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成 言天久 鲍锋光
1.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田东 531500;2.广西百色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 533000;3.广西田东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田东 531500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畜牧业生产规模逐渐加大,广西田东县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立足传统畜牧业,不断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科技生产理念,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立足特色产业发展,致力于把田东县打造成“现代畜牧业强县”,充分焕发现代畜牧业生产活力,有力推动田东县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现代畜牧业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所谓现代畜牧业,是指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产业。现代畜牧业主要包括完整创新的育种体系、优质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规范健康的养殖体系、健全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先进快捷的加工流通体系、资源节约的成本投入体系、环境友好的生态保护体系等。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资源节约化、环境生态化[1]。
如何解决好“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有效促进解决我国“三农”问题[2]。首先,相较于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具有投入资金少、回报效率快、受自然因素限制较小等特点。而发展现代畜牧业能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助力,这对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极为有利。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充分应用当今先进的养殖科技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综合体系,提升养殖从业者的综合水平与技能,提升现代畜牧业科技应用程度,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之间的转化,延长畜牧业生产产业链,有利于打造当地“优势畜牧品牌”,助推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加快实现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田东县按照本县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创建畜禽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投入,加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力度,加强畜禽粪污第三方处理利用机构能力建设等,重点发展生猪生态生产、林下生态养鸡生产、蛋鸡标准化及生态化生产,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因地制宜发展其它畜禽,努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生态发展,加快推进田东县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据测算,2021年末,田东县生猪存栏22.07 万头,出栏31.03 万头;肉鸡存栏952.91 万羽,出栏1 130.46万羽;蛋鸡存栏240 万羽,鸡蛋产量3.13 万t;牛存栏4.27 万头,出栏1.29 万头;羊存栏4.85 万只,出栏6.38 万只;水禽存栏44.28 万羽,出栏144.90 万羽;肉兔存栏5.26 万只,出栏13.57 万只。预计2021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6.40 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1%,畜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16.5%,成了“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的重点产业,。
目前,田东县已建成国内一流的、最大的、最先进的蛋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1 个,园区蛋鸡存栏达240 万羽;规划二期工程设计园区蛋鸡存栏达500 万羽,年产鸡蛋6.5 万t,产值8.47 亿元。田东县先后引进雄桂公司、扬翔集团、正邦集团、东方希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本县建成一批现代化的生猪良种繁育基地,以及一批现代化的肉猪育肥基地;引进皇氏集团入驻并规划建成规模1 200头奶牛的现代化牛奶生产基地,目前奶牛存栏已达600 头;引进富凤集团、金陵集团、凤翔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并建成一批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基地。全县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生态化等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越发展,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成为百色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和代表。全县规模养猪场达147 家,规模养鸡场达430 家,规模养牛场达26 家,规模养羊场达64 家,规模蛋鸡场1 家。截至2021年底,田东县有115 家规模养殖场通过自治区生态养殖场星级认证。生猪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比重达7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7.5%以上,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6.8%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县已建成投产的有机肥加工厂4 家,年处理畜禽粪污能力达20万t。近年来,田东县大力推行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生产,规模养殖场环保投诉案件为0,有效促进了田东县畜牧业高效绿色循环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1)集约化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的养殖污染风险大。随着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将会产生更多的粪污,加上粪污处理设备运行的投入成本高、养殖场消纳土地不足等原因,如采取的粪污处理措施不当,将会给环保工作带来压力。中小型养殖场由于资金投入较为紧缺,而不注重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因而养殖污染风险较大、隐患较多。
2)田东县域现代畜牧业的育种基地、饲料生产、科学养殖、防疫安全、屠宰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经营、管理服务等综合发展体系仍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畜禽优良种源、优良畜禽商品种苗和饲料仍需大量从外地调入,从而缺乏主导权,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科学养殖普及推广不到位,多数中小型养殖户地处较为偏远,信息不畅,参与技术培训机会少,广大中小型养殖户仍存在旧观念和陋习,养殖科技水平仍较低;中小型养殖户对动物防疫生物安全设施改造投入能力弱、不积极,因此其动物防疫风险大;全县的畜禽产品以活体或胴体外销与内销为主,畜禽屠宰加工能力弱,加工利润流失,生产综合效益不高;全县品牌经营水平仍不高,对养殖品牌还缺乏统一引导和管理,产业创品牌、树品牌、依靠品牌拓展市场带动发展的氛围没有形成,绝大多数养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低,如“三品一标”产品缺乏,没有品牌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全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引导和社会化服务等能力仍不足,如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弱,带动效应不明显,政府在政策扶持引导和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以生猪、肉鸡、蛋鸡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占主导,牛、羊等节粮增效型草食畜牧业发展仍较缓慢。总之,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现代综合体系不健全,生产方式落后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
3)畜牧业增长方式仍以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为主,导致产业整体效益不高,而高质量、高效益增长模式仍处于发展之中。我国大多数居民仍然习惯于活畜禽消费,冷鲜肉等消费形式仍处于发展之中,因而这也直接制约了我国畜禽产品流通和加工的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畜禽的就地屠宰、冷链运输等现代物流体系仍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
4)养殖用地不足制约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配套一定的养殖用地。而目前田东县可备案为养殖用地,存在不连片、地块小、土地性质变更难度大等特点,制约了大企业、大公司的养殖基地及其加工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产业产品附加值低,没有体现出财政贡献值,容易造成出力不讨好的局面。
5)资金投入不足,方式单一。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田东县地方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地方财政对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偏低,金融部门在畜牧业发展方面贷款力度有限,抵押贷款方式单一,养殖户融资难度较大。畜牧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另外,部分农村地区养殖业的科技扶持和资金支持两者难以充分融合到位。在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发展战略下,农村地区畜牧养殖必须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杜绝盲目发展,但是集中规模化养殖,除了需要自然资源的禀赋条件之外,还应该有相应资金和科技扶持,可是部分农村地区难以将二者充分融合扶持到位,从而造成部分农村地区不能充分发挥现代畜牧养殖优势,难以应用好品种、好技术,难以创新生产方式,难以实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养殖高效益。
