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红(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天津 300000)
我国失智老人总人口数量高居世界首位,这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有密切关系。失智老人并未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但通常会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视作失智老人范畴。从整体上来看,失智老人主要集中在自控能力下降、智商水平下降、个人行为改变,绝大多数失智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错乱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出现严重下降,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居家照顾者在侧护理。但由于失智老人规模比较庞大,并且日常护理难度比较大,因此对居家照顾者的护理干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且,随着失智老人病情的不断加剧,居家照顾者的护理干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这就需要不断丰富护理干预内容,确保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干预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从目前我国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身份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失智老人的配偶、子女群体,也有部分家庭条件较好或者配偶、子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居家照顾失智老人,会选择聘请专职面向失智老人居家照顾的护理人员。但无论哪种居家照顾者群体,都对失智老人的居家照顾护理干预知识与技能存在掌握不全面情况,这样便会对日常居家护理干预质量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客观来讲,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日常护理干预技能、丰富的护理干预知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得到身边亲属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更要具备合理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都对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干预工作提出了较大需求,而且实际需求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居家照顾者希望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知识和技能,也有部分居家照顾者希望可以得到身边人以及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之外,很多居家照顾者期望可以有比较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出现家庭内部矛盾。但由于失智老人居家照顾属于比较小众的日常护理工作,居家照顾者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力度明显不足,很多实际需求无法很快得到满足,这样便会给居家照顾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经济方面造成较大负担。不仅会影响到居家护理干预质量,更会严重降低居家照顾者的生活总体水平[1]。
2.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目前面向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群体最为核心的护理干预措施。从客观角度来讲,几乎每个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迫害妄想症等,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质量,更容易给居家照顾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因此,必须要做好居家照顾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确保每个居家照顾者都能够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以及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为居家照顾者讲解和传授失智老人相关疾病的基本情况,要让居家照顾者能够真正了解疾病知识、发病机理以及日常护理措施。护理干预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沟通、视频沟通、面对面线下沟通等方式,为其进行护理技术方面的指导,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居家照顾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即便在日常照顾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够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从容应对[2]。
其次,居家照顾者必须要养成记笔记、写日记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每日居家照顾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和心理问题记录下来,避免长期隐藏在内心深处,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在写日记、记笔记的过程中,可以确保居家照顾者能够完整地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其他居家照顾者,也可以引导其将问题反映给实施护理干预的人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能力,更可以让居家照顾成为一项比较轻松有趣的娱乐活动。
此外,为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教育教学活动,可以采取目前比较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测试,对长期围绕失智老人开展居家护理服务的照顾者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这样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实施干预的护理人员,除了要针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知识与技能展开干预服务工作,还需要适当为其提供释放压力的措施,从而减轻居家照顾者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部门可以邀请专业的护理干预人员,为居家照顾者提供最为科学、合理、详实的居家护理知识与技能[3]。
2.2 护理知识与技能干预 从失智老人居家照顾实际情况来看,这项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居家护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此外,失智老人还可能出现病情持续发展的情况,尤其很多存在基础疾病的失智老人,容易出现长期咳痰、双脚浮肿、呼吸障碍、昏迷等情况,这样便增加了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工作难度。为此,必须要充分做好针对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尤其要确保辖区内每个失智老人居家照顾人员能够熟悉并且灵活运用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样有助于降低居家照顾者的护理工作难度以及工作量,更可以避免居家照顾者出现情绪波动等异常情况。护理干预人员可以采取“一对一上门”服务的方式,走进失智老人家中,向居家照顾者传授和讲解护理知识与技能,确保在今后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失智老人当前生命体征情况以及病情发展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护理知识与技能。随后,护理干预人员要做好电话回访工作,主动询问居家照顾者是否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失智老人是否出现了病情加重情况、失智老人是否提出了某些另类要求,从而让护理干预人员及时向居家照顾者传授相关经验[4]。
2.3 健康促进干预 健康促进干预主要是为了提高长期居家照顾失智老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达到心理和生理双重调节的基本目标。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很多长期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身体与心理健康条件较差等问题,这对于日常居家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甚至有可能导致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极易发生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在开展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时,必须要让居家照顾者意识到主动提高个人身心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和必要性,更要确保照顾者可以建立起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态度。此外,还要借助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引导居家照顾者能够定期回归到社会中,通过享受美食、购物、看电影、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提高个人身心健康水平[5]。
