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鸿雁
(甘肃省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岷县 7484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刺激了肉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育肥牛养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推动岷县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本文纵观甘肃岷县育肥牛的养殖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1.1 疾病防控在养牛过程中,为降低牛疫病发生几率,构建科学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是大多数育肥牛养殖户不重视疫病防控工作,导致疾病高发现象严重。原因是基层养殖户多为农民,知识水平有限、缺乏防疫观念,对过于关注经济收益,对各类牛病的认识很少,面对多种疫病形式,难以较好的确诊和诊断,同时对常规的疫苗接种事宜不懂也不重视,导致肉牛的患病几率大增。疾病防控成效的高低将直接关乎肥牛养殖的整体收益,加强防疫是预防疫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部分养殖人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常认为免疫接种不重要,还会增加养殖成本,能科学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还有一些养殖户发现肥牛患病后,习惯于凭经验自行诊断和治疗,未建立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不但诊断结果不准确,也不能针对性用药,导致肥牛未能得到准确医治,不仅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还增加了治疗成本,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使育肥牛的长势缓慢、品质下降,乃至直接致使牛病蔓延和肥牛死亡,养殖损失不可预估。
1.2 品种改良高产肥牛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是提高肥牛养殖效率的先决要素。但目前我县大部分养殖户尚未形成品种意识,仍然以本地黄牛为主要的饲养品种,致使我县肥牛养殖长期处在固化的单一品种养殖状态,无法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即便有少部分养殖户在尝试引入新品种、推进杂交改良事宜,由于专业性难以保证、经济投入有限、操作过程不够严谨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杂交成功率很低,肥牛良种很是匮乏,可见,加快对高产肥牛品种的引进、改良和培养是当务之急。
1.3 饲养管理近年来,即便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日趋加快,家庭散养和小型养殖户仍旧大量存在,在牛群控制上显露出诸多缺陷,常见各个年龄阶段的育肥牛在同一牛圈中一起饲喂的情况,育肥牛出栏时体重相对更小,流入市场后没有竞争力,养殖收益低下。这些养殖户在肥牛饲喂过程中,也很少设置一整套全面细致的管理规划,日常饲喂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养殖户信息获取渠道也相对闭塞,来源渠道有待拓展,有时会以低价格将牛销售,需要继续强化经营意识。
1.4 饲料供应基层养殖户育肥观念有限,喂养方式不科学是养殖中的普遍问题,其日常使用的饲料大多类型固化、营养不够全面,有些养殖户甚至使用玉米、干草等自产作物充当育肥牛的主要饲料,致使牛体发育缺乏充足的养分供应,出现一系列身体问题。也存在一些养殖户为缩减养殖开支,下调饲料投入,这一做法往往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在肥牛的养分供应未获得及时优化的状况下,不但牛体的发育速度受到干扰,抗病能力也大大下降,更容易患上各种牛病,死亡率自然也随之提升。
1.5 牛舍建设不合理促进育肥牛的健康生长,做好牛舍选址和建设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依然有很多养殖场忽视了牛舍的选址与建设等工作,未能在建设工作开展前做好积极的调研,对环境中的采光、通风等多方面因素未进行有效的参考。同时在实际施工建设工作时,受施工成本、设计等因素,导致养殖场的建设格局不够完善,选址不够科学,后期所诱发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对牛群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1.6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养殖环境较差育肥牛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场的管理较为粗放,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意识不足,长期应用传统且粗放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多的饲养工作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管理效率比较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因此难以科学确定出售肥牛的日期,不利于对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
饲养管理的随意性还体现在圈舍的环境上。养殖过程中,由于圈舍的卫生环境不佳、饲养密度不科学等等,均对牛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由于环境不佳,导致环境中的致病原大量滋生,牛群密切接触,也加大了疾病传播的几率。很多养殖场也忽视了消毒清洁工作,消毒设施不够完善,也导致该疫病高发。
1.7 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人员的专业素养,自身所掌握的养殖关键技术水平,同养殖质量和效益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前很多养殖人员受学历以及学习能力的限制,对育肥牛养殖专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只是凭借自身的养殖经验去从事养殖工作,虽然养殖经验比较丰富,但难以适应新时期养殖业对养殖人员素养提出的更高需求,难以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2.1 注重疾病防控畜牧部门应强化对牛病防控的管理力度,从多渠道切入推广牛病防控的相关常识,尤其要将春秋二季的牛病防控视为重点,抓好管培事宜,定期选派兽医人员下乡给以养殖户养殖指导;养殖户身体力行,重视育肥牛不同生长时期的疫苗接种事宜,结合养殖场的发展实际以及区域育肥牛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结合制度,规范作用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防疫人员还需为育肥牛制定免疫接种档案,提高接种的规范性,获得有效的疫病防治效果。另外,还应定期展开抗体水平检测,保证抗体水平达标,能够获得良好的疾病防治效果。
