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维良 傅家林 万琳涛 陆久忠 叶仲顺 苏干光
开化县食用菌老产区产业复兴的可行模式探讨
余维良1傅家林1万琳涛1陆久忠1叶仲顺1苏干光2*
(1. 开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开化 324300;2. 开化县音坑乡城畈村,浙江 开化 324300)
针对开化县食用菌老产区食用菌栽培萎缩,产业发展衰退的现状,指出当地重振食用菌产业具有的优势条件,提出推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和“公司+经济薄弱村+合作社+农户”订单式生产模式扶持产业发展,并概算菌棒加工厂的生产设施、设备和原料的投资成本及投资回报率;得出实行统一流转生产场地、统一原辅材料采购、统一菌棒生产、统一回收产品,分户出菇管理,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使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食用菌产业;乡村振兴;发展对策;成本概算;生产模式
开化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开化县产出的香菇就获得金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化县成立衢州市首家中外合资食用菌企业(开顺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段木香菇、黑木耳菌种生产及技术推广;1990年农业部门开始推行代料栽培金针菇,此后的20年,开化县食用菌栽培规模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据县食用菌协会统计,2011年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1.6亿袋,产值5.2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6万人,全县95%栽培户“携技带菌”外出栽培食用菌,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市)80多个大中城市。据县统计局统计,彼时食用菌产值占当地农业总产值30%以上。
据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调查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化县食用菌老产区华埠镇溪上村即引进栽培猴头菇、金针菇、香菇。1991年开始全村陆续有农户把“菌袋”外运到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郊区,租场地“现采鲜买”,到2000年全镇异地栽培金针菇的规模达到4000多万袋,从业农户1200余户。2012年全村有116户从事以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占全村总户数的71.6%,栽培食用菌495万袋,户均栽培3.05万袋,实现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菇农纯收入达950万元,全村人均食用菌单项收入达1.5万元,占人均总收入的90%以上,是浙西地区闻名的食用菌专业村。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的兴起,工商资本的介入,食用菌“南菇北扩”及工厂化周年生产的影响,近五年来传统的金针菇家庭生产模式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老产区农户纷纷歇业。溪上村大量生产设施设备闲置,年轻菇农转行。年龄较大的“60后”菇农有从业愿望,然而现有生产设施设备老旧,无力更新,产品销售没有市场,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外出发展。
据初步调查,截止2021年年底,全县金针菇栽培农户只剩不到20户,规模不到100万袋,熟料栽培黑木耳、香菇的寥寥无几。目前,全县在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下,大田覆土栽培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等品种的技术模式正悄然兴起。
据调研统计,溪上村有食用菌种植基础的农户有83户,其中50%的农户(包括村“两委”)有继续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强烈愿望,由于都具有栽培基础,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只需适当培训便可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另外,该村还有两个销售大户,分别在杭州萧山农贸批发市场和嘉兴市农贸批发市场,年批发(销售)各类干(鲜)食用菌1000余吨,当地食用菌产品销售有保障。
2020年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特色菌园”示范基地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菌种生产供应、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规模化基地生产及农产品营销等系列化服务,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食用菌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开化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年带动本县和周边县(市)农户栽培各类食用菌1000余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帮助农民增收800多万元。该公司近几年主要推广大球盖菇、竹荪、黑木耳、姬松茸、灵芝和羊肚菌等品种,2022年带动县内外栽培主体种植羊肚菌3000余亩,提供菌种和技术服务,并回收羊肚菌产品,每亩收羊肚菌干品20~25千克,产值2万~2.5万元,亩净效益1万元以上。
根据开化县食用菌生产实际情况,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即固定资产及配套设施由政府产业扶持资金承担60%、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户入股占40%,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管理小组,负责生产运行或租赁给有管理水平的个体户经营,即“菌棒加工厂”,实行“四统一、一分户”的管理模式,即统一流转生产场地、统一原辅材料采购、统一菌棒生产、统一订单配送,分户出菇管理,可解决农户缺设备、缺技术、缺销售难题,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以每季产30万个食用菌菌棒的加工厂为例进行投资概算和回报率测算。