2.4 行为促进干预 行为促进干预主要是面向已经出现抑郁症、心理疾病的居家照顾人员。由于失智老人普遍存在行为异常、心理异常情况,个别失智老人还存在行动不便甚至是瘫痪等严重情况,这对于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居家照顾者心中的烦闷和苦涩无法及时向其他人进行倾诉,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也有可能出现长期失眠、抑郁症等病症。而通过行为促进干预,主要是为了帮助居家照顾者意识到自身存在哪些消极情绪,从而获得更为积极主动的活动行为,并且确保日常活动行为具有长期性以及有效性。接受行为促进干预的居家照顾者,其心理调节能力、身体健康水平都要明显优于未接受行为促进干预的居家照顾者,而且抑郁症发病几率也要相对更低[6]。
2.5 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干预是目前针对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非常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护理干预质量和效率比较高,而且还能够真正帮助居家照顾者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其能够走出心理困境。目前,社区护理干预人员主要以社区医院护理人员为主,社区护理干预人员应当每周对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提供一次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服务,主要向其讲解专业的居家护理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居家照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其提供积极有效的情志指导,这样有助于增进社区护理干预人员和居家照顾失智老人护理人员之间的亲密度[7]。
社区护理干预时间每次要保证在1-1.5小时,社区护理干预人员可以进入失智老人的家中,积极与失智老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可能与失智老人之间建立比较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居家照顾失智老人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还能够真正提高失智老人及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喘息服务”是目前社区护理干预中比较积极有效的措施,简单来说,“喘息服务”主要是让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够得到比较充裕的喘息机会,从而实现放松身心的目的。除此之外,长期居家照顾失智老人,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出现波动,甚至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等情况,这对于居家护理人员来说非常不利。而“喘息服务”能够让长期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家庭护理人员走出家门,得到短暂的放松机会,丰富照顾者的日常生活内容。由此可见,通过社区积极干预,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提供比较好且理想的“喘息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需要确保社区护理干预人员能够与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确保照顾者能够积极主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人员提供的“喘息服务”[8]。
此外,社区护理干预还需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区护理干预能效,更能提高失智老人居家照顾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其走出当前面临的心理困境。比如,社区可以在社区医院抽调心理科、护理科、呼吸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组建专业的社区护理干预工作队伍,到辖区内每个有失智老人的家庭中,为其提供社区护理干预服务。护理干预服务必须要确保连续性,每个月至少到失智老人家中两次,根据失智老人当前身体存在的问题,为居家照顾者传授专业、科学的日常护理知识与技能。此外,社区还可以为辖区内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建立微信交流群,每个居家照顾者都可以在群中分享各自心得,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鼓励和激励,进而全面提高日常护理工作质量[9]。
2.6 互联网络干预 为了能够真正提高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能力,缩短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与居家照顾者之间的距离感,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比如,可以开设网络课堂,将制作好的日常护理资料上传至线上学习库,让居家护理者能够随时随地登录线上资源,学习和借鉴其他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技术、护理基础知识。网络论坛也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线上交流学习平台,居家照顾人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论坛,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以及其他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共同针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而且还可以相互之间提供良好的心理慰藉,帮助出现抑郁情况的居家照顾者走出心理困境,让每个居家照顾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都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10]。除此之外,还可以搭建远程语音视频沟通渠道,让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定期对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进行视频指导、语音指导,通过这种护理干预指导措施,这样可以真正提高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能力,也能够帮助居家照顾者走出心理困境。但是在针对很多不会使用互联网技术的居家照顾者采取这种护理干预手段时,必须要辅助居家照顾者能够真正熟悉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网络课堂、网络论坛、远程视频语音指导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确保能够不断提高居家照顾者的基础知识与技术能力,更要帮助其树立较强的日常居家护理自信心[11]。
2.7 社会积极干预 失智老人居家照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护理工作,随着失智老人病情的逐渐加剧,居家照顾者的日常护理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居家照顾者日常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居家照顾者的护理能力,降低面向失智老人的日常居家护理成本,必须要充分发挥出社会干预带来的积极影响。为此,社会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存在失智老人的家庭提供专业的日常护理干预工作帮扶指导[12]。比如,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主动与辖区存在失智老人的家庭取得联系,积极搭建沟通桥梁,通过上门指导服务、电话指导服务等途径,向居家照顾者传授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经验。在失智老人患病初期,社会各界的专业咨询师、护理师应当保证日常护理干预指导的频率,可以每周上门或者电话指导两次,主动询问居家照顾者是否在日常护理干预中存在问题,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13]。当失智老人的病情趋于稳定,就可以适当延长护理干预指导的时间间隔,例如,可以每一个月对其进行一次专业性护理干预指导,及时调整和解决居家护理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4]。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护理干预的作用与效果,必须要确保居家照顾者能够完全、准确地将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家庭护理指导人员,比如,失智老人是否出现了情绪和行为异常、居家照顾者是否出现了抑郁症表现、是否出现了身体不适情况。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专业居家护理干预人员,需要及时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与心理疏导[15]。
失智老人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老年患病群体,对于居家护理质量要求比较高。失智老人大多存在心智不成熟、神智混乱、行为异常、行动障碍等情况,由于居家照顾工作内容比较繁琐,往往需要居家照顾者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确保可以通过记笔记、娱乐放松等方式疏散个人注意力,排除心中的苦闷,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街道社区以及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更要充分发挥出实施护理干预工作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居家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以及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