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焦辨证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2022-12-06 06:37彭礼清施杰民徐丽霞朱新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焦口疮心火

彭礼清 姜 宁 施杰民 陈 晨 徐丽霞 朱新新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溃烂,且伴有灼热、疼痛的自限性疾病,又称阿弗他溃疡[1]。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例如细菌病毒感染、维生素的缺乏、情绪的失控、微量元素缺乏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2],因此无特异性疗法。中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归于“口疮”“口糜”“舌上生疮”等范畴。其病位在口唇,与诸脏腑密切相关。《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三焦统领五脏,而五脏的寒热虚实又直接对皮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产生影响。本文则叙述口腔溃疡与三焦的关系,并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阐释三焦论治之法。

1 上焦论治 兼顾中焦

上焦主心肺,心为君火易亢,肺喜润恶燥而易为火伤,因此上焦之热常表现为心火亢盛和肺热蕴结,二者又会下行而扰中焦,因此治疗上应该注重上中二焦。

1.1 清心脾积热 《诸病源候论》载:“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上焦居胸中,主心肺,心火旺盛,母病及子,则脾脏受累。心脾实热上攻,口疮即成。如《医宗金鉴》所述“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蕴热深也”。心脾积热者可症见口舌生疮,伴咽痛,口干,心烦,同时可伴见舌红苔黄,大便干结、小便黄或涩痛,脉滑数,甚者舌肿大。正因中焦常受上焦热扰,因此上焦致病应当上中二焦同治,主用凉膈散,其中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于上,大黄、芒硝荡其中,使上升下行,甘草、生蜜,甘以缓之也。连翘苦寒,泻六经之热,独以心经为最;黄芩味苦气平,苦平亦可清心;竹叶甘淡、入心、肺、胃三经,主治上焦;薄荷轻清,能够清利六阳之会首;大黄芒硝性寒清脾胃之热。全方清上焦热之力强,因甘草、生蜜而不伤阴,清补兼施,驱邪不伤正。

1.2 泄肺脾实热法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邪热在肺,则汗出气喘、咳动肩背,为肺热壅盛之证,子病肺热侵犯其母,故而肺脾同热,循经上至口唇,致口糜。可见呼吸急促,痰多色黄,舌红苔黄,脉数,临证可依实则泻其子之法清泻肺热,敛疮生肌,辨证施以泻白散加减。李时珍云:此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君以桑白皮、润燥泻肺;臣以骨皮,去实胜热,生甘草清热泻火,佐桑白皮,地骨皮泻肺实,同时亦可加黄芩、知母退肺中之热,人参、茯苓顾护脾胃,防止苦寒伤脾。

2 中焦论治 重视理脾

中焦位上腹,主脾、胃,肝、胆,中焦脾胃虚者,如《金匮翼》言“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故总体存在脾胃虚寒及虚火二者,治疗上当注重脾胃,兼顾肝胆。

2.1 温中散寒法 脾胃者,后天之本也,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之中皆有五脏之气,然素体虚寒或过食寒凉伤及脾胃,阴寒内盛以致虚寒,阳虚不能消五谷,而水液运化失调,乃生湿邪。湿者上泛于口,腐烂肌膜,而成口疮。可见口腔黏膜破溃色白,周围无红肿,唇色淡伴见舌淡苔白腻,四肢不温,腹部冷痛,按之痛减,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沉迟等。施以温中散寒,去湿生肌之法。《丹溪心法》曾言“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外科大成》:“口疮……肢冷腹痛,便溏食少,中焦虚寒也,附子理中汤主之。”附子、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健脾祛湿,炙甘草补中缓急,调和诸药,对于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具有针对效果。

