性化的医疗技术应满足创伤轻、痛苦小、安全性高、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等特点,是符合医学伦理要求,让公众满意的技术。技术本无好恶,但使用技术的恰当与否展现出医者独具匠心的专业精神和人文境界。赋予医学技术人性化的价值取向,在技术中注入感知能力和情感,寻求更人性化的控制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只有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融通共建,才能构成完美的医疗服务体系。

4.4 营造医学人文良好氛围

良好的人文氛围可以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提高人文素养,将人文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是以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医院人文精神重塑的基本引领。总结凝练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开展抗疫精神讨论大会,进行系统交流和学习,以伟大抗疫精神与现代医学人文精神融合为重要路径。二是充分发挥榜样的先导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要加强对抗疫英雄、医德先进个人、道德模范等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榜样现身说法、宣讲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成学榜样、跟先进的良好人文氛围。三是强化媒体宣传。媒体积极弘扬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增加医学人文方面的报道数量和频率,树立正确理性的情感报道方向。对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典型人和事进行积极报道,扩大影响力,增强公众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认同度,营造支持医学人文精神重构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激发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践行人文精神。四是积极建设体现人文精神的医院氛围。医院要深度挖掘医院人文历史,与现代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树立美好愿景,凝练体现人文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医院有型文化的建设,将人文精神融入院训、院徽、院歌以及标识系统,在医院设计一些与人文精神相契合的雕塑、字画、人文爱心墙等设施,让医务人员在无形中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医院人文氛围的营造还要从环境感受、流程设置、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优化,让患者就诊时体验到温馨的医学人文服务。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安徽医学》稿约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