1)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发展”的理念,县人民政府重点组织相关部门,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学编制田东县“十四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向发展现代畜牧业聚集,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因地制宜完善发展县级“5+2”、村级“3+1”产业,确立5 个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区域化布局。
2)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各部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养殖奖补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企业推进现代化基地建设,拓宽农村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路径。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饲养投入品使用要求,引导企业开发中高端产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动物疫情常态化防控,严厉打击非法屠宰、非法调运、市场垄断和虚假广告等行为。
3)整合和使用财政资金,利用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培育和壮大优势主导特色畜牧业发展,比如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牛羊养殖等,配备必要的产业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等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继续倾斜产业发展,通过粤桂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方法,实现重点资金的针对性利用。
4)要求各级部门应该充分认清现代畜牧业生态化、规模化和协调化发展趋势,积极开拓生态型、效益型畜牧养殖模式,从大局出发,改变个别地区、落后地区畜牧业养殖问题,对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养殖方式的转型。始终坚持集中连片发展,从而构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新格局[3]。
1)增加畜牧业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提高畜牧业产量和品质,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科技服务效能,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知识水平,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2)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养殖建设。要按照“养殖设施生态化、饲料微生物处理化、养殖投入品安全化、粪污利用全量资源化、病死畜禽处理无害化、养殖环境清洁化”的要求,开展生态养殖场创建及认证工作。相关部门指导推动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栏舍生态化自动化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控污设备工艺,使用“微生物+”技术,使畜禽养殖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污水的产生,达到除臭减排的目的。严格落实粪污利用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各乡镇要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一场一策”全面排查,按照全场(户)畜禽粪污能全量化利用标准,对每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改造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依法配备粪浆或沼液贮存池,保证粪浆或沼液“存得住”、种植“能消纳”。
3)强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各级地区要注重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将沼气工程、人工堆肥相结合,注重沼气原料的收集和预处理,建立健全厌氧发酵配套工程技术,在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回收过程中,提高沼气应用率,选择合适的工艺类型和生产设备,构建沼气能源生态型发展路径,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畜禽废物利用率最大化。同时,按照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职责,特别是排查和做好辖区畜牧兽医行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
1)加快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多种经营模式,突出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带动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协作关系,积极推广利润返还、劳务合作、入股分红等分配机制,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效益,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化联合体,有效带动脱贫群众稳定收入。鼓励企业向养殖、种植、加工纵深发展,打造一二三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
2)夯实畜牧产业基础,抓好基地建设。坚持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依托现有基础,创建一批现代特色畜牧业示范基地。
3)加强市场拓展。充分发挥市场流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能力,引导田东县绿色畜牧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优势畜产品,推动小生产、规模化种养殖与大市场对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有实力的经销商,按照“市场+ 龙头企业( 合作社) + 基地+ 农户”的模式,做实以销定产。加强与“农企”“农超”、大中型超市对接,建立健全营销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每年组织县内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各种展示推介会,不断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东南沿海等地区目标市场,辐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拓宽销售渠道[4]。
按照“产业生产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继续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保畜产品实现产销两旺[4]。
1)完善农村地区畜牧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其养殖科技推广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尤其是畜牧科技人员,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通过奖励、激励等分配制度,激发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人才聚集效应,留住人才,做好人才培养[5]。
2)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深化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宽选派渠道,实施精准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乡村优势特色畜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加强畜牧业技术干部队伍专业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建立“市县乡技术服务团队”,加强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继续推进到村到户指导,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的作用。
3)健全各乡镇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提升各乡镇科技支撑,加快创业致富带头人、现代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逐渐完善脱贫户和小农户技术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拓宽养殖科技推广人员和从业人员对粪污处理模式的宣传范围,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教会养殖户使用固液分离机,提升固体废物好氧发酵效率,根据液体贮存和土地消纳量,利用微生物制作有机肥,缩短有机肥发酵周期,并且根据废物治理无害化原则,创新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比如构建“猪-沼-肥-果”产业链,提升该地区经济效益,把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的高效利用,最终节约生产成本。如经过厌氧发酵残留的沼液,可以用来灌溉果园;经过厌氧发酵的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原料。通过新型养殖工艺设备和无害化处理设备,实现了农牧循环发展新格局,创建了种养结合工作新模式,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对农村地区粪污治理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提升畜牧业产业发展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
综上所述,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焕发农村养殖业生产活力,因此相关部门应以规划为引领,明确方向和目标,落实主体责任和各项有力工作措施,组建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服务团队,加强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从人才扶持、统筹资金、技术改进、项目支撑等多种维度出发,充分发挥畜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有效推动农业农村资源高效利用,使畜禽养殖场通过实施生态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污染或达到养殖零排放,努力实现种养绿色循环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最终构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新格局。