(1)生产设施投资成本。按生产量需原料堆放场地200平方米,拌料、装袋、灭菌场地500平方米的轻钢大棚,出菇大棚1万平方米,出菇层架2500个,鲜菇存储室200立方米,包装周转箱1000只等,合计需生产设施投资93.105万元(表1)。
表1 季产30万棒规模菌棒加工厂的生产设施投资成本概算
生产设施项目单价数量金额/万元 原料场地租赁1.5元/m2200 m2 0.03 加工场地租赁1.5元/m2500 m2 0.075 轻钢大棚120元/m2500 m26.00 出菇场地租赁1.5元/m21万m21.50 出菇连栋大棚70元/m21万m270.00 出菇层架100元/个2500个2.50 鲜菇存储冷库400元/m3200 m38.00 周转箱20元/只1000只2.00 其他成本* 3.00 合 计 93.105
*其他成本包括:扫把、水桶等卫生用具。
(2)生产设备投资成本。按日产1万棒的生产能力,需配备50千瓦变压器1台、木屑料粉碎机1台、全自动(拌料、输送、装袋、扎口)装袋一体机1台(4个端口,4小时生产1万棒)、高压灭菌锅炉1套(日灭菌1万棒)、叉车1辆、搬运电瓶车4辆,合计需投资58.22万元(表2)。
表2 季产30万棒菌棒加工厂的生产设备投资成本概算
生产设备名称或型号数量单价/万元金额/万元 粉碎机大型粉碎机1套6.006.00 自动装袋机搅拌机2台1.252.50 提升输送2台0.300.60 上方分料器2台1.202.40 装袋扎口一体机4台2.389.52 菌棒收集输送1台0.500.50 储气罐1台0.400.40 控制柜1台0.300.30 灭菌锅炉锅炉1套20.020.00 灭菌柜1套3.003.00 周转筐50只0.031.50 搬运车辆电瓶车4辆0.753.00 叉车1辆0.500.50 变压器50kW1台5.005.00 其他成本* 3.003.00 合 计 58.22
*其他成本包括电线、保护器、照明、水管等。
(3)生产原料成本。按日产1万棒香菇菌棒计,需要杂木屑9吨、麸皮1.6吨、聚丙烯塑料袋1万只、装袋工资0.25万元、灭菌燃料0.2万元、管理费和电费0.095万元,合计原料需费用1.859万元(表3)。
表3 每万棒香菇菌棒的培养料投资成本
成本项目单价数量金额/万元 杂木屑700元/吨9吨0.630 麸皮2400元/吨1.6吨0.384 袋0.3元/只10000只0.300 工资0.25元/棒10000棒0.250 灭菌燃料0.2元/棒10000棒0.200 电费0.05元/棒10000棒0.050 管理费0.045元/棒10000棒0.045 合 计 1.859
(4)投资回报率。按产30万棒香菇计算,销售收入195万元,平均产值6.5元/棒;扣除原料、人工、包装、水、电等物化成本115万元,净收入80万元,平均净收入2.67元/棒。两年可为农户增收160万元。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垫资的151.325万元生产设施设备款,可通过产业扶持资金进行补助;不足部分,通过为村民代加工菌棒,收取加工费0.2元/棒,每年可收6万元;出菇大棚租金按0.3元/棒收取,每年可收9万元,每年收取代加工费用和设施租金合计15万元。收回投资成本后的收入归村集体所有,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大户等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为合作社、农户开展订单式生产,为其提供菌种及技术服务等;对收购、销售当地农户一定数量食用菌产品的龙头企业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借鉴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推广羊肚菌新品种的做法,龙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品种,与农户签订生产销售协议,让更多低收入农户参与到食用菌生产中来。这一模式解决了新发展基地缺技术、销售难的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上述两种发展模式都于2022年得以实施。开化县村头镇富林村在县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扶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开化黑木耳‘耳-稻’轮作栽培基地建设”项目,即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由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投入固定资产及配套设施,并实行前述“四统一、一分户”的管理模式。考虑到低收入农户资金不足的实际情况,通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由村集体经济负责建设产业基地,将木耳大棚或地栽木耳基地借给农户管理。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签订借还协议,由村集体按成本价供给农户木耳菌包并进行技术指导,农户自己打孔、管理、采耳、晾晒、交耳,按保底价统一回收干木耳,最后根据事先约定合同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利益分配,目前项目正在组织实施,预计7月份投入生产。
2021年11月,开化县民盛食用菌有限公司与开化县池淮镇白渡村签订村集体经济“消薄”项目“羊肚菌设施栽培”,协议约定村集体负责提供土地、大棚,民盛公司负责供应菌种、提供技术指导及回收羊肚菌产品。经过3个月的精心管理,2月上旬已开始采收羊肚菌,预计26亩羊肚菌每亩产量350千克,亩产值2.1万元,亩净收入1万多元。
以上两种模式推广后预计都能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对制棒设备、产品收购等环节给予资金补助,让有条件的企业、村集体或种植大户建立菌棒加工厂,为农户提供菌棒加工服务,然后统一质量标准回购销售,让全县更多的食用菌老产区农户、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参与到食用菌生产中来,重振开化县食用菌产业,让“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 申坚定, 马瑜, 杨玲, 等. 河南南阳食用菌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J]. 食用菌, 2015(5): 6-7.
[2] 曹栩滢, 孙占刚. 上海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食用菌, 2015(5): 8-10.
[3] 房丹丹. 关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食药用菌, 2021, 29(3): 173-175.
S646
B
2095-0934(2022)02-099-04
余维良,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702426909@qq.com。
苏干光,高级农技师,开化县山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E-mail:25304121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