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宇,马静茹,周 芮*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1.核医学科;2.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41)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由于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和活化,并伴有血细胞吞噬现象的一种综合征。依据病因,又可将嗜血细胞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遗传相关型,表现为常染色体或X连锁隐性遗传,伴有相关基因遗传;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常继发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各种病毒如EB病毒、细菌、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或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疾病[1]。嗜血细胞综合征因早期多以发热为首要表现,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二系减低,易被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疾病[2],导致病情延误。现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通过铁蛋白辅助早期诊断的嗜血细胞综合征病例报道如下。
男患5岁,主因“发热8天,发现血小板减少2天,皮疹1天”入儿科住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血小板及粒系降低,血红蛋白略降低。发热最高体温39.5℃,热时无寒战、抽搐、皮疹,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间隔4-6 h体温复升。查体:体温38.5℃,生长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颜面及周身可见散在红色皮疹,与皮肤表面相平,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黄豆粒大小的淋巴结,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充血。肝肋下3.0 cm,质软边锐,脾肋下5 cm,质韧,无压痛及叩击痛,肠鸣音4-6次/分。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0×109/L,NEUT1.0×109/L,LYM%22.8%,NE%60.4%,RBC4.09×1012/L,HGB 104 g/L,PLT64×109/L;CRP31.64 mg/L。谷丙转氨酶:35 U/L。谷草转氨酶:183 U/L。总蛋白:53.4 g/L,白蛋白:32.1 g/L。总胆汁酸:16 μmmol/L,视黄醇结合蛋白:5.8 mg/L,前白蛋白9.5 mg/L。α-羟丁酸脱氢酶:1584.3 U/L,乳酸脱氢酶3232.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8.9 U/L。支原体抗体IgG 阴性,支原体抗体IgM 阴性;衣原体抗体IgM 阴性;衣原体抗体IgG 阴性。EB衣壳抗原IgG抗体 阳性EB衣壳抗原IgG抗体 阴性。钠:123 mmol/L,钾:3.4 mmol/L,钙:1.97 mmol/L,氯:92 mmol/L,肌酐:35.0 μmmol/L。胸部CT:双肺纹理增强、紊乱、模糊。双侧肺门不大。心影大小及密度正常。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膜光滑。
入院后提检相关检查并进行骨髓活检:铁蛋白Fer>2000.00 ng/m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 13.2 s,凝血酶原活动度 76%,纤维蛋白原测定 1.12 g/L,凝血酶时间 19.9 s,D-二聚体 18.95 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8.2 μg/ml,甘油三酯 3.45 mmol/L。EB病毒壳抗原IgG 阳性,EB病毒核抗原IgG 阳性。数日后,骨髓活检结果:增生活跃,G=79%、E=9.5%、G/E=8.32∶1。粒系增生活跃,成熟阶段细胞较多。红系增生减低,以中晚幼为主,形态无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占11%。全片共见巨核细胞48个。分类25个,其中,成熟有血小板形态巨核细胞1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24个。血小板散在、易见。血片:白细胞总数减少。粒细胞呈核左移。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计数100个白细胞未见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占14%。血小板散在、易见。细胞内铁:阴性。细胞外铁:阴性。检验诊断:骨髓增生活跃 有缺铁征象(请结合其他)。NK细胞活性 14.97%。
通过患儿持续发热>38.5℃,7日;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二系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铁蛋白>500 μg/L,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后,给予94方案维持化疗(地塞米松、依托泊苷、环孢素)8周,患儿病情缓解,无发热,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较病初前略回缩,白细胞总数 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49.4%,中性粒细胞计数 2.50×109/L,红细胞计数 3.47×1012/L,血红蛋白含量 97 g/l,血小板计数 254.0×109/L,C-反应蛋白 1 mg/L;铁蛋白Fer 133.28 ng/ml;总蛋白 62.3 g/L,球蛋白 19.6 g/L,总胆红素 22.60 μmol/L,间接胆红素 16.30 μmol/L,单胺氧化酶 15.4 U/L,肌酸激酶28 U/L,乳酸脱氢酶349 U/L,a-羟丁酸脱氢酶 307 U/L,超敏C反应蛋白 0.71 mg/L,甘油三酯2.36 mmol/L,患儿病情好转,视为疾病缓解,停化疗药后等待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该患儿为5岁学龄前期男孩,急性起病,病程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化验提示血常规提示血小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于正常临界值,纤维蛋白原低于1.5 g/L,血脂提示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铁蛋白>500 μg/L,离子紊乱,血钠、血氯、血钙、血磷降低,符合国际组织细胞协会于2004年修订的HLH诊断标准[3],明确诊断为HLH。
铁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HLH诊断标准中属于准确性较高的一项检查,不需要骨髓穿刺,入院后提检铁蛋白后即可明确诊断,为病情的及时治疗提供条件[4]。该患儿经过8周的维持化疗后,原发热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铁蛋白恢复正常,说明铁蛋白在HLH的诊治过程中也具有提示预后的作用。铁蛋白明显升高不仅有助于确诊HLH,且随着疾病经过有效治疗及好转,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甚至可呈正常,张辉[5]等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HLH病死率极高[6],需要早期及时治疗才有可能完全缓解。因此能够早期诊断及排除诊断疑似HLH的患者很重要。幼儿HLH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且幼儿HLH病例数较少,因此,很难对幼儿HLH进行早期诊断及对症治疗?[7]。而铁蛋白作为一种准确度较高的血清学指标,为早期诊断及救治该HLH患儿提供了重要帮助,且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也是治疗有效及预后良好的标志之一。综上,铁蛋白可作为辅助诊断及排除诊断HLH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