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原则探析

2022-12-06 07:43敬开立广东理工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1期
关键词:滨水延续性要素

敬开立 广东理工学院

滨水区是城市中最独特的资源,它不仅能够塑造城市形象和实现社会经济价值,还承担着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现对滨水景观复合化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为当今众多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滨水区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开放性的区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个人的生活空间转移到滨水区。另外,很多开发商为了利润不断对滨水区进行肆意开发,导致滨水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滨水土地上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成了眼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主要从“复合化”理论出发,探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的各种设计原则,以期为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力求在实现集约化效应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滨水区的潜力。

一体关联原则

整体关联性是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的一个主要特性,是指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世界的本质。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另外,宏观整体又由若干个微观部分组成,一旦分离,系统就无法存在;其二,系统中各部分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某一部分发生改变,系统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所以,整体关联性在每一个系统中都至关重要。这一理论对滨水景观的复合化研究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整体关联原则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两大特性。

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一个系统是由多要素、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多群体等构成的整体,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相应的综合性,而其综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功能发挥,其活力也随着综合程度的高低而升高或降低。

当代的滨水空间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城市区域空间。因此,在滨水景观复合系统中,其综合程度就必然更高。其一,在空间形态层面,不同社会背景、文化、年龄、性别的人群对某一空间都有着不一样的需求,该空间必须承载更具多样性的功能,也就必然要提高其功能的综合性。其二,在行为活动层面,由于滨水空间包括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文要素,所以必然会形成具有综合性的行为活动关系网。只有把握好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然与人文等之间的关系,才能营造出适合当代社会的行为活动空间。其三,在资源环境层面,滨水景观区正经历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过渡期,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使命。基于俞孔坚教授的“大脚革命”和“海绵城市”理论,可以营造出多样的生态效益来解决产业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及当今社会快速城镇化造成的雨洪问题和温室效应问题。这也同样要求我们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对动、植物等的选择,应该增强其综合性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多样适应性,从而提高整个滨水空间复合系统的活力。

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指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特定关系。这种特定关系具有相互牵连制约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事物间的关联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特定条件或环境下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只有改变特定条件或环境,才能使关联性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关联着的双方又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一旦某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通过关联作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需要学会利用和控制这种关联性,使整个系统更加有序、和谐地发展。从滨水景观复合化空间来看,它是由多元功能、多元空间形态、多元文化和多元生态效益共同组合的整体空间,这些多元的要素虽然作为独立成分存在,彼此之间却有着偌大的必然联系,作用于整个滨水景观复合系统,影响着空间的整体性。在这些多元要素中,一旦一方发生改变,必然导致复合空间整体相应地发生改变。所以在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滨水景观复合化空间的整体统一性。

和谐转化与交替原则

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各要素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它们在系统中起着相应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复合化程度越高的复合空间,这些关系就越复杂,就越容易造成混乱无序的系统结构,所以必须要以各系统间的有机适应为目标,对不良关系进行和谐转化,以便优化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笔者主要基于“共融性”和“置换性”提出和谐转化与交替原则,旨在优化滨水景观复合系统。

共融性

“共融”是指物体间相互渗透,和谐共处的状态。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指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追求人与环境的共融。总的来说,“共融性”是指系统中人—机—环境的适应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共融”是事物间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调和的最佳状态。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通过吸收对方的有利因素进行物质、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时也是促使新事物不断产生的动力。就现在社会而言,同一性体现着对社会稳定的维护,而斗争性体现着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从而不断形成新的稳定局面,只有控制好维护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才能构建新的和谐社会。在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中,“共融性”正是以实现系统内部矛盾间的最佳状态为目标,实现各要素、各系统间关系的和谐转化,优化整个滨水景观的空间系统。

置换性

“置换”有“替换、转换”之意。“置换性”是指在一个有机体内,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修复、替换或加工转化等手段形成新的功能组织结构。尤其是在当今工业遗产改造领域,“置换性”理论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许多学者对工业遗产闲置地留下的建筑物及空间进行了重新定义,利用置换的手段实现功能的转化和空间的再利用,以此来达到变废为宝和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这一启示,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力求实现功能置换、空间结构置换和价值置换,以促进各系统间的和谐转化与交替,实现整个滨水景观复合系统的和谐统一。