2.2 益气除热法 脏腑积热可成口糜,中气不足,虚火上炎亦可为口糜之因。是故脾胃之气被七情劳倦所伤,或因素体气虚,以致虚火上延,熏蒸于口,以致口唇糜烂者。中气不足,脾胃虚衰,不能敛纳下焦阴火,被逼上炎,导致虚阳口疮。其口腔破溃处色红,周围有红肿,舌红而苔少或无苔,伴见乏力,纳差、胃脘灼热嘈杂,轻微咽红肿痛,脉细数等症。治疗予以补中益气,除热生肌之法。如《医碥》所云:“亦有虚热者,脾胃气虚下陷,郁而成火,上炎所致,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炙甘草、人参乃除烦热之圣药也,柴胡、升麻引清气上升,引胃气上腾;陈皮、白术健脾益气同时降胃中热,当归身和血脉,使脾胃生化之气畅达全身。

2.3 平调寒热法 《伤寒说意》言:“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升胃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脾为阴土,主升,胃为阳土,主降,脾胃升降相依,斡旋中焦,二者相和,则安五脏。若脾胃阴阳偏盛,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证。《万病回春》载:“鹅口、口疮者,胃中湿热也。”脾寒胃热则湿热内生,循经致口,口舌生疮。其证可见口唇破溃处红白相兼,时发时止,伴大便稀溏,纳差,呕吐吞酸,口臭,脉迟等。《医宗金鉴》:“口臭、泻泄脾虚湿者,宜服连理汤”,方中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干姜温补脾阳,黄连泻胃中火热,二者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一升一降,调理脾胃之升降。胃热口疮者多因情志所郁,郁而化火则犯及胃腑,临症可随证加用,疏肝解郁之类,如香附、佛手、郁金、玫瑰花、绿萼梅等。

3 下焦论治 重视肾、膀胱和小肠

下焦存下腹,主肾、膀胱、小肠、大肠。《圣济总录》:“论口疮,有实有虚,……,然二者之外,又有肾虚火动一症。”《推拿抉微》:“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因此口腔溃疡的发生和肾、膀胱及小肠关系密切。

3.1 补助肾阳法 《金匮翼》述:“而肾虚之候,又有二端,一者肾脏阴虚,阳无所附,而游行于上者,宜六味之属,壮水恋火;一者肾脏内寒,阳气不安其宅,而飞越于上者,宜七味、八味之属,温脏敛阳也。”肾者,封藏之本,阴阳水火之宅,阴阳相对则水火相济,阴阳异位,则阴盛阳衰亦或阳盛阴衰。肾藏真火,即肾中之阳,若下焦中寒,阳气受损,阴盛格阳,虚阳外越,上至于口,则致疮疡。其证可见溃疡处色白,周围无红肿,数量较少,经久不愈,伴见舌淡苔白或腻,四肢不温,下肢水肿,大便溏,小便反多而清长,腰脊酸痛,脉沉弱等。《金匮翼》载:“肾脏内寒……宜七味、八味之属,温脏敛阳。”《外科大成》:“口疮,腰脊酸痛,形寒,下肢欠温,小便反多,脉沉弱,桂附八味丸治之。”桂附八味丸之桂枝、附子补命门之火,酒萸肉、山药、生地黄滋肾填精,是以阴中求阳;泽泻、牡丹皮泄浊降相火,茯苓健脾渗湿,寓三泻于三补之中,化生肾气。

3.2 滋补肾水法 《内经》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肾乃阴中之阴,火邪炽盛、房劳过度致真阴耗损,阳无所附,虚火内生,无根之火,熏灼口腔,使口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唇溃破处色微红,无明显红肿或稍红,大小不等,舌红而瘦苔少或无;伴见盗汗、五心烦热、手足汗出,腰膝酸软,口干,失眠,脉沉细数等。《景岳全书·论证》谓:“阴中之阴虚者,其病为发热躁烦,头红面赤,唇干舌燥,咽痛口疮,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大便燥结,小水痛涩等证。”临床施以知柏地黄丸加白及等滋阴降火,收敛生肌。熟地益肾填精、补血滋阴,知母入肾经,泻无根之肾火;黄柏入肾、膀胱二经,泻下焦隐伏之火,山药、山萸肉入肾经,滋补肾阴,牡丹皮入血分,清热凉血兼有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诸药合用,滋阴泻热,调和阴阳,标本兼顾。另加白及,可达到收敛生肌之效。

