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国义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医和中药唇齿相依,中医的继承与发展能带动中药的发展,而中药的质量又直接影响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只有做好中药鉴定工作,才能保障中药的质量,为中医用药保驾护航。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切实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是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中药饮片鉴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鉴定饮片真伪的能力,而这项能力对学生今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调剂、煎煮等岗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中药性状鉴定技术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自己的想法授课,学生的思想被禁锢,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浓[1]。笔者有多年本课程教学经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效显著。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学好中药鉴定知识,掌握中药鉴定技术[2]。中药鉴定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性状鉴定。中药性状鉴定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枯燥乏味,可以采用讲述中药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入临床应用案例、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可以让用户以沉浸式体验方式感受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在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教学中作用较大。学生在学习中药饮片鉴定技术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障碍,即不知道如何将晒干的饮片和野外自然生长的新鲜药材联系到一起,即便借助图片,也感觉学习有难度。VR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近乎真实的虚拟环境里,学生可以体验野外采集,感受不同药材野外生长环境的差异,观察不同药材的自然生长状态;利用VR技术建立中药个子货模型,展示表面特征,再进行切制,展示断面特点,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麻黄是常用中草药,其名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味麻色黄而得名。在讲解麻黄时,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很久以前,有个老中医每天带着徒弟采药,但是徒弟才学了一点中药知识就狂妄自大,背着师傅偷偷给患者看病抓药,没过多久,一名患者吃了徒弟开的“无叶草”病情加重差点死掉,徒弟因此入狱几年。出狱后他变得谦虚了,找到师傅认错,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悔改之心,就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从此以后,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因为这种草给他惹过麻烦,就起名叫“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改叫“麻黄”。听完故事学生一定很好奇麻黄为什么是“无叶草”,带着疑问和好奇学习麻黄的外观性状鉴定特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加深了对麻黄名称和鉴定特征的记忆。
在知识讲解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某患者鼻塞、打喷嚏、咽痛、咳嗽、流鼻涕、四肢酸痛乏力,想买新康泰克治疗,但在药店购买时每次都有明确限制,还需要登记身份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康泰克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麻黄碱,约30%的复方感冒药里都有这个成分,有些不法商贩会通过各种手段购买感冒药,提取麻黄碱制作冰毒,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身体健康。新康泰克属于比较特殊的药,单粒含盐酸伪麻黄碱达到90毫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规定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每个最小包装规格,口服固体制剂麻黄碱含量不超过720毫克,口服液体制剂不超过800毫克。众所周知,麻黄碱主要是从麻黄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之一,如此严格限购,那麻黄到底是药还是毒品。借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麻黄的认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有时会提供药材实物给学生鉴定,但是如果学生人数众多,挨个讲解药材的细节就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愿主动询问,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利用实物图片辅助教学,效果显著。例如,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麻黄性状特征的文字描述:麻黄一般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4]。结合文字描述,观察麻黄实物图片,找出麻黄的鉴别要点,教师针对学生找到的鉴别要点进行评价、指正。学生借助实物图片自主总结鉴别要点,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思路变得清晰,中药饮片鉴别能力大大提升。
中药的性状鉴定要点和临床应用知识都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快速记忆、快速区分不同药材饮片的鉴定特征,是教师面临的挑战。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和学生一起总结鉴别或临床应用歌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紫苏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用药和食用历史,生活中紫苏可以入药、食用、做香料、榨油。紫苏入药其叶称紫苏叶、梗称紫苏梗、果实称紫苏子,可以编歌诀记忆:一物全株都是宝,叶梗种子均入药,风寒感冒叶能平,种子消痰梗安胎。通过朗朗上口的中药歌诀,学生在加深记忆的同时能更好地梳理紫苏、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之间的关系,借助临床应用扩充学习内容[5]。中药野山参的鉴定点很多,包括芦头、外皮颜色、须根性状、主根性状、横纹等,学生记忆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尝试编歌诀记忆野山参鉴别要点: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珍珠点点满须根。短短几句歌诀将野山参的鉴定要点总结到一起,学生在愉快的背诵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野山参鉴定知识,学习兴趣浓厚。