在滨水景观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置换性”理论有着战略性的指导作用。从空间功能结构来看,面对人群不同的行为需求和精神需求,最为直接的思维处理方式就是依据不同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依次并列堆砌。表面上看,确实在不同空间中都能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但从整体系统观来看,这不仅是对当今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极大地违背了复合化设计的整体原则,割裂了空间的连续性,造成了系统的断层,使得滨水景观空间出现承载力差、生命力弱、活力低的现状。因此,从复合化设计出发,功能的复合不是简单的在多功能空间形态的叠加,而是体现在某一特定空间中,多种功能的承载力的大小。同一空间要想有更多的功能,就必须通过各种复合方式来实现功能的置换,以适应在不同时间和状态下,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例如,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堤岸空间既充当着防洪和生态净化的角色,又扮演着活动体验空间的角色,随着季节和时间的改变,水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状态下实现功能的转化,以满足相应的生态需求和行为需求。因此,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置换性”理论对实现空间功能的和谐转化和交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延续性原则

在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中,“延续性”主要是指内部各构成要素在相互复合后所形成的功能组织、空间组织、文化组织及生态组织上的延续,是各组织序列能够有序排列和整合的基础。

功能组织和空间组织延续性

功能组织上的延续可以有效整合多个功能复合下的整体效应,通过各功能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置换产生延续性的功能效应,这种功能效应为人们提供多样而连续的活动体验。

空间组织上的延续性主要是指不同空间在相互复合后所形成的整体空间具有相互渗透和延续的特性,可以有效避免相互独立的空间复合后的碎片化状态,使不同子空间之间和谐共融,形成整体统一的滨水景观复合化空间。

目前,大多滨水景观的功能空间都出现碎片化的状态,例如广州的河涌,水域与堤岸、道路与公园完全被割裂。人类的起源和生长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水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和情感,如果堤岸仅被用于防洪和当作通道,就等于割裂了水域空间与堤岸空间的延续性,而失去这种延续性就无法营造出良好的亲水空间,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空间可达性。苏州的金鸡湖、深圳的红树林都是利用不同尺度的阶梯将水域空间和堤岸空间复合在一起而产生延续性的,在水域不同高度的变化下,堤岸既能实现不同状态下的防洪功能,又能在不同的水域高度下承载亲水平台的功能,同时,在沿堤岸通道设置景观节点,把休闲、防洪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总之,空间组织上的延续性设计原则不仅能避免空间的碎片化,还能将多种功能空间很好地复合在一起,形成串联空间,并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文化组织延续性

文化组织的延续性是指在尊重多元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应地保留或升华相应的文化特征,使滨水景观复合化空间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出强烈的场所感。现如今,滨水景观逐渐参与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休闲时不可缺少的活动空间,成为众多沿海城市的中心地带,也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方,是塑造城市名片最好的资源。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血脉和灵魂,其包含了语言、地形地貌、地域工艺、地域纹样、民俗民风、生活方式等不同维度的地域要素。滨水景观空间是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聚集地,是最具文化包容性的休闲体验空间,肩负着传递本土文化和包容外来文化的重大责任。因此,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文化组织延续性成为复合化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文化的延续性一方面体现在对本土文化的延续上,其体现为满足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展示当地风貌及风土人情传播地域文化,同时满足当地人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及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上,没有包容性的空间就类似于封闭空间,无法将地域特性传播出去,也无法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滨水体验空间。外来人有着外来人的生活方式和其他的功能需求,比如广东人喜欢喝茶休闲,而外来人多是为了工作来到广东;广东的滨水空间具有放松休闲的属性,但当地人和外来人却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中,文化延续性设计原则既能对本土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播,又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催生新的文化属性,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滨水空间。

生态组织延续性

生态组织的延续性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延续性和生物系统的延续性两个方面。自然资源的延续性主要是指以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及保护为原则整合自然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生物系统的延续性是以实现生物的多样性为前提形成的。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是在景观绿化延续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缺乏主要是因为钢筋混凝土和硬质铺装的普遍使用,阻隔了空间的生态循环,最终导致物种逐渐消亡。一旦实现生物的延续,这些生物与环境组织在一起,就会形成各种生物链作用于整个环境,改变目前不良的生态环境,比如可以净化水质、改良土壤、提供养分等。滨水景观是连接水域与陆地的桥梁,水域和陆地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物圈和物质能量。在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中遵循生态延续性设计原则,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态延续性,将陆地和水域很好地连接起来,不仅能在防洪和水域净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还能促进物质能量转换,为城市中心地带带来更多物质能量和生态效应。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滨水区得到重新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滨水区,寻求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因此,滨水景观的复合化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基于“复合”特性,对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原则进行简单探析,提出整体关联性原则、和谐转化与交替原则,以及延续性原则,希望能为迫在眉睫的滨水景观复合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滨水延续性要素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