3.3 利小便清实热法 《冯氏锦囊秘录·方脉口唇病合参》谓:“有膀胱移热于小肠,而口糜溃烂者,然口舌生疮。”即膀胱实热、小肠实火可导致口腔溃疡。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而小肠与膀胱下焦相通。因此膀胱和小肠的热证均会引起心火的亢盛。即膀胱有热移于小肠,小肠实热上至于心,心火盛则口糜,症见疮疡周围红肿,心烦失眠,口干渴或咽痛,小便赤痛,舌红苔黄,脉数等。宜施以清下焦实热之法治之。常以导赤散去小肠之热。既清其热,又利其湿,使得下焦之火从小便去,心火不亢,口疮自愈。生地微苦寒、滋肾阴而清热凉血;木通,利九窍而通调水道,使诸经之火从小水下降;竹叶清心火而通利小便;而佐以甘草泻火解毒。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43 岁,平素体健,好食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2018 年6 月14 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 年余,发作时疼痛难忍,口臭,大便黏腻,2~3 日1 行,小便黄,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曾多方求治,予以维生素口服、西瓜霜粉剂涂于创口等方法,虽可一时缓解,但易反复发作。根据该患者症状,可诊断为口糜(上、中二焦湿热),施以清上中焦之火,利中焦之湿,方用清胃散加减。方药:黄连6 g,升麻、生地、牡丹皮、当归、生石膏各10 g,白及6 g,薏苡仁、茯苓各10 g,甘草、淡竹叶各6 g,通草10 g。7剂,水煎服。1 周后复诊,口腔溃疡疼痛较之前明显好转,心烦失眠,口臭较之前好转,大便3~4 日1 行,无黏腻,遂原方加黄柏、火麻仁各10 g,继服2 周以巩固疗效,同时建议其少食辛辣刺激及烟酒,随访1年,期间口腔溃疡无复发,睡眠质量及二便正常。

按:患者中年男性,平素喜食辛辣刺激之物,已致胃热炽盛,加之好食烟酒,则脾胃湿热聚集,熏蒸口腔肌膜、腐蚀血肉而成口糜,伴见口臭,大便黏腻,2~3 日1 次,舌红苔黄腻;心火旺盛,则心烦失眠,火热下移小肠,则见小便黄。故予以清胃散合导赤散加减。黄连泻心火,亦泻脾胃之火,升麻可升阳明之清;牡丹皮、生地清热凉血;石膏泻阳明之热,当归引血归元,与火麻仁配伍可润肠通便;淡竹叶、通草清心降火;黄柏、薏苡仁、茯苓、白及、甘草,健脾清热利湿,收敛生肌。后复诊,药中病机,疗效明显。

5 小 结

基于《医贯》论述所确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辨治八法,注重从各焦脏腑与口腔黏膜的关系以及病理上的影响出发,机理阐述完备,论治得当,收效明显,可供临床借鉴。然而,复发性口腔溃疡虽可从三焦分治,但诸焦可互相影响,脏腑之寒热虚实又可兼夹,因此在临床辨证时,应当审慎求因,辨别虚实寒热,对症治之。此外,亦可采用药物敷于创面,《景岳全书·卷二十六》述:“外治口疮药,阴阳散、绿云散、细辛黄柏散、白蚕黄柏散,皆可选用,或临卧时以川黄柏含口过宿亦妙。”现代研究者亦根据清热去腐生肌为原则创立了口溃散[3]、溃疡散[4]等,临床疗效显著。辨证施治的同时,辅以外治之法,更可收获高效。

猜你喜欢
中焦口疮心火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治口疮验方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我长口疮了
劳宫穴断心火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