养殖人员应主动学习一些必要的牛病防控常识,日常重视做好疾病的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咳嗽、食欲不振、排便异常、发热、精神沉郁、性能异常表现的牛,必须立即隔离,并咨询专业兽医,给病牛及时有效的诊治,以免延误病期。注意用药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用药,避免出现药物残留或耐药性。
2.2 加快品种改良育肥牛品种的改良需要多方努力,畜牧部门要充分凸显自身引导效力,因势利导循序推进高产育肥牛品种的改良,采取引入高产良种、普及人工授精技术、人工引种杂交改良等措施推动我县育肥牛品种的优化。实践证明,推行人工授精能够助推母牛的繁殖,也有助于育肥牛自身品质的优化,降低自然交配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病菌感染概率,可帮助养殖户缩减养殖开支、获得更多养殖收益。
2.3 强化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养殖合作社模式,把以往零散分布的牛养殖户有效集中起来,施以整体性的区域监管,同时多同本地育肥牛市场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期让基层养殖户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此举有助于牛养殖风险的规避,打造良性运转的商业圈,另外,养殖户也要设置起一整套全面细致的管理规划,致力于日常饲喂的规范性和严格性,提升经营意识。
2.4 优化饲料供应做好粗细饲料的合理配搭,粗饲料的类型要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适时调整,春天可以选取青草、豆类饲料,夏秋两个季节以青草作为主料,精饲料方面也要科学调配。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充裕性,饲料尽可能做到现配现用,投喂之前要悉心做好检查,确定饲料有没有发霉问题、是否在有效食用期限之内,检查无误之后方可给牛食用。另外,饲喂工作还需要注意定时定量,注意少喂勤添,每次饲喂时,还需先做好食槽的清洁工作,避免食槽中存在变质的饲料而影响育肥牛的健康生长。更换饲料时,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更换导致牛产生应激,威胁牛的健康生长,要给牛一个适应的阶段。
2.5 精心设计养殖场养殖场需要科学选址设计与建造,养殖场要满足各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为保证育肥牛的养殖品质,养殖场需建立在远离工业区、居民区等区域,周围空气质量好,环境干净整洁,无噪音污染。同时交通便利,便于育肥牛的运输以及引种工作。养殖场要地势开阔,背风向阳,便于开展养殖与防疫工作。另外要保证水源充足,水电供给方便。
(2)养殖场需要科学区分合理利用,养殖场可科学划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等各区域,且各区域间保证距离合理,同时设置的消毒通道。最重要的是保障圈舍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适宜育肥牛的生长。另外还应在养殖场的进出口设置消毒池、消毒通道,完善消毒设施,进出做好消毒工作。配置青饲料生产基地,保证优质饲料供给,并且保证仓库的环境良好,能够妥善放置各种饲料。
2.6 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优化养殖环境育肥牛的养殖,应结合养殖实际,建立较为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如消毒制度、防疫制度等,提高养殖工作的规范性,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注意在养殖过程中为牛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需控制好圈舍的温度以及湿度。保证养殖场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圈舍温度以8~15℃最为适宜,湿度在50%~60%,地面干爽,不存在积水。同时结合养殖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定期做好消毒清洁工作。消毒清洁工作要及时、彻底,对养殖产生的各种污物做好及时的清洁清理,消灭环境中各种致病菌,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养殖场要不断完善消毒设施,保证消毒清洁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疫病高发期,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以更好的预防疫病。
2.7 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关注养殖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养殖人员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专业养殖技术,并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养殖工作中。相关畜牧部门要定期展开培训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养殖人员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保证育肥牛养殖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着市场对肉牛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养殖技术的进步,新时期育肥牛养殖工作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就现阶段的育肥牛养殖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养殖工作的发展,相关养殖人员也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解决,提高养殖质量,促进育肥牛养殖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