中药饮片鉴定教学中,相似中药饮片的鉴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通过相似中药对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准确找到鉴定要点[6]。例如,全草类中药饮片麻黄、萹蓄、佩兰、青蒿、木贼等是临床中药饮片鉴别中比较容易混淆的品种,采用相似中药对比法教学,把这几味饮片放到一张图片里或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分组集中观察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茎的形态、叶的颜色形态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
教师分别把麻黄、萹蓄、佩兰、青蒿、木贼5味全草类中药依次摆开,带领学生观察这些药的共同特点:茎是圆的,表面有纵棱线。不同点是麻黄、萹蓄、佩兰、青蒿、木贼茎的直径相对变粗;佩兰的叶子最大,萹蓄次之,青蒿最小,麻黄和木贼的叶非常小,退化到节部;佩兰和青蒿有香气。通过比较先从宏观观察入手,再进行细节比较。相似中药对比学习法在学生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教学中效果显著。
对于饮片真伪优劣的鉴定,也可以采用相似中药对比法。首先,为学生提供《中国药典》《地方炮制标准》及《药品管理法》等,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对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进行真伪优劣评价[7]。对于伪劣中药要求写出鉴定依据,比如,检查中药是否存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变色、香气散失、融化、黏结、风化、潮解、腐烂等变质现象,是否有沾染上有害物质等污染现象,是否有杂质和水分超标现象,这些都能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鉴别出来。经过简单的检查后,学生依据药品标准依次检查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纹理、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是否符合正品标准,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深度学习能力。高职中药性状鉴定技术课程内容比较繁杂,如何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主动学习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中药饮片鉴定要点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制作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制作不同种类中药的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8]。例如,在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明确必备基础知识和中药性状鉴定之间的关系。必备基础知识部分应该掌握中药性状鉴定的概念、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要求及操作步骤等内容;中药性状鉴定部分,为便于学生学习,可以把400余味中药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药(根及根茎类、茎木树脂类、皮类、花叶类、果实种子类、草类、藻菌类)、动物药、矿物药和其他类中药,建立学习任务,搭建整体知识框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见图1)。
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于单味药鉴定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要点。以麻黄为例,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将麻黄的来源、采收加工、产地、鉴别要点、质量、功效等直观展示出来(见图2),利于学生学习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药鉴定知识一段时间后,往往容易浅尝辄止或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为解决这一难题,夯实学生中药鉴定基础,可以在学完某一类中药后,及时组织中药饮片鉴定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舞台,调动学习中药饮片鉴定技术的积极性[4]。我们可以分为现场考核与线上考核两部分,以现场考核为例,具体实施方法:初级阶段,每个小组推荐鉴定知识较扎实的学生参加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饮片的识别,包括写清楚饮片名称和功效,获胜学生为本组赢得加分;高级阶段,教师制作图片考题,在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位选手,要求其按照图片答题。这种考核方式覆盖面较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为取得比赛胜利,互相合作考核背诵,既夯实了中药饮片鉴定基础,又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能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核可以是课上进行的随堂考核,也可以是课后的线上考核,作用不同[9]。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考核形式。例如,学生容易写错药的名字,将黄连写成黄莲、山柰写成山奈、栀子写成桅子、豆蔻写成豆蒄等,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正名正字的意识。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先抄写药名,再听写药名;还可以利用网络小程序进行线上考核,提前输入中药图片让学生填写正名。利用以上两种方式,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比赛,对于优胜者给予一定的成绩或物质奖励,寓教于乐,不仅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还能提高学生书写药名的速度。
对于一些药名相近的中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例如,将桑寄生写成槲寄生、山豆根写成北豆根、半枝莲写成半边莲、南沙参写成北沙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将药名相近易混淆的中药或中药图片放到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写出相似点和区别点,教师可以给出提示,以桑寄生和槲寄生为例,可简单地总结为桑褐槲黄(桑寄生表面褐色,槲寄生表面黄色)。
教师展示性状相似中药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给出中药正名,并写出鉴别要点。例如,黄柏—关黄柏,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制草乌—制川乌,番泻叶—罗布麻叶,射干—知母。性状相似中药是学习中的难点,只有掌握了几者的区别才能更好地鉴定。教师可以给出提示,以黄柏和关黄柏为例,黄柏:灰褐皮深黄苦,即黄柏外皮灰褐色,断面深黄色;关黄柏:关绵皮黄绿苦,即有灰白色绵软的粗皮残留,断面黄绿色。这样就能很好地将两者进行区分[10]。
总之,中药性状鉴定技术课程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激发学生对中药鉴定的热爱是无限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中药鉴定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钻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中药性状鉴定技术信息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建